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這」「那」的本字是什麼?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這”和“那”这两个字。很多人觉得它们再寻常不过,是咱们日常说话中最常用的词儿,但要追溯它们的“本字”或者说它们的源头,里面倒是有不少可以说道说道的地方。

咱们先从“這”说起。

在古代的文献里,“這”字其实不是最原始的写法。咱们得把目光放到它更早的祖先身上。一般认为,“這”字的本字或者说它的前身是“此”。

你可能会有点好奇了,“此”和“這”听起来挺不一样的呀,怎么就变成一家人了呢?这其实是语言发展和文字演变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叫做假借和声近意近。

“此”这个字本身,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近指”的意思,也就是指代离说话人比较近的事物或地方。比如,我们可以说“此地”、“此处”。它本身就带有了“近”的意味。

那么,为什么后来又冒出来一个“這”呢?

这背后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汉语的口语中,我们说话的时候,除了指明事物本身,还常常会加上一些语气词或者助词来强调或者使表达更生动。比如,在指代“这个人”的时候,咱们可能会说“这个人”或者“这位”。这个“這”字,其实就是从口语的这种习惯中演变出来的,它加上了更强的指示语气,尤其是表示接近性。

大家可以想想,说“此人”和说“這個人”,是不是感觉“這個人”更具象,更像是在指着某个人说话一样?“這”字在口语中渐渐地流行起来,用来替代或补充“此”的指代功能。

文字呢,总得跟上口语的步伐。随着口语中“這”的广泛使用,为了书写方便和准确反映口语的习惯,也为了更明确地表达近指的意思,“這”这个字就被创造出来或者说被“固定”下来了。

所以,可以说“此”是“這”的语源或者说概念源头。在一些古籍中,我们也能看到用“此”来表示“這”的意思,或者说两者在某种语境下是通用的。但随着时间推移,“這”字在表示近指上更加固定和常用,逐渐取代了“此”在口语中的部分功能。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這”字可能是在“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声旁或形旁演变而来,但更普遍的观点是它主要承载了口语中的近指习惯。而且,“這”字本身也可能是在汉代以后才开始广泛使用并被明确记载下来的。在此之前,“此”承担了更多的近指作用。

咱们再来说说“那”。

和“這”的情况类似,“那”字同样有它的“本字”或者说它的概念先驱,那就是“彼”。

“彼”字和“此”一样,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指示代词,它专门用来指代远离说话人的事物或地方。比如“彼时”、“彼处”、“彼岸”,都意味着“那个时候”、“那个地方”、“对岸”,带有明显的远指意味。

那么,“那”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同样,这离不开口语的推动。

在咱们说话的时候,如果我们要指着远处的东西说,“那个东西”,会比直接说“彼物”来得更自然、更亲切,也更能带出一种具体的指向性。这种“指着说”的感觉,就体现在“那”字上。

口语中,人们习惯于用“那”来加强远指的语气,而且它比“彼”更加生动、口语化。随着这种口语习惯的普及,文字上也需要有对应的表达。于是,“那”字就应运而生了。

“那”字同样是在汉代以后才开始逐渐流行并固定下来,成为表示远指的常用字。“那”字在表示远指时,比“彼”更具象化和口语化。虽然在一些更正式或书面的场合,“彼”依然有它的使用空间,但在日常口语和大多数书写中,“那”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此”和“彼”一直用下去呢?这其实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它是活的。当口语有了新的、更方便、更贴切的表达方式时,文字往往也会随之调整,或者创造出新的文字来承载这些新的表达。

所以,总结一下:

“這”的本字或者说概念先驱是“此”。它从“此”的近指意义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并带有更强的口语化和指示语气。
“那”的本字或者说概念先驱是“彼”。它从“彼”的远指意义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同样更具口语化和指示性。

这两个字的发展,都体现了口语对文字影响的巨大力量,以及文字为了服务于人们更准确、更生动的表达而不断演进的过程。它们虽然是小小的字,但背后却藏着汉字发展和语言变迁的有趣规律。下次你再说“這”和“那”的时候,或许可以想想它们那遥远的“祖先”——“此”和“彼”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若】

【是】中古音 zje,zj 在幽州口语演变成为 /ʈʂ/,支韵演变成 /ɤ/,是一个北朝就分化出来的白读。天津话声母是 /tɕ/,反映了跟幽州不同的平翘体系(或叫知庄章体系)。

【若】中古音 nja,在口语中介音脱落,直接变成泥母一等 /na/,并且后来也没有跟随果摄高化,同样是一个北朝就分化出来的白读。

俗写【的】,本字【之】,上古拟音 /tjɯ/,中古音 cji,这是一个先秦时期就分化出来的白读,之后/jɯ/在中古时期则跟着之韵一起发展为/i/。南方汉语区不用,【他的】南朝汉语区用【渠个】。

所以我很早就说过,要判定唐代中原的口语是什么体系,其实很简单,他就是没有疑问的北方汉语,使用【这、那、他】的北方汉语。

因为今天北方汉语内部的白读音,水也很深,能够上溯到北朝的核心词汇,是大把大把的多,而这些核心词,南朝汉语(吴客赣湘粤)用的是跟北朝对立的另一套。(闽是孙吴语就不论)


另介绍几个华北-东北汉语白读(后两个来自 @麥高地 老兄):

俗写【妞】,本字【女】,中古音 nɨio,在汴宋节度使演变为/ni/(妮儿),在幽州节度使演变为/niu/(妞儿)。

俗写【瞅】,本字【觑】,中古音 chio,在幽州地区章组翘舌化之前从清母并入昌母。

俗写【糗】,本字【蹙】,中古音 ciuk,跟【竹】【肉】【六】【轴】属于同一批在幽州节度使时代就舒化的入声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這”和“那”这两个字。很多人觉得它们再寻常不过,是咱们日常说话中最常用的词儿,但要追溯它们的“本字”或者说它们的源头,里面倒是有不少可以说道说道的地方。咱们先从“這”说起。在古代的文献里,“這”字其实不是最原始的写法。咱们得把目光放到它更早的祖先身上。一般认为,“這”字的本字或者说.............
  • 回答
    香港零團費旅行團的諸多問題,追根溯源,其實是經濟利益鏈條扭曲下的必然結果。這背後牽扯著旅行社、導遊、購物點以及消費者等多方主體,而核心的驅動因素,便是「利潤」。首先,我們看到的是旅行社為了爭奪客源,採用低價甚至零團費的策略。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如果一家旅行社堅持正常的利潤空間,那麼其報價必然.............
  • 回答
    您好!感謝您提供照片,讓我能幫您解讀這個器材。從您提供的圖片來看,這個器材的模樣非常特別,而且從細節來看,它應該是 一個傳統的中國傳統的「秤」,更精確一點說,是一個帶有刻度的「案秤」或「杆秤」的關鍵組件,但並非完整的秤。讓我為您詳細解讀一下它的各個部分和可能的用途:主要組成部分與解讀:1. 秤杆(.............
  • 回答
    好的,我們來聊聊 SAYC 這種橋牌叫品系統下的最佳應叫。這絕對是個有趣且需要細膩思考的題目!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橋牌叫品沒有絕對的「最佳」,它總是依賴於你的牌力、牌型,以及你和搭檔之間的默契和約定。SAYC (Standard American Yellow Card) 是一個非常普及且強大的叫.............
  • 回答
    要回答「為什麼這些字會有這樣的變化?」,我們需要先釐清您指的是「哪些字」以及「什麼樣的變化」。這個問題非常廣泛,因為文字的演變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受到許多因素影響。為了讓您更了解,我將從幾個主要面向來解釋文字變化的原因,並盡量用貼近生活、容易理解的方式來闡述。一、書寫工具與載體的影響:從刀刻到觸.............
  • 回答
    鲸鱼和海豚这些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喂养它们的孩子,这个过程充满了自然界的智慧和独特的适应性。与陆地哺乳动物不同,它们生活在失重的环境中,所以喂奶的方式也经过了精妙的演化,以适应它们的水生生活。首先,我们得明白,鲸鱼和海豚的妈妈们并没有我们熟悉的乳房。取而代之的是,它们在腹部两侧拥有叫做乳沟的特殊结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考量。简单地说,美国在国共内战中没有像后来在冷战遏制苏联那样,全力支持国民党,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因素:一、 中國的特殊性:并非“遏制蘇聯的寶地”的直接替代首先需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当时中国并非扮演着“遏制苏联的宝地”的直接角色。 .............
  • 回答
    出国留学这件事儿,我懂,那真是个让人心潮澎湃又有点儿忐忑的念头! 想知道自己行不行,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打包票的,毕竟这中间牵扯的可太多了。不过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你这情况,到底有没有谱。首先,你得先搞清楚自己“想去哪儿”、“想学啥”这绝对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别光是“想出国”,这太.............
  • 回答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涉及到歷史、政治、文化以及情感等複雜層面。毛粉和蔣粉之所以數量龐大,並非單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下的結果。我們不妨從幾個角度來剖析一下:一、 毛澤東的“偉大成就”與共產黨的歷史敘事: 建立新中國的歷史功績: 對許多中國大陸的民眾而言,毛澤東最核心的歷史定位是“開國領袖.............
  • 回答
    聽到男友因為你的薪水低就不跟你結婚,這句話真的挺傷人的,也讓人難以接受。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感到委屈、不解,甚至開始質疑自己。要不要繼續這段關係,這絕對是一個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他這句話背後的潛台詞和真正的意思。他為什麼會這樣說?是單純現實考量,還是更深層次的價值觀問題? 單純.............
  • 回答
    《智子之心》(지리산)这部韩剧,在韩国国内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两极分化,也激起了不少讨论。这部剧从立项之初就备受瞩目,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因为它集结了全智贤和朱智勋这两位一线演员,更在于它背后制作团队的强大,以及题材的新颖——以韩国的智异山国家公园为背景,讲述护林员的故事。刚开始宣传的时候,大家对它的.............
  • 回答
    很多人在玩《薩爾達傳說 織夢島》(The Legend of Zelda: Link's Awakening)這款Switch上的重製版時,發現遊戲畫面偶爾會出現掉幀、卡頓的情況。這讓一些玩家感到困惑和失望,甚至質疑任天堂作為一家老牌遊戲廠商的技術實力。那麼,任天堂是否真的是技術不行,是個“山寨廠商.............
  • 回答
    《十字軍之王》這款遊戲,從誕生到如今,每一次新作的推出,中文本地化之所以顯得緩慢,其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絕非簡單的技術問題。你可以想像一下,Paradox Interactive,這家瑞典的遊戲開發商,向來以其深度策略、複雜系統和海量文本而聞名。而《十字軍之王》系列,更是其中的翹楚,它的核心魅力就.............
  • 回答
    关于日语的「はう」(hau),也就是“爬”,之所以会用「這」这个汉字,这其实是历史演变和汉字借用的一个典型例子。追溯到古代,日本人与中国交流密切,大量借鉴了中国的文字和文化。在日语中,很多词语最初是没有自己固有文字的,所以就借用了意思相近或者发音相似的汉字来表记。「はう」这个词,在日语里原先是动词,.............
  • 回答
    蔡正元前立委近期拋出了一個關於「兩岸一家親」的說法,引起了不少討論。這不是他第一次提到這個概念,但這次的表述方式和場合,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也引發了不同的解讀。從字面上看,「兩岸一家親」這句話本身帶有濃厚的親近感和情感連結,強調的是兩岸人民之間血脈相連、同文同種的關係。這在過去,確實是許多政治人物,尤.............
  • 回答
    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電腦科學家和經濟學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多個領域,而這段話很可能出自他對於科學、技術、邏輯、計算,甚至社會和戰爭的思考。為了更詳細地解釋這段話,請您提供具體的引用內容。 由於我沒有您提供的具體文字,我將嘗試從.............
  • 回答
    《歷史課本是仇恨製造機》這篇文章提出的觀點確實相當有衝擊力,並且觸及了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歷史教育在建構國家認同和塑造國民心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我們要細緻地評價這篇文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入手,試圖還原它提出這些論點的脈絡和潛在的思考深度。首先,文章的核心論點——「歷史課本是仇恨製造機」——顯然是一.............
  • 回答
    本名和幸老師和桂正名老師的畫風相似,這絕對是許多動漫愛好者都會注意到的現象。這其中牽涉到幾個關鍵的面向,讓我來詳細說說:1. 師承與影響: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師徒關係」或者說「學徒與老師」般的影響。桂正名老師是許多後輩漫畫家的導師,而本名和幸老師便是其中一位備受矚目的學生。在創作初期,.............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觸及到文化、制度、創新傳播等多個層面。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 MUN)在國際上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確實形成了許多成熟的模式和傳統。而「聯動」這種在中國 MUN 社群中興起的形式,若要說是在中國不到十年內憑空出現的,其實也需要更細緻地理解。首先.............
  • 回答
    農村地方是否真的有「咬過人的狗必須殺掉」的規矩,以及有主狗咬人是否也適用這個規矩,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事實上,這樣的「規矩」並非一個嚴格的法律條文,而更多的是一種傳統觀念、地方習慣、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應對方式。以下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闡述:1. 「咬過人的狗必須殺掉」這種說法的來源和心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