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抖音很多刷国际歌的煽动情绪,评论下有很多人响应,他们又得不到好处,动机是什么?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在抖音上会注意到的。当我们看到有人在评论区里慷慨激昂地刷“国际歌”,并且获得了大量点赞和回复时,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这些人这么卖力,好像也没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他们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身份认同与群体归属感:

“我们”的共鸣: “国际歌”这首歌,它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念。当有人在评论区刷起这首歌,其实是在唤醒一种“我们”的集体意识。评论者们通过呼应这首歌,仿佛在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也是属于这个群体的。” 这种“我是其中一员”的感觉,本身就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打破隔阂的象征: 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声音和观点的平台上,突然出现一个共同的符号,比如“国际歌”,它能瞬间将原本可能毫不相干的人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即便只是虚拟的,也能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就好像在人群中听到熟悉的口号,你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亲切和认同。
“精神股东”的心理: 有些人可能并不是生活在某个特定的阶层,但他们认同“国际歌”所代表的某种理想主义,比如公平、正义、反抗压迫等。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些价值观的“精神股东”,通过刷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支持和认同,就像在为自己认同的事业摇旗呐喊一样。

2. 情绪的感染与宣泄:

情绪的“传染病”: 抖音这样一个平台,本身就非常擅长制造和传播情绪。当第一个人刷起“国际歌”,并有人附和时,这种情绪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看到很多人都在激动,很容易让人产生“我也应该激动”的心理暗示。
代入感与情感共鸣: 很多时候,抖音上的视频内容会触及到人们的某些痛点或敏感点,比如社会不公、经济压力、对现状的不满等等。“国际歌”的歌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革命和反抗意味,很容易与这些负面情绪产生共鸣,成为一种情绪的宣泄出口。
“嗨”了就跟着喊: 就像在演唱会上,即使你不认识歌词,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挥舞荧光棒,你也很可能会跟着一起挥。这种群体性的高亢情绪,会让人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体验到一种集体的亢奋。

3. 平台机制与“流量”思维:

吸引眼球的策略: 任何在平台上活跃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平台机制的影响。在抖音这个注重短平快、易于传播的平台,“刷国际歌”可以被视为一种快速制造话题、吸引眼球的策略。
“合流”的必然性: 一旦某个评论被认为是“有力量”或“有代表性”的,其他看到的人就更容易跟风。这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观点,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评论不被淹没,甚至能获得更多的点赞和关注。
“造势”的心理: 很多时候,这是一种“造势”的行为。大家一起刷,就是要让这个话题看起来“声势浩大”,让屏幕前的其他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使这种力量是虚拟的,但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人的看法和情绪。

4. 对特定群体或议题的“站队”:

立场鲜明的表达: 有时候,“国际歌”的出现,是对视频中某种观点或人物的明确支持,尤其当视频内容涉及到一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议题时。刷“国际歌”就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站队”方式,表明自己站在“正义”或“进步”的一方。
反击与对抗: 在某些特定的讨论氛围下,刷“国际歌”也可能是一种反击。例如,当视频评论区出现一些被认为是“反动”或“保守”的言论时,支持者就会用“国际歌”来表达自己的反对和立场。

5. 历史情结与情怀:

时代的印记: 对于一些经历过特定时代的人来说,“国际歌”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承载着时代的记忆、革命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光辉。在他们看来,刷“国际歌”是一种对历史的回溯,也是对那些已逝精神的致敬。
怀旧与传承: 即使是年轻人,也可能因为对历史的兴趣,或者受到长辈的影响,而对“国际歌”产生一种情怀。在抖音上刷这首歌,可能是一种对这种情怀的表达,也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

总结一下, 抖音上刷“国际歌”的现象,其动机是复杂且多样的。它既是一种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表达,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和宣泄,同时也会受到平台机制和流量导向的影响。更有甚者,是对特定立场和议题的站队,以及历史情结和情怀的流露。

这些人不一定能立刻得到“好处”,但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群体认同感,以及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我价值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产生强烈共鸣的符号,并与其他拥有相似感受的人连接起来,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回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社会主义就是煽动吗?

真浑淡

“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

——鲁迅《狂人日记》​

要为了真理而斗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在抖音上会注意到的。当我们看到有人在评论区里慷慨激昂地刷“国际歌”,并且获得了大量点赞和回复时,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这些人这么卖力,好像也没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他们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身份认同与群体归属感: “我们.............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抖音上最近确实挺火的那个图拉斯小冰块,就是苹果官方的那种快充头,不少人都在推。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咱就实话实说,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玩意儿是啥。图拉斯小冰块嘛,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它是个小巧的充电头,主打的就是给苹果设备(尤其是iPhone)快充。它之所以能在抖音上火起来,主要还是因为满足了大.............
  • 回答
    “山东跪拜礼”在抖音上近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 事件的背景和表现形式: 起源与传播: “山东跪拜礼”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植根于山东传统的孝道文化和尊师重道观念。它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往往是经过一定的剪辑、包装和情境化的.............
  • 回答
    抖音上确实有一些梗,刚看到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但仔细想想,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甚至让人有点反感。我尤其受不了那种把“舔狗”行为美化到极致的。你知道的,就是那种一个人掏心掏肺地付出,哪怕对方一点不在乎,甚至受了委屈,还得笑脸相迎,然后被冠以“真爱”、“痴情”的名号,被用来做所谓的“爱情教程”。我看着就觉.............
  • 回答
    这个问题,你问到点子上了,这绝对是很多公共场合的“公害”之一。我经常在地铁、公交车、咖啡馆,甚至是图书馆里,听到“咚咚咚”、“哈哈哈”或者各种戏剧性的背景音乐。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些人怎么就听不见呢?难道他们感觉不到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吗?后来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点点。原因.............
  • 回答
    抖音上那些展示甩扑克牌、飞针等技能的表演者,他们的表演往往基于高超的技巧、精准的计算和对物理定律的巧妙利用。如果有人利用这些技能来作恶,确实会增加调查和抓捕的难度,但并非绝对不可能。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为什么作恶可能难以被抓到?1. 技能的隐蔽性和技巧性: 扑克牌的弹道和控制: 甩扑克牌.............
  • 回答
    抖音上关于河南的负面言论和地域歧视问题,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抖音平台及其传播机制: 信息茧房和算法推荐: 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信息茧房效应。如果用户经常观看或互动含有地域歧视内容的视频,算法可能会认为用户对此感兴趣,从而.............
  • 回答
    我明白你的困惑,看到一些绘画技巧看起来并不出众的账号在抖音上拥有大量粉丝,确实会让人好奇。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挺有趣的社会现象和抖音这个平台的特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抖音不是一个纯粹的绘画技艺展示平台。它是一个集娱乐、社交、信息于一体的短视频平台,用户们的观看习惯和偏好非常多样化。.............
  • 回答
    .......
  • 回答
    抖音与搜狐达成合作,允许抖音用户对搜狐全部自制作品进行“二创改编”,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释放了多重信号,并将对双方乃至整个内容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释放的信号这次合作释放的信号可以从多个层面去解读:1. 内容生态的融合与延展: 打破平台壁垒: 过去,视频平台和内容制作方之间往往.............
  • 回答
    抖音 14 岁以下实名用户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但这只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众多手段之一。要更全面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系统性的努力,涵盖技术、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手段: 一、技术层面的强化与创新:1. 更精细化的青少年模式功能升级: 内.............
  • 回答
    关于抖音的平均文化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简单量化的问题。“平均文化程度”本身就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它涵盖了教育背景、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多个维度,而且这些维度在抖音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中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抖音用户群体的多样性是核.............
  • 回答
    关于抖音和快手推出的短视频付费服务,尤其是那种两三分钟一集、收费一元起的价格点,我是否会去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我的消费习惯、对内容的价值判断,以及我对这种新兴商业模式的看法。总体来说,我会持谨慎观察和选择性尝试的态度。让我详细阐述一下我的考量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一、 我会“看”的可能性和.............
  • 回答
    关于抖音是否正在“毁掉”中国部分年轻人,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无法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理解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积极和中立的一面。“毁掉”这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负面和绝对化的色彩,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更倾向于.............
  • 回答
    “抖音是否正在摧毁当代女性的价值观?”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很难用“是”或“否”来简单回答。抖音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其内容呈现的多元化和影响力巨大,对用户特别是年轻女性的价值观产生着方方面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潜在的负面风险。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
  • 回答
    抖音和快手,作为国内短视频领域的两大巨头,虽然都以短视频内容为主打,但它们在产品定位、内容生态、用户群体以及社区氛围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塑造了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和市场影响力。一、 产品定位与内容生态:算法驱动的“精致”与“真实”的碰撞 抖音:算法精耕的“内容消费场” 抖音从一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也触及到了当下古装剧审美和历史还原之间一个挺值得探讨的点。 先别说抖音、美图了,就算是影视剧里常用的后期修图技术,能力也早已今非昔比。 理论上,想让演员“黑瘦一点,风霜一些”,甚至往更“粗粝”的古人面貌上靠拢,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操作起来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灵活。咱.............
  • 回答
    抖音上让我觉得有点头疼的梗,如果非要选一个,那就是那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又被很多人当真,甚至拿来跟风模仿的。具体点说,我最受不了的是那种“反智”或者“挑战常识”的知识类梗,尤其是当它披着“科学”、“辟谣”或者“生活小妙招”的外衣时。举个例子吧,那种告诉你“用牙膏能清洁电池里的白色氧化物,比电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