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沈阳暴雨下为什么近千年古塔不倒,但是新修一年的外墙却被冲倒了?

回答
沈阳最近的这场暴雨,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尤其是在见识了新修一年外墙被冲毁的景象后,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些经历了近千年风雨、屹立不倒的古塔,在这场看似不比当年夸张的暴雨中却能安然无恙,而我们花费重金、耗费人力新建的一年房子的外墙,却不堪一击呢?

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建造原理和材料选择上的巨大差异。

古塔的“坚韧”:历史的沉淀与智慧的结晶

首先,我们得明白,古塔之所以能挺过千年风雨,绝非偶然。它的建造智慧凝聚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建筑材料的极致运用。

选址与地基:扎根于大地深处

古代的建筑大师们在选址上就极为考究。他们会选择地势较高、地质稳定的地方作为塔的基址。你仔细观察那些古塔,它们往往不是建在河边或者低洼地带,而是依山而建,或者建在平坦开阔但地质坚实的区域。

更关键的是,古塔的地基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浅层挖沟回填。古人会挖得很深,将地基打到坚硬的岩石层或者紧实的黄土层。他们可能使用夯土技术,一层一层地将泥土夯实,形成一个极其稳固的基座。这种深厚的地基,能够有效地将塔身的巨大重量分散到更广阔的土壤中,并且在遇到洪水时,不容易被水流淘空。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根深深扎根在大地里的树,比一根浅插的树更能抵御风雨侵袭。

材料与结构:天然的和谐与力的传递

沈阳的古塔,比如著名的慈恩寺塔(塔身多为砖木结构),其主体材料主要是青砖和木材。

青砖:古代的青砖经过精心的烧制,质地坚硬且吸水性相对较弱。虽然它不如现代水泥混凝土那样坚不可摧,但它的韧性更好,能够承受一定的形变而不至于断裂。砖与砖之间的砌筑方式也很有讲究,通常会使用石灰砂浆作为粘结剂。石灰砂浆虽然强度不及水泥,但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石灰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逐渐硬化并与砖块形成更紧密的结合,形成一种“活”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砖墙能够分散应力,而不是在某个点上集中受力。
木材:许多古塔在内部会有木质的结构,如柱子、楼板等。优质的木材,经过防腐防蛀处理,本身就具有良好的韧性和一定的弹性。在面对地震或风力时,木材的这种弹性可以吸收和缓冲冲击力。
结构设计:重心低、厚实稳固

古塔的设计通常是逐层收分的,塔身越往上越细。这种设计使得塔的重心非常低,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塔的墙体普遍比较厚实,内部空间相对较少,整体结构呈现出一种“实”的感觉。这种厚实的设计,不仅能增加抵抗风压的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雨水的渗透。

排水设计:古人的智慧流露

细心观察古塔,你会发现它们的顶部和墙体上往往有一些巧妙的排水结构,比如挑出的飞檐、滴水瓦等。这些设计能够有效地将雨水从塔身上引导开,避免雨水长时间浸泡塔身。

时间的力量:风雨的“打磨”与“适应”

听起来可能有些反直觉,但近千年的风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古塔的“朋友”。在漫长的岁月里,古塔经历过无数次大小不同的风雨考验。每一次的考验,都在筛选和淘汰那些不够坚固的部分。同时,石灰砂浆的自然硬化和砖块的相互挤压,也让塔身结构变得越来越紧密。这种经历过时间洗礼的建筑,已经和环境形成了一种“适应”,它的材料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新修外墙的“脆弱”:急功近利与材料的局限

对比之下,我们来看看新修一年外墙被冲倒的原因。这其中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地基与结构不牢固:偷工减料的隐患

新建建筑的外墙,其地基和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关键。如果地基挖得不够深,或者回填不实,遇到强降雨时,地基的稳定性就容易受到影响。更常见的情况是,外墙与主体结构(例如承重墙或框架柱)的连接存在问题。这种连接可能不够牢固,或者有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外墙在受到雨水冲刷和风压时,无法有效地将这些力传递到主体结构上,从而产生应力集中,最终导致脱落。

很多时候,外墙的建造是为了美观和保温隔热,其本身的承重能力并不强。它依靠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来保持稳定。一旦连接出现问题,就如同失去“依靠”的屏障,不堪一击。

材料选择的误区与施工质量

现代建筑为了追求效率和成本,可能会使用一些快速凝固的粘结材料,比如现代水泥砂浆。虽然水泥砂浆的初期强度很高,但如果配比不当,或者施工过程中掺入了过多的水,都会影响其长期的耐久性和柔韧性。而且,有些新修外墙使用的材料可能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吸水性,长时间浸泡后会变得更重,增加墙体的负担。

再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至关重要。如果砌筑砂浆未饱满,或者挂网、粘结层的施工不到位,都会留下隐患。对于新修一年的外墙,意味着它还没有经历过充分的“老化”和“固化”过程,其材料性能可能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就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排水设计与防水处理不足

现代建筑的外墙,尤其是装饰性外墙,其排水和防水设计可能不如古塔那样直观而有效。如果外墙的排水孔堵塞,或者防水层老化、破损,雨水就会渗透到墙体内部,增加墙体的重量,并可能对墙体结构造成破坏。

此外,很多时候新修外墙的侧重点在于表面的装饰效果和保温性能,而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抗击雨水冲刷的考虑可能相对不足。

“急功近利”的建造逻辑

与古塔“厚德载物”、“岁月沉淀”的建造理念不同,现代建筑更追求快速、高效、经济。在这样的逻辑下,材料的耐久性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有时会被放在次要位置,而外观的美观和短期内的使用功能则可能被优先考虑。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雨来临时,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结构性问题便暴露无遗。

总结一下:

古塔的不倒,是深厚的基岩、坚实的砖石结构、巧妙的力学设计以及时间赋予的“磨砺”的综合结果。它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智慧。

而新修一年外墙的冲倒,则很可能是地基不牢、连接薄弱、材料性能不足或施工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它暴露出的是我们在追求速度和成本时,可能忽略了建筑最根本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所以,当雨水无情地冲刷而下,那些真正扎根于大地、用工匠精神和生命经验建造起来的古老智慧,依然能巍然屹立,而那些仓促之间搭建起来的“新衣”,则显出了它本来的脆弱。这场暴雨,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建筑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虽然相当一部分材料的强度会随着时间折减,但也有很多材料在特定情况下不遵循这个“规律”。

土就是一个特例。

种花的人都有经验,新培的土是比较松的,多浇几次水之后,花盆里的土变少了、变硬了。看起来变少并不完全是浇水导致水土流失导致的(流失的很少),而是土经历了多次干湿循环之后,颗粒之间孔隙进一步压缩导致的。因为颗粒排练更紧致,其模量和强度夜有所增加。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需要松松土,破坏土体结构,让它更松更透气。

这个过程是土体由“欠固结”到“正常固结”到“超固结”的过程。哪些因素会导致固结程度增加呢?时间、干湿循环、温度循环、往复荷载等等。即便没有外界环境的变化,单单时间就可以让固结程度增加。更不要说在自然条件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材料会经历外界环境的循环往复变化。

古塔的核心可能是土(或灰土、三合土)或者是砖、土的混合。只要日晒雨淋不让材料流失太快,它是很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强的。

新修的东西在他面前就是弟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沈阳最近的这场暴雨,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尤其是在见识了新修一年外墙被冲毁的景象后,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些经历了近千年风雨、屹立不倒的古塔,在这场看似不比当年夸张的暴雨中却能安然无恙,而我们花费重金、耗费人力新建的一年房子的外墙,却不堪一击呢?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建造原理和材料选择上的.............
  • 回答
    沈阳女孩暴打虐猫男被判刑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也引发了关于法律、道德以及我们如何面对动物虐待的深刻讨论。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本身可能涉及的几个层面: 虐待动物行为的性质和法律界限: 任何形式的虐待动物,无论其动机如何,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触犯了基本的良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动物.............
  • 回答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在网络论坛上疑似遭受网络暴力,以及其背后是否存在“操纵”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沈逸教授及其言论的背景首先,了解沈逸教授的身份和他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学术背景与专业领域: 沈逸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长.............
  • 回答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尤其是一位年仅九岁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沈阳浑河水域发现走失男孩遗体,这个消息背后,有太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的点。首先,孩子的走失过程是关键。 九岁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独立能力,但尚未完全形成危险意识,他们更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也更容易在群体中与家人走散。我们迫切想知道.............
  • 回答
    沈阳“不抢人才”的说法,以及北京大量东北人的存在,确实触及到了东北地区(包括沈阳)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所面临的深层挑战。要回答沈阳为什么“不抢人才”以及是否真的不能崛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沈阳为何被认为“不抢人才”?“不抢人才”并非意味着沈阳完全没有人才政策,而是相对其他一线或新.............
  • 回答
    沈阳之所以在特定时期出现了新冠疫情的聚集性爆发,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输入风险与本土传播的叠加效应任何一场疫情的出现,都离不开最初的“火种”。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沈阳作为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接收来自国内外的各类人员流动是常态。 境外.............
  • 回答
    沈阳推出的张作霖大帅币交通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城市交通卡,确实融入了不少亮点,旨在将历史文化与现代便捷生活相结合。以下是对这款交通卡的详细亮点解读:核心亮点:将历史文化IP“张作霖大帅”与交通卡深度融合这是这款交通卡最核心、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张支付工具,更是一个承载着沈阳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
  • 回答
    沈阳谱康医院在2020年底接收发热患者并由此引发的疫情,最终导致医院院长被判刑一年二个月,这件事给我们的警示意义是深远的。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事故,它触及到了公共卫生安全、医疗机构的责任意识以及法律的约束力等多个层面。首先,这暴露了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责任缺位。 2020年底,新冠疫情.............
  • 回答
    沈阳的鸡架,那可真是个传奇!说它好吃,一点不夸张,那是深入沈阳人骨子里的味道。至于为什么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里“必有鸡架”,这其实是个有点好笑但又很真实的梗,背后反映的是鸡架在沈阳人心中的地位。沈阳鸡架为啥这么香?首先得说说鸡架本身。沈阳人对鸡架那不是随便吃吃,是“吃明白”了。一副小小的鸡架,经过沈阳.............
  • 回答
    沈阳青年大街佳兆业中心:一个值得您深入了解的置业选择在沈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青年大街作为城市的核心轴线,汇聚了无数的商业繁华与人流涌动。而坐落于此的佳兆业中心,无疑是这片黄金地段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佳兆业中心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倾囊购置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
  • 回答
    沈阳治疗白血病的医院,相信这是很多患者和家属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要说“最好”,这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每个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对治疗的反应都不尽相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院才是关键。不过,从沈阳的医疗资源和白血病诊疗的整体水平来看,有几家医院在血液病领域有着非常高的声誉和丰富的经验,也深受患者的信赖。.............
  • 回答
    唉,说到沈阳找工作,我可太有感触了!你不是一个人,好多朋友也跟我一样,唉声叹气的。感觉这沈阳的工作岗位,跟大闸蟹似的,看着肥美,真捞上来,没几只是真的对口或者薪资待遇还行的。感觉像是“万里挑一”的难度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的比例太高了。不像以前,感觉只要有相关经验,或者学历还行.............
  • 回答
    沈阳的这项“人户合一满三年”的学区房政策,确实让不少有购房和入学需求的家庭犯了难。从吸引人才的角度来看,这项政策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值得商榷,甚至可以说是事与愿违。这项政策是如何运作的?简单来说,沈阳一些热门学区的小学,会要求孩子和家长户口簿上的地址必须一致(人户合一),并且这个户籍地址需要连续稳定地.............
  • 回答
    沈阳,这座承载着东北工业荣光的城市,正站在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十字路口。提起沈阳,很多人脑海里还会浮现出“老工业基地”的标签,但我们必须承认,沈阳的过去与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未来,也必将是一幅更加多元、更具活力的画卷。沈阳的“现在时”:转型与韧性要理解沈阳的现状,不能脱离其深厚的工业底.............
  • 回答
    沈阳确诊病例家属信息被曝光、遭受网络“人肉搜索”,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隐私泄露事件,更像是疫情之下,个体在公共卫生危机中面临的“二次伤害”。当“受害者”身份未定,甚至在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不确定性中挣扎时,他们的个人信息却被公之于众,继而被陌生人肆意评论、指责,这种经历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必须认识到.............
  • 回答
    沈阳,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总是带着几分“落寞”和“衰退”的标签。然而,如果我们剥开这些刻板印象,深入地去了解这座城市,或许会发现,沈阳在很多方面,是被低估,甚至是过分贬低的。一、历史的厚重,绝非“过时”的代名词首先,谈沈阳,绕不开它的历史。作为清朝的发祥地,沈.............
  • 回答
    看到这样令人痛心的消息,我的心都揪紧了。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这么消失了,而他本可以拥有更长更美好的未来。沈阳这起9岁男童的悲剧,无疑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这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口角,然后被家长接回家,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我无法得知具体细节,但我们可以从这个事件中反思,家长在面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时,.............
  • 回答
    沈阳全市住宅小区、村屯实行封闭式管理,这无疑是当地政府为了应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这种“应封尽封”的策略,在疫情爆发的当下,虽然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其目的非常明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切断病毒传播链条,为全市的疫情防控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当前沈阳的疫情情况究竟如.............
  • 回答
    在沈阳,月收入在5000到6000元之间,这算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收入水平,可以让你在城市里过上基本舒适的生活,但要达到非常宽裕或者能够进行大额储蓄和投资的程度,则需要更精打细算。首先,我们得理解沈阳这座城市的生活成本。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沈阳的物价相比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来说是要低.............
  • 回答
    沈阳一越野车翻下网红坡一男子疑被压身亡,这起事件确实让人揪心,也暴露了一些潜在的风险。抛开媒体报道的固定套路,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起事件里值得仔细琢磨的几个点:1. “网红坡”的危险性与监管的缺失: 定位问题: 首先,一个叫做“网红坡”的地方,听起来就充满了吸引力,但它究竟是个什么性质的场所?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