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看完《包法利夫人》后,对这本书是什么样的评价?

回答
老实说,看完《包法利夫人》,心里五味杂陈。它不像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的“好故事”,也不是让人捧腹大笑的“轻松读物”。它更像是一杯浓烈的烈酒,初尝时或许有些刺喉,但后劲十足,会慢慢渗透到你的骨子里,让你回味无穷。

首先,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平庸感和令人窒息的现实感。福楼拜笔下的艾玛,不是什么传奇人物,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命运,只是一个被过剩的浪漫幻想和现实的琐碎生活磋磨得面目全非的农村妇女。她渴望的,是那种在小说里读到的,充满激情、轰轰烈烈的爱情,是贵族式的优雅和精致。可她遇到的,是庸俗无趣的丈夫,是单调乏味的乡村生活,是永远填不满的物质欲望。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看得非常压抑。你会看到她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望,然后又一次次地陷入更深的幻想,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明知结局是毁灭,却依然义无反顾。

艾玛这个人物,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 我一开始对她有很多不满,觉得她就是个不知足、活该的人。她嫌弃自己的丈夫,嫌弃自己的生活,却又没有勇气去改变,只能靠着出轨和挥霍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她的每一次“追求爱情”,都建立在对现实的逃避和对道德的漠视之上。她就像是被社会和自身的欲望困住的笼中鸟,拼命挣扎,却越陷越深。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尤其是看到她最终走向毁灭的那一刻,我又觉得她身上有种让人同情的悲剧色彩。她并不是天生就坏,而是被那个时代、那种环境、那种教育塑造成了这样一个人物。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被过时浪漫小说毒害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她的选择真的有那么多吗?她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方式极端,但本身却是一种很人性化的东西。只是,她没有找到正确的出口,而是选择了最糟糕的那条路。

福楼拜的叙事方式,也绝对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也是让它如此“特别”的原因。 他那种冷静、客观、近乎残酷的描写,不加任何评判,就像一个冷眼旁观者,把艾玛的每一个细微的情绪变化,每一个虚荣的念头,都一丝不苟地展现出来。这种“不见血”的解剖,反而比直接的谴责更能触动人心。他没有试图美化艾玛,也没有刻意丑化她,而是把一个普通女性的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些卑微、不堪、又充满矛盾的部分,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写实”到极致的笔触,让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真实”到令人不适的震撼。

小说的细节描写也极其到位。 无论是药剂师家的摆设,还是舞会上的华丽场景,亦或是艾玛生病时的细节,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就在眼前。这些细节不仅仅是为了堆砌文字,它们都紧密地围绕着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展开,比如那些象征着虚荣和享乐的香水、丝绸,与艾玛内心的空虚和堕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读完之后,我反复思考的是,“包法利夫人”这个名字,是不是已经变成了一种符号? 它代表着那些对现实不满、沉溺于幻想、最终被欲望吞噬的女性。但同时,它也让我反思,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出路真的有那么多吗?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着不同版本的“包法利夫人”?我们对物质的追求,对浪漫的幻想,对现实的不满,是不是也隐藏着同样的危险?

总而言之,《包法利夫人》不是一本能让你看完就高高兴兴合上书的作品。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拷问,让你去审视人性中的弱点,审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审视个人选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悲剧性的命运,也让我看到了现实生活最残酷的一面。它让我明白,有时候,平庸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悲剧,而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只会让自己走向毁灭。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并且会让你思考很久的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精致。更准确地讲,是精雕细镂。

《包法利夫人》有一种油画的质感,福楼拜是以画风俗画的态度创作自己的人物和作品的,以至于阅读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时间从这个世界里被抽离掉了”的感觉,或者是时间感被扭曲了,跟现实生活里人对时间的感受不太一样。

比如说我认为很有代表性的这一段:

玩罢纸牌游戏,药剂师和医生玩多米诺骨牌,爱玛换了个位子,双肘搁在桌子上看《画刊》。这本时装杂志是她带来的。莱昂坐在她旁边;两人一起看杂志上的画片,先看完的就等在那儿。爱玛还不时请他给她念配画的诗句;莱昂拖长声调朗诵起来,碰到描写爱情的段落念得格外用心,可是玩骨牌的响声干扰了他;奥梅先生精于此道,赢了夏尔个满双六。

这段描写后面还有很长,写得非常棒,限于篇幅问题就不码了。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它的叙述密度非常高,人物的动作,空间关系,内心活动和行动表现,以一种非常有戏剧性的方式被“排布”了出来。人物的表里永远是不一的,有意的掩盖、指涉,和懵懂不觉,交织在一起。观众都知道《色戒》里的麻将戏拍的很好,因为一台麻将桌上寄托了各种各样的戏,各样的心怀鬼胎和信息输送。福楼拜这里也相似,但它最主要的特质,还不在于把这些很有戏剧张力的精神/外部世界描绘了出来,而是它的风格。它的那种又像是照片、又像是在进行动作的作品样貌

我们知道,电影有一个名字叫motion picture,也就是“动的画”,但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远不止“动的画”了,因为里面人物动作的速度,看起来更像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而不是画作动了起来。但福楼拜的作品不然,它是真的像“会动的画”,因为它不是纯粹的静态呈现,但是那种动态的速率,又和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似乎是要更慢,且更加意味深长。似乎是一个对现实世界、对人物精神世界有观察癖的人,在慢放录了一天的监控摄像。

福楼拜当然是精确的,但精确不是全部,由精确而形成的一种怪异风格,我以为是更能代表这位大师的特点。

也是因为这种扭曲的时间感,或者说“动的画”的风格,让这部作品看起来像一场梦。如果说“外省风俗”这个副标题还不足以让你明白福楼拜的创作旨趣、不能体会作者深重的猎奇欲的话,那些文艺理论学者的观点,兴许能帮你进一步接近答案。比如说桑塔格,就是将包法利夫人视为堂吉诃德的同类人,他们都是饱受所读之书籍的困扰,分不清现实和幻想,而无意中便开始了在现实世界的梦游,并且总是在犯错,把这个世界的某个符码,解读出他/她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奇怪意义。

也恰是行文风格,这种扭曲的时间感,让这部作品实现了要表达之物、和要表达之方式间的高度统一感。如果说《包法利夫人》是一场罗曼蒂克而又可笑可悲的梦,这种奇怪的时间感,岂不是随时都在提醒读者“这里是梦境”吗?不光爱玛无意闯进去的舞会是梦,不光一次次可笑又可悲的婚内出轨是梦,她的自杀、她留给丈夫的一大堆账单,都是这个梦的组成部分。

而对于这样的梦,怎么才能醒来?另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范德彪,也在几年前给出了一个更具本土特色的答案:

吞下这些安眠药,明天开始,一个崭新的范德彪,就会重新站在辽北的大地上。

正所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实说,看完《包法利夫人》,心里五味杂陈。它不像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的“好故事”,也不是让人捧腹大笑的“轻松读物”。它更像是一杯浓烈的烈酒,初尝时或许有些刺喉,但后劲十足,会慢慢渗透到你的骨子里,让你回味无穷。首先,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平庸感和令人窒息的现实感。福楼拜笔下的艾玛,.............
  • 回答
    看动漫看到结局,心里空落落的,那感觉就像是和一位好朋友告别,虽然知道故事圆满了,但就是舍不得,特别难受。尤其是一些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情感刻画特别细腻的作品,会让我跟着主角一起经历喜怒哀乐,好像自己也成为了故事里的一员。当最后一集落下帷幕,那种陪伴了自己很久的鲜活人物就这么“消失”了,心里总会涌上一股.............
  • 回答
    每次看完《乘风破浪的姐姐》,心里都会泛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好像有块石头压着,有点儿堵得慌。这感觉挺复杂的,得一件一件掰开了说。首先,就是那种“她们好像都那么厉害,我怎么啥也不会”的对比感。屏幕上的姐姐们,随便拉出来一个,颜值、身材、业务能力,哪一样不是顶尖的?跳舞有她们的柔韧和力量,唱歌有她们.............
  • 回答
    在我的人生长河中,总有那么几句话,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虽然短暂,却能瞬间点亮我内心的迷雾,让我恍然大悟,如释重负。这些话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哲理,有时甚至朴实得像老话重提,但它们恰好戳中了当时我最纠结的那个点,让我突然“懂了”。我记得有段时间,我为了某件事焦头烂额,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但结果却不如预期.............
  • 回答
    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强决定论者,当我审视那些试图挑战我核心信念的观点时,我不会轻易动摇。相反,我会带着一种更为审慎和细致的态度,深入探究它们提出的问题,并试图在我的唯物主义框架内找到解释,或者进一步细化和巩固我的立场。首先,我需要明确,“唯物主义强决定论”的核心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建立在两个基本认.............
  • 回答
    考过二建的各位大侠,你们是怎么啃下那三本砖头一样的教材的?这个问题我实在是太有体会了!每次翻开那厚实的《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务》,感觉就像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望而生畏。我去年刚通过,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段“血泪史”啊!别的不说,光是那几百页的法律条文,看得.............
  • 回答
    《咒术回战》这部作品我实在是太喜欢了,里面的人物也都很有魅力,很难选出最喜欢的一个。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的话,那估计就是七海建人了。为什么是他呢?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他身上那种现实到有点残酷的坚持,还有他作为“大人”的责任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你知道吗,七海刚出场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拽”。他穿.............
  • 回答
    看完《猎场》,说实话,心情挺复杂的。刚开始看的时候,被那股“商战职场猎头”的新鲜劲儿吸引住了,以为会是一部高智商、节奏快的爽剧。但看完下来,感觉更像是一锅炖了很久的汤,有鲜味,也有点淡,中间还夹杂着一些不太能被理解的味道。首先,郑秋冬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忍不住同情。他身上有那种打不死的小强.............
  • 回答
    《你的名字。》啊,看完之后,我心里头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好多零散的、亮晶晶的小石头,突然被一股风吹到一起,堆成了一座闪闪发光的小山,但你又说不清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就是觉得特别美好,又有点怅然。一开始吸引我的,当然是画面。新海诚这招,简直是把二次元的画面玩到了极致。那东京的夜晚,流光溢彩,就像.............
  • 回答
    说实话,当我在网上看到赵英俊留下的那些话,一股混合着惊讶、不舍和深深的悲伤一下子涌了上来。我愣住了,手里的手机差点滑落。脑子里最先闪过的,是他那标志性的、有点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嗓音,还有他演唱时那种带着点痞气又真诚的笑容。你知道吗?那些话,看似是告别,其实更像是一场温暖而坚定的分享。他没有去渲染病痛的.............
  • 回答
    让我看完后产生发自心底的乐观,并且愿意详细讲述的作品,那一定是《阿甘正传》(Forrest Gump)。这不是那种看完后让你觉得世界都闪闪发光、问题迎刃而解的乐观,而是一种更深沉、更温柔、更具韧性的乐观。它像一股暖流,缓缓注入心底,让你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发现即使在看似艰难甚至荒诞的命运面前,依然有.............
  • 回答
    有很多影视剧让我看完后感觉导演和编剧非常懂生活,它们往往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细微之处,用真实而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并解释为什么我觉得它们“懂生活”。1. 《请回答1988》(Reply 1988) 为什么“懂生活”: 这部韩剧之所以让我觉得导演和编剧非常懂生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过不去”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劲,一种“卡住了”的感觉。我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名字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讲一些普通人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打击后,如何重新站起来的故事。片子里有一个主人公,是个中年男人,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事业也小有成就。结果一场意外,他失去了妻子和孩子,而且他自己也落.............
  • 回答
    看完《长津湖》,脑子里就剩一个字:冷。不是那种秋高气爽的冷,是深入骨髓的、能冻住灵魂的冷。从电影院走出来,虽然外面阳光正好,但我感觉身上还裹着一层冰碴子。我不是那种会去研究历史细节、分析战术战法的观众,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看完电影,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志愿军战士们活下来的每一秒,都是在跟死亡搏斗.............
  • 回答
    有一部电影,名字我至今都无法从脑海中抹去,但提及它,总会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沉重、压抑和一种说不清的恶心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指的是那部名字带点金属质感的法国电影,具体名字我实在是不想去搜索,因为一旦触碰到那个词语,那些画面就会像潮水一样扑过来。初次观看这部电影,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那时候我还是.............
  • 回答
    说到中国四大名著,这几本书我算是从小听到大的,不过要说真正“看完”并且能细细咂摸出味道来的,还真就只有一本。我最早接触的是《西游记》。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的还是动画片和各种改编的电视剧。那时候感觉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憨态可掬,唐僧又迂腐又慈悲,沙僧沉默寡言,他们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最终取到真经,这.............
  • 回答
    作为个看了不少电影的普通人,看完《长津湖》这片子,心里是五味杂陈,说实话,挺压抑的,但又觉得挺应该看。这不像那些看完会让你舒舒坦坦出门,或者让你觉得“哎呀真过瘾”的片子,它更像一块砖头,沉甸甸地压在心口上,让你不得不去想点什么。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震撼。不是那种特效炸裂的哇塞,而是从骨子里冒出来.............
  • 回答
    有一段时间,我突然觉得,与其点外卖,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种想法的萌发,很大程度上是被一些特别治愈、特别有烟火气的烹饪视频给“种草”的。它们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米其林教学,而是那种让人觉得,啊,原来做饭也可以这么简单、这么享受。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系列,主角是一位住在日本乡下的阿姨。她视频里的画风就.............
  • 回答
    最近有那么一本… 怎么说呢,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一口气读完喘不过来气的故事,也不是那种充满深刻哲理、读完让你醍醐灌顶的“圣经”。恰恰相反,它带着一种淡淡的、仿佛时间被放慢了的叙事节奏,就像你偶然走进一家老旧的咖啡馆,闻着烘焙豆的香气,看着窗外行人匆匆而过,而你只是静静地坐着,感受着那一刻的安.............
  • 回答
    这问题我懂,问到点子上了。我也有这么几部,看完之后,别的那些小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提不起劲儿来。要说最让我有这感觉的,那还得是 《我是大神仙》。一开始看这本书,真没抱太大希望。名字听着有点二次元,以为是那种套路化的升级打怪。结果呢?完全不是那回事。主角叫“王二”,这名字就很接地气,跟那些动不动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