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可能有点偏题,但是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
不到一天六千多赞,受宠若惊(´°Δ°`) 侵删
我特别记得霍金的一个非常小的插曲是有一次他参加一个讲座问答,有人发问说最近有一个著名偶像乐团的成员退团了,这件事会产生什么宇宙效应?这么一个看似与物理学完全搭不上边甚至有些恶搞的问题。
然后霍金用他那熟悉的机械音慢慢回答:“我希望那些心碎的少女们关注理论物理的研究,因为有一天,多重宇宙的存在可能会被证明。”
“在我们的宇宙外,还有另一个
不同的宇宙。在那个宇宙里,他仍是乐团的一员。”
“这个女孩可能也会愿意知道,在另一个可能存在的宇宙里,她和这个成员结婚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在我们这个宇宙里从此少了一个会这样安慰小姑娘的霍金。
我好难过。
——来自微博@初七cheer
如何看待“什么都要看待”的心理?
提这个问题的意思,是霍金知名度不够么?还是霍金不值得缅怀?
作为一个物理学者,成功的沟通了学术和公众,霍金当得起,我也愿意缅怀,相信很多人缅怀霍金,不仅是跟风,更重要的是真的对这个人的怀念。
霍金专业成就不菲,霍金本身身残志坚,霍金还当得起最伟大的科普者之一,这样的人不值得缅怀?
至少我对宇宙的进一步了解就得益于霍金先生作品,我对渐冻症的了解也和霍金先生有不小关系。
哪怕一些人对霍金毫不了解,在霍金走了以后,听说了,缅怀一下,犯法了?还是造孽了?
缅怀人还需要资格?我觉得不需要,如果需要资格,知乎没一个人可以赶得上霍金的成就,干脆大家都闭嘴算了。
巨星陨落,懂相对论的人说霍金对相对论的发展;感兴趣的人,了解到了霍金介绍的宇宙,哪怕就是看到一个瘫在轮椅上几十年的强人去世了,心有戚然,也是没问题的啊。。。
我特别反感一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什么蹭热度,什么消费死者之类,在我看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恶。
苏东坡与佛印出城游行。
佛印谓坡曰:“尔在马上十分好,一似一尊佛也。”
坡答曰:“尔穿一领玉袈裟,在马上好似一堆太牛屎也。”
印云:“我口出佛,尔口出屎。
ps:评论区审核是被强制开启的,你们评论不要包含敏感内容。
逝世的史蒂芬·霍金先生,和大部分人悼念的霍金先生,并不是一个人。
正如同还在世的杨振宁先生,和被大众嘲弄或平反着的杨振宁先生,并不是一个人。
我们太粗鄙,只能记得一些符号。若不是霍金先生罹患这不幸的疾病,我们是难以记住他的,甚至先生都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论科普贡献,风度翩翩的卡尔 · 萨根或不在霍金先生之下,但他太难记了。
甚至,霍金若不是患的渐冻症,若不是被扭曲成一幅过目难忘的样子,而是一个平淡如水的癌症,怕也是还未过世,就淡出我们的记忆了。
他当然不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但他可能是最后一个属于大众的物理学家。
今天大部分人祭奠的,终究就是一个符号罢了,一个天选之子、世纪最后一个天才、逆天改命者、外星来的智者、爱因斯坦后最后一位大师、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写了一本畅销书之人、热门美剧客串者:霍金先生。
不不不,我不是说我们无权祭奠,每个人都有权为任何人点燃一只虚拟的蜡烛。我只是担心,霍金去后,还有谁能在互联网这个新神崛起、旧神黄昏的时代,撑起一个代表科学的符号。又有谁还能在微博和王俊凯一起上热搜,通过一个简单的@,把一少部分人的目光,从身边的四块屏幕前,再挪到那片星空穹顶上去,去点燃一些种子,在这个短视频不超过15秒,长视频需要2倍速的时代,去思考一些亿万年的问题。
我不敢说小时候被霍金激励过,《时间简史》是本好书,但还是看不太懂,真正引领我一开始义无反顾学物理的是一本《量子物理史话》。当然,最后淋我一身冰水浇灭我的梦想的也是量子力学。我无权要求大众去热爱那些深奥艰深的理论,这也是一件并无必要的事情,我只是再次记起书里那副被屡屡提起的照片。
1927年,第五次索尔维会议。
那时候,金光闪闪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刚刚变成残垣断壁,废墟上,爱因斯坦、波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波恩、海森堡站立着,他们是新权威和更新的挑战者。
那时候,物理学家还可以是大众明星,他们说着一些玄妙但并非不可理解的事情,压弯了空间的太阳,半生半死的猫,他们在戈壁上点亮一千颗太阳,让人类的脚印踏上月亮。那时候上帝刚刚死去,科学是新的神祇,而人类是它的信徒,一切都在混乱中重生,一切都充满希望。
再后来
You Promised Me Mars Colonies. Instead, I Got Facebook.
去他娘的火星,我们要看抖音
当某个大众不太了解领域很牛的牛人去世的时候。
朋友圈里开始出现第一个缅怀的人,有一些人看到了,嗯,这个人他知道,但是并不懂得他做出了什么贡献,或者取得了什么成就,做出了什么推动社会的事的时候,这些人会认为缅怀的人跟他一样,一无所知。
一部分的人做出缅怀只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在某个领域显得很厉害的样子。
同样的,出于某些想法,他们开始了转发,开始煽情,什么星辰大海,天堂无泪,他们高谈大论,宣泄着自己或实或虚的情感。
但同时,你也无法否认,真的有一些人,或出于崇敬,或出于感激,他们知道去世的人曾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让人类视野变得开阔,不再局限于我们生存的小小的地球,而是带到外面浩瀚无垠的星空。因此去缅怀,未尝不可。
有些人跟风缅怀,跟风煽情,也不必去嘲讽和鄙视人家,最起码人家给予了一个去世的人以悼念,他们对于不了解的科学,却依然敬畏。
只要他们转发的时候懂得了科学的重要和伟大,不管出于何种目的。
霍金写了一个本《果壳中的宇宙(或者叫宇宙概论)》在某段时间是中国的畅销书,加上他奇特的外形让人过目难忘,符合了小说中常见的科学极客怪人的外形奇特的噱头,所以人们记住他了——一个研究宇宙的科学家。
大众记住他绝对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
我敢打赌大部分中国人还认识一个物理学家——杨振宁,原因是他娶了一个年轻的老婆。
除此之外,你说说中国大众熟知的科学家有几个?
所以怎么说呢,特立独行很重要,至少能让人记住你。
你如果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首先不是推销你的干货,而是想办法看看怎么让人对你过目不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