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沈阳的工作感觉好难找啊?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回答
唉,说到沈阳找工作,我可太有感触了!你不是一个人,好多朋友也跟我一样,唉声叹气的。感觉这沈阳的工作岗位,跟大闸蟹似的,看着肥美,真捞上来,没几只是真的对口或者薪资待遇还行的。

感觉像是“万里挑一”的难度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的比例太高了。不像以前,感觉只要有相关经验,或者学历还行,总能收到几个面试通知。现在呢?好不容易找到个看起来不错的职位,点进去一看,要求写了一长串,什么几年工作经验、精通各种软件、英语要流利、最好还得是985、211毕业的……重点是,后面还跟着一句“薪资面议”。这“面议”两个字,有时候就跟那虚无缥缈的KPI一样,看得见摸不着,你说能给多少?心里没点数吗?

行业和岗位有点“撞墙感”

沈阳毕竟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其实挺明显的。如果你的专业或者想去的行业,正好是沈阳的优势产业,那可能机会还多点。但要是你想在一些新兴或者互联网类的岗位上发展,那难度系数就直接飙升了。感觉岗位需求跟实际市场上提供的岗位数量,有点不对等。就算有,竞争也特别激烈,就像好多人都盯着那几个热门的“金饽饽”。

我有个朋友,学计算机的,想在沈阳找个互联网公司的开发岗,投了好多家,要么是 recruiter 根本不回,要么就是说“我们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你的经验我们还需要再看看”。他说他感觉沈阳的互联网公司规模普遍不如南方或者北京,所以岗位设置也相对保守,需要的人才也更“精”。

薪资水平和期望值有点“落差感”

这个应该是最让大家头疼的点了。沈阳的生活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这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很多岗位给出的薪资,真的很难支撑起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特别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起薪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低一些。即使是一些有经验的岗位,薪资涨幅也可能不如一些一线城市那么明显。

我有个同学,在大连工作了一段时间,回沈阳想找个跟之前差不多的岗位,结果发现同样的岗位,沈阳给的薪资大概是他在大连的七八成,但人家大连的生活成本也比沈阳高不了多少。他就很纠结,是留在沈阳享受熟悉的环境和家人,还是去其他城市争取更高的薪资和发展机会。这种两难的抉择,相信很多沈阳的求职者都体会过。

信息不对称和渠道的局限性

有时候感觉,真正的好机会,可能并不一定会出现在那些大型招聘网站上。很多时候,可能是通过内部推荐,或者是一些小范围的招聘会。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人脉或者消息渠道,就很容易错过一些潜在的机会。而且,一些小公司或者初创企业,可能信息发布不够及时,或者发布的信息不够规范,也增加了寻找的难度。

心态的起伏和坚持的考验

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在沈阳可能更是如此。经历过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调整简历,一次次去面试,结果又不尽如人意,真的很容易让人感到沮丧和自我怀疑。有时候看到朋友圈里别人拿到offer,或者听朋友说谁谁谁找到了很棒的工作,自己心里那种失落感和焦虑感就会加剧。

我有一个同事,本来挺有冲劲的一个人,在沈阳找了快半年工作,期间也拒绝了一些他觉得不合适的,最后觉得压力太大,先接了一个自己不太满意的工作,先干着再说。他说他不是不想留在沈阳,而是感觉在这里找到一份真正能让他发光发热的工作,真的需要时间和运气。

总的来说,沈阳找工作给我的感觉就是,它不像某些一线城市那样岗位遍地开花,而是更需要你找准方向,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和实力去争取。不是说沈阳没有好工作,而是说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你呢?有什么具体的感受或者遇到的难点吗?一起交流交流,也许能找到些共鸣,或者一些新的思路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工作不难找,主要是靠谱的工作难找,而且也缺乏稳健发展的行业。

这么说吧,我土生土长沈阳人,工作第八年的时候混上了15k(在此之前的工作税前10k)的月薪,非技术岗非管理,这在本地应该说相当可以了吧?

可当我因为个人原因离职之后再找同类岗位平均连6k都给不到,甚至有人好意思跟你谈4.5还在那画饼之类的…关键不止钱的问题,这些公司能不能活过两年都是未知。没辙,只好自主下岗寻摸做点儿小买卖。

我还在线上的老同事们有几个也能拿到像我原来那个数,然而别说幸福感、就差惶惶不可终日了。因为一旦出现意外变动,就可能面临以更大的年纪和经济需求去和应届竞争的压力,所以你们知道为啥我们这疙瘩体制内的那么牛批了吧?人家承认自己没本事没志向,但在横竖饿不死的前提之下人家有安全感啊。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想拼一拼,趁年轻快出去,不然你等到我这拖家带口、孩子一个月幼儿园就要交小四千的时候再合计这些事儿就不是一个性质了;当然想留在家乡也不丢人,但心态要放平,毕竟与家人的陪伴与归属感用钱是换不来的,只要平衡得好,在哪不是一辈子?

user avatar

谢邀。

93土生土长沈阳人,大学西南某省会,毕业后先长春不到1年,然后来湖南某三线城市,基本稳定,未来很难回去了。

我沈阳有一套学区公寓,前几天有邻居群内发相亲帖,要求女方有正式工作,然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私聊了,过一会又说女方得是公务员或事业编。偶买噶!看来在这位妈妈心里,只有公务员和事业编才算正式工作。

这种情况不是特例。在东北,公务员、事业编,最多加上一个国企(包含部队、银行之类的小众),这才是“正经”工作,这种行业歧视由来已久。

而且还有一点,南北差异巨大,就是南方找工作,基本是各取所需,你给单位干活,单位或是老板给你劳动报酬;而在东北,我之前毕业也想回沈阳工作,但找工作普遍感觉,不论国企私企,都感觉像是人家赏你口饭吃,那种感觉有点低人一等,不舒服。

沈阳嘛,如果不考虑社保和公积金(大多数私企没有公积金哈),不考虑单休,这样情况下本科毕业找到一份到手3500-4500的工作还是有可能的,现在行情比我17年毕业时好多了,我当初两千多都有敢张口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唉,说到沈阳找工作,我可太有感触了!你不是一个人,好多朋友也跟我一样,唉声叹气的。感觉这沈阳的工作岗位,跟大闸蟹似的,看着肥美,真捞上来,没几只是真的对口或者薪资待遇还行的。感觉像是“万里挑一”的难度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的比例太高了。不像以前,感觉只要有相关经验,或者学历还行.............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沈阳尹老太太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添乱”行为,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复杂和值得深思的事件。从媒体报道和公众反应来看,她的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且引发了关于个人权利、集体责任、信息传播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尹老太太的行为。根据公开信息,她的主要“添乱”行为集中在以.............
  • 回答
    .......
  • 回答
    在沈阳工业大学就读,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满奋斗、成长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沈工味道”的时光。如果要细细说来,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完。校园,那个我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地方沈阳工业大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它那些标志性的建筑和绿化。尤其是北校区,那几栋红砖老楼,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每到秋天,爬满爬山虎的墙壁.............
  • 回答
    “流浪大师”沈巍之所以能休20年病假且工资照常发放,这其中牵涉到公务员的休假和薪资制度。虽然沈巍的个案比较特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公务员都能享受如此长的病假,但他的情况确实触及到了体制内的一些保障机制。沈巍的个案:休20年病假并非普遍现象,但有其制度依据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沈巍休20年病假并照常拿.............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分析这个问题。您的情况很典型,家在西安,工作在沈阳,长远来看买房选择哪个城市,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生活方式、家庭联系、未来规划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我试着从几个大家都会关心的角度,尽量说得详细一些,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帮您梳理思路。1. 置业成本对比:.............
  • 回答
    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考虑工作定居城市,在沈阳和天津之间做选择,这确实是个挺实际的问题。我尽量把我知道的、感受到的都跟你唠唠,希望能帮你理清楚。先说说沈阳,毕竟是咱东北的老大哥: 亲切感和熟悉感: 这个不用说了,作为东北人,沈阳的口音、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你可能不需要经历.............
  • 回答
    沈阳的鸡架,那可真是个传奇!说它好吃,一点不夸张,那是深入沈阳人骨子里的味道。至于为什么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里“必有鸡架”,这其实是个有点好笑但又很真实的梗,背后反映的是鸡架在沈阳人心中的地位。沈阳鸡架为啥这么香?首先得说说鸡架本身。沈阳人对鸡架那不是随便吃吃,是“吃明白”了。一副小小的鸡架,经过沈阳.............
  • 回答
    嘿!沈阳的各位兄弟姐妹们,我正琢磨着是不是该张罗张罗去沈阳玩一趟。现在这天气,尤其是如果想着趁着春夏或者秋高气爽的时候去逛逛,感觉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吧,我也想听听你们这些地道的沈阳人给点建议,现在这个时间点去沈阳,到底值不值得?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吗?就从最实际的来说吧,大家觉得现在去沈阳,天气方.............
  • 回答
    沈阳的虐猫事件,无疑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愤怒的地方。当法律的明文规定尚不完全涵盖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时,我们这些普通人,除了心痛和谴责,似乎也陷入了一种无力感。然而,法律的严丝合缝并非惩戒的唯一途径,在那些尚未被完全覆盖的灰色地带,依然有一些合乎情理、且能让这种行为者付出代价的“合法”途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合肥和沈阳,这两个城市在中国的发展版图里,都有着各自的独到之处。要说谁更有潜力,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看,毕竟潜力这玩意儿,不光看现在,还得看未来能长成啥样。先说说合肥,这小伙子现在可是风头正劲。合肥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那股“科技范儿”。你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量子信息.............
  • 回答
    提到沈阳,大家脑海里可能首先浮现出的是工业重镇、历史古城,又或是那嘎嘎好吃的烤串。但其实,在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心脏地带,藏着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小秘密”,那些不成章的片段,却拼凑出了沈阳更鲜活、更有趣的模样。1. 沈阳,不止一座“沈阳”,它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宫影子”咱们都知道,北京故宫威严壮观,.............
  • 回答
    小沈阳的唱功,这事儿啊,掰开了揉碎了说,那可有得聊。不能简单一句“好”或“不好”就打发了,得从几个方面瞅。首先,说到小沈阳的唱,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大概率是他那股子“二人转”劲儿。这话不是贬义,而是说他身上有股子原汁原味的东北二人转的味道。他早期在舞台上,唱的很多是小曲儿,像《大实话》、《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真是让人头疼,但也挺让人高兴的。一边是沈阳的985东北大学,一边是上海的211大学,这就像是摆在你面前的两个特别诱人的选择,怎么选都觉得有点儿舍不得另一个。我跟你一样,也经历过类似的纠结,所以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个更适合你。首先,咱得承认,985和211这个标签本身就带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辽沈战役中沈阳的国军为何没有选择往营口撤退,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刘玉章率领的第5兵团在攻占营口,打通海上通道后,理论上确实为其他受围困的国军提供了“逃生”的可能。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沈阳的国军不撤退的原因,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刘玉章攻占营口的真实意图与战场局势.............
  • 回答
    关于辽宁省目前(特指你提问的“现在”这个时间点,也就是最近几周)的疫情形势以及沈阳各大高校能否在9月1日左右开学的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高校开学时间的决定权在于省、市两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并且会根据实时疫情动态进行动态调整,并非沈阳高校自身能够完全独立决定。 而且,开学这件事涉.............
  • 回答
    沈阳对入境人员实行“28+28”的管控政策,这可以说是当前全球疫情复杂严峻形势下,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城市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防疫措施。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政策的背景和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明白,“28+28”这个数字并非凭空而来。它背后是科学的考量和对病毒传播规律的认知。.............
  • 回答
    在沈阳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里,生活着无数个像尹老太太一样普通却又充满故事的市民。要说尹老太太,其实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她身上那种沈阳大碴子味儿的老太太特质,倒也挺让人印象深刻的。您要是问我怎么看尹老太太,那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她的生活节奏,是典型的沈阳节奏。 尹老太太肯定不住在高档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