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破6w了…
果然是福不是祸 是祸躲不过啊。
在家休息休息陪陪孩子。
我家孩子真乖呀☆*:.。. o(≧▽≦)o .。.:*☆
———3月25日更新————
咱能不能不攻击我了?我还不够中立么。两边优缺点我都说了,选择原因列出来了,心态转变也讲清楚了。 我招你们惹你们了跑来骂我?我很忙的好么,真的没空一直跟你们胡搅蛮缠。
---------- 以下内容更新为2020/02/06 ----------
这是被哪个大V点赞了吗?突然多了这么多赞? 又过了一年了,我再来更新一下吧。
这一年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 我老公还是在大公司,工资比较让人满意,工作蛮开心的,做了个新项目,他很喜欢。他说很忙很累,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6点-6:30回家, 偶尔在家加个班,一周在家工作个一到两天。
我也上班了,找了个兼职,在家门口,工作挺轻松的,没什么钱,纯属有个事儿做。
我们买了套新房子,2019年年底买的,很大,价格挺满意的。房子我们很喜欢!非常喜欢! 孩子对房子也很满意,毕竟他们玩具房就搞了两个。 老房子还在出租,还是租给美国夫妻,比之前租金高了一些。
孩子学习已经完全适应了,课余活动也不少,一到周末搞的也怪忙的。 小孩精力真是旺盛,一天都不带休息的,周日如果有个一天空闲肯定喊着要约小朋友到家里玩。
我公婆现在在我们这里呢,去年11月来的,完美错开了今年爆点事件,万幸万幸!! 我爸妈还在国内,还好我老家还没病例,我还能安心点,他们天天在家呆着不出门。
我本来请了一个月的假计划6月份回国旅旅游玩一玩什么的。 现在看情况不太明亮,不太敢。 到时候看情况吧,不行就明年回。
人生逃不过真香定律,折腾过后反倒更觉得平淡安逸的生活极其珍贵。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有满足感,时常会感到很幸福。祝我可以一直这样幸福下去吧。
------------------------- 我是更新的分割线 以下回答为2019/02/10 ---------------------
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我回来更新了。 在国内生活的这么长时间,现实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于是乎,我们去年还是决定归海了。 具体原因,如下:
1, 国内房价15年底--17年这一波涨的太疯狂,我们在14-15年计划回国的时候我认真仔细的研究过房价,看中了二线城市老城区的几个楼盘,那时候我们存款足够买个联排别墅,贷款可以买个独栋别墅。我们回国的时候因为各种忙没着急买房子,等我正经开始跑楼盘看房子的时候发现,当时我看中的房子全部翻了一倍+ 当初可以全款联排,现在变成了首付。 而且国内贷款利率很高,算一算如果美国房子不卖,买一套符合我心意的房子还是很有压力的。 我们美国的房子我是肯定不会卖的,我在原答案里也说了,我们房子租给朋友3500刀,我朋友租了半年自己买房子搬走了,房子空置了一周半,租给了一位美国人,每月租出去了4000刀,很容易出租。 房子的HOA+地税一年也才一万多刀,让我放弃每年这么多的净收入换成一套国内的自住房,实在是做不到啊. 这个角度怎么看湾区的房子都还是比国内现在的房子更具投资价值。加上去年初开始政策变化,房价不稳定,说不定就是为国接盘套在山顶了。
2 教育,本来我们想着因为计划生育,国内小孩少了那么多,应该压力小很多,上好学校容易很多。而且我们家孩子不参加高考,理论上跟国内孩子不是一个池子里的,压力不会太大,跟着我们自己的节奏来就好。 回去发现根本不是,我做留学行业的,而且是低龄美国留学,主要针对初中,高中想去美国留学的孩子。 出得起这份钱,从初中高中就送孩子到美国留学的家长,绝对算是成功人士了,他们的孩子也从来都不准备参加国内高考,绝对会选择美国留学。即使是这些成功人士,来见我的时候也是带着满满的焦虑而来。 他们跟我述说着国内教育的种种,养育孩子的辛苦,把我带的也很焦虑。 我们海归前也看到过朋友圈里抱怨辅导小孩作业辛苦,但总以为是他们要求太高或者偶尔的过分辛苦。回国以后发现真不只是偶然或高要求家长这样,真的是从幼升小开始就竞争太激烈了。激烈到这个城市50%学生上不了高中。后来我们才发现,虽然全国范围内小孩少了,但是因为太多人口流入大城市,而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又远远跟不上这节奏,所以供需比之前失衡太多。
3 工作生活平衡和公司文化的不认同:
先说大家更关心的我老公的工作情况吧。 国内确实现在年薪百万,两百万也不少了,但是相对应的要求也很高,996虽然不是明文规定,但也差不多了。就算你决定早回家,那么多人更加拼命,赚的比你还少的多,也很有危机感。而且国内管理还是简单粗暴,基本不怎么考虑可持续性,就是一层层把压力压下去,先压到你扛不住再说。工作不饱和是管理层说的最多的,只要不加班就是不饱和,也不管你效率怎样。 我老公做高管,他尽管不认同加班文化,但是其他高管都明着暗着劝他拼命压下属,鼓励加班,他也没办法。 反观我们在美国工作期间,他每天晚上7点之前绝对会到家跟我们一起吃晚饭,同时每周还有一天在家工作的时间。加班有没有? 有,每年加班次数两只手数的过来。在国内期间还需要“尽力争取” 每周才能陪家人吃个几次晚饭。
再说说我的工作情况,不关心的可以略过,不是很重要。 国内的加班文化不止在软件行业上,像我这种教育行业也很严重。 美国的留学公司是经常要在各种时间回复客户的微信和邮件,但是人是不需要在公司守着的,只要达到自己的业绩要求,上下班时间相对自由,像我这种有孩子要接送的,一般送完孩子再去公司,接孩子之前走。 国内则不同了 。首先上班下班晚一分钟早一分钟都不可以,要打卡。 其次不管你今天有没有事情要忙,有没有客户要见,有没有方案要做,你都必须在公司呆满足够的时间。以上我还觉得正常,管理的一刀切我能理解。我觉得痛苦的是加班这件事! 很多公司明确规定一周上6天班,更有甚者业绩不达标全公司都不放假,这种持续性无意义的加班,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有哪里好了。我的运气很好,碰到的大部分同事都是很好的人,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即使我离职了我们朋友关系还在继续延续着。要不是有这群好朋友,我真不知道当时上班我要怎么扛过来。
4 其他:
气候湾区完爆我们海归的城市。
污染虽然国内可以忍受,但湾区的蓝天白云好太多。
国内蚊子太多,每年都至少有半年时间孩子两条腿惨不忍睹。
国内中餐吃的是要好些,便宜些,但也都是多油,而且材料经常不是很好,所以会多有吃了不舒服不健康的感觉。而且创新也不怎么多,吃了一年也没什么花头了。要吃好点的西餐又好贵,买块好点的牛排就几百了,而美国十几刀就可以。湾区这几年中餐也是越来越多越好,折换成rmb是贵不少,但是和收入比也就还好,吃个龙虾象拔蚌的话可又比国内便宜了。
因为工作时间长其实和朋友家人相聚也不多,而且因为住房普遍不宽裕,搞house party挺少的,有小孩子也只能约个饭,公园这样了,出去一趟挺累的。
海归的一个原因也是对国内的发展看好,但这两年的情况看起来这高速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也确实不少,对于一直在国内生活的人来说已经习惯了,对我们来说还是相对难以接受。
归海的导火索:
归海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是对我个人来说,导火索是疫苗事件。 长春疫苗问题曝光是在我家老二刚打完疫苗没多久。看到这个新闻犹如晴天霹雳,把我打的不清,几天无法入眠。 批号出来以后很庆幸我们没有中标。信任的崩塌,真的只要一瞬间一个事件。 至此,我决定必须归海了。在此我可以忍受高房价,是因为我租得起别墅。我可以忍受教育的痛苦压力,是因为我们家高学历的人足够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耐心教育我们家两个宝贝,他们的实力和时间某些程度上可以顶替老师顶替学校。我可以忍受工作的压力和公司文化的不认同,是因为我们对家乡的执念,即使很累我们也要留在故里。 但是我们无法忍受我们的孩子在最应该受保护的年纪里得到了最不应该得到的健康的威胁!
综上所述,我们还是选择归海了。 以上的这些,希望对有需要的人看来会有所帮助。
--------------------我是更新线 以下回答为2017 大年初一 -----------------------------
这问题好像很适合我回答。我家老公刚刚放弃湾区的30w刀举家搬回国内来拿120w元了。
至于哪边比较好这个问题,实话生活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
国内房租真的很便宜,我们在国内二线省会城市租260平别墅只要14000元,我在湾区同样面积的房子友情超低价租给朋友都要3500刀。
国内吃的有多好就不叙述了大家都懂。真是随随便便路边10平米不到的小店吃碗羊肉汤都那么好吃!!
雾霾暂时对我们生活没产生什么明显影响,回来一个月了没看到很强的雾霾,是因为我们在南方吗?
国内方便,各种方便。
人工便宜,找保姆不心疼,给我省了很多事情。
我这个回答是大年初一写的,感叹下在国内过年好开心!
我们太多年没在国内过年了,之前每年美国过年都是我三十做六道菜,包一些饺子,等老公下班吃个晚饭,群里发点红包,看看春晚的重播,洗洗睡了,毕竟第二天还得上班。
今年不一样了,在婆家过年,四室同堂,满满当当两桌人,跟外婆,婆婆,姨妈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的吃年夜饭,喝点小酒。吃完年夜饭一起打牌,打半宿,输输赢赢几百块钱,图个开心,电视里响着的春晚跨年倒数了,我们牌局结束出门象征性的放点鞭炮。在一片噼噼啪啪的炮仗声音之中大家嘻嘻哈哈的跨入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生活,新的一年我们回到中国生活了!
在美国,每年,就跟前一年一样,没什么太大变化。
今年,我对我们家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这个有什么好考虑的?当然是选择呆在上海。脑子进水了才会丢掉120万的上海年薪offer跑到旧金山湾区去拿20万美刀的年薪。
20万美刀在硅谷简直太普遍了。基本上呆个几年title上加manager拿这个数一点没问题。120万在上海至少都得是一个总监。普通的码农基本上不可能。所以你可以知道社会地位跟相对的经济地位差别是天差地远。
简单说湾区拿个20万就是一个纯屌丝,上海拿120万至少是中上。而且美国人工成本这么高,大面积的裁员或者朝中国和印度转移工作是大概率事件,你一个华人不裁你裁谁?
话说你光凭一个清北的本科想拿那个数难度不小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