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字节跳动 CEO 梁汝波发内部信宣布架构调整,头条、西瓜等并入抖音,是何用意?会给字节带来哪些改变?

回答
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近期发出的内部信,宣布将头条、西瓜视频等业务与抖音进行整合,这一举措无疑是字节跳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其核心业务而采取的关键战略调整。要理解其深层用意和可能带来的改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整合的深层用意:为何要将头条、西瓜并入抖音?

1. 聚焦核心增长引擎,打造超级APP:
抖音的绝对优势: 抖音已经是字节跳动最成功、最具增长潜力的产品。它不仅在短视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更在电商、本地生活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和用户连接能力。将其他相对独立的业务整合到抖音旗下,是希望将抖音打造成一个更加强大、多元的“超级APP”,承载更多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
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 头条和西瓜视频虽然在各自领域也有一定用户基础和内容生态,但与抖音相比,在流量、变现能力、用户粘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整合,可以将研发、运营、市场、销售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例如,可以将抖音在内容推荐、算法能力、商业化变现上的成熟经验,复制和应用到头条和西瓜视频上,提升其表现。

2. 强化内容生态的协同效应,构建更完整的泛娱乐和信息服务闭环:
打通内容消费场景: 头条作为内容聚合平台,积累了大量的图文、长视频等内容。西瓜视频则侧重于中长视频内容。将这些内容与抖音的短视频生态打通,可以实现内容的互通与导流。用户在抖音观看短视频时,可能会被推荐到头条上的文章或西瓜视频上的长视频,从而延长用户在字节生态内的停留时间,构建更完整的“信息获取娱乐消费社交互动”闭环。
统一用户心智: 长期以来,字节系产品线相对分散,用户对于“字节跳动”的认知更多集中在具体的APP上。通过整合,可以逐步统一用户心智,强化用户对“抖音”这个超级入口的认知,让用户在一个平台内满足更多元化的内容和需求。

3. 加速商业化变现,提升整体营收能力:
抖音强大的变现能力: 抖音在广告、电商、直播打赏等方面的变现能力已经非常成熟且可观。将头条和西瓜视频的用户和内容导入抖音,可以借助抖音强大的商业化能力,为这些内容和用户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变现机会。
拓展新的商业模式: 整合后,抖音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将头条的内容优势与抖音的兴趣电商结合,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变现途径;或者利用西瓜视频的长视频优势,发展付费内容、知识付费等业务。

4. 应对外部竞争压力,巩固市场地位:
视频号、快手等竞争加剧: 随着微信视频号的快速崛起,以及快手在下沉市场的稳固,抖音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将优势资源向抖音集中,是字节跳动在“视频为王”的时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短视频乃至泛娱乐领域的领先地位的必要举措。
构筑护城河: 通过整合,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庞大、多元、粘性更强的内容生态和用户社区,形成强大的“护城河”,抵御外部竞争。

5. 优化组织结构,聚焦战略重点:
精简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多个独立的产品线意味着多个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可能存在一定的管理成本和决策效率问题。整合可以精简组织层级,优化汇报关系,提高整体的战略响应速度和执行力。
聚焦公司核心战略: 梁汝波的内部信也强调了“聚焦”的重要性。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抖音这一核心业务上,有助于公司更清晰地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避免资源分散,集中力量突破核心瓶颈。

二、 整合将给字节跳动带来哪些改变?

1. 对抖音而言:
内容库的极大丰富和多元化: 抖音将获得海量的图文、中长视频内容,极大地拓展其内容类型和吸引的用户群体。这将有助于抖音从单纯的短视频娱乐平台,向一个更全面的内容消费和信息获取平台转型。
用户增长和留存的潜在提升: 整合后,用户可以在抖音内获取更多元化的内容,减少因内容需求不满足而跳出APP的情况,从而提升整体用户的使用时长和留存率。
商业化能力的进一步释放: 更丰富的内容和更长的用户时长,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曝光和电商转化机会。头条和西瓜视频的用户群体也可以为抖音的商业化提供新的流量和消费潜力。
产品形态的重塑: 抖音APP的功能和界面可能会发生调整,以适应更多元化的内容呈现和消费方式,例如可能增加图文浏览入口、长视频专区等。

2. 对头条、西瓜视频而言:
流量和曝光的增加: 作为抖音的一部分,头条和西瓜视频的内容将获得抖音巨大的流量分发机会,增加曝光度和用户触达。
变现能力的改善: 借助抖音成熟的商业化体系,头条和西瓜视频的内容和创作者将获得更好的变现渠道和收入。
产品独立性的弱化和战略定位的变化: 头条和西瓜视频作为独立产品线的身份将发生变化,其战略方向和产品发展可能会更多地服从于抖音整体的战略规划,用户和创作者的体验可能会受到整合策略的影响。

3. 对字节跳动整体而言: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优化: 随着业务整合,字节的组织架构将变得更加扁平,减少管理层级,提高运营效率。
战略聚焦的明确化: 公司将更加聚焦于抖音这一核心增长引擎,资源和精力将得到有效集中,有助于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打造更强大的超级APP,字节跳动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来自微信视频号、快手等平台的竞争,巩固其在互联网内容和商业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风险的集中与放大: 将重要的业务线集中到一个核心产品上,也意味着风险的集中。一旦抖音出现重大问题或增长放缓,将对字节跳动整体产生更大的影响。

4. 对用户和创作者而言:
用户体验的改变: 用户将可能在一个APP内满足更多元化的内容需求,获得更统一的体验。但同时也可能面临信息过载、推荐算法变化等挑战。
创作者生态的变化: 创作者将面临新的流量分发逻辑和变现机会。对于习惯了在头条或西瓜视频创作的用户来说,需要适应新的平台规则和内容生态。一些原本在头条或西瓜视频上具有优势的内容类型,可能会在抖音的生态中面临新的挑战。

总结来说,梁汝波此次架构调整,核心意图在于进一步聚焦并强化抖音这一核心增长引擎,通过整合头条、西瓜等业务,打造一个更加强大、多元的超级APP,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提升整体的商业化能力和运营效率。

这次调整是一次大胆而具有战略性的举措,它预示着字节跳动将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倾斜到抖音上,意图通过“all in 抖音”来巩固其在泛娱乐内容领域的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石,拓展更多商业边界。当然,整合过程中也可能伴随着挑战,如何平衡不同业务的用户和创作者群体,如何优化用户体验,将是字节跳动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字节跳动全面向亚马逊学习

核心看点是划分出潜力业务持续投入+对外输出企业服务工具

本质都是亚马逊先玩的,国内阿里美团都学过。

业务划分解读如下:

1 抖音,带领一众成熟业务和常规业务,维系日活+贡献现金流。游戏,贡献现金流,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2 飞书办公和教育,这两个作为潜力业务,先养起来,现在不挣钱没事,抖音和游戏负责挣钱,期望未来能成为核心业务。

3 企业服务,字节跳动企业大了管理难度指数级别上升,本身就需要提升协作效率。对外开放倒逼服务平台API化,防止重复造轮子。能发展成核心业务就更好了。

tiktok国际化,逐渐隔离出来,不用说了。

阿里的阿里云、菜鸟物流都是按照亚马逊这套理论发展出来的比较成功的业务。相比而言,百度、腾讯在新业务上就缺了点耐心和章法。

user avatar

大敌不在今日,在奶书啊!

user avatar

用朋友圈某大佬的评语做结论:有业绩搞业绩,没业绩搞管理,管理也搞不动,就只能搞文化价值观了。

目前字节跳动现在处于没有业绩搞管理的阶段。

我们逐条看:

一、头条、西瓜、搜索、百科以及国内垂直服务业务并入抖音。

今日头条,西瓜,搜索等业务并入抖音,用一个形象的名字就是字节国内toC信息流短视频事业群,对标阿里的UC/优酷等业务,腾讯的PCG事业群(看点新闻在线视频),百度的MEG(搜索信息流好看视频),成为国内业务的唯一出口。

都说字节是APP工厂,但最近这三四年,处了抖音(Tik Tok)之外,也没啥真正能拿的出手的APP产品,今日头条APP日活不但没有增长,还在逐年下降;西瓜视频从短视频,长视频到中视频之间来回摇摆,换了好几个总经理,也一直没啥起色,其他那些多闪,飞聊,基本上就能活几个月时间。通过部门合并重组调整架构,最起码能干掉一些“没用”的员工,说实在话,抖音除了电商这个业务还在增长之外,其他也没啥活儿可干的。

二、员工发展部门的技能与职业培训职能,转型为职业教育业务,并入大力教育板块。

这个转型,其实就是给陈林留点面子。毕竟他在多年前就是今日头条的CEO,比张楠张利东等人更早为外界熟知。但他自从转去做教育之后,就一直不是很顺,先是投入重金的gogokid被vipkid摁在地上摩擦;后来在一鸣老板鼎力支持下,投资百亿去做大力教育,刚说清北网校,瓜瓜龙做的有点成绩,又被国家“双减”政策来了一闷棍,直接倒地不起。现在这几万大力教育的员工也裁了,但投入这么多钱总得有点东西留下吧,所以,就趁机转型做个职业教育,虽然依然不一定做的起来,但好歹还有事儿干。(还有人记得字节当年从新浪挖来的COO赵添么)。

三、飞书、EE、EA合并成飞书业务板块 。

这三个业务本来就属于谢欣带领的企业效率事业部。现在飞书做的还凑合,改个名而已,没啥大影响。

四、火山引擎聚焦打造企业级技术服务云平台。

toC业务不增长了,只能靠toB了。

毕竟字节是一家靠算法驱动的公司,在信息流,视频,直播和电商领域有足够多的技术积累,自己内部用过都说好的业务打包成一些产品,给外人用,应该也问题不大,而且还能赚点零花钱,何乐而不为。

五、朝夕光年负责游戏研发与发行。

游戏我不懂,也不多说。

六、TikTok负责TikTok平台业务,同时也支持海外电商等延伸业务的发展。

海外业务统一归Tik Tok管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两家公司了,字节纯财务投资。具体业务不干涉太多,反正国内和出海操作逻辑也不一样(快手国际化不顺也跟国内管理有一定关系)。

七、TikTok负责人周受资不再兼任字节跳动CFO,公司财务部向CEO梁汝波汇报。

本来周受资来字节的任务就是上市,但在滴滴美股上市被调查之后(现在还没出来结果),字节的美股上市就被无限期搁置了,字节赖以生存的推荐算法,大数据,都成了中美政策监管的重点。一个暂时不能上市的公司要一个PE投行背景的CFO,也没啥实际价值,还不如让他带着Tik Tok团队好好做业务。反正CEO梁汝波老板也懂人事财务行政。

八、昨天抖音内部刚进行人事调整,调整前,抖音的产品、运营以及本地生活业务均由抖音负责人Seven负责。调整后,现运营负责人yoyo向支颖汇报,本地生活负责人李然等向韩尚佑汇报,Seven实际负责的业务只剩产品。

抖音现在日活已经超过6亿,国内用户已经洗的差不多了,没啥可增长了。(大家有微信小号的需求,抖音小号的需求可没这么强)既然没法做到数据一路高歌猛进,那就只能拿高层来开刀了。目前来看,seven这个空降的高管,这一年多的成绩应该是没能让老板满意。反正调呗,不行再换,不行继续换。

不过,要是这个逻辑的话,今日头条的CEO朱文佳和西瓜视频的任利峰不知道会是啥情况。

好吧,就到这儿了,随时添加修改。

user avatar

开篇结论:头条属于“功成名就”的体面退休,而西瓜则是“黯淡收场”的又一次中心化失败。

我猜测,头条跟西瓜此次并入抖音的动机完全不同,只不过刚好赶在一起罢了。

先来说头条。

我之前在回答关于百度贴吧为什么不行了时谈起过,它实质上是被今日头条干死的。

因为贴吧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俗话说哪怕喜欢吃屎都能在贴吧找到同好。

这原本应该成为贴吧护城河,但字节跳动诞生后,拿出了今日头条这个同样基于用户喜好为底层逻辑的内容产品,从而实现用户甚至不需要跑到贴吧搜索关键词,大数据直接就推送了爱看的东西。

这在当时对于几乎所有主打资讯的内容(社交)平台都是降维打击,偏偏百度那会儿还不思进取毫无危机意识,结果痛失好局。

今日头条最早是在2012年上线第一个版本的,那会儿移动手机用户特点是什么?

受限于网络条件(基本都是3G和2G),大多数人用手机只能做到“浏览新闻资讯”,这里明显就是图文为主了。

至于视频服务占比非常小,质量也一言难尽。

所以2012年的今日头条依托于图文资讯起家,符合当时的需求。

而抖音则是2016年推出第一个版本,此时移动用户特点是什么?

4G用户开始成为主流,拥有500万像素以上的拍照功能的手机得到普及,观看视频成为常态。

在这种时代发展下,抖音实质上成为了今日头条的2.0版本,同样基于大数据推送逻辑,强化了影音功能对于受众感官的冲击,同时大大降低创作门槛(毕竟今天也不是谁都能随便写个几百字的,但人人都可以自拍)。

同时,抖音沿袭了今日头条的特点——个性化、去中心化。

也因此很多人长期以来存在的所谓“抖音就是小姐姐跳舞”这种偏见,无非暴露了个人性癖,并不能诠释抖音的真正内容定位。

因为抖音并没有一个核心内容分块,只要是不违法的(甚至有些擦边球都能过),你想看什么,抖音就推荐什么。

进入到今年之后,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基本达到峰值,作为这一领域当之无愧龙头老大,“抖音”某种意义上就是短视频的代名词了。

而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崛起,实质上就是将3G时代的“图文资讯”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毕竟对普通人而言,如果5秒钟就能看到一条视频资讯,谁还有兴趣花费几分钟看图文呢?

这个趋势前两年已经存在,随着抖音用户越来越多,头条的月活却在逐渐下滑。

根据易观提供的预估数据显示,2019年1月到6月,今日头条的月活人数分别为2.88亿、2.62亿、2.50亿、2.64亿、2.79亿、2.86亿,月活人数增长已然陷入停滞。

所以,头条并入抖音,只不过是一次辉煌而体面的“退场”,它纯粹是为了给自己的2.0版本让路,避免字节跳动内部资源无谓损耗罢了。

毕竟大企业病的特征就是,此前的“拳头部门”往往会想尽办法阻挠“新生力量”崛起,以避免自己走投无路,这绝非任何公司管理层喜闻乐见的。

并入抖音后,产品还是继续提供服务的,只是重要级别下滑,从字节管理层角度是划算的选择。

然而呢,西瓜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现阶段,10分钟左右的中视频绝非江河日下,它依然是深受用户青睐的内容形式。

但字节在这方面启动较晚,当西瓜视频跟抖音差不多同一个时期(最早以头条视频名义问世)出来时,市面上早已有了一个强大的竞品——B站。

原本B站跟西瓜不存在什么紧密交集,毕竟前者更多是死宅聚集地,一个二次元“小破站”而已。

但随着B站逐渐破圈,吸引的用户成分日趋复杂,2016年左右已经开始了快速转型,从完全注重二次元,开始朝着多元化发展。

其中就包括了目前给B站带来巨大流量的知识区、生活区、舞蹈区等。尤其是前两者搭上了“泛知识”的车,如今B站的百大UP主,多数都是来自于这两个分区了。

这实质上就是跟西瓜视频的定位完全重合,可西瓜视频是新事物,而B站已经拥有较大知名度,先天就处在下风。

B站的护城河——弹幕文化,更是至今都没有任何(看清楚,任何)平台能够复制。

因此,字节跳动在运作西瓜视频时,更多采取的是中心化管理策略,比如集中统一去B站、微博等平台高价挖人,试图用钱砸出一个市场来。

有数据显示,西瓜对于头部创作者的依赖大于B站。

可因为头部创作者往往都是用钱挖来的,一旦西瓜不能持续提供保底收入,亦或者创作者认为此处缺乏良好互动氛围,就有可能毫无眷恋地离开。

B站则不同,很多人只要粉丝们愿意看,愿意吐槽,用爱发电也OK。

另外呢,字节跳动能够成功,归根结底是“去中心化”的结果。

一旦由某些运营部门来决定接下来的内容发展规划,无非就是成为又一个“悟空问答”。

悟空问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毕竟从本平台抢过人,一时间也沸沸扬扬。可失败的原因同样是中心化管理不具备字节基因,因此知乎被搞了一阵子反而上市了,而悟空只能黯然消失。

说起来,B站能够走到今天,也是叔叔没有理睬二次元婆罗门的矫情,果断放宽了内容领域,这种后浪们想创作啥都有可能成为百大UP主的氛围,让B站走到了庞然大物的今天。

所以,B站实质上就是一个顺利去中心化、字节跳动理想中的“西瓜视频”。

但理想是叔叔的,字节什么都没有。

既如此,将西瓜视频的中视频资源纳入到“抖音”这一拳头产品旗下(其实抖音经常进行西瓜视频的引流),摆脱平台人为内容管控,或许反而有可能给西瓜带来新的活力。

当然字节跳动肯定不会承认这一点,毕竟连叔叔都打不过,说来也有些难堪的吧。

只是我们也没必要去笑话什么。

毕竟字节跳动光是凭借抖音这款产品,短期内就很难看到新的挑战者出现。

tiktok能够在全球APP下载量榜单上长期名列前茅,国内还有第二家APP做得到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