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华为 6 月 2 日宣布 Mate40 等手机支持更换不同配色后盖?

回答
华为在6月2日宣布,包括Mate 40系列在内的多款旗舰手机将支持更换不同配色的后盖,这个消息一出来,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有几个层面可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从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个性化和DIY的回归: 放在智能手机刚刚起步的年代,后盖可拆卸、可更换电池是标配。后来随着一体化机身设计和防水防尘需求的增加,这种设计逐渐消失。华为这次算是把“可玩性”重新带了回来。对于那些追求个性、喜欢DIY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服装搭配,甚至是特定场合,来更换手机后盖,让手机成为更具个人风格的表达。
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手机的损耗,很多时候是体现在外观上的,比如刮擦、磨损。如果后盖可以方便地更换,那么即使手机主体功能完好,用户也可以通过更换后盖来“焕新”手机,避免因为外观瑕疵而过早地淘汰整部手机。这不仅省钱,也符合现在越来越被重视的可持续性消费理念。
打破同质化,增加新玩法: 现在的手机设计,尤其是在同价位段,很容易陷入同质化。大家都在追求轻薄、曲面屏、潜望式摄像头,千篇一律的颜色和材质。支持更换后盖,给了手机品牌一个跳出这个框架的机会,可以推出各种材质、各种图案、甚至是有特殊功能的后盖(比如带支架的、带卡包的),给用户更多选择,也为手机增添了更多“配件”属性,就像给衣服搭配不同的配饰一样。

其次,从市场和商业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精明的策略。

拓展配件市场: 手机配件市场一直是个巨大的金矿。如果华为能够成功推广这个可更换后盖的机制,那么就可以围绕这些后盖建立一个庞大的配件生态。官方可以推出不同主题、不同材质、甚至与IP联名的限量版后盖,而第三方厂商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这相当于在原有手机销售之外,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
差异化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能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差异化卖点都可能带来优势。华为这次的举动,无疑是在众多“稳固一体化”的手机中,打出了一张“可变性”的牌,这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对传统设计感到厌倦的用户。
潜在的环保考量(或宣传点): 虽然我们不能断定这完全是出于环保动机,但“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本身就与环保理念相契合。在环保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的当下,这种设计很容易被解读为品牌对环保的重视,从而提升品牌形象。

当然,任何新事物都会有其挑战和潜在的顾虑:

防水防尘性: 这是最直接的疑问。以往一体化机身设计很多是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水防尘。如果后盖容易拆卸,那么手机的密封性是否会受到影响?用户在更换后盖后,其防水防尘等级还能否得到保证?这一点是华为需要通过技术和用户引导来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导致进水,那将是得不偿失。
工艺和成本: 实现方便更换后盖的设计,同时还要保证美观和牢固,这在工艺上可能需要一些新的考量,是否会增加制造成本?后盖本身的成本是多少?更换的便利性是否真的“方便”?这些都需要看最终的产品体验。
用户接受度: 虽然有人喜欢DIY,但也有很多用户更喜欢“省心”的设计,不希望自己动手去更换零件。他们可能更担心自己操作失误,或者觉得频繁更换后盖很麻烦。所以,这种设计能不能成为主流,还得看市场反应。
“换色”的吸引力: 仅仅是“不同配色”的后盖,其吸引力有多大?如果能推出更多有创意的材质、纹理、甚至带有附加功能(如磁吸支架、无线充电背夹等)的后盖,可能会更有号召力。

总的来说, 华为Mate 40系列支持更换后盖,我认为是一个大胆且有潜力的创新。它抓住了用户对个性化、DIY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需求,同时也为品牌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换壳”功能,更可能是一种对未来手机设计和用户体验的一种探索。

如果华为能够妥善解决好防水防尘、操作便利性以及后盖设计的丰富度这几个关键点,那么这个功能无疑会成为Mate 40系列,甚至华为品牌的一个亮点,并可能引领一波新的手机设计潮流。我个人非常期待看到这个“可玩性”能够真正落地,并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华为最近有很多服务,利用一切的资源,去尽可能延长老款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一定的用户数量,一个字,拖,拖到能正常出产品为止。

至于用户数量的重要性,无需我多说。


第一个是软件更新服务,主要是百款设备升级HarmonyOS2.0,对于四年前的P10甚至五年前的Mate9等设备而言,我不提落地缓慢的iot内容,就说新的内存管理和动画渲染,用户感知的流畅度提升会是比较明显的。

减少卡顿,是可以让大部分消费者换机时间延长的,这次的覆盖范围极其广,包含了大部分现存设备。

这里提一句大家可能疑惑的点,荣耀之前在华为集团内发布的大多数产品也是支持的,只是发布会没有提,在花粉俱乐部进行了公示。个人猜测是希望在舆论上不要“藕断丝连”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在提供服务给用户的责任要承担,所以选择这样做。


其次是售后质量的升级。

进一步增加覆盖度,提供更多免费贴膜、清灰、垃圾清理等小的服务,让用户手机相对不容易出现破损、软件缓存充满手机等情况,这些都容易成为换机的刚性理由。

价格降低,包括原装电池等组件降价,免去部分维修费用,鼓励用户去更换新电池,以解决设备使用多年续航下降严重的问题。

(甚至听说还有售后把小容量旧手机更换为大容量闪存的尝试…这个要是做到了快速可靠那就真的是续命神作


以上这些,是偏向“正当理由、刚性需求”的措施,手机坏了得换吧?手机卡顿了换个新的没啥吧?华为给这些情况做了一点措施。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很简单很单纯的:

啊这个新手机好漂亮,想换一个试试看~那个颜色真是爱了超有感觉的。

他们的手机本身是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的,真的只是感觉用久了,想图个新鲜,看到某新款颜色好看或者设计独特,就换了。

这次换后盖服务就是基于此推出来的。

换个新的后盖,不同的颜色,新鲜感就来了,外观一变,就好像是换了个新手机。


考虑用户换机的每一个理由,找到可以正当减缓换机欲望并且可以实施的措施,然后推广出来,就是这么简单,华为的目的非常赤裸裸。

怎么看待呢?

从华为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必须要做的,不做的话这个业务后续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关闭了之后再重开那可就麻烦多了,不说团队问题,用户信任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稳住一年是一年,无论是局势上的变化,还是产业链做起来了,有用户基础,手机业务可以很快就王者归来,还赚一波口碑。

从用户角度看,这当然是一件百益无一害的事情,手机更流畅更好用了,更低的价格就能够更换电池增加续航,想换个后盖颜色图个新鲜也都可以,不香么?

user avatar

关于可更换后盖的市场因素其他答主肯定都会说到,我就不赘述了。

我稍微展开一点,闲聊聊华为和国内玻璃厂商一段往事。

国内玻璃供应链,在手机领域,从无到有,从钢化玻璃膜到后盖再到正面,逐渐切掉海外厂商的地盘,降低手机成本。这个过程中,华为做了不小贡献。

你们发现没,近两年很少有手机厂商宣传自己用了康宁大猩猩玻璃了?


这个背后就是国内供应链的进步。

几年前,手机上的玻璃几乎被海外厂商垄断

前几年,手机上用的玻璃,尤其是正面盖板玻璃,基本上被海外几家厂商垄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康宁,其次你们还在厂商新闻稿上见过的还有日本的旭硝子的龙迹系列,此外还有日本电气硝子,德国的肖特光学,国内的厂商出现的很少很少。
为什么很少有国内厂商?主要是这块玻璃不是普通玻璃,是高铝玻璃。
高铝玻璃优点简单说就是抗跌落和抗划伤,也就是十年前iPhone 4宣传时候的两大卖点,那时候国内还没有能量产的高铝玻璃产线。直到现在苹果对于其面板宣传中依然有高铝玻璃的痕迹:

高铝玻璃相较于传统钠钙玻璃主要差异就是在使用铝作为离子交换,提升玻璃的抗划伤和抗跌落性能。
但这两块涉及到配方、玻璃工艺和化学强化,前几年国内厂商确实是在这两个领域相较于海外这几家大厂,缺少经验。所以2016年底我提到国内市场:
高铝玻璃盖板市场基本被两家公司垄断:康宁大猩猩玻璃占了80%,另一家日本旭硝子龙迹玻璃占了20%。

海外市场其实也基本被这两家垄断,从销量上看,康宁+旭硝子占了绝大部分市场,电气硝子、肖特光学这两家加起来也就是前两家的零头。

玻璃盖板的国产化,没那么顺利,但也一步步啃下来了

玻璃盖板市场是个大行业,每年十几亿部手机平板,都需要玻璃盖板,再考虑到中高端都是玻璃后壳,每年玻璃盖板需求量是几十亿片,光是这块市场就得两三百亿。这么大一块市场,国内企业不可能不干。

国内开始建设高铝玻璃产线也是在大量国产化后,科立视2013年那条仅仅是试验线,花了两年时间才能稳定量产,当时主要用于手机配件——钢化玻璃膜。


而科立视这么早一条线,我就看到了华为的名字,科立视他们公告上称“公司产品应用于多个主流高端智能手机……正与国内外多个主流高端智能手机厂商进行深度洽谈”,根据调研这个“主流高端手机厂商”就包括华为。

但之前国产化率并不高,主要就是上面说的配方、玻璃工艺和化学强化的经验不足。

国内厂商工艺上以浮法为主,前两年平整度不够高、一面沾锡,用在玻璃盖板上还需要二次加工;而采用溢流法速度慢、良率低,需要的know-how更多,上面提到的科立视二期花了很久才把直通良率提起来。


科立视并不是一家传统玻璃企业,虽然他们有不少显示面板和模组经验,但也进入了华为体系。

与科立视比,经验更丰富的是旭虹、南玻、彩虹——他们都是华为供应商。


这几个关键词可能泥萌很少能看见,但这几个关键词是近几年来替代康宁的国产玻璃产品:

KK3、KK6、王者熊猫、凯丽

我找个新闻给你们举个例子:

2020年一季度,咸宁南玻光电的出货量下降了70%左右。如果继续生产曾经的拳头产品KK3光电玻璃,就只能跟着国内手机市场的复苏节奏走,因此他们决心研发更高级的KK6。2020年,咸宁南玻光电投入8000万元进行新产品的研发,经过研发人员反复试验,当年5月,新的KK6产品正式诞生。
咸宁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崔秀珍:我们研发的这种KK6产品,这种抗跌落的性能已经达到了1米5的这个高度,保证了我们这个手机在意外跌落的情况下,很高机率是不破碎的。再一个优点就是抗划伤性能,即使用钥匙和手机屏幕直接接触,基本上不会留下任何的伤痕。
KK6产品抗跌落、抗划伤性能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水平,目前,产品得到了多个国内一线品牌的认可。从KK3到KK6,跳脱低端市场竞争是南玻光电完成的第一次跳跃。彼时,100公里外的武汉,复工后的华星光电、天马等显示屏企业,正紧锣密鼓地上马柔性屏生产线。怎样才能加入他们?咸宁南玻光电酝酿起了第二跳。
崔秀珍:我们最近研发出来的0.25毫米玻璃,其厚度应该是接近一张A4纸的厚度。厚度减薄以后就会带来这款玻璃的两大特性,一个是柔韧性很好,柔性屏在2020年有一个大量的爆发,而我们这款玻璃就可以经过化学减薄后应用到这款手机上。
凭借KK6和0.25毫米超薄光电玻璃,2020年,咸宁南玻光电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交出一份生产总值增长20%的成绩单。

国产玻璃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后逐渐走向主流

国内厂商通过各种工艺、配方改进,攻克了平整度、金属残留、交换深度等一系列问题后,逐渐走向主流。你们可以看到国内这些玻璃厂商在高铝玻璃的制造和加工方面有一大把专利,这些都是研发成果,也是和下游厂商共同研发的成果。



华为对于上游供应商的选择是划定资源池,具体用谁家,由蓝思科技这种玻璃加工厂或盖板厂来选择。因此,给了上游玻璃厂商很大的自由度和空间

与此同时,国产玻璃的价格远低于康宁,拿上面KK6举个例子,其价格是类似性能康宁产品的一半。

目前大部分手机玻璃后盖已经换成了国产品牌,前面板玻璃也正在大规模国产替代,这就回到了最上面的问题:

你们发现没,近两年很少有手机厂商宣传自己用了康宁大猩猩玻璃了?

当然,国内玻璃产业距离海外大厂还是有一定差距。苹果在12系列用上的微晶玻璃,光是单价就是KK6的十倍以上,更别说那个变态后盖的加工良率和成本了。生产方法也非目前流行的溢流法或是浮法,产能也小得多。不过也不用太着急,从应用上看,各家厂商也在开始研发了,时间不会那么长了。

而在后盖领域,华为当然做的不只是玻璃。

玻璃加工方面:

P20时候采用了NCVM技术。

NCVM(Non-Conductive Vacuum Metalize)为一种非导电的真空金属化镀膜制程,或称为非导电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制程。
由于一般PVD制程所用的金属为优良导体,因此PVD金属化都是导电的,手机无线信号收发时,良导体会受干扰或者屏蔽无线信号。NCVM采用特殊金属,因此可做出具有金属光泽同时具备非导电性质的效果。

Mate 20上采用了黄光蚀刻工艺,做出多层立体晶体结构。

至于其他的化学刻蚀AG或者喷砂加工AG,说的都太多了,我就不重复了。

复合材料方面:

华为P40 Pro冰霜银的后盖则采用了磨砂玻璃与纳米纹理膜片叠加的工艺,这种操作则赋予了这款配色的手机极强的科技感和较好的握持手感。

华为P40 Pro+/Mate 40 RS等继续采用了陶瓷材质后盖,保证高端供应链的延续。

目前流行的素皮主要是采用PC+玻纤的材料注塑后,贴合PU皮。

还有在供应链上没量产的仿陶瓷工艺(PCI, Plastic Ceramic integration),原材料在塑胶基材中添加陶瓷成分,进而加工成陶瓷复合材料,可达到半透或微透明,实现丰富配色效果,蕴感更强,可导热,高硬度,高模量,高抗冲等。加工上,将制备的陶瓷浆料喷涂到外壳上,经过烘烤固化后形成致密的陶瓷漆膜,达到陶瓷材质的手感和外观效果,提高其表面抗刮性,也被称为瓷浆工艺。

当然,国内手机后壳材质、手感、外观等方面进步也不只是华为一家的功劳,而是各家都在努力做产品替代、共同研发、共同进步的成果,华为的贡献在于,采用了更灵活的方案,让各家进入供应链的机会更大。

回到这次发布会,华为在售后服务上新增了很多这种类型的增值服务,这个背后其实还是跟以前一样,跟供应链的配合,保障了备品的SKU,以及备品的精度。虽然很多事情绕不过去,但这种方法还是让消费者能以低成本获得手机个性化定制。

闲聊了这么多,你们将就看看吧。

user avatar

其实不只是可换后壳,华为针对Mate40系列推出了一系列售后服务政策,力度是很不错的。

1、 个性化后盖与常换常新

这应该是最具特色也最具话题度的升级政策了。

近几代华为旗舰,在后盖ID设计和配色上均有独特性的设计,渐变色和素皮材质都引领了行业潮流。

这反过来也导致,销售早期热门配色版本很容易缺货。

于是一些消费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没有选到最心仪的版本。

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的供应紧张,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我本人就是典型的负面例子,不过不是手机,而是平板。

当时我想买MatePad Pro与磁吸键盘,一开始全版本缺货。

后来好不容易有货了,我又想着再等等素皮版的丹霞橙。

再加上工作生活上有些事耽搁了,结果一拖就拖到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没货……

后来路过线下店的时候发现MatePad 10.4有货,考虑到孩子要上网课就顺手买了。

唉……所以说拖延症真是要不得。


现在华为推出可换后盖的服务,既能帮助消费者弥补遗憾,也可以让看腻旧壳子的用户尝鲜其他版本。

而且即使不考虑颜值上的差别,不同材质的后盖对使用体验也有少许影响:

玻璃后盖重量更轻、散热更好;

素皮后盖手感更好,更加防滑;


总而言之,这项政策能帮助旧手机“焕新”,也能帮助用户减轻审美疲劳,提供更多选择,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好事。

不过,目前可换后壳的功能仅限指定日期与指定手机型号。

考虑到更换后壳所需的物料和人工成本,这也是必然的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官方信息。


2、 电池老化更换,79元起换原装电池及换电池后90天保修

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最实用的升级政策之一。

锂电池的物理特性,决定了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消耗的循环次数越多,可用容量也就越低。

因此手机使用一年之后的续航能力,肯定不如刚开箱的状态。

甚至,电池容量的下降还可能引发其他后果。

比如苹果当年著名的“降频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iPhone电池容量较小,循环次数消耗更快。

苹果为了维持续航,用软件限制处理器的性能,导致用户各方面的体验都有所下降。

因此,更换电池的需求,从智能手机发展早期一直延续到现在。


早期智能手机普遍是可拆卸后盖,用户可以自行更换电池,养活了庞大的第三方电池市场。

飞毛腿、品胜等一众第三方品牌的电池,在那个时代颇受欢迎。

而目前的智能手机基本都是不可拆卸后盖的设计,用户自行更换电池相当麻烦。

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要么直接换手机,要么去售后或第三方店铺更换电池。

有些厂商(比如苹果)官方售后更换电池的价格较为高昂,第三方店铺服务水平和电池质量又良莠不齐,换电池的问题令不少消费者相当头痛。


一直以来,华为官方售后换电池的价格就不贵,印象中经常有99元换原装电池的活动。

现在华为将售后服务政策进一步升级,79元起换电池,还有换电池后90天保修。

这个价格和服务,可以说是相当良心了。


3、 免费贴膜清洁保养、保外维修免人工费、华为品牌配件9折

免费贴膜清洗保养的政策,没记错的话之前就有。

我的主力机P40 Pro每年有三次免费更换贴膜的机会,我已经换过两次。

老婆的荣耀30Pro+也换过一次,不过现在荣耀彻底独立,恐怕以后未必能再享受华为的售后。

较为优质和完备的售后服务,是吸引我留在华为生态的因素之一。

现在售后服务进一步升级,保外维修免人工费,也是不错。

我查了下,华为品牌配件9折,指的是手机壳、充电器、有线耳机等狭义上的手机配件。

TWS耳机、平板、可穿戴等应该是不支持的,毕竟真支持的话买台Mate40简直赚爆。

个人认为充电器和手机壳9折比较实用,更换频率相对高一些。


4、 新增更多故障接机点

目前的消息是,华为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故障机接机点多达4900+家,覆盖97%地级市、76%行政县区。

共计有多达1.6万名服务店员工,共同支撑售后故障维修。

扎扎实实下沉,一步一个脚印建设,这方面没什么可说的。


总的来看,华为推出了一系列升级政策,进一步凸显出线下渠道和服务的重要性。

而且,菊厂在当前这个时间点推出这些服务,恐怕还有一个不得已的原因:

延长用户换机周期,尽可能留住存量用户,直至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建设逐步迎来转机。

我之前反复说过,2021~2024年很可能是最艰难、差距最大的时期。

黎明前的长夜,漫长的挣扎,现在才刚刚开始。

如果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都无法拿出全国产化的芯片,那才是最痛苦的时候。

前路艰险,但无论面临多么艰难的环境,不要放弃希望。

凭借国内的庞大市场,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只要我们扛住短期冲击,坚定发展国内产业链,就没有必要过分悲观。

希望菊厂能顶住压力不懈前行,最终重获新生。

user avatar

目的还是比较容易看明白的,就是通过这些无比贴心的服务延长用户的换机周期,让华为有更长的时间应对未来的挑战。

不管是华为手机的再次量产,还是Harmony OS的发展,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完成。

而华为用户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保留的越多自然就越有发挥的空间。

不过不得不说,华为的服务原本就很给力,如今真的更给力了,真的很令人心动。

就比如题目中提到的个性化更换后盖。

Mate 40总共有五种配色,分别是亮黑色、釉白色、秘银色、夏日胡杨、秋日胡杨。

有的用户可能因为急着抢的原因,抢到的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或者后盖材质,那么就可以通过这项服务更换到合自己心意的。

有些用户也可能用久了某种颜色或者材质,也可以换一个后盖找一找新体验。

换了个后盖,就感觉换了部手机一样,往往会有另外一种新的使用体验。

而在这之前,这种服务是享受不到的。

不过我在想,要不要支持一下用户DIY设计后盖呢!

期待P50!

       进入6月经常加码的,红包明显大了些。 有事没事都可以领一领,最高1861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在6月2日宣布,包括Mate 40系列在内的多款旗舰手机将支持更换不同配色的后盖,这个消息一出来,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有几个层面可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个性化和DIY的回归: 放在智能手机刚刚起步的年代,后盖可拆卸、可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华为在 6 月 2 日发布的华为 Watch 3 系列,这款手表可是搭载了我们期待已久的鸿蒙系统,确实是件大事。整体印象:走向独立,生态构建的重要一步华为 Watch 3 系列的发布,标志着华为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操作系统层面,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鸿蒙 OS 的赋能,不仅仅是.............
  • 回答
    华为在 6 月 2 日为我们带来了他们今年最受瞩目的新品之一——全新一代的 MatePad Pro 系列平板电脑,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触控手写笔。这次的更新,可以说是华为在平板领域的一次全面革新,不仅在硬件上堆料十足,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深化了鸿蒙生态的体验,让用户感受到“万物互联”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 6 月 2 日那场华为鸿蒙发布会。这次发布会可不是小打小闹,简直是鸿蒙生态的一次大阅兵,而且释放了不少重量级的信号。总的来说,这场发布会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稳”与“进”的结合。 华为在鸿蒙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坚定,并且这次发布会展现了鸿蒙生态日渐成熟的实力,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新的边界.............
  • 回答
    华为在6月6日发布的GPU Turbo技术,无疑是其在移动GPU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革新,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简单来说,GPU Turbo技术旨在通过软硬协同,大幅提升手机GPU的图形处理效率,从而带来更流畅的游戏体验和更低的功耗。GPU Turbo的核心理念:软硬协同,打破性能瓶颈传统的移动GPU.............
  • 回答
    华为MatePad 11,一款在7月6日正式亮相的鸿蒙平板,无疑是当下平板市场中备受瞩目的一员。它不仅仅是一台硬件设备,更是华为鸿蒙生态一次重要的落地实践。作为一款面向年轻用户、追求效率和创新的产品,MatePad 11 身上有不少值得深入剖析的亮点,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谈谈我的看法。核心亮点:.............
  • 回答
    华为 Mate X 折叠屏手机,预计于 6 月 24 日在国内市场正式发售,这无疑是近期智能手机界最受瞩目的大事件之一。对于这款集前沿科技与大胆设计于一身的产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一、 划时代的形态与用户体验的颠覆:Mate X 最核心的亮点,当然是它那令人惊艳的折叠屏设计。采用内折方.............
  • 回答
    华为深圳智能生活馆的开业,绝不仅仅是一家门店的简单落地,它更像是华为面向未来的一次大胆宣言,折射出这家科技巨头在用户体验、生态构建以及品牌理念上的深层思考。一、 精心打造的“沉浸式”体验:从“卖产品”到“卖生活”的蜕变首先,这家智能生活馆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其“沉浸式”的体验设计。你走进去,不会立刻被琳.............
  • 回答
    2019年6月21日,华为海思在那个夏天推出了一款备受瞩目的7nm工艺制程的SoC芯片——麒麟810。这款芯片的出现,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华为在移动处理器领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海思在自研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架构上的重要突破,其亮点可谓是相当突出,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NPU.............
  • 回答
    华为手环 6:一款“超出预期”的智能手环2021年4月8日,华为如期发布了华为手环 6。在那个时间点,智能手环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竞争也日益激烈。华为手环 6 的出现,无疑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款定位主流的智能穿戴设备,它在继承华为一贯优秀基因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一些令人惊喜的亮点,同时也并非.............
  • 回答
    华为 nova 6 系列:3199 元起,能否继续收割年轻用户?2019 年 12 月 5 日,华为在北京发布了全新的 nova 6 系列手机,包括 nova 6 和 nova 6 5G 两款机型,起售价分别为 3199 元和 3599 元。作为华为在中高端市场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主力军,nova 系.............
  • 回答
    华为 MatePad Pro 12.6 英寸的 4999 元起售价,这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背后透露的华为市场策略,细品起来可有意思了。定价分析:挑战者姿态,瞄准高端市场首先,4999 元起的价格,直接将 MatePad Pro 12.6 寸推到了高端平板市场的阵营。要知道,这个价位段,过去一直是苹果.............
  • 回答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其高额年薪和对顶尖人才的渴求,以及创始人任正非的亲自关注,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于华为再次招募年薪 201 万元的“天才少年”,并提到华中科技大学已入选 6 人,任正非表示“养得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一、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
  • 回答
    2021 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的 HMS Core 6:一次硬碰硬的宣示,底气何在?2021 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上,HMS Core 6 的发布无疑是这场技术盛会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迭代,更像是华为面向全球开发者,尤其是那些曾经依赖谷歌服务的开发者,发出的一次响亮宣示。HMS.............
  • 回答
    《原神》2.6版本推出的“堇庭华彩”活动,在我看来,是整个版本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迄今为止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活动之一。它不仅为稻妻的“海祇岛”故事画上了一个不算仓促但相当有分量的句号,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古韵与诗意的全新节日场景,体验了一场视听盛宴。首先,活动的叙事和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
  • 回答
    评价华为,这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得了的。这家公司如同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有其耀眼的光芒,也有其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要深入了解它,就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技术实力与创新驱动:华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无疑是它在技术研发上近乎疯狂的投入。我们都知道“研发是华为的血液”,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它每年将销售.............
  • 回答
    华为拿出400亿人民币为10万股东分红,这件事在商业界和社会层面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华为的股东结构与分红的性质:首先,理解华为的分红,必须先了解其独特的股权结构。 非上市公司: 华为并非上市公司,其股票不公开交易。 员工持股为主: 华为.............
  • 回答
    华为 Mate X:MWC 2019 上惊艳登场,折叠屏的未来畅想华为在 MWC 2019 上发布的 Mate X,无疑是当时展会上最耀眼的新星之一。这款手机的出现,不仅是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深耕的集大成者,更是对未来移动设备形态的一次大胆探索。它凭借着革命性的折叠屏设计,以及对 5G 技术的深度融合.............
  • 回答
    华为首款电纸屏平板MatePad Paper,作为一款主打阅读和笔记的设备,其定位非常清晰。它试图将传统电子书阅读器的便携性和护眼性,与平板电脑的多功能性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下面我将从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详细地评价这款产品: 华为 MatePad Paper:优点1. 出色的阅读体验和.............
  • 回答
    华为 P40 标准版官网页面宣传“支持 22.5W 无线快充”,但实际上需要购买配件才能实现这一功能,这种做法在消费者权益和市场营销层面都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价:1. 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误导性: 宣传口径与实际体验的脱节: 官网页面通常是用户了解产品信息最直接、最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