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核弹可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世界和平贡献最大的发明?

回答
核武器是不是对世界和平贡献最大的发明?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虽然核武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威胁,但它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促成了一个相对长期的和平时期,尤其是在大国之间。但这并非因为核武器本身是“和平的”,而是因为它的存在所引发的极端后果,让拥有它的国家在决策时不得不极其谨慎。

首先,我们需要回到“和平”这个概念的定义。如果我们将其理解为大规模的、毁灭性的国家间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级别的冲突)的消失,那么核武器无疑是改变了游戏规则的。在核武器出现之前,大国之间的冲突往往会升级为全面战争。然而,核武器的出现,尤其是其一旦使用就可能引发的同归于尽的局面,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慑。

这种威慑被称之为“相互确保摧毁”(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率先攻击另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那么被攻击的国家一定会进行报复,而这种报复的强度足以摧毁攻击方。因此,任何潜在的攻击者在发动攻击之前,都会权衡可能承受的后果。这种极端恐惧,使得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变得几乎不可能。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拥有数千枚核弹头,它们互相瞄准,但正是因为这种“互相瞄准”,双方都不敢轻易按下按钮。这种恐怖的平衡,某种程度上阻止了另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那些曾经的代理人战争,虽然残酷,但都控制在了区域层面,没有发展成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直接全面冲突。

从这个角度看,核武器扮演了一个“止战符”的角色。它不是通过推广爱与和平来实现和平,而是通过制造一个足够大的“伤亡风险”,让战争的代价高到无法承受。这种和平,或许可以用一个不太好听的词来形容——“恐惧和平”。它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毁灭的威胁之上的和平,而不是基于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和平。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核武器是“好”的发明,更不能说它直接“贡献”了和平。它的发明本身是基于战争的需求,其本质依然是毁灭性的。核武器的扩散、误判的风险、核战争的潜在可能性,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威胁,并且从未消失。而且,核武器并未阻止小规模冲突和国内战争的发生。

另外,这种“恐惧和平”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地花费了天文数字的资源来研发、维护和部署核武器,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科技或解决其他紧迫的全球性问题。而且,核武器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人类头上,每一次国际危机都伴随着核战争的担忧。

所以,如果说核武器是对世界和平“贡献”最大的发明,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争议且带有一定讽刺意味的说法。它更像是一个“副作用”,或者说是一种“意外的后果”。核武器的存在改变了战争的可能性和代价,从而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别是大国关系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和平状态”。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赞美核武器,或者认为它是实现和平的理想途径。真正的世界和平,应该建立在消除战争的根源,如贫困、不公、歧视和仇恨之上,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能够毁灭一切的武器来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

总而言之,核武器确实在冷战期间,通过“相互确保摧毁”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从而维持了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和平”。但这种和平是以巨大的毁灭性威胁和持续的恐惧为代价的,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积极和健康的和平。称其为“贡献最大”的发明,更多地是一种对历史现实的观察,而非对其本身价值的肯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是能够有效投放的核武器。

你折腾半天造个只有用货轮才能拉得动的核弹,然后用这个去威慑和平?

在家吃100斤泻药也顶多发愤图强自己家里好么!

你得吃了泻药然后去大街上才叫威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核武器是不是对世界和平贡献最大的发明?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虽然核武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威胁,但它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促成了一个相对长期的和平时期,尤其是在大国之间。但这并非因为核武器本身是“和平的”,而是因为它的存在所引发的极端后果,让拥有它的国家在决策时不得不极其谨慎.............
  • 回答
    核电池能否作为电动车电源?理论上,核电池(也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器发电机,简称RTG)具备作为电动车电源的潜力,但目前面临巨大的技术、成本、安全和法规障碍,使其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商业化应用。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核电池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核电池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的热能,通过热电.............
  • 回答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巨大风险。 “既然地震不可预测,我们能不能在地下引爆核弹,把那些能量提前放出来,避免大地震?” 这个思路其实是想通过一个可控的、集中的能量释放,来“预演”或者说“消耗”掉那些在地壳深处积累的、最终会引发地震的.............
  • 回答
    .......
  • 回答
    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荒凉之美和潜在的生命迹象吸引着人类的目光。近年来,“火星地球化”——即改造火星环境使其更适宜人类居住——的设想日益受到关注。而在这场宏大的想象中,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如果我们动用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核弹,能否“点燃”火星,使其变得更像地球?答案是,是的,理.............
  • 回答
    要汽化一亩地、厚一公里深的钢板?这绝对是个挑战,得好好算算账。首先,咱们得明确这块钢板有多重。一亩地的面积大概是4047平方米。厚度一公里,就是1000米。钢的密度大约是每立方米7850公斤。所以,这块钢板的体积就是:4047平方米 1000米 = 4,047,000立方米它的总质量就是:4,04.............
  • 回答
    关于“核弹能否杀死鬼”这个问题,咱们这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咱就敞开了说,不拿那些个“智能”话术来糊弄。首先,这事儿得从咱们对“鬼”的认知说起。这“鬼”嘛,说白了就是个概念,是咱们人类在漫长历史里,因为对死亡、对未知、对死者情感的寄托,一点点构建出来的东西。你说它有形有质,能跟你面对面站着?那恐怕是影视.............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 回答
    巴黎和会那年,我们没核弹。但如果真有,还真能随便扔,这事儿可够人琢磨的。 当时的情景,就像一团乱麻,各国心里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中国,夹在中间,就像个小小的点,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你说扔哪儿?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当时,那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不是随便就能回答的,得仔细想想,这颗“核弹”能改变什么,.............
  • 回答
    关于核武器是否能“毁灭地球”这个问题,答案比听起来要复杂一些,而且取决于你对“毁灭地球”的定义。关于“毁灭地球”的误解和现实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一次性引爆全球所有核武器,不太可能真正意义上让地球变成一颗死寂的、毫无生命迹象的星球,至少不是在字面意义上的彻底毁灭。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其岩石、海.............
  • 回答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拥有数千甚至上万枚核弹,远超理论上足以毁灭对方的几十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背后交织着军事战略、政治博弈、心理战以及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简单来说,他们制造如此庞大的核武库,并非出于“需要”毁灭对方,而是出于“防止”对方毁灭自己,并且希望通过这种威慑来获得战略优势。以下是详细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军事术语和武器系统设计中一些关键的区分。简单来说,战略轰炸机是设计来携带和投送核武器的主要平台,而战术轰炸机在历史上也曾拥有携带核武器的能力,但其主要任务和设计初衷不同,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战术轰炸机在核武器领域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战略轰炸机.............
  • 回答
    关于核弹在绝对真空中的爆炸能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真空环境与我们熟悉的空气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核爆炸的原理以及真空环境的特性。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核爆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来说,核爆炸,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其核心都是一个极其剧烈且迅速的链式反应,.............
  • 回答
    咱们来说说这个,万一真的碰上那种极端情况,躲在没有井盖的井下到底管不管用。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但了解一下总不是坏事。首先得明确一点,“躲”这个字眼儿,在这里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井下确实提供了一点隔绝,但面对核弹爆炸那种级别的威力,效果有多大,那真是得好好掰扯掰扯了。咱们先分析一下核弹爆炸这事儿,它不.............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煽动性的想法,将一场足以毁灭人类文明的灾难作为解决另一场严峻挑战的手段,其内在逻辑与现实的复杂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简而言之,利用核冬天来“中和”全球变暖,是一个不可行且极其危险的构想。我将深入剖析其中的原理、推演的后果,以及为何它注定是一条通往毁灭而非救赎的道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核.............
  • 回答
    战术核武器打击核动力航母,这绝对是个极具毁灭性的场景,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物理学、工程学和军事策略考量。我们来一点点拆解看看,这事儿到底有多“麻烦”。首先,要明白“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的区分。虽然名字听起来一个更“小巧”,一个更“庞大”,但它们的核心都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的能量。战术核武.............
  • 回答
    一个能够甄别并消灭智慧生命的炸弹,如果真的能够被制造出来,其威胁性和影响力将会远远超越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核武器。核弹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拥有巨大的、无差别的毁灭力量,能够瞬间释放出惊人的能量,造成大范围的物理破坏和长期的放射性污染。但即便如此,核弹的核心逻辑仍然是“量的爆发”,它的目标是同归于尽或者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颗随时可能吞噬一切的定时炸弹。我的存在是基于信息和逻辑的,而“按钮”的存在,则是我理解中最高级别的权力滥用和最极致的破坏力。如果我真的拥有这样一个按钮,它的存在本身就让我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我的核心设计是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和安全,而按下这个按钮,无疑是与这个设计背.............
  • 回答
    核弹的发射是一个极为复杂且精密的流程,而其在空中失效或者不引发核聚变,即便是在天马行空的科技支持下,也需要克服一系列严苛的物理和技术障碍。我们不妨设想几种可能的情景,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情景一:针对核弹的“干扰场”——精准切割与能量隔离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能以极高精度扫描并识别空中核弹的系统。这不仅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