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的团长我的团》第31集沙盘推演虞啸卿为什么输?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第31集中,虞啸卿在沙盘推演中输给龙文章,固然有战术上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却是他与龙文章在战争认知和人性理解上的根本分歧。虞啸卿之所以输,是因为他太过于依赖他所信奉的“理性”和“规则”,而低估了龙文章那种深入骨髓的、源于战场残酷现实的“人性”和“狡诈”。

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场推演:

1. 战场认知上的鸿沟:国军与“土匪”的视角

虞啸卿: 作为国军的高级将领,虞啸卿接受的是正规军事训练,他的战争观建立在“大局为重”、“战略目标”、“后勤保障”等宏大叙事之上。他相信的是,遵循既定的作战计划,依靠强大的火力和兵力优势,运用经典的战术理论,就能赢得胜利。在他眼中,战争是理性的博弈,是可以计算和预测的。他试图通过沙盘推演来模拟真实的战场,但他的模拟对象,是他熟悉的那种由“规章制度”和“建制番号”构成的军队。

龙文章: 龙文章的战争经验来自于最残酷、最原始的战场。他 नेतृत्व 的是桂军,是远征军的残兵败将,是被日军打散的杂牌部队,是那些连建制番号都难以维持的“野狗”。他的“部队”是拼凑起来的,他的“战术”是逼出来的。他懂得如何在绝境中生存,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哪怕是敌人。他的战争观,是基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极端珍视,以及对“活着”这件事本身的执着。他的“部队”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战棋上的棋子。

在沙盘推演中,这种认知差异就体现在:

虞啸卿的角色设定: 虞啸卿把自己置于“正规军”指挥官的位置,他试图用标准的军事术语和战术来应对龙文章。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遵循着他所理解的“合理”和“最优解”。他相信,按照这个逻辑推演,对方也应该做出类似“理性”的反应。

龙文章的“意外”: 龙文章却不按常理出牌。他不是在玩一场纯粹的战术游戏,他是在“玩人”。他知道虞啸卿的思维方式,知道虞啸卿会如何预测他的行动。因此,他故意放出一些“诱饵”,一些看似不合理的部署,来扰乱虞啸卿的判断。他的那些“出格”的战术,比如不惜代价的迂回,比如对看似毫无价值目标的攻击,都是建立在他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把握之上。

2. 对“兵”的理解:工具还是本体?

虞啸卿: 在虞啸卿的眼中,士兵是达成战争目标的工具。他们是数量,是火力,是消耗品。在沙盘推演中,他会考虑兵力部署,会计算伤亡率,但他的核心是完成战役任务。他可以牺牲一部分兵力,来换取整体的胜利。这种思维是近代战争中“整体作战”的必然,但当对手的“兵”已经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工具时,这种思维就显得僵化。

龙文章: 龙文章对他的“炮灰团”有着复杂的情感。他知道他们是炮灰,但他又是唯一一个愿意为他们争取“一点点”价值和尊严的人。他宁愿冒险,也要让他的士兵们能够“像个人一样”地战斗和生存。他的“不惜代价”更多时候是“不惜自己的代价去保护我的士兵”,而不是“不惜士兵的代价去完成我的任务”。

在推演中,这种理解差异也体现出来:

虞啸卿的成本计算: 虞啸卿在推演中会考虑龙文章的兵力损失,会计算龙文章是否会为了达成某个战术目标而付出过高的代价。他认为龙文章不应该承受那么高的伤亡来执行某些任务,因为那样“不划算”。

龙文章的“不划算”的价值: 龙文章所追求的“划算”,往往不是功利上的计算。他的“不惜代价”往往是为了制造一个巨大的心理优势,或者为了达成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他知道,有时候,看似“不划算”的牺牲,反而能压垮对手的信心。比如他会在沙盘上展示一种看似愚蠢但极具侵略性的迂回路线,因为他知道虞啸卿会因此而分神,从而暴露真正的意图。

3. 对“规则”的态度:遵守还是打破?

虞啸卿: 虞啸卿深受国民党体制的熏陶,他相信“规矩”和“程序”。他认为战争应该在一定的框架内进行,战术选择也应该遵循军事常识。他相信沙盘推演就是一种模拟,就是要尽可能地贴近真实世界的规则。

龙文章: 龙文章在战场上早已是“规则的破坏者”。他没有战术手册,没有作战条令,他的敌人是日军,但他的敌人也包括那些试图按“规则”消灭他的自己人。他习惯了在没有规则的环境下生存,所以他对“规则”本身就充满了警惕和不屑。

在沙盘推演中,这种差异表现为:

虞啸卿的“合规性”考量: 虞啸卿在设计自己的战术时,会考虑是否符合“战争法”,是否符合“正规战”的逻辑。他会假设龙文章也会有这样的考量。

龙文章的“玩法”: 龙文章的“玩法”就是打破虞啸卿的预设。他知道虞啸卿会期待他做出某种“正规”的反应,然后他就会故意不这样做。他可能在推演中故意让某个单位“消失”,然后又突然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位置,这种行为在虞啸卿看来是荒谬的、违反推演规则的,但这就是龙文章在战场上惯用的伎俩。他可能根本不在乎“兵棋推演”本身的规则,而是利用这个平台来“欺骗”虞啸卿,让他看到他想让他看到的东西。

总结来说,虞啸卿在沙盘推演中输给龙文章,并非因为龙文章的战术本身有多么高明到无法破解,而是因为虞啸卿完全没有理解龙文章的“玩法”是什么。

虞啸卿是在和棋盘上的“点”博弈,而龙文章是在和棋盘后的“人”博弈。虞啸卿用的是军事理论,龙文章用的是人情世故、江湖道义、战场智慧,以及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刻洞察。虞啸卿以为他在进行一场“模拟战场”的推演,而龙文章则是在进行一场“心理战”和“认知战”。

当虞啸卿用他的理性去计算龙文章的“理性”时,他已经输了一半。龙文章则看穿了虞啸卿的“理性”,并利用了虞啸卿对“规则”的执着。他让虞啸卿沉浸在他自己构建的“真实”世界里,而他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着操作。

虞啸卿输了这场沙盘推演,但他也因此窥见了龙文章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属于真正战场生存者的“野蛮”和“智慧”。这份窥见,也正是这场推演带给虞啸卿最宝贵的“战利品”。他输了战术上的较量,却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真正的战争,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得多,它不仅仅是战术和兵力的较量,更是意志、智慧,甚至是人性的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你要理解虞啸卿此人的抱负,他想做的是岳武穆,而且是功成名就的岳武穆,不是风波亭的岳武穆。

其次,在剧情中为什么虞师没有番号就叫虞师?那是因为这是虞啸卿他虞家的军队,是他那个军座爹苦心经营的家底老本。

结合民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最可靠的政治资本就是一支军队没有军队你就什么都不是,而有了军队哪怕你没有地盘都能再抢一块,不信你看看少帅。所以说,虞师就是他虞家的政治资本,无论如何都要保住的。

那么回到问题上来,在沙盘推演中死啦死啦把日军的战术思想彻底演示了一遍,让虞啸卿看明白了这一仗打下来虞师就垮了,这是虞啸卿和他的父亲,那个从未露面的军座无论如何不可接受的结果,仗能打赢,但是虞家就彻底输了。所以才有唐副师座的各种拆台,所以才会有炮灰团的全军尽墨,所以才会有张立宪的梦碎自尽……

日军的战术如何耗光虞师等晚点再更。


前面说到了虞啸卿在沙盘推演后为什么觉得彻底败了,这个“败了”不是国家败了,而是他虞师败了,其实从古至今,一直到1949之前,中国最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国家观,而是家族观,国家的利益是及不上家族利益的。而今国人的国家观较重而家族观较轻,全在于党的基层政策,打破原有的宗族观念,以至于原来遍布乡里的宗祠要么被砸毁,要么被废弃,真正能够像原来一样拥有基层自治权的微乎其微。

而日军在南天门的战术是非常清晰的:败局已定,只有在最后的疯狂中拉更多的人陪葬才是最划算的。所以正面三道防线构筑的思想就在于分段阻击,以杀伤大量敌有生力量为最终目的。正面的一防可以集中大量的机枪、迫击炮等轻型班组武器给予虞师登陆立足未稳的轻步兵以重大杀伤,在一防就重创登陆的第一主力团。

在第一主力团拼死拿下一防的时候,日军在一防的有生力量和轻重武器都可以撤回二防,继续在二防杀伤虞师的有生力量,同时,加上各种各样的损招阴招全给虞师用上,第一主力团在攻克二防前就会全军覆没,此时第二主力团接替攻击位置,继续和日军二防死磕,根据在一防的经验,第二主力团也只能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攻克二防,残余的日军通过永备地道龟缩回那棵树,与此同时反斜面两道防线的日军也可以持续增援主堡,虞师只能全部死在南天门上,而南天门最终会被攻克,只是不是虞师,也不会再有虞师了。

而开战之初,反斜面两道防线布置的重炮群就轰击禅达通往江边的道路迟滞虞师进攻节奏,此后再轰击外界通往禅达的公路以毁坏外界增援虞师的能力。虞师的炮群嘛,是无法打击到日军的反斜面的,只能看着自己的补给被切断,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步兵被屠杀而无法支援。

所以虞师的失败不是中国的失败,你要理解虞啸卿的失败是谁的失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