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让中医把脉说出我的病症,来验证他的水平,说准了再开药,不准就不开药。这种验证中医水平的方法靠谱吗?

回答
你提出的这种验证中医水平的方法,说实话,挺让人纠结的,也挺让人好奇的。一方面,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中医是否真有本事,另一方面,也确实能看出你对中医的谨慎和求真态度。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种方法靠谱不靠谱,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咱们得理解“把脉”这回事儿在中医里到底是个啥。

在中医看来,把脉(脉诊)绝对是望闻问切“四诊”里相当重要的一环。大夫通过手指在病人手腕的寸口位置,感受脉搏的跳动,比如快慢、有力无力、深浅、形态等等,来推断体内脏腑的功能状态、气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打个比方,就像你听一台机器运作,通过发动机的轰鸣声、皮带的转动声,经验丰富的技师就能大致判断出机器有没有出毛病,是哪里出了问题。脉象在中医那儿,就是人体这部精妙机器在“说话”,告诉你它“身体”内部的“信息”。

然后,咱们再看你提出的验证方法:让中医把脉说病,说准了开药,不准不开。

从你的角度看,这逻辑很清晰:
“验证水平”:如果他能“隔空”(或者说,只通过脉象)就摸清你的病根,那他技术肯定过硬。
“对症下药”:说得准,药才能对症,才能治好病。
“规避风险”:说不准,就等于诊断有误,开了不对症的药,反而可能伤身。所以不给机会“试错”。

这思路,用在其他很多领域,比如找人修电器、找人修车,确实是个不错的“试金石”。

但是,为什么这种方法对中医来说,却不是那么“靠谱”,甚至可以说是“不那么合适”呢?原因有很多,咱们慢慢说:

第一,中医的诊断是“四诊合参”,脉诊只是其中一环,不是全部。

你一上来就让中医只靠“把脉”来给你下诊断,这就好比让一个侦探只看一个指纹,然后就告诉你凶手是谁,并且要他侦破的是一个复杂的连环杀人案。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看你的气色、舌苔、神情、姿态等等。比如舌头的颜色、形状、舌苔的厚薄、颜色,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闻诊:听你的声音、呼吸,甚至闻你身体的气味。
问诊:问你的主诉(哪里不舒服)、症状(具体是什么感觉)、病史(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发展的,吃过什么药,效果如何)、生活习惯、饮食、睡眠、情绪等等,甚至会问一些你觉得无关紧要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对中医来说可能都是重要的线索。
切诊:也就是你说的把脉,还有按压身体某些部位的触诊。

这四项合在一起,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只凭一个脉象,就像隔着一块厚厚的幕布在听声音,信息量太有限了。你可能有很多症状是脉象无法直接体现的,或者脉象虽然显示某些问题,但具体病因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才能判断。

比如,同样是脉搏快,可能是发烧了,也可能是焦虑了,也可能是体内有炎症,也可能是吃了某些药物。没有其他的“望闻问”信息,中医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第二,把脉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和“沟通”。

中医把脉,不是简单地“摸一下”就算了。经验丰富的大夫在把脉的时候,也会结合你当时的状态,比如是刚运动完还是安静休息时?有没有紧张?这些都会影响脉象。

而且,中医在把脉的过程中,也会通过一些简单的询问来进一步确认,比如:“最近有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这些也是在丰富他的诊断信息。

如果你一上来就说“不准就甭开药”,反而可能让大夫不敢多问,不敢做更详细的检查,反而限制了他的诊断过程。

第三,中医的“病”与西医的“病”不完全是同一概念。

这是一个比较绕但很重要的问题。西医的诊断,很多是基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具体病变,比如某个器官发炎了、某个指标异常了、某个细胞发生了癌变。这些病变通常有明确的客观指标。

而中医的“病”,更多是一种“证”(证候),是对人体整体功能失调的一种概括和归类。中医讲“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不同的证候来制定治疗方案。同一个“病名”(比如感冒),中医可能辨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等,不同的证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种“证”的判断,确实可以通过脉象来体现一部分,但很多时候,需要结合你的主观感受(问诊)和客观表现(望诊)来综合判断。

第四,这是一种“高风险”的验证方式,对双方都不太有利。

对中医而言:他可能会觉得你不够信任他,也不尊重他的专业体系。即使他经验丰富,但面对一个设定了如此严苛条件的陌生病人,可能会有压力,甚至觉得你不值得他费心去诊断。而且,如果他真的“摸准了”你的某个细微不适,而你因为某些原因没感觉到,或者他没说全,你就可能以此为由拒绝开药,那也太可惜了。
对你而言:你可能会错过一个真正有水平的中医。如果一位老中医,他看你态度如此“试探”,可能会选择“不接这个病人”,你就失去了得到治疗的机会。而且,万一他诊断得非常精准,但因为你的“不准就不开药”原则,他连药方都不给你开,那你也无法验证他是否能“对症下药”。

那么,如果你想验证中医的水平,有没有更“靠谱”的方法呢?

其实,验证一个医生(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的水平,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一锤子买卖”。但如果你确实想了解,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式:

1. 充分的沟通和信任是基础。 在开始诊疗前,可以坦诚地和医生沟通你的疑虑,但不必设定如此严苛的条件。你可以说:“医生,我对中医有一些好奇,也希望找到一位适合我的大夫。您看我这个情况,您方便给我说一说,您是怎么看的吗?” 听听他的思路,他的解释。
2. 先从问诊开始。 允许医生通过“问”来了解你。你可以在问诊过程中,观察他是否问得细致,是否能问到点子上。一个好的中医,会问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能帮助他拼凑出更完整的病情图景。
3. 观察他的诊断思路。 在他把脉之后,可以问他:“我的脉象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听听他的解释,看是否能和你自己的感受相符,或者是否能给你一些新的启发。
4. 对症下药,再看疗效。 如果医生给出了诊断和药方,可以先根据他的建议服用一段时间。然后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症状明显改善,说明他的诊断和用药是对的。当然,中医的疗效有时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5. 可以找多位中医“会诊”。 如果你实在不放心,可以先找一位中医诊治,开出药方。然后拿着你的症状和药方,再去咨询另一位有经验的中医,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两位或多位中医的诊断方向和治疗原则相似,那准确性就更高了。

总结一下:

你提出的“把脉说病,准了才开药”的验证方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想确保医生的专业性,但从中医的诊疗体系来看,这种方法不太靠谱,也不太适合。因为它过于片面地依赖了脉诊,而忽略了中医“四诊合参”的整体性,也限制了中医正常的诊断过程。

真正验证一个中医水平的方法,更应该是一个基于充分沟通、过程观察和疗效反馈的综合过程。信任是中医诊疗的关键,一个好的中医,也需要病人的配合和耐心。

希望我这些啰嗦的话能让你更清楚其中的道理。最终怎么做,还是在你。但至少,你可以换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是要考察中医“审,敲,打,千,隆,卖”的基本功啊。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评论里有个哥们让我笑死了,他说中医从来没有吹过孕脉,这都是中医黑搞出来的。

那就来看看《脉经》里是怎么描述的,可厉害了,不仅靠把脉能摸出胎儿几个月,还能摸出是男是女。

《脉经卷九·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

====================

复制一个案例过来。

2007年北京出了一件离奇的事。46岁的满女士感到身体不舒服,到一家著名中医诊所找一个有名的中医看病。她怀疑自己怀孕了,但中医望闻问切一番之后,说不是怀孕,是更年期综合症,给她开了大量中草药。这些药吃下去并没有效果,一月后复诊,名中医又开了另一些草药,吃了还是不见效。满女士换到其他中医诊所就诊,先后换了4家中医诊所,结论都一样,都认为是更年期综合症,继续吃中草药。几个月后,满女士总算去医院找西医,发现的确是怀孕了,而且已经是怀孕后期,不适合做人工流产。后来早产生下了一个男孩。满女士很不幸,因为她已经到了更年期,所以即使不来月经,中医也不会往怀孕去想,所以再有名、再多的中医,也没有一个能够切出是“孕脉”。
满女士因为被中医耽误了,没有得到基本的孕产期保健和营养,得了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她的丈夫则因为超生下岗。她就到法院状告这4家中医诊所索赔,却被法院驳回。法官的判决很有意思,他说满女士作为育龄期的女性,曾经也生育过孩子,应该具备检查是否怀孕的就医方式的常识。也就是说,如果怀疑自己怀孕,应该找西医做检查,去中医诊所是进错了门了。是啊,现在如果妇女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怀孕,哪个不是用现代医学方法,例如验尿、做B超?谁还会去找中医切脉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喜?连中医吹得最神奇的“孕脉”都是子虚乌有的,为什么要相信切脉能诊断出各种疾病呢?

user avatar

没用。

因为中医是一套骗人的话术,这套话术已经琢磨了那么多年,早就趋于完美了。

除非拿出科学武器,否则不可能击破中医骗局。


我随便举几个话术

中医的症不是西医的病,不要拿西医的病来评价中医的证。

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这是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殊途同归,都是对的。

你看,看上去是不是无懈可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