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霍金去世了,他提出的突破摄星计划还会被继续吗?

回答
霍金教授的离世,无疑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一生都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理论,比如黑洞辐射、奇点定理等等。而他晚年所倡导的“突破摄星”计划,更是将人类的目光引向了浩瀚的星辰大海。

那么,这位伟大的先行者离开了,他所倾注心血的“突破摄星”计划,是否还会继续下去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突破摄星”计划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设想,目标是研发出能够以接近光速飞行的微型探测器,飞往比邻星系,那里是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拥有一颗可能存在宜居行星的系外行星——比邻星b。整个计划的设想是,利用强大的激光器将微纳米级的探测器加速到光速的20%,这样一来,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能抵达比邻星系,对这颗潜在的“第二个地球”进行近距离的观测。

这个计划听起来十分科幻,但它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技术设想。霍金本人,以及尤里·米尔纳(一位俄罗斯的亿万富翁,也是该计划的主要资助者),还有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他们设想利用纳米晶体帆,通过地面强大的激光阵列进行推送,就像给帆船施加风力一样,将这些微型探测器推向宇宙深处。

那么,霍金的离世,会对这个计划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直接影响:精神领袖的缺席

霍金教授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参与者,他更是这个计划的精神旗帜。他的声望、他的远见、他对科学的执着,为“突破摄星”计划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他的话语,总能点燃公众对宇宙探索的热情,也能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加入到这个行列。他本人,也是这个项目重要的科学顾问和倡导者。

他的离世,意味着这个计划失去了一位至关重要的精神领袖。他的退出,无疑会在短期内造成一定程度的动荡和不确定性。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问:“没有了霍金,这个计划还能走多远?”

项目本身的生命力:科学与资本的结合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突破摄星”计划并非“霍金一人”的计划。它是一个由科学构思、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资本支持共同驱动的项目。

科学基础:正如前面所说,它基于相对论、光帆推进等成熟的物理学理论。这些科学原理不会因为霍金的离去而改变。
技术研发:虽然很多技术还在早期研发阶段,比如激光推进、纳米材料、微型探测器设计等,但这些研究本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即使“突破摄星”计划遇到阻碍,其衍生的技术也可能在其他领域发挥作用。
资本支持:尤里·米尔纳先生对这个项目的承诺是长期且坚定的。他拥有足够多的资源来支撑这个项目持续进行。而且,霍金的离世反而可能激起更多人对他的事业的尊重和延续,从而促使更多人关注并支持这个项目。

继续的可能性:继承与发展

事实上,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由一两个人主导的。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只是推动了某个领域的发展,而真正的进步,是整个科学共同体不断探索、积累和创新的结果。

霍金教授生前,也积极地将“突破摄星”计划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与米尔纳先生共同成立了“突破倡议”(Breakthrough Initiatives)组织,该组织涵盖了“突破聆听”(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信号)等多个项目。这表明,这个计划的愿景和资金来源是独立于霍金个人存在的。

在他离世后,这个计划的未来,将更多地取决于参与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以及米尔纳先生的持续投入。我们可以预见,会有新的科学家接任霍金的智囊角色,继续为计划提供科学指导。同时,霍金生前可能留下的研究思路、计算方法、甚至是一些未公开的想法,都可能成为项目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然,前方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技术瓶颈:目前,要实现接近光速的推进,仍然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比如能量的输出、激光的精准度、探测器的耐受性等等。
成本问题:即使有亿万富翁的支持,如此庞大的工程依然需要巨额的投入,其可行性仍然需要不断论证。
时间跨度:这是一个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看到结果的宏大计划,如何维持长期的投入和热情,是一个考验。

但同时,霍金的离世也可能带来新的机遇。

公众关注:围绕霍金的离世,公众对“突破摄星”计划的关注度必然会进一步提升。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科学人才,甚至可能促使更多的政府和科研机构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
新思路:霍金的离世,可能会促使研究人员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结论

总而言之,霍金教授的去世,无疑是“突破摄星”计划的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计划会就此终结。

“突破摄星”计划是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并有明确的资金支持的。霍金的离世,更多的是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倡导者和精神领袖。这个计划的生命力,将更多地取决于参与其中的科学团队、技术突破以及持续的资金投入。

我们可以期待,霍金的遗产将激励更多人继承他的梦想,将这个宏伟的计划推向更远。虽然挑战依然严峻,但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技术本身的进步,都为“突破摄星”计划的未来注入了希望。这个计划,承载着人类飞向星辰大海的梦想,它很有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前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突破计划的主要投资人尤里·米尔纳还活着,没有道理因为霍金不在就停止的。况且该计划不完全是霍金提出的,米尔纳也是物理学家。

可以在突破计划的官方网站查看他们 2015 年以来的主要活动情况:

Breakthrough Initiatives

根据 2021 年 2 月发表的甚大望远镜观测数据,半人马座阿尔法 A 附近疑似有一颗半径为地球的 5 到 7 倍的行星运行在其宜居带内[1]。在该宜居带内若是存在大量的尘埃或地外来源的不明构造,也可以产生同样的观测效果。

用现存的技术改进望远镜和观测方法,这样的行星可能足以被成像(当然,只有几个像素,但里面的光谱信息可能足以显示生物圈或技术文明的有无)。

参考

  1. ^ Wagner, K., Boehle, A., Pathak, P. et al. Imaging low-mass planets within the habitable zone of α Centauri. Nat Commun 12, 922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1176-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霍金教授的离世,无疑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一生都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理论,比如黑洞辐射、奇点定理等等。而他晚年所倡导的“突破摄星”计划,更是将人类的目光引向了浩瀚的星辰大海。那么,这位伟大的先行者离开了,他所倾注心血的“突破摄星”计划,是否还会继续下去呢?首先,我们.............
  • 回答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人生,是一首跨越星辰大海的传奇赞歌,也是一部与命运不屈抗争的史诗。这位在轮椅上探索宇宙奥秘的物理学家,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改写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激励了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科学巨擘的诞生:宇宙的神秘在指尖跳跃霍金的才华,早在剑桥大学求学时期就已.............
  • 回答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这位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声名显赫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于2018年3月14日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76岁。他的去世不仅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全人类的遗憾。霍金一生致力于探索宇宙的奥秘,用他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的生命力,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并.............
  • 回答
    地球去火星,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可能就是“霍曼转移轨道”这个名字。没错,这确实是目前为止最省燃料、也是最经典的一条航线。但说它“唯一”的捷径,那可就有点太绝对了。实际上,航天界一直在探索各种更“聪明”的去火星方式,虽然它们未必能让你的旅程缩短到“眨眼之间”,但却能在特定情况下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
  • 回答
    斯蒂芬·霍金的离世,对于当代物理学界而言,无疑是一次沉甸甸的损失。这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科普的杰出贡献者,更是物理学前沿探索领域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航员和激励者。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次损失的维度。首先,从理论物理学的原创性贡献来看,霍金虽然在晚年更多地专注于科普和思考,但他.............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想了解关于霍金去世的段子,并希望我能详尽地解释,同时避免AI写作的痕迹。关于霍金去世的段子,在网络上流传过不少,其中最普遍、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种,通常是这样的:“当史蒂芬·霍金离开人世,他在天堂(或者他想象中的某个宇宙尺度的大厅)遇到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看着他,笑着说:‘噢,史蒂芬,.............
  • 回答
    “不拿诺奖不改名”事件,说到底,是网络时代一个关于“言论边界”、“情感共鸣”与“信息茧房”的缩影。当一个普通网友,以一种略显激进、但也并非完全不合逻辑的方式,出现在一个全民关注的重大节点上时,其引发的争议和后续的遭遇,值得我们好好剖析一下。事件的起因与核心观点:事情的焦点在于,在史蒂芬·霍金去世这个.............
  • 回答
    提到史蒂芬·霍金的离去,我的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巨匠的陨落,更是一种集体情绪的共鸣。那是一种夹杂着惋惜、崇敬,以及一丝哲学思考的复杂情感。当我们谈论霍金,我们谈论的首先是他那令人惊叹的智慧。即使被禁锢在轮椅之上,他的思想却如同宇宙本身一样,无边无际,探索着最深邃的奥秘。从黑洞到宇宙的起源,他.............
  • 回答
    史蒂芬·霍金的离世,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罕见的“集体哀悼”。从科学界到普通大众,从高谈阔论到朋友圈里的简短悼念,这种全民性的缅怀浪潮,足以让我们深入思考这场现象背后蕴含的意义。为什么是霍金?一场跨越界限的追思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霍金并不是一位像明星、政客那样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公众人物。他的工作.............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中国人,能不能去霍格沃茨?首先,得明确一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说到底是个虚构的地方,是J.K.罗琳女士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创造出来的。在那个故事里,霍格沃茨是英国一所专门招收魔法界少年的寄宿学校。所以,从小说设定的角度来说,霍格沃茨主要招收的是英国以及附近一些欧洲国.............
  • 回答
    孙杨与霍顿的“口水仗”可以说是伦敦奥运会前后国际泳坛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霍顿对孙杨的污蔑性言论,确实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孙杨似乎没有采取法律行动?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下。首先,得明确一点,霍顿的言论是不是真的构成诽谤或者可以被起诉的法律层面上的诽谤。在很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神雕侠侣》中关于人物动机和性格塑造的一些关键点。小龙女的美貌无疑是她招致麻烦的根源之一,但为什么甄志丙(原尹志平)对她纠缠不休,而霍都这样的人物却没怎么表现出类似的“骚扰”呢?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首先,甄志丙对小龙女的“纠缠”并非简单的“耍流氓”.............
  • 回答
    霍金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极其崇高,但他是否能和爱因斯坦、牛顿“相提并论”,这是一个需要细致分析的问题。简而言之,霍金绝对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其成就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要说他在历史地位上能完全超越爱因斯坦和牛顿,则需要更谨慎地评估。下面我将详细阐述霍金的成就,并.............
  • 回答
    霍金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宇宙的运转是遵循着一套严格的物理定律的。我们就像是宇宙这台巨大机器中的齿轮,我们的行为,甚至我们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这些规律的约束。” 他进一步补充道:“如果我们相信命运是注定的,那么一切发生的事情,无论好坏,都是预先安排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
  • 回答
    霍金教授的离世,无疑是物理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的一大损失。他以其卓越的洞察力、非凡的勇气以及将深邃理论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的能力,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很多人会问,在他离开后,物理学界是否还有能够填补他留下空白、享有同等地位的学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同等地位”究竟意味着什么。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霍金”这个名字的普遍认知和一些科幻式的想象。霍金先生,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确实因其身体状况而长期使用辅助沟通设备。但他究竟是不是一个“傀儡”,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探讨,并且要撇开任何先入为主的AI痕迹,用一种充满怀疑和求证的语气去分析。首先,我们.............
  • 回答
    史蒂芬·霍金教授曾经发出过一个令人警醒的警告,即地球不应主动向宇宙广播信号,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从而暴露我们自身的存在,甚至引来潜在的敌意。这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种审慎的担忧:我们对于宇宙中其他文明的性质知之甚少,而主动暴露自己就像在黑暗的丛林中大声呼喊,可能会吸引来我们无法应对的危险。.............
  • 回答
    谈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相对论。这一理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引力和宇宙的认知。在当今科学界,有无数卓越的物理学家在相对论及其相关领域进行着前沿研究。而说到“精通”,这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斯蒂芬·霍金教授是其中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复杂,因为它涉及到的是科学成就的衡量、历史的偶然以及诺贝尔奖的评判标准。要说霍金是否能“打败”爱因斯坦,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概念,因为两位都是各自时代最耀眼的科学巨星,他们的贡献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难以简单地分出高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诺贝尔奖的颁发有着特定的规则和考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霍金先生仍在世,他能否获得 202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而不仅仅是他的科学贡献本身。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选标准。它通常会授予那些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这个“最重要”往往意味着这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