抖音正在用算法摧毁放弃抵抗的族群,不仅仅是女性的价值观,来看看这个产品:
1、没有时间
如果你留意的话,会发现抖音首页隐藏了手机时间,手机顶部的所有信息都被隐去。在播放短视频时,你无法知道现在几点。
抖音刻意模糊了你对时间的判断,不清楚自己究竟在这个产品上玩了多久,等你反应过来,几个小时、半天可能就过去了。
对于以用户时长为导向的APP来说,你的时间,就是他们想挣的钱。
知道还有什么地方不设时钟吗?赌场。这个地方压根不想让你知道现在几点,目的就是让你一直赌下去。
2、全屏幕式沉入
一进抖音界面,短视频直接霸屏整个手机,取消了其他产品常见的条框,也相当于隐蔽了窗口。当短视频为横屏时,采用了黑色背景,近似于电影院的熄灯后的密闭空间。
排除其他干扰,尽可能让你沉浸。
这样一来,你的世界里,只有抖音,连手机上的其他APP也不能来轻易干扰你。
类似的精心设计,还有赌场的无窗安排。在赌场,几乎看不到透明玻璃窗,甚至连磨砂玻璃窗都没有,把你和外界世界隔离开来,任何对客人赌博的心造成干扰的因素,都被排除在外。
抖音这个花园迷宫,也是进去容易出来难。
3、下滑切换短视频
抖音的每个短视频内容间距非常近,你根本不需要做过多的动作,遇到不喜欢的视频,下滑换下一个。并且下一个内容,也是系统推送给你的。
参照赌场大厅。密密麻麻都是赌桌,每张赌桌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各个出口都摆满赌博机器。它要强化这种赌桌的吸引力,不让你轻易离开。
刷抖音,看到不喜欢的内容,相当于这盘局势不好,输了,你不开心。
只需要滑一下,说时迟那时快,你的眼前迅速切换了一张新的赌桌,手里的牌也好,看上去有点意思,原先感觉有点厌倦打算起身的你,被挽留了下来。你以为是自己做出了选择,但其实仍然是那个被动接受者,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
抖音强化到了这虚拟的赌桌和赌桌之间,无缝衔接。甚至不需要你起身,不需要你做出任何选择,享受快乐就行。结果显而易见,你被“绑”在了刺激又兴奋的赌桌上,下不来。
4、没有门槛,直接刺激奖励
进入抖音的首页,没有搜索键,一上来就是短视频。通过它高效的算法和标签,第一个推给你的视频,往往就能戳中你。比如孕妇用户,看到的第一个视频,往往是育儿向的。
麻烦的注册流程,不需要的。复杂的操作方法,也用不上。一打开抖音,直接跳出你感兴趣的短视频,一上来就给你反馈刺激。
反观赌场的入口,往往摆了一排的老虎机和骰子机器。简单,直接,20港币起玩。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东西,好像也没什么杀伤力,却是赌场中非常重要的收益之一。
凭借着简单的设置,并且看上去毫无危险,玩家的警惕性被大大降低。同时不需要你思考,给你快速强烈的愉悦反馈,这种极低的门槛,极高的“奖励”,把大批量原本只打算“观光”的游客变成了无知无觉的赌客。
5、15秒“耳虫”音乐
不少抖音用户肯定体验过被这些歌曲洗脑的体验,大脑不受控制地循环这些旋律,随时随地在脑海里自动播放,并且伴随着抖音里的有趣画面。
这种现象,有自己的学名——不自觉的音乐幻想,小名“耳虫”。科学研究发现,能盘踞你大脑单曲循环的音乐,往往旋律简单,回环往复,节奏轻快。
再观察抖音配乐,多为歌曲的高潮部分,极具记忆点。同时抖音上的音乐配乐有一个突出的共性——简单和重复。
这些歌曲节选出来的旋律变化简单,拥有重复的旋律,重复的音高,重复的节拍。歌词也通俗易懂,同时设置了多次词语重复。高频的重复性,使得用户对歌曲的记忆得到了强化。
同时,实验表明,耳虫现象中的音乐时长,大约在10-15秒,恰好是一个配上音乐的抖音视频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人在情绪焦虑或者低注意力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耳虫”现象。那么抖音的15秒配乐,就像一个隐形的开关。当你精力涣散、思考缓慢之际,悄悄打开,霸占你的大脑。
而这个节点,你可能就会顺手拿起手机,下意识地刷两下抖音。
你以为是你主动做出了打开抖音的选择。但事实上,很有可能是短视频APP操控了你。正如巴甫洛夫操控了他的狗。
6、无法预知的内容
你无法准确猜到下一个视频究竟会是什么。这是让你无法自拔的重要原因。
这个套路,谁最会玩?——老虎机。
不可预知的期待和刺激,相当于于老虎机的间歇性奖励。
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以老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奖励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意外地发现了老虎机以及赌博使人着迷的核心机制。
他在一个透明箱子里放置一只老鼠和一个取食杠杆。如果杠杆被触碰,就会有食物进入箱中。数次之后,老鼠学会了操纵杠杆,合理取食。
之后斯金纳做了个意外的改动,奖励策略变为:一分钟内只给一次食物,并且投食时间随机。
出乎意料的是,箱内的老鼠更为开始高频地触碰杠杆,陷入一种着迷状态。
这也成了生物学中鼎鼎有名更进一步的“操控”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
实验发现,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奖励,最为刺激。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易察觉的兴奋笼罩着你,大量多巴胺充斥大脑。
不少文章提到了一个观点,“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快乐”,这是对多巴胺研究成果的片面误读。多巴胺真正的效用在于,期待奖赏。当你对一件事充满期待和渴望的时候,你的大脑产生的大量多巴胺,使你拥有兴奋刺激的感觉。
刷抖音上瘾的人,往往会觉得,明明已经很累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看下一条,下一条,再看一条。多巴胺的副作用导致你疯狂地期待奖励,寻找奖励。过多的多巴胺让你保持在非理性的饥渴状态,没办法感觉到满足,没办法停下来,哪怕精疲力尽。
长期下来,你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决策能力、自制能力都会持续下降,同时,你的冲动性在逐渐加强。
究竟是我们在使用科技,还是科技在操控着我们?这一界限越发模糊。
原作者:猎云网
链接:抖音设局
无论是抖音,还是今日头条,人如果沉溺于此,就会掉入一个陷阱:
“信息茧房”。
无论抖音,还是头条,内容分发的核心是“信息推荐”机制。而信息推荐的主要依据又是你以往的阅读/观看记录,包括点赞、停留时间等。
于是,一类内容(观点)你看的越多,系统就给你推荐的越多,继续的阅读,继续的推荐,周而复始,彼此强化。这样,随着时间推移,你阅读的越多,却知道的越少,因为你读到的都是你以为的。
从而,你读的越多,思维却变得越狭隘,越片面。于是,在不知不觉间,你已掉入了一个由别人精心编织的,冠以人工智能,冠以高科技的信息茧房中。
其实,自始至终,它们推荐的目的,只在乎你的爽,你的多巴胺分泌,而不关注你是否应该变得更宽阔,更深邃。
然后,当有清醒的人站出来指责这种机制的时候,竟还会有人站出来辩解说:
“不是平台把你成这样的人,因为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平台推荐给你的东西,本来就是你爱看的东西”。
但是呀,这些站出来摇旗呐喊的人,你有没有考虑换个思维,来考虑下面的观点:
“人喜欢看的东西,真的就等同于他应该看的东西吗?”
答案是否定的,道理也显而易见。
人的思维要想成长,就必须有多元思想的输入和碰撞。虽在这个碰撞过程中,人会纠结、矛盾、迷茫,甚至是否定和痛苦。
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会经历蜕变、成长,最后从信息的茧房中挣脱出来,化蛹成蝶,终成一个自由的人。
一个自由的人!
抖音就是一个战场,一个主流价值观战胜非主流价值观的战场。
只不过,在互联网普及以前,主流指的是积极向上、不以貌取人;而现在,主流指的是娱乐至上、颜值至上。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过去主要是积极向上的那批人才有能力发声;而如今,娱乐至上的那批人也开始有能力发声了。
当代年轻人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被谁摧毁的?是被娱乐至上、颜值至上的那批人以及利用人群的这种思想发财的资本家所摧毁的。
抖音不是在摧毁,抖音只是在迎合。它不仅仅是在迎合女性,它是迎合人性。
人性本来就是贪婪、好色、懒惰、肤浅、愚蠢……
而学习、努力、自律是对欲望的克制,是辛苦的,反人性,是只有少数人通过学习自律,慢慢克服和摆脱自己人性的弱点,也只有少人是清醒的。
我们在抖音上大多数看到的短视频,是大多数人通过贪婪、好色、懒惰、肤浅、愚蠢的人性,做出的投票,反映出人性原本真实想法和愿望。
抖音也只是通过算法,把在这里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到、并且支持和认同的观点和声音,自动筛选和呈现出来。让我们看见。
抖音上有一些愚蠢的观点大行其道。然而并不是因为这些观点出现让上抖音上的人们变得愚蠢。只能说抖音上持同样愚蠢的观点的人群占比太大,才能让愚蠢的观念拥有市场,并迅速地传播起来。
抖音上的短视频,很少能提出让人目耳一新的意见。它们往往只是殊途同归地在重复某个群体想要实现的愿望,比如有求必应的伴侣,慷慨大方的闺蜜……某些愚蠢的愿望,却被不断地拿来重复,并获得高赞,只不过是一群持一样想法的笨蛋找到组织,在此一拍即合。
但是鄙视抖音的人,也不应该自视过高,我们喜闻乐见的电视剧、网文,小说……有时也何尝不是在暗搓搓在迎合我们人性中某个愿望呢?
当某个作者某个平台的观念的输出,永远只会让我们觉得一拍即合,通体舒泰,我们应该对此保持谨惕。某些观念输出永远停在我们思维的舒适区,它们不能引领你,只会麻醉你,在那里呆久了,我们原本有的弱点和愚蠢会被强化。真正的学习和成长永远是痛苦的自我蜕变、辛苦的逆流而上。
我们在互联网上面对各方信息,就好像旧时的君王面对群臣进谏。昏君身边围绕一群奸臣,永远在迎合,说皇上爱听的。只有清明君主有能力和肚量接纳忠言逆耳。你们说一个君王身边都是拍马屁的小人,是小人把君王变蠢,还是君王自己蠢才会选择小人?
同样,一个聪明人和笨蛋的区别在哪里?聪明人知道世界很大,自己所知甚少。愿意包容不同的人和意见,有能力学习和改变自己,不断通过输入进步的信息来更新自己的观念。
笨蛋认为自己早已经无所不知,永远是对的,他们不想改变自己,只想在网上找到同类的意见来支持自己。他们看到和自己不合的异见,只会勃然大怒,然后进行攻击。所以他们在抖音如鱼得水,因为抖音用算法很好保护他们的固执的无知不受冒犯。
自从互联网普及之后,互联网就不再是一个以发现不同的视角,交流不同的观点为主的地方了,而是会变成一个以寻求互相认同为主的地方了。
我曾在下面这个回答里讲过我读书时旁听新闻专业的课的经历,当年的老师讲了一个现象,就是互联网时代,人们会变得更加狭隘,因为大家都在寻求认同,从而变得视野狭隘。后来不少人留言说,这种现象的学名叫做“信息茧房”。
所以,只要互联网存在,就避免不了这个现象。
总会有抱有这些你们认为会毁掉当代女性价值观的观点和幻想的人在网上找认同,没有了咪蒙还会有一百个谜蒙,咪猛,只要有看的需求,就会有人去源源不断地提供这些东西。
因为有人看就有流量,流量就等于钱。
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以前为什么肥皂剧那么火爆呢?
就是因为有大量的人要靠看这些打发时间,所以才有了巨大的肥皂剧制作产业。以前的肥皂剧,后来的偶像剧有没有毁掉一代人呢?
而现在即使没有抖音,快手也会分分钟接过这个角色。
所以,如果你认为抖音都可以毁掉你,那毁掉你的其实不是抖音,而是你自己。
很多男人不愿意相信,当代大部分女性,根本不是被抖音灌输的毒鸡汤价值观洗脑的,而是她们本性如此。女人本来就是如此的,但是大部分男人接受不了女人的本来面貌。在他们眼中,女人都是不可亵渎的女神。
金庸的新版小说《天龙八部》在末尾做了一个修订,在神仙姐姐的雕像被打碎的时候,段誉选择了放弃王语嫣。而王语嫣最后回到了已经疯了的慕容复身边。不得不说,这个修改堪称点睛之笔,终于不用再讨好sd读者了。
但是很多观众看到这个修改就受不了了,因为他们不愿意相信,原来他们心心向往的梦中情人,神仙姐姐王语嫣,居然就是一个哪怕慕容复疯了,但是骨子里喜欢的是慕容复的庸俗妇人,就和那些学生时代喜欢小混混的女人一样。
这就解释了为啥王语嫣会寻求永驻容颜的方法,并且在失败之后,回到慕容复身边?其实在王语嫣眼中,段誉是一个备胎,是一个供养者,她真正喜欢的就是慕容复。
段誉式求爱,就是一个舔狗的标准行为 ,这种舔狗行为引发了很多跪舔女神的男人自我代入,他们幻想着自己能够像段誉得到王语嫣那样,舔到自己崇拜的女神。接受不了自己就是一个备胎和供养者的事实。
同理,抖音不但没有摧毁当代女性的价值观,恰恰相反是因为女人本性就是如此,催生了抖音的毒鸡汤。在很多男人眼中,女人是美好人性的象征。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心心向往,朝思暮想的女神,本质上就是一个庸俗的妇人,和街边卖菜骂街的大妈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已。
公众号:无名的思想空间
抖音应该还好,豆瓣微博,真的恶臭。。。
@圣范锦意 的抖音算法超级酷,他经常发各种吊炸天的手艺人给我们看。
我抖音里都是各种猫狗,手工,吃的和沙雕……
所以抖音几次整改,我都毫无知觉——哈?咋了?发生啥了?
卧槽这个屌!这个画是怎么做到的!
Or
哈哈哈哈哈老公给你看个沙雕
Or
别人家的狗虽然可爱但是我狗也不差可咋就不火呢
Or
老公我想吃这个!阿姨我要吃这个!
不懂你们为毛觉得抖音能改变谁的价值观。
难道不是抖音算法折射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吗?
不。
我跟我的朋友看到的是不同的抖音,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抖音。
我这边刚刷出来几个姑娘在说:
要体谅男孩子,要共担人生。
要和相爱的人有个孩子,而不是给男人生孩子。
生活的保障是自己给的,而不依赖男人。
我女同事那边刷出来的是:
送法拉利当生日礼物。配文字是只有高端的自己,才配得起高端的礼物。
不要给不能照顾你情绪的男人生孩子。
女人漂亮是男人最大的面子。
基佬同事的抖音里全是:
哥哥的腿不是腿,塞纳河畔的春水。
一句“啊哈”我就倒。
我妈抖音里全是中老年合唱团、做饭、常回家看看。
我爹抖音里全是各种工匠手艺活、厉害了我的国,以及各种艳俗的挤奶主播……
抖音带坏谁了?
它只是在努力满足你,满足你想看到的世界。
你在抖音里发现当代女性价值观被教坏了。
说明你的用户画像被定义到了喜欢钱色交易的那一套。而你只贪恋那个色,却不想付那个钱。
不会独独摧毁当代女性,而是男女雨露均沾。
像抖音类似的媒介,甚至于无聊的电视剧,我坚决反对长期关注并追捧。对于年轻人90后和00后的人群。如果这些未来“中流砥柱”把青春和时间放在这些事情上,就好比把青春投向幻影,脱实向虚,其结果一定是悲观的。
首先,我们把抖音作为所有其他类似社交app的代名词,我们的事实判断是。
1,抖音作为牛x的time killer,会使人损失巨大的时间,任何人可以尝试一下,早晨起床打开抖音刷,我认为会比肥宅快乐水快乐数倍,多巴胺在各种花式表演的刺激下,一波又一波,让你爽,爽很久,爽到外卖电话响起。
2,抖音的碎片化的即时信息,无法让人形成系统思维,专业并系统化的内容也已经被娱乐话。即便是不是娱乐化的内容,多是些结论性的表达,无法展示完整的思考路径。其实就是一点,抖音根本无法带给人任何的成长性建设。
3,娱乐化和消费主义,知乎也已经在这条路上奔跑。勾起欲望的可以火,挑动情绪的可以火,不明所以的something cool可以火。各种奥利给,egm,请问这梗到底有什么好玩的?贪财好色,哗众取宠成为潮流。
4,基于个人偏好的内容分发,任何一个理性人都应该判断,这是一个危险的事情。这种情况无异于全世界都在忽悠你,因为世界已经被操纵,何尝不是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极端情况下,发散的思考与现实相去甚远,这难道不危险么?
5,割韭菜。当然人是避免不了做韭菜的,入局就得被收割,资本世界的逻辑就是要么榨取你的劳动剩余价值,要么获取你的劳动价值,一边是生产环节,一边是消费环节。流量大v带货,我一件也不会买,君不见,流量的流经的地方是渔网,要克制,克制的目的在于让冲动的选择经过理性的判断后变为选择的冲动。
其次,我们的价值判断是。
1,这是不好的。抖音传播的是一种第三者文化,不是我自己怎样,也不是我周围的你怎样,而是传播他怎样,他怎样跟我有毛关系,抖音说,有!他比你牛逼,他比你挫,他比你有才,他比你蠢,他比你好玩,他比你无聊,他老婆比你老婆好玩,他老婆不如你老婆,他身材好,他气质佳,他思维独特,他美丽动人……,不信你看!
2,这是不好的。不好在于,于人的本身不好,不论是抖音还是泡沫剧,统统不好。我们读过诗词和古文,那些、慷慨、凄凉、冷若冰霜、热情似火,人、物、形、神,他们为什么这么丰富?因为人的感受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三者的结合,我认为古人超越今人太多。周汝昌先生说,孔子站在水边,便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杜子美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稼轩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亦或是“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亦或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抖音和泡沫剧只剩下“卧槽”,“我去”,“这是啥”,“怎嘛啦”。它扼杀了人类的基本能力,读书和看剧极大的不同在于,读书通过人的感受能力引发内源性思考,而看剧只能是外源性刺激引发情绪波动。长期这样,大脑将被阉割,这是不好的。
3,这是不好的。人的观念、想法、判断,必须基于对事实的逻辑思考和直觉,而事实的认知取决于我们的信息输入,那么,抖音和泡沫剧能给人多少客观的信息输入呢?如若是不客观的,与现实脱节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置我们的生活乃至于人生呢?
4,这就是不好的!客观上不是人人都理性,这些媒体恰恰能造成主体代换的效果,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杆子打死所有人的情况,经过抖音这种平台被放大了无数倍,尤其是当下,单身年轻男女的对立局面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我们理性判断,新闻之所以是新闻,正是由于它的新颖性,新颖性就是它的稀有性,它是稀少的概率较低的。但是往往会被添油加醋,从则与罪人,变成罪责于人的情况。充满了武断与偏见,更不需要说傲慢,哪有不傲慢的人。。。
不好,不好,实在不好!
这些软件都是用算法,根据你在网上留下的数据痕迹给你推送你最有可能关注的内容。
不同人的抖音画风可能完全不同。
题主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任何新出来的事物,在讨论它的利和害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概括的说"当代女性"。
就像当年互联网刚出来时,有人讨论互联网会不会毁掉年轻的一代。
智能手机刚出来时,有人问会不会让人退化。
言归正传,抖音肯定不会摧毁所有当代女性的价值观。
不可质疑,它会摧毁一部分当代女性(和男性)的价值观。
哪部分呢?这个贫穷曲线图可以给出一个启示
抖音就是P点,有一些人会在遇见它之后价值观被摧毁,她们深陷贫穷陷井,会越来越穷
另外一部分则会把抖音当作跳板,输出价值观,致富。
也可以说抖音是加速器,本来就愚蠢堕落的人会更愚蠢堕落。
至于有些人说该问题特指女性,是歧视。我理解题主为何这样问,中国社会仍然是男权社会主流。女人天性也更容易受影响。
但是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抖音或其他app对男人的影响小于女性。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哈哈哈!
这是我看到这个问题上榜的第一感受。
我是一个被某音(即某字节 XX 公司,)吓唬过几次的人。
前面写过一篇软文,想表达一下因某音被摧残的人性。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手机,享受生活。
可此文在平台上发表了才几个小时,就收到了这个东西。
作为一个长期吃瓜的新鸡汤户,公众号关注人数当时不足百人,也是收到了这样一封起诉信,要求我立刻删除,否则某字节 XX公司就要告得我屁股尿流。
看到这个问题上榜。兴奋、高兴、激动已经不足表达我的内心。
01
它改变了时间的概念
某音背后的 XXX 跳动公司,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和利用,应该说推动了时代文明的进程。
小视频代表了这个时代,小视频推动了新的创业机会。但小视频的确也磨灭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何止是摧毁了一代女性的价值观。还有一代小孩、一代母亲、一代宅男。
大家还有这样的印象吗?
无聊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这一天过得太慢。周末为了打发那一整天的无聊,总是忍不住的给各个朋友打电话,因为朋友的相聚是周末最有意义的事情。
而现在呢?不用了。刚刚睁开眼睛,啥也不干,就直接打开了手机。一个一个的小视频往下翻着。无论你喜欢什么,都能准确无误的推送给你。
“刷”不在是一个动词,而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你是否具备一个“刷”的人生。一个“刷”的生活方式。
这种“刷”的生活方式,就这样剥夺了很多人无聊的权利。以往周末的一个小时,没有朋友的陪伴那似乎是一种煎熬。而今天,三个小时在“刷”的生活下,充充而过。
从中午起床开始,一不小心就刷到了下午三点。
晚上一不小心就刷到了12点。
说到12点,大家对它还有什么感受吗?
我们以前把它叫作凌晨,现在却一不小心变成了刷的高峰期。
有专家说11点到1点是人类最需要休息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新陈代谢的高峰期。一天未在11点前睡觉,那人的生命会被减少两天。
用一天的娱乐换取两天的生命,大家会觉得不划算吗?
不会,死亡毕竟离我们太过遥远,而“刷”的享受却是及时的。在手指向上滑动的过程中,遥远的死亡显得一文不值。
11点前能睡觉的人早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圣人,如果身边有一个每天11点前就能睡觉的朋友,我们都会觉得她好牛。
02
它找到了每个人的需求
有人说,短视频虽然是在消耗你的时间,但你只要发自内心的不喜欢,它也是改变不了你的。你一样可以活得很自主。有这种想法,可能是因为我们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小视只是一个传播方式,内容为王的时代,牛B 的是内容本身,而不是装载内容的容器。
和某音推广团队打过交道的人应该有很多了,团队会告诉你,通过标签的推送,就能把你的广告内容精准的推送到想要的客户手中。
也就是说,你只要是个人,系统会根据你的观看记录给你贴上相应的精准标签,比如说:男的,生日5月20日的男的,刚换了女朋友的、生日5月20日的、喜欢长腿或大胸的、喜欢牛仔的、周末双休的、住在某小区的、32岁的、朋友不多的、长得有点自以为小帅的、妈妈53岁的、喜欢吃烤肉的男的。
最主要的是这些标签:经受长腿诱惑20%的、经受美食火窝类诱惑30%的,等等组合标签。也就是在短视频的推送下,100个美女,有20个你是认真看完的。
当然系统的标签是双向的,系统自然会给视频本身也贴上标签。
你所喜欢的这20%的长腿美女,又拥有什么共同标签?比如瓜子脸、比如大胸、比如二次元、比如小萝莉。
系统会根据你的选择重新向你推送,直到推送给你的内容准确无误的观看,达到80%以上。为什么会剩下20%,因为系统总要留一点空间试探你的其它爱好。
你以为你不打开软件,他就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了吗?
只要软件有访问手机的权限,他就能结合你的手机使用记录,准确的猜到你喜欢什么。
我爱人是身边的朋友公认的赤子之心,她是唯一一个能够真诚问出“郭德纲是谁?”这样问题的人。对于电子娱乐产品存在天然而来的骨子里的憎恨。
每当她看到家人围聚在电视旁无法自拔的时候,她都会有想把家里电视砸了的冲动。
我原本以为电子产品的娱乐方式,会与她一辈子不缘。很显然不是,昨天晚上我就看到她刷小视频到凌晨12点。
一个叫李子柒的网红,性格像极了她。单纯的对自然与农村的向往,把她迷得如痴如醉。
所以不要以为你在小视频面前有多么封闭,在大数据的标签时代,对人性的分析可以让你一文不值。如何促进你的消费,在欲望面前简直轻轻松松。
03
它抢走了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那个周末,我去表弟家吃午饭,一大家人很久没见面,放在以前应该有很多话要说。哪怕就是谈天说地,总要把这些日子缺的话补起来。
然而午饭过后发生了奇怪的一幕,大家平静的躺在沙发上。在自己家里的自然放松,各种瘫尸型软躺,动作不一。
有抠脚指的,有抓屁股的,有一动不动的,但幸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拿着手机各自笑各自的。
最多也就是偶然的几分钟里,有人觉得这个笑话适合另一个人笑,于是把手机拿到了他面前说“你看。”
紧接着就两个人一起看,一起笑。
我把表弟的手机抢一下来,“你不要光看手机。”
表弟很无奈甚至破烦的看着我,“不看那又干什么嘛?”
“聊会儿天。”
“有啥好聊的?”
“那你还是接着看吧!”我把手机还给了他,心想这种假装生气的表情一定能换来表弟的同情,然后放下手机陪我聊天。
这么多年,两兄弟之间用这种沟通方式从未失效。但那天却意外的没有用,表弟如获至宝的拿回了他的手机,继续他那贱贱的傻笑。
表弟本是一个读书人,学历高,专业强。国企中级职称的人力资源管理师。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沦落成这样。
因为当天要留宿,无奈之下我只好跑到他书房,把他的书拿来看。中途他有进来看过我一次,当看到我安静的自食其力,他给了自己一个安慰的表情,然后离开。
直到下午五点左右时传来了表弟清脆的喊声“哥,你做饭哦!”
就这样,我在煎熬中度过了自己的一天半作客生涯。最后在心中硬是把亲情提到了全新的高度,想想他是我亲表弟,身上有一半的血液是相同的,这才让心情释然了不少。
我把饭做好,然后又把一个个大爷请到了桌子上,看着表弟那张油腻的脸和蓬乱的头发,他却对我说“脖子有点痛。”
最后我问他,“你不是要考高级职称吗?”
他告诉我“难得,考了也没什么用。我们单位全靠关系。”
那一刻我特别想开导他,但我知道现在最没用的就是开导。
04
谁来管一管
成人拿起手机放不下,更别说孩子了。网课有了让他们名正言顺用手机的理由。
你以为删除了某音就可以了吗?
事实上不是。任何一个软件,任何一个浏览器,如何肯放掉短视频这样的价值输出方式。
人们总是说,革命还是得靠自觉啊!但无限被放大的欲望挑逗型社会价值观,社会平均自觉性指数情何以堪啊?
绿色上网,如何只是杜绝“暴黄恐”这么简单。或许在资本和巨头大脑面前,人性早就成了汇聚资金的工具,而人也不过是任其宰割的羔羊。
罗胖在《逻辑思维》里面说,4G 时代最大的收获是移动支付。这个观点我非常不同意,我觉得4G 对人类最大的改变,就是人性贬值和欲望泛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