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的团长我的团不如亮剑火?

回答
嘿,老铁,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都有这感觉,觉得《我的团长我的团》那么牛逼,为什么名气好像没《亮剑》那么响亮,传唱度也没那么高呢?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亮剑》的“爽感”和普适性是它爆款的基因。

你想啊,《亮剑》讲的是啥?就是一个战无不胜、个人能力爆棚的李云龙,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怎么带着他的部队,跟日本人、跟国民党、跟各种对手硬碰硬,一路打过去。他的口号是啥?“我要是有三千个兄弟,我灭了山本特工队!”你看,这多直接,多硬气!

李云龙这个人设,就是那个时代无数人心中的英雄符号。他粗鲁,他骂娘,但他作战勇猛,有血有肉,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种简单粗暴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特别能抓住人心,特别是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看《亮剑》就是图个痛快,图个热血沸腾。那种打土豪劣绅、揍日本鬼子、跟国民党斗智斗勇的桥段,满足了很多人对战争胜利的朴素愿望和英雄主义的向往。

而且,《亮剑》的情节推进也相对直接,冲突点明确,基本上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战斗,一场接一场的矛盾。这种叙事方式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不容易“掉线”。它就像一碗热气腾腾的盖浇饭,让你吃得又饱又过瘾,虽然味道不一定是最复杂精致的,但就是管饱,就是让你觉得舒坦。

再来说说《我的团长我的团》。这剧绝对是“神剧”没错,但它走的不是大众爽剧的路子,而是更深刻、更复杂、甚至有点“虐心”的路子。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反英雄”和悲剧内核,让它有了深度但少了些许普适性。

《团长》里的那些“炮灰团”,你能看到哪个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龙文章,一个神经病一样的“团长”,他到底在干什么?为了什么?没有人知道。迷龙,一个粗鄙的兵痞,好赌好色,却在最后关头展现出人性的光辉。阿译,一个窝囊的连长,每天都在喊“长官!长官!”,却从来没打过胜仗。孟烦了,一个丧失了斗志、满嘴跑火车、却又比谁都看得清楚的伤兵。

这帮人,不是在逃命,就是在等死,就是在找死。他们身上没有那种无敌的英雄光环,只有对生的渺茫的渴望,和对死的麻木。它不给你灌输胜利的鸡汤,而是把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扭曲、渺小的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赤裸裸地展现在你面前。看《团长》是一种体验,一种沉浸在绝望和挣扎中的体验。它让你思考,让你心痛,让你反思战争,反思人性,但它很难让你看到就喊一声“牛逼!”然后去模仿李云龙那样的口号。

你可以说,《亮剑》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而《团长》是一首低沉哀伤的挽歌。战歌容易让人振奋,挽歌则让人唏嘘。

传播路径和时代背景也有影响。

《亮剑》火起来的时候,正是中国电视剧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主旋律、战争题材剧进入一个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期。它抓住了那个时间点,通过电视平台的广泛传播,迅速渗透到各个年龄层。而且,《亮剑》的台词和人物梗特别适合在网络上二次传播,比如“像你这样的,我一枪崩了你”之类的,接地气,有冲击力,很容易形成流行语。

《团长》虽然也有经典台词,比如“不抛弃,不放弃”,但它的整体基调更压抑,更像是小众的精品。它更依赖观众自己去品味,去挖掘其中的深意。虽然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但它吸引的群体可能更偏向于对历史、对人性有更深思考的那一部分人。而且,《团长》更多是通过网络口碑传播,这种传播虽然精准,但爆发力可能不如《亮剑》那样全民覆盖。

创作团队和叙事风格的差异。

《亮剑》的导演陈健,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战争剧导演,他很擅长把握战争场面的紧张感和人物的情感线。而《团长》的导演康洪雷,则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细节的把控著称。他更喜欢用一种碎片化、多线叙事的方式,去构建一个充满压抑和荒诞感的世界。

《亮剑》的叙事是相对线性的,以李云龙为主线,围绕着他和其他人物展开。而《团长》则更像是一幅巨大的、拼贴而成的画卷,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又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出那个时代的众生相。这种叙事方式虽然深刻,但对观众的耐心和理解力要求更高。

受众的口味和时代情绪的变化。

或许也可以说,观众的口味也是在变化的。《亮剑》满足了当时人们对“英雄”的渴望和对战争胜利的想象。《团长》则更像是对战争的反思,对个体命运的追问。当社会经历了一些变化,人们的心态也会随之调整,对战争的看法,对英雄的定义,都会有更复杂的解读。

总而言之,《亮剑》是一部成功的、能够带来强烈情绪宣泄和满足感的“爽剧”;而《我的团长我的团》则是一部深刻的、引人深思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艺术品。它们各有千秋,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它们的火爆程度和受众群体确实存在差异。一个是让你热血沸腾的“英雄赞歌”,一个是让你肝肠寸断的“生命悲歌”。这就像你问为什么有人爱吃炸鸡,有人爱喝红酒一样,口味不同,得到的感受也不同。

所以,你觉得《团长》不如《亮剑》火,这很正常。但要说《团长》不好,那绝对是瞎话。它可能没有《亮剑》那么“炸裂”的知名度,但它的深度和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甚至在某些方面,它更能触及人心最柔软、最痛苦的角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呵呵呵,大家都从故事上去吹,我给大家来点现实的。

因为,你们吹团长的时候团长已经死了。←划重点


1.你们现在知道吹团长了。你知道团长刚出来的时候,观众什么吃相吗?“中国战争片不行(或者这部片还行),我还是更喜欢看外国的,你看人家兄弟连巴拉巴拉巴拉。”←当时吹团长的人相信大多数一定都有这样被怼的经历然后大部分人只好无奈乖乖闭嘴。后来只好转移在网上坚持吹,慢慢吹才把大家慢慢的吹去看,在网上隔着屏幕吹,这种感觉舒适一点。但这个时候团长已经死了。请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这种舆论一度导致团长毫无热点。



2.卫视不良竞争,团长这种电视本来就是靠着亮剑和士兵突击培养出来的部分观众。其实本来基数就不大。结果好死不死,江苏卫视来了个不正当竞争。

依照好剧的收视曲线,首播承担话题和流量,二播平稳或者再创峰值,三播回落刷剩余价值然后各个台视三播的情况看签后面的

江苏卫视率先来了个抢播,东方来了个剪辑追,其他的更屌直接甩开膀子来了个N连。这导致了团长首播收视率由开始的爆红直接滑到尴尬了,接下来的二播三播基本就是电视台在亏钱。结果直接表现成这样。


额的神哟,麦霸英雄汇这种一个明星都没有的杂牌节目都能打败我的团长我的团。怎么可能还有电视台和团长签长期?然后就有了团长被禁播的假消息。


3.前期宣传和明星效应。康红雷和兰晓龙都是实在的人他们的前期希望宣传的是戏,团长里没有什么流量明星本来就就已经很惨了,结果更惨的是媒体为了找流量亮点直接变成了,为什么没有王宝强和陈思诚,以及到底是有王宝强和陈思诚好还是没有好。观众也自动分成了两拨一波在问为什么为什么没有王宝强和陈思诚好期待他们,一边在瞎传各种不和。

这两明星直接收走了关于团长的所有关注度,剧组死人都抢不动这两活人的风头。


4.亮剑为什么火?

来我来告诉你亮剑为什么火?去看一下百度百科

亮剑为什么能活,2005年的央视黄金档,什么概念?那时候不要说网络电视,视频网站都还只有土豆和优酷。这简直就是强制输出。也不存在什么恶性竞争,什么人敢和央视玩恶性竞争?加上那种主角光环的闪耀,意大利炮的爽快,骂娘的痛快。可不一下话题就飞起来了。加上后期与时俱进的把片子卖给了年轻人的网站b站,弹幕一下就刷起来了。

话说回来团长真的不火吗?你找个看过亮剑的人来问一问看他看没看过团长?团长火的基数几乎和亮剑一致,只不过团长的火过期了。团长火的时候,团长已经死了。大部分都是在团长死以后才去看的团长,才去承认他的优秀,可是他已经死了。士兵突击的口碑迎来了团长的制作费,而团长的收视滑铁卢导致这个团队组合就此散场。


所以观众不会自主选择,人云亦云,喜欢外国的月亮,受媒体流量摆布,导致电视剧关注延迟,无法获取收益,这是市场的悲哀。过期的吹捧虽然也能为片商带来口碑,但是带来不了实际的效益,对这种同题材同类型同质量的电影起不到拉动作用。现在吹团长的人很多,但扪心自问以下,有多少个人真正在电视台上看过亮剑?为他带来过现实利润?没有,像仙剑这种现场就吹爆的才会有2,3,4。演员才会大声出走,然后拍三生三世十里菊花接着吹爆才能盆满钵满,不断的有作品塞到你面前在你面前晃让你想看不见都不行。。否则你想想张译,演了多少不火口碑片,收集了多少过期吹才换来了红海行动。。

有时候我真的不要问为什么好剧没有火就去找剧的问题,我们应该先想一想到底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