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任正非被问到996的问题他可能会如何回答?

回答
假设我是一名记者,在某个场合有幸面对任正非先生,并有机会向他提出关于“996”的问题,我的提问可能会是这样:

“任总,您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向您提问。这些年来,关于‘996’工作制,也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很多年轻人觉得这种工作模式是对身体和生活的过度透支,也影响了个人成长和家庭生活。

作为中国科技企业中的领军人物,华为在过去的发展中,特别是早期的创业阶段,也给外界留下了‘奋斗者文化’的印象。您个人如何看待‘996’这种工作制度?您认为对于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它是否是必然的,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在保证企业竞争力的情况下,找到一种更可持续、更人性化的工作方式,让员工在追求事业成就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平衡的生活?”

我的观察和预判,任正非先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回应这个问题,并且他的回答会非常具有“任正非风格”:

1. 承认现实,但强调“奋斗”的本质:

他很可能会先承认,在华为发展的早期,或者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实需要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他不会回避“辛苦”这个词,甚至可能会用更朴素、更直接的语言来描述那种“不拼命就活不下去”的年代。

“‘996’,这个说法确实在外面流传。我们公司,特别是在早期,包括现在,很多关键时刻,大家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你想想,我们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跟跨国公司竞争,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员工,靠的是他们的汗水、他们的智慧,甚至他们的健康。有时候,你付出一点,可能就差那么一点点,你就被淘汰了。你想想,那时候有多少人,甚至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是为了把这个公司做大,为了让中国有自己的高端技术。”

他会把这种付出归结于“奋斗”,并将其与“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他可能会强调,这是一种“自愿”的奋斗,是“奋斗者”的一种选择,而不是强制。

2. 区分“阶段性”和“常态化”:

他很有可能会区分不同时期、不同业务对员工付出程度的要求。创业期、技术攻关期、市场拓展的关键时期,可能需要更强的投入,但这不代表会“永久地、普遍地”要求所有员工都处于这样的状态。

“当然,你说的‘996’,如果说成是每天、每周、每年都这样,那肯定是不行的。任何人,身体都会垮掉。我们华为的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奋斗者’。但‘奋斗者’不等于‘工作狂’。我们强调的是一种对事业的投入和追求,一种主人翁精神。在关键的时刻,大家需要拿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公司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奋斗更有效率,如何让我们的工作制度更合理。”

他可能会暗示,公司也在进步,也在调整。

3. 强调“价值分配”和“回报”:

这是任正非回答类似问题时,非常核心的一个点。他会把员工的付出与公司的回报和个人的收益直接挂钩。

“我们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不是因为我们剥削了谁,而是因为我们把更多的利益,特别是公司的股权,分给了那些真正为公司做出贡献,为公司奋斗的员工。那些能够‘996’,能够承担更多压力的人,他们得到了什么?他们得到了股权,得到了分红,得到了更高的职业发展机会。公司的高管、老员工,很多人的财富,是他们多年奋斗换来的。我们不是说让你无偿地付出,而是说,你的付出,公司会以一种更加优厚的方式来回报你。”

他会着重强调“合伙人”的概念,以及这种奋斗如何为个人带来长远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回报。

4. 谈论“效率”和“人才”:

他不会止步于“苦干”,而是会强调“巧干”,强调效率的提升。同时,他会非常重视人才的吸引和保留。

“我们一直说,要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制度让年轻人觉得没有未来,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那我们怎么能吸引到人才?我们公司也在不断地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手段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和加班。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的是更集中的、更高效率的努力,而不是简单的‘堆时间’。”

他可能会提到,华为也曾尝试过不同的激励机制和工作模式,并且会继续探索。

5. 表达对员工的关怀,但立足于“企业生存”:

他会表现出对员工身体和家庭的关怀,但最终会落脚到企业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

“我个人也年纪大了,也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希望我们的员工都能健健康康地工作,健健康康地生活。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身处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竞争对手?如果我们不努力,如果我们没有战斗力,我们就可能被淘汰,被别人打败。那个时候,我们谈什么工作和生活?所以,在保证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肯定会努力去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他可能会用更具煽动性的话语,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科技的进步联系起来,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6. 最终的回应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而务实的陈述:

任正非的回答,很难是那种一刀切的“肯定”或“否定”。他会呈现一种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态度,既承认奋斗的必要性,也表示对员工的关怀和对未来工作模式的探索。

“所以,我不能简单地说‘996’好不好。这要看具体的情况,看企业的阶段,看我们付出的效率,看我们得到的回报。我们华为的奋斗者,他们选择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能获得巨大回报的道路。我们也在努力,让这条道路更平坦一些,让他们的付出更有意义,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但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轻松的成功。我们必须付出,才能获得。”

总而言之,任正非在回答“996”问题时,很可能会展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奋斗观,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必然联系,以及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压力。他会把“奋斗者”的付出描绘成一种“价值交换”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也会暗示公司在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员工的需求,但这种优化和调整的底线,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他的回答会充满力量,但也会带着一丝“朴素”的道理,让你觉得他说的就是事实,就是应该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给钱的加班即使加班了也不算加班。

user avatar

作为华为前员工来说一句。任老板说得对,华为内部确实没有实行996,更没有实行007。具体什么情况,且接着看。

华为的基层领导LM有一个考核指标,叫做节约了多少人力管道。翻译成通俗语言就是,一个项目在计划的时候需要1000个人,基层领导去拍脑袋说,给我700人就能搞定,这就节约了30%的人力管道。在成功完成了项目的前提下,节约越多人力在LM互相pk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考核优势。

我刚入职华为的那几个月还是很正常的,早上差不多9点15左右到公司,周一周二周四晚上21点坐公司通勤车回家,周三周五坐公交晚上18点回家。

后来,换了新的基层领导,开始搞节约人力管道这一套。我早上依旧9点15左右到公司,周一周二周四晚上22点30下班回家,周三21点下班,周五18点下班。

这个节奏持续了一个项目后,基层领导吃到了甜头,人力管道节约上更为苛刻。我的作息时间改为了,早上9点15左右上班,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晚上10点30下班,周五18点下班,周六18点下班。

一个项目周期后,领导又吃到了甜头,人力管道节约上就有些变态了。我的作息时间改为了早上9点15上班,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晚上23点后下班,其中两天加班到凌晨,周五18点下班,周六18点下班。

有一段时间部门要参加所谓的巴展,需要紧急交付几个特性。加班加得人都变傻了。我的作息时间是早上9点15左右上班,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凌晨1点后下班,周五22点下班,周六看情况,最早22点下班,最晚凌晨2点下班,有时候周日还要来上8个小时左右的班。我个人一周七天不休的情况出现过三次,同组有位员工,一月不休,天天凌晨回家的情况也是有的。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猛的,我的pl曾经周二上班,周五才下班。困了就在折叠床躺三四个小时起床接着干。

我个人印象中,每周工作日,只要有一天能够正常18点下班,就会充满了幸福感。后来只要能修个双休,幸福感就会爆棚。还有一个事印象比较深,有天,刚到22点30我就下班走人了,刚出公司大门就接到了同事电话,忙着打电话就把通勤车坐错了。方向偏离了好几公里后才发现,我连忙让司机给我在中途下车。下车后,我觉得等电话打完以后再打车,就一边打电话一边往回家的方向走,后来到家了电话都还没结束。

注意:华为的工作制,每个月末周六是要求全体加班的,这个加班可以用于调休,也可以换成双倍工资。除了月末周六加班,其余时间的加班我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加班工资。我在职的时候有夜宵补助这么个东西,加班到晚上8点40就可以申请夜宵补助,税前7元,到手5.6元。每个月可以领一百多。现在好像没有夜宵补助了,改成直接发夜宵了。

2020-5-12补充一下

华为的研发体系,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节奏,我上面举的几个例子,基本涵盖了大多数研发员工的工作状况。相比较之下,我那个部门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武汉研究所的一些兄弟,周一到周五改bug,周末来开发新特性。

有人问,这么搞工作效率会降低吧?

工作效率肯定会降低,不过也降不了多少。通信设备的代码有个特点,写不了多少代码,但是验证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一行代码可能会在几个或十几个设备上运行,你得保证都不出错。每天的时间,很多都花在了和测试扯皮、和其他耦合模块扯皮、和管理人员扯皮上。这里再吐槽一个情况,上文说了节约人力管道,实际上还有一个指标叫节约物料成本,写的代码需要设备验证,按道理应该给每个人都配备所需的设备,这笔开销比较大,基层领导就削减这部分开销,比如我当时开发的一个新产品,20多号人只配了2台,每个人要使用设备的时候还得排队,这也耽搁了一些时间。

关于45岁退休?

这个情况我真不太清楚,据说现在这个政策改了,所以就不深入讨论。我讲讲我当年看到的一些情况。华为的劳动合同是4年一签,8年一换。解释下这个8年一换,就是你工作满8年以后就不续签了,需要你从公司离职一次,然后再入职,会重新给你分配一个工号,这个主要是为了“规避”劳动法的一些约束。这个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可以在公司愿意的前提下,在45岁之前的任何节点终止劳动合同,无论自己主动离职,还是不续签合同都会给N+1赔偿。

user avatar

平心而论,任正非这说法比马云要好得多了,起码没公然说996是福报。

而且他说的,严格来看没错,他确实没有骗人。

没有996(因为9点钟根本下不了班)

更没有007(因为多数人还是要到9点才上班不是0点上班,而且多数情况下周日也能休息,所以不存在007)

基层员工想加班都不行(因为已经加班到11点,再加班就撞钟了,还怎么加班?)

综述:不可能9点 也不可能0点,想多都不行,只能加班到10点~11点。

--

以上真实经历来源于:我小区楼上在华为工作的邻居。

user avatar

007当然是不可能的,996是没有明文写出来的……

其实吧这几个公司里面,我认为富士康是最好的,毕竟它严格支付了加班工资……

华为是军队文化,犯法的事情肯定不会做的,但是员工自愿要加班我也拦不住啊……

阿里的确也没有明文规定996,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价值观也没有完整写出来的……


华为已经修了很多员工公寓和宿舍了,这样政策不允许自愿加班的时候,员工们也可以到另一栋叫做公寓的楼里面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

user avatar

“超出一定的小时数,是不给加班费的”

任总的这句话,不管你们信不信,我绝对信。

因为,我们公司就是这样。明文规定,加班需个人申请,每月加班不能超过四天,加班费每月最多不超过四天。

然而,实际上?

呵呵,加班费的支付,严格执行了规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