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善良是无能者的护身符”。
预警,以下内容充满着大量怪话和梦话。
迷惑,迷惑,太迷惑了。
最近越来越搞不懂某些地方媒体工作者的脑回路。他们一本正经地刊登这样一个社会新闻,到底是想赞颂些什么,还是想暗示些什么?反正我真是一脸懵。
不觉得非常感人,只觉得十分别扭。
离冬至还有二十多天,窝佬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在北京出趟门尚且冻得不行。
这是最近鸡西的天气预报。
当下,还需要拾荒补贴生活的八旬老人。他的衣服、他的住所、他的饮食、他的医疗、他的保障、他的儿女是什么情况,不言而喻。
不仅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是幻境。
就连延续生命的燃烧,都要付出全力的挣扎。
讨生活的人们,互相之间的朴素情义有多温暖,某些东西就有多寒冷。
他在这里,他就在这里。
没人知道,没人询问他本来应该在哪里。
风雨不动安如山。
老人有捡不动的那一天,默默地消失在这个世界。
无能狂怒了几百字,到头来,我唯一敢痛骂的依然是,地方媒体不会说话,专业拆台。
底层互助要不得。
这是王朝时代的社会治理经验,强调民间结社互助。前提是王权不下乡。
王权不下乡,就可以避开官民矛盾,保持政权稳定。
底层互助,自我管理,只要不出大乱子,问题不大。
但是,现在不是王朝时代,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不能只是一种理想,而应该是各地政府的施政措施。
这么冷的天,按照天气预报,老年人应该减少外出,尽量待在室内。
底层互助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
底层互助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工作是有问题的。
从现象来看,这就是历史的倒退。
如果到处都是这种底层互助的所谓好消息,说明当地的官僚主义作风很严重。
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只好给别人扫雪以换得一个温饱。
对于这个老年人来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老年人如果没有家人照顾,起码应该给一间有暖气的廉租房,解决低保,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要经常去看看,如果饭都吃不起,要解决他的伙食问题。
他经常出去拾荒,在餐馆那里求一餐饭,这个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到底知不知道?
有没有事先和餐馆老板了解情况,对于这个老人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黑龙江尤其不比其他地方,冬天外出摔一跤是会死人的。
这是基层部门必须要管的事情,不能推给底层互助。
我们尤其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去感动去流泪,用“正能量”去掩盖社会隐患。
底层互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基层部门要负起责来,要拿出办法,要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是扶贫工作?什么是全民奔小康?
至少要让老年人在寒冷的北方住在有暖气的房子里,每天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用不着出去拾荒,不用蹲在饭店的墙角扒拉一餐饭,在天还没亮就去给别人扫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什么叫做
“大家请放心,只要我的小店干一天,就有老人吃饭的地方,我也呼吁大家善待身边的老人!”
这和扇一巴掌有什么区别?
这是这家小店的义务么?
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当老年人衣食无着的时候,就等着底层互助吗?
基层组织还是要下基层,去了解实际情况,对底层互助说不,这是政府基层的本门功课。
要把扶贫工作,解决老年人的温饱问题放在心上,落实到实处。
善良和好心肠,有时候是在帮倒忙。
要认真地去了解到底有多少这样的老人,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让他们衣食无忧。
什么叫网络监督?
就是要督促政府基层干实事,要想清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基层管理混乱,麻木不仁的资本主义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