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像交通事故一样,具体到个例,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但从社会层面,类似的悲剧总是无法避免。难道要老师不许叫家长?还有孩子因为老师布置作业而跳楼的呢,难道老师也不能布置作业?难道要父母不许批评孩子?天下哪个父母能做到?还是说批评了孩子后,生怕他出事寸步不离地盯着他?
任何一个人受到了挫败,都有可能会自杀,或者将自己置身于一种险境之中,这是不可避免的,唯一能帮助他的就是他的抗压能力,以及一些运气。
不过话说话来,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玩伴,不善于和同龄人相处,面对长辈时又有一种无力的孤独感,会加大他们内心的挫折和沮丧,这也是一胎政策的一个弊端吧。
我愿意我们更多的人,能够成为生活的观察者。
比如说,去观察周围的孩子们,你或有许多不一样的发现。
我自己的观察是:孩子们有天然的生命元气,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简单的快乐。
越是没心没肺不那么刻板的孩子,越容易拥有这天然的快乐。
就算是受重重压制,越小的孩子,越能在任一短暂的间隙展现出生命原始的快乐。
这些快乐幼稚得不可思议——常常是大人见到,就想阻止的「无意义」的快乐。
偏偏是大人丢失了这样的快乐。
就拿前几天我看6个9-10岁男孩打篮球,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都很认真,总之比6岁班稳重太多。 但是课间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个躺到了地板了,有两个赶紧接着躺到地板上,另外三个没躺的,选择的是压到躺在地板孩子的身上。
我的天啊!就这么互相抱住滚成一团,像是一只只大熊猫。
这是十岁的,前一分钟还看上去蛮稳重的孩子。
6-7岁的孩子上体育课,学校派出的是两名经验老道的体育老师,为什么呀?随时可以呈慈父状啊,不听指令怎么办?体育老师抓起来举高高,画面很和谐。
孩子一高兴,啥都好说,跟放飞10000只麻雀似的。
一年级体育课是什么盛况? 冬天的足球场满是灰土,穿着浅衣服白鞋子的孩子们,半点概念都没有。扑通一声就倒下了,还咯咯笑,其他的就滚上去。这时候有的围上去拉,怕压着下面的同学;有的看拉出了空位,笑着往上压。
回家后的衣服肯定会妈见打——一身衣服而已,我觉得还是滚滚好。
开怀游戏时的孩子们没有什么恶意,他们只是在享受游戏。
有时候我们该看看小小的孩子怎么受训的,在大人的要求下,他们站直了身体,行为上是很服从的,但表情上其实没听懂大人在说什么——行为的服从是因为感受到大人生气了,类似于:事情很严重,我必须配合一下。
训过话说可以归队了,孩子雀跃回队的表情,表明刚才的话没进他心里去……所以下次可能会因为相同的事受训。
如果我们有机会观察一个9岁小孩的一天——最好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观察那些显得很快乐自由的孩子,与那些感觉不是太快乐的孩子。
这么多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最会尊重孩子的妈妈有一个——我们想起孩子那张脸,也正是9岁,就会不由自主嘴角上扬。
就是一个孩子,天然可爱得让你不由地笑。这种可爱不是造作的那种,而是饱含着自由——我从未听见孩子的妈妈否定或勉强过她。 可以这么说,我四十出头在生活中也就遇到过那么几位妙人——这位妈妈自己每天都是愉快的(而真正内心愉悦的人极为稀少),接近她似乎能让周围的人变得平和。
我知道许多人不能同意,给予自由和慈爱的孩子(不是溺爱和宠爱),反而更容易尊重一般规则,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如果他/她受到了真正尊重的话。
这方面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和《夏山学校》值得大家一读——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给孩子真正的自由,真正的童年自由是尊重孩子的内在节奏,不是放纵。
通常持反对意见的,就说孩子与孩子不同。确实不同,但父母间应对同一件事的方法也不同啊。
真希望看到更多的我们去观察生活,然后大人们开始拥有反思的能力:
没有一个能内省的人会打孩子或有打孩子的欲望。《夏山学校》
很不幸,人们不能同意,打孩子的父母是有理由的,这些理由是站在大人立场上的辩护——人们拒绝倾听这些奇异的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的言论。我也并不是在说,自己已经做到了完美。
但是现在的我能够承认:
……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他整个个性内在的生命力,应该完全是自发的。
我希望孩子能够被真正的尊重——在真正的爱和自由中,孩子也就没有叛逆的需求。
这听起来匪夷所思,所以才需要所有成年人一代代不懈的努力。
我们要整体心智成长,这关乎到我们自己,也关乎到全部。
将间接影响到所有的孩子们——是我们成人打造的社会,迎接他们到世间。
他们应该得到善待,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当说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会被嘲讽,小小的孩子们如何会被允许安然于童年那幼稚而漫无目的的快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