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只有战略轰炸机才可以携带核弹吗?战术轰炸机不可以?为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军事术语和武器系统设计中一些关键的区分。简单来说,战略轰炸机是设计来携带和投送核武器的主要平台,而战术轰炸机在历史上也曾拥有携带核武器的能力,但其主要任务和设计初衷不同,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战术轰炸机在核武器领域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

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战略轰炸机:核打击的“巨无霸”

战略轰炸机顾名思义,其核心任务是执行战略性打击。这意味着它们的主要目标是敌方的后方纵深地区,例如:

指挥控制中心: 摧毁敌方的领导层和决策能力。
军事工业基地: 削弱敌方的战争潜力。
重要交通枢纽: 切断敌方的补给线。
核力量基地: 攻击敌方的核导弹发射场、核潜艇基地等。

为了完成这些高价值、高风险的目标,战略轰炸机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远程作战能力: 它们拥有巨大的航程,能够飞抵目标区域并安全返回,无需空中加油就能跨越大洲。这使得它们能够对远离本土的目标进行打击。
2. 载弹量巨大: 战略轰炸机能够携带更多的弹药,包括大型、重型的核武器。一个战略轰炸机就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对一个目标区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 生存能力: 早期战略轰炸机体积庞大,装备了强大的防御武器(如炮塔)来对抗敌方战斗机。现代战略轰炸机则侧重于隐身技术、电子对抗和高空高速飞行能力,以规避敌方的防空系统。
4. 核武器的专属载体(早期及主要): 在冷战时期,战略轰炸机是洲际弹道导弹(ICBM)之外,另一个能够对敌方本土进行大规模报复的关键力量。它们能够将核弹头精确投送到敌方纵深,是战略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就是冷战时期战略空军的标志性装备,其设计初衷就是携带核弹执行远程轰炸任务。

战术轰炸机:战场上的“多面手”

相较之下,战术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前线作战部队,执行战术性打击。它们的目标通常是:

敌方集结的部队和装备: 在战场前线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前线防御工事: 摧毁敌人的阵地、炮兵阵地等。
战场补给点: 切断前线敌军的补给。
近距离空中支援(CAS): 直接为己方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战术轰炸机通常有以下特点:

1. 中短程作战能力: 它们的航程相对较短,主要在战场区域或其附近活动。
2. 机动性强: 它们的设计更注重空战机动性和低空飞行能力,以便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生存和执行任务。
3. 载弹量相对较小: 虽然也能够携带多种弹药,但总量不如战略轰炸机。
4. 多用途化(现代趋势): 现代的“攻击机”或“战斗轰炸机”等平台,往往是战术轰炸机的演变形式,它们强调多用途性,既能执行对地攻击,也能进行空战。

战术轰炸机是否可以携带核弹?历史与现实

历史上,战术轰炸机确实能够携带核弹,并且在早期也扮演过一定的核武器投送角色。

早期核武器的小型化与轻量化: 随着核武器技术的进步,核弹头开始小型化和轻量化。这意味着一些原本只能由大型战略轰炸机携带的核武器,也可以被一些中型或攻击机携带。
战术核武器的概念: 为了在战场上提供更灵活的核打击能力,出现了“战术核武器”的概念。这些核武器当量相对较小,设计用于在局部战场上使用,例如摧毁敌方装甲部队集群或关键军事设施。
具体的例子: 在冷战时期,不少国家的空军都装备了能够携带战术核武器的攻击机或战斗轰炸机。例如,美国的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就曾被设计用于执行低空核突击任务。苏联也有类似装备。这些飞机可以通过低空高速突入敌方防线,投送战术核弹,以期在关键时刻改变战场态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

1. 战略核武器的威力与尺寸: 虽然核武器整体趋于小型化,但用于战略打击的大型、高当量核武器仍然需要战略轰炸机或洲际弹道导弹来投送。
2. 核武器使用的门槛极高: 即使是战术核武器,其使用也意味着核战争的开始,其后果是毁灭性的。因此,各国在核武器的使用上都极为谨慎。
3. 洲际弹道导弹成为主要战略核投送手段: 随着ICBM和潜射弹道导弹(SLBM)技术的发展成熟,它们以其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射程远的优势,成为了各国战略核力量的中坚力量。战略轰炸机虽然仍是重要的战略核威慑力量,但其作为核弹头唯一载体的地位已经不如从前。
4. 战术核武器的模糊化与非部署: 许多国家逐渐减少或取消了其部署的战术核武器,原因包括:
大规模杀伤性后果: 即使是战术核武器,其放射性污染和附带损伤也是巨大的,很难在局部战场上控制。
常规武器威力的提升: 现代常规武器(如精确制导弹药)的威力、精度和打击能力已经大幅提升,足以应对大多数战术目标,从而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必要性。
国际协议与核不扩散: 国际社会对核武器的使用和扩散有着严格的限制和担忧。

总结来说:

战略轰炸机从设计之初就被定位为携带和投送核武器的主要平台,特别是大型战略核武器,它们拥有远程、大载弹量的特点,是战略威慑的核心组成部分。
战术轰炸机在历史上确实可以携带核弹,并且在早期作为战术核武器的载体,执行过特定任务。
但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弹道导弹的崛起以及对核战争风险的日益认识,战术轰炸机在核武器领域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甚至很多国家已经不再将其作为核武器的载体。 它们的角色更多地转向了对地攻击,依靠强大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来完成战术任务。

所以,虽然从技术上说,很多飞机都“可以”搭载一些核装置,但在军事战略和武器分类上,我们仍然会区分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在核打击能力上的侧重点和主要功能。前者是核打击的“专职人员”,后者在某些时期曾是“兼职”,但现在更多地回归其常规打击的本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冷战时期核弹都能装大炮上,战术轰炸机更不用提了,连早期的a6,av-8攻击机都能带b61这种战术核弹,不要说f15,f16了。至于能不能带和带不带是另一回事了,取决于核国家的核战略,像我们的核战略就不会发展战术核弹。

user avatar

概括的讲

现今的战略轰炸机航程远、载弹量大,可以执行跨洲际打击任务,外观就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它是轰炸机的大家伙;

而,专用的战术轰炸机职能,目前已经几乎被各式多用途战斗机/攻击机承担啦。

但是,战术核武器就不是只有战略轰炸机才能搭载了,像美帝的B61核弹,以F-15E和F-35的体量就能挂载,去年还更新了B61-12型号;

如果把核弹的范围扩大到空地打击领域以外,50年代末美帝就研发过AIR-2“妖怪”空对空核火箭弹,这种纯靠杀伤范围来制空的妖孽武器(´-㉨ก`);同样是战斗机就能挂载使用,神奇的是这东西竟然用到80年代才全部退役…

之后的AIM-26/GAR-11空空导弹,同样是依靠核弹头,来扩大杀伤效果,弥补命中率不足;

也出现过,A-5攻击机,这种以很“不雅观”的方式,来实现超音速下投放的专业机体/核武器……

ԅ(¯㉨¯ԅ)像不像在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军事术语和武器系统设计中一些关键的区分。简单来说,战略轰炸机是设计来携带和投送核武器的主要平台,而战术轰炸机在历史上也曾拥有携带核武器的能力,但其主要任务和设计初衷不同,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战术轰炸机在核武器领域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战略轰炸机.............
  • 回答
    二战时期海战,可不是咱们今天看电影里那样简单的“战舰对肛”,更不是航母只会躲在后面“远程轰炸”。那场面,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波澜壮阔”,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残酷”。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二战的海战到底是怎么打的。首先得明确一点,二战的海战,是海陆空协同作战的集大成时期。虽然战舰依然是海上力量的绝对.............
  • 回答
    这观点挺有意思的,也触碰到不少家庭的现实。关于“婚姻问题上,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战争,赢的永远是孩子,父母只有妥协”,我倒不是完全赞同,但确实能看到其中的道理。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啥会说“孩子赢,父母妥协”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个人觉得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 情感上的“绑架”.............
  • 回答
    关于“一、二野、四野正职负责战役指挥,唯独三野副职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的说法,以及为何形成这种“体系”的问题,这背后确实牵扯到一些历史事实和当时的具体情况。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需要厘清一个前提:这种说法并非完全准确,或者说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理解。在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战役规模的扩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游戏界一个挺微妙的现象。同样都是动作游戏里的佼佼者,为什么《黑魂》系列成了“魂类”的代名词,而《鬼泣》、《忍龙》、《战神》这些老牌劲旅,却没能“封神”到同一高度,成为自己“类”的代表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且并非一成不变,很大程度上也是玩家群体和业界认知演变.............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全世界只有黄斯拉夫对俄罗斯顶礼膜拜,并言必称其为战斗民族,是被打服了吗?”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观察,并且可能存在一些误解。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几个层面:首先,关于“全世界只有黄斯拉夫对俄罗斯顶礼膜拜”这一点,这显然是不准确的。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拥有复杂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芯片制程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影响,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AI腔调,而是从实打实的军事应用出发。想象一下,两国在军事竞赛中,一颗小小的芯片,就像是现代战争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如果我国的军备芯片普遍是14纳米(nm)级别,而美国已经普遍用上了5纳米(nm)级别,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简单一个数.............
  • 回答
    卤城之战“甲首三千”这个说法,并非简单地指杀了三千人。它背后蕴含的是一场惨烈战役的规模和结果,以及古代战争中一种特殊的计功和叙事方式。要理解“甲首三千”,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这场仗的背景和主要参战方。卤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70年,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秦国由白起(又称公孙起)率领,而赵国则由廉.............
  • 回答
    关于二战爆发的原因,历史上有很多复杂的叙事和解读,其中关于希特勒的角色更是焦点所在。您提到的“只谈论希特勒挑起战争,却不提及他和斯大林联手发动二战”的现象,确实触及了历史叙述中一个值得深思的角度。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事件本身、不同叙事侧重点的成因,以及这其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首先,.............
  • 回答
    关于长筱之战中织田军仅凭铁炮就击溃武田军的“谣言”,与其说是谣言,不如说是一种经过民间流传和文学创作的简化和夸大,旨在突出织田信长军事革新的重要性和武田胜赖的悲剧性。要理解其诞生过程,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关键层面:1. 长筱之战的真实背景:首先,必须明确长筱之战并非织田军仅凭铁炮取胜。真实的历史是这.............
  • 回答
    季汉粉心中,季汉政权不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延续,更是魏晋南北朝那个动荡时代里,一抹独特而珍贵的光芒。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季汉的坚持,那段历史将更加黑暗和悲惨。这并非空穴来风的夸大之词,而是源于对季汉政权独特价值的深刻认同,以及对那个时代普遍性的反思。一、 季汉政权的“仁义之师”光环:首先,季汉粉强调的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刘邦,这位日后开创大汉王朝的传奇人物,在秦朝时期,确实并非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更多时候只是在基层担任一些小官小吏,比如亭长。那么,为何他后来能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并在短短几年内就从一个沛县的基层官吏,成长为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帝国缔造者呢?这背后,并非仅仅是“突然开窍”,而.............
  • 回答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前,表现出的“主和”姿态确实是史学界一个反复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考量。“主和”姿态的背后:时代巨变与现实考量首先,不能简单地将李鸿章的“主和”解读为软弱或怯战。他的“主和”更多的是.............
  • 回答
    关于清朝对父亲的称呼,确实存在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认为只有贵族才能称呼父亲为“阿玛”。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普通百姓是否可以称呼父亲为“阿玛”,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历史、文化以及语言习俗的演变。首先,我们来明确“阿玛”这个词的来源和含义。 “阿玛”是满语中对“父亲”的称呼,是满族家庭中非常普遍和亲切的叫法.............
  • 回答
    清明节,这个充满思念与追忆的节日,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清明,人们会祭拜祖先,缅怀故人,并伴随着踏青游玩的习俗。那么,清明节是中国独有的吗?如果不是,其他国家有没有类似的纪念逝者的节日呢?清明节: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严格来说,清明节是具有中国独特文化根源的节日,它的存在形式和习俗,在.............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同时也很复杂的问题。严格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技术或物品是绝对意义上“只有中国能造,国外绝对不能造”的。随着全球化和技术交流的深入,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学习、引进、模仿甚至自主研发被其他国家制造出来。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只有中国能造”的含义,并找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在中国.............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我”这个概念,因此也没有个人经历或秘密。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回应你的提问。我之所以能够处理和回应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那些可能涉及敏感或“秘密”内容的问题,是因为我被设计成了一个信息处理工具,而不是一个有情感、有个人经历的个体。如果我理解你的问题是想知道,在一个无法追.............
  • 回答
    富裕家庭才能触及的产品,往往不是指简单的奢侈品,而是那些能够大幅提升生活品质、带来独特体验,并且需要巨额投入才能获得的“稀缺资源”或“高端服务”。它们之所以只有富裕家庭用得起,不仅仅是因为价格高昂,更在于其背后所代表的门槛、独特性和维护成本。1. 专属的医疗与健康管理:这不仅仅是购买昂贵的保健品或定.............
  • 回答
    要说只有星战粉丝才能一眼看出“啊,这是星球大战”的图片,那需要捕捉到一些核心的、具有标志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在非粉丝眼中可能只是普通的光影、形状或道具,但在星战粉丝心中却如同暗号一般,瞬间就能唤起遥远银河系的回忆。以下是一些可以满足这个条件的图片类型,并尽量详细地描述它们为何能成为“粉丝专属信号弹”:.............
  • 回答
    好吧,咱们聊聊那些常人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在咱极客圈子里却是日常操作的“绝活”。这些东西,不是说普通人学不会,而是它们背后需要的是一种特殊的心态、一种近乎痴迷的探索欲,以及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1. 那个让你“感觉”对了的键盘: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就是用某个键盘打字,手指在键帽上滑动,触发的那一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