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的确诊病例是52万,总检测人数大概也就是两三百万上下,而美国的总人口是3亿人左右。
假设美国要在未来一个月内对全民进行抗体检测,那么美国检测能力必须达到每天1000万人次……
就算退一步,只对需要工作的人群进行抗体检测,那么美国每天也必须检测至少500万人次。
美国要是能做到这一点,现在也不会只测了两三百万人。
另外,按照初中生物课我的基本知识,抗体≠免疫力。
人体在感染病毒之后,身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防御病毒,但这不代表人体最终一定能扛过病毒。更何况,中国这边的情况也清楚地表明,治愈后的病人是有可能复阳的。到时候复阳的患者又会成为新的传染源。
另外,对于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来说,产业链的整体安全才是复工的前提。比如说,我在德克萨斯有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厂子里的工人倒是全都复工了,但是轮胎的供应商在纽约,那边要三个月后才能复工,我能怎么办?不还是得等三个月?
对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美国现在感染的人数到底有多少。假定最后检测完了美国大概有1000万人获得了免疫能力,那么这1000万人就算可以复工,对美国经济又有啥用呢?这1000万人才占美国劳动力人口的多少?
现在川皇不顾一切的复工,核心目的就是要保连任。否则,以川皇应对疫情的这一系列骚操作,再加上其女儿、女婿现在插手防疫物资的这些烂事,川皇要是没办法连任,民主党上台肯定会竭尽全力把川皇一家送进监狱。
其实按照中国的情况来看,复工的核心并不在于有多少人感染,而是在于防疫物资是不是充足以及基层治理是否到位。假设美国能在一个月后达到每日10亿个口罩的产能,并且所有场所都能做到严格消毒,美国人能严格遵守各种防疫举措,即便复工对于防疫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中国如果现在没有每天一两亿个口罩产能打底,复工恐怕还得再推迟一两个月。
总之,川皇现在已经完全进退失据……接下来,我们还是继续看戏吧。
首先,这是个正确的措施。真的,如果搞的好真可以逐步群体免疫,星火燎原。国家人民一步步携手归于正轨。
其次这个个不可能成功的措施,没有任何搞成功的可能性,历史上管这个叫种族隔离。抗体人和自然人这是会爆发内战的。抗体人会不会使用新冠病毒弹大搞屠杀都说不准。
这其实就是「免疫护照」的方法。
医学上的问题,最近这些天如果一路追新冠新闻的,也大抵上都能知道:比如病毒会突变,可能会二次感染,可能存在ADE效应等等。这些问题是客观的,目前也没什么大规模的统计证据能够排除或者证明——如果这些问题很普遍,免疫护照整个策略可能就不管用了,如果没有或者只是零星偶发,那就可以继续。
我觉得比较严重的事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道德风险。
在疫情继续的情况下,免疫护照其实是一个许可证,这个许可证就像5G牌照一样,其实是有市场价值的。因为拿着这个护照的人必然会在很多岗位得到优先的录用——尤其是工作性质决定了需要接触很多人的场合。那也就意味着通过免疫护照,把人分成了两类「得过病的」和「没得过病的」的两类。
这种情况下,工作机会上的歧视几乎不可避免,如果没有免疫护照,那么一般来说「没得过病的」本能的会歧视「得过病的」,因为「谁知道他还有没有残留」;而有了免疫护照,这个就逆转过来了,是「得过病的」会歧视「没得过病的」,因为得过病的可以光明正大的找到工作,而没得过病的只能继续选择窝在家里。
插句话:所以如果想要岁月静好的话,就应该祈祷世界最好不要出什么事,因为一旦出了事,把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区分的两类,那就几乎一定会有额外的歧视,区别只是谁歧视谁。
如果是「没得过病的」歧视「得过病的」,这个歧视不产生什么根本性的策略行为——因为一个人得过病是客观事实,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顶多是人们为了避免被歧视,而有了额外的动机去保护自己,这也不赖;但是「得过病的」歧视「没得过病的」,这就有道德风险的问题——因为「得病」是可以主观选择的。
像美国的情况,很多人身无余财,大量的人都是两周不工作,现金流就断了。而有一张「能够立刻出去工作」的执照,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那么作为被歧视的「没得过病的」群体,是有很强的动机去主动感染,然后获得一份政府颁发的免疫护照。
这相当于复工政策本身会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新冠患者,这又会拉长了疫情的周期。
现在对于复工,确实也没什么好办法。新加坡最近的措施已经表明了,靠WHO推荐的大规模测试,严格的排查隔离,无法支持这个城市正常的工作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抵抗不住源源不断的无症状感染者输入所造成的社区传染。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要么对外严防死守,对内保持社交距离小心翼翼的工作和生活,要么就靠免疫者先撑着,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用楼上的图。
福西准备用哪些人去复工呢?
应该是第8种。病过,已经清除病毒,有免疫力。
不考虑ADE效应,要区分这样的人,还得测核酸,否则有第3种复发的。
这样还是受制于核酸检测能力,等于必须测了核酸才知道这个人适合不适合上工。
而美国现在一天上限就这么多。
如果美国有本事都做核酸,抗体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而做不了核酸,只做抗体。
不能排除第3种。
这还是不考虑ADE效应。
关于罗斯福号航母舰长被撤,当时我有一回答,大意是:该名舰长破坏了美国的一项秘密计划。
这项计划就是:美国打算让大量年轻士兵感染,然后收集他们已经带有抗体的血液,去救治美国的上层精英。
美国《星条旗报》对此进行了报道。Herd immunity could keep coronavirus-afflicted carriers in the fight, former Navy captain says
现在,美国又准备对纽约的年轻人进行抗体检测,目的是一样的:收集带抗体的血清。
有抗体者复工复产只是一个表面上的说法。
美国好几亿人,以美国核酸检测每天才15万人左右的效率(我们高峰时大概是50万次),进行全民抗体检测是不可能完成的。等检测完都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所以,只要等美国收集到足够的抗体血清之后,就会宣布停止抗体检测,并宣布全面复工复产,因为精英大佬爷已经安枕无忧了。
有一个现象很值得玩味:在美国做血检时抽血量通常非常多,远远多于我们国内抽血量。
科研工作者的好消息啊。在国内不可能开展这样的全民研究,医院伦理审核就过不去。美国居然要全民检测,检测完了顺便数据拿来做研究发论文,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喜欢提群体免疫的朋友们,我就提醒你一点:一百多年了,年年爆发的流感,但现在,也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个民族说已经实现群体免疫了,打了疫苗也不敢打包票说就能够免疫。各位与其脸上贴金搞得像弄出来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类补完计划”,何不轻松点躺下来,告诉病毒说,人类投降了,随便你踩,求别踩脸。
本质上没区别嘛,除了群体免疫(or whatever you call it)更耗时耗钱罢了,而且是经年日久,流水价的花钱
我呢不是专业人员,只从川普一贯的尿性来谈这个事。大家仔细想想川普在疫情之后放的屁
……
所以依据川老爷子一贯的表现,这个事儿估计又是吹了一波大牛。这就是整个美国资本运作的方式,吹个牛,骗些钱,效果不好再吹个牛。
最近我刚刚看到一些新闻,说得过新冠肺炎的还能再次被感染。虽然不确定这个新闻是否准确,不过大概率上,这个事儿没那么简单。
总之吧,在疫情如此蔓延之际,想要凭借某个牛逼的技术一夜之间逆转局面,我认为是不靠谱儿的。必须是技术和政策同步,才行。技术上,美国算是世界第一。但政策上,真心没法看。就算什么牛逼的技术出现,以目前美国组织协调的尿性,我看还是不能取得太多效果。最重要的是,病毒真的不在乎什么《交易的艺术》,它从头到尾都不吃这一套。
要我说,这个时候了,实事求是,踏踏实实是最好的态度。对一切方法都谨慎小心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敬。迫不及待地大肆宣传尚未被证实的新方法,最后会把信誉全部糟蹋掉。到时候真的有效的新技术出现了,可能都推广不下去。何必呢!
不是很懂这个问题。
但是很明显,有抗体和有免疫力是两回事。
流感也是RNA病毒。得了流感好了,有抗体了。下一波流感还是没有免疫力,该感染照样感染。
希望新冠病毒没有这么狡猾。
1. 这个措施如果能实行,那总算是一个有超级大国样子的方案了。当然方案还是有漏洞,后面详说。
如果不想看推导,可以直接看最后结论。
2. 快速抗体检测,技术框架上是不难的,我们国家有很多,也都写进指南了。我们医院也能做,住院病人怀疑就可以送血。
3. 那么这抗体能判断是不是有免疫力呢?
答案是非常存疑。为什么不可靠?这要从抗体的产生原理来说。
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一种大分子蛋白(民间熟知的“丙球”就是人血里提取的免疫蛋白)。这些蛋白是一组庞大的混合物,人体的抗体库有可以识别10^5以上的不同分子。每一种特定的抗体可以识别一种或几种结构相似的分子结构,这些能被结合的分子叫抗原,分子上直接和抗体结合的部分叫抗原表位。
人体遭受病原体攻击后,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就会从抗体库中调动并大量分泌能结合病原体的抗体。
所以,病原体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一般来说有意味着现在或者曾经感染过。抗体作为诊断是否感染的标记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支原体、部分病毒、某些真菌、结核等都可以用抗体来辅助诊断。
但免疫力这个事情就复杂多了。
抗体本质就是结合特定的抗原分子。在理想情况下,抗体结合了病原体后,可以中和病原体或干扰病原体进一步进入人体;同事其非结合区域结构也会发生小小的改变,于是就可以对其他免疫细胞发出信号,招呼大家一起来干活,要么把病原体吞掉(CDC效应),要么把病原体杀掉(ADCC效应),还可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IL-6),进一步动员免疫系统。
但,这只是理想情况。
现实情况是,抗体在抗原上结合的表位是相对随机的。如果抗体不能结合在病原体的要害部位(比如新冠病毒结合ACE2的结构、或者影响蛋白活性的位置),如果抗体非结合区的亚类对免疫细胞动员性不够强,都会导致虽有抗体产生,但抗体抗感染的效果不够。
所以说,如果仅仅是测到抗体,肯定不能证明患者就有免疫力。
下面是最近的一篇论文,就很好的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研究者分析了8名患者的血样,就拉出来206种可以结合新冠病毒的抗体。然后只找到2种,是可以有效竞争性抑制病毒S蛋白结合ACE2。也就是说,在干扰病毒进入人体这一个功能上,206种里只有2种抗体是有用的。
4. 那既然很多抗体可能没用,这漏洞不是太明显了?美国有那么傻吗?
也不能这么说。虽然抗体不一定有用,但用IgG/IgM的亚型可以大致判断患者所处的病程阶段。就像上图我院用的,也是同时测IgG/IgM。
IgG/IgM都是抗体的亚型,根据上面提到的非结合区域来区分。IgM一般是感染早期,由一批快速反应细胞产生,特点是结合力相对差,持续时间短(几周),所以一般被拿来当做现症感染的标记。IgG一般在感染恢复阶段才大量产生,特点是结合力相对强,持续时间长(几年)。
所以如果是IgG(+)而IgM(-),那一般说明患者已经经过了病毒的最初感染,整套免疫反应的工作接近尾声。类似于我们的恢复期患者。这样测抗体也包括了无症状感染者:无论谁感染了免疫系统总是要工作的,只是无症状这炎症反应轻微,感觉不到,去检测细胞还是会有变化的。所以IgG(+)IgM(-)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大致可以认为抗感染的反应接近尾声。临床上其他病毒也有这种现象,比如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人群普遍易感,70-80%的人群都会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从来没有任何症状。
而且,从我国的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无症状感染者并不是传染链上的关键环节。恢复期的病人也较少发生二次感染(核酸复阳没症状不算,这个外讨论),传染性也大不如发病早期。
所以,美国如果大规模筛查抗体:
IgM+,不管IgG什么结果:可能存在现症感染➡️隔离;
IgG+,IgM-:感染可能已恢复➡️放回去复工
全阴性:未感染过➡️放回去复工
简单概括,这个策略是通过快速筛抗体,本质上甄别感染恢复期患者,间接认为他们具备一定免疫力、传染性弱或没有,把他们放回社会。
相对于通过抗体快速检测给人发健康码。
虽然还有检测本身的可靠性、抗体交叉反应、有些人不产生抗体等种种问题,但从大样本人群宏观上来讲,可以把检测容量再提高一个数量级,不失为一个可行且比较负责任的方案。
整体评价,是有可行性的,但是存在不少漏洞。
不过真的是为了复工下血本了,大国风范。
4月5日,国内官方渠道曾公开表示:
抗体检测试剂仅用作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或在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作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和排除的依据,也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
我在下面这个问题里曾经也讲过:存在假阳性的可能性。
参考 SARS 当年的研究。
研究 1:
假阳性的组成:IgG 抗体健康人阳性概率为 8.7%,肿瘤患者阳性率 20%,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阳性率 22.2%。
研究 2:
假阳性的组成:IgG 抗体健康人阳性概率为 3.4%,肿瘤患者阳性率 17.5%,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阳性率 22.6%。
并且人冠状病毒不仅仅只有 SARS-CoV、SARS-CoV-2,还有 HCoV-29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 等可以造成感冒的病毒,这四个病毒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如果用于普通人群筛查,冬春季有谁敢说自己百分百没感染过「普通人类冠状病毒」,那检测出来的抗体阳性到底是新冠病毒引起的,还是普通人类冠状病毒引起的呢?而且后者的感染人数远远超过新冠病毒,万一将这群人放出去当作有免疫力的,那就是人为造成的二次传播了。
流行后期的普通人群筛查和流行期高危人群的检测不太一样:
前者不应遵循「疑病从有」原则,相反更适用于「疑病从无」原则,仅有抗体阳性,无法追溯接触史或者没有诊断史,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他是没有免疫力的,以保护易感人群;
后者应该遵循「疑病从有」原则,仅有抗体阳性,在大流行期,为防万一,应当作疑似病例进行医学观察,进行单间隔离,待完善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看是否为确诊患者,以防扩大传播。
刚刚才有的抗体,和已经有抗体很长时间了不是一个事情。抗体分为早期抗体(IgM)和晚期抗体(IgG),最先建立的是 IgM,而当体内存在 IgG 的时候,才能说病人已经开始建立免疫力了(也只是说开始)。
下图说明了抗体筛查结果的多种情况,只有核酸阴性、IgM阴性、IgG阳性,且保证三个结果都完全可靠时,才能说这个人确实安全了。那万一某一个不可靠呢?
先看目的——As we get to the point of at least considering ‘opening up the country,’ as it were, it’s very important to appreciate and to understand how much that virus has penetrated the society, because it’s very likely tha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out there that have been infected, have been asymptomatic and did not know they were infected.
“考量‘开国’”需要知道社会整体的病毒感染率。
“If their antibody test is positive, one can formulate kind of strategies about whether or not they would be at risk or vulnerable to getting reinfected. This will be important for health care workers, for first line fighters, those kinds of people.”
通过抗体检测还可以知道这些人群是否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也就是说,这个操作能像人口普查一样,能基本确定全美整个的新冠感染率。如果对抗体是定量检测的话,如果这部分人里后续再次被病毒感染的话,还可以通过确定是不是抗体效价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二次感染。
我对这个操作是震惊的。
新闻里也说了,美国本身是第三人口大国,3亿3千万。如果需要到这个规模,检测方法必须准确可靠。
如果真的实现了,那真是不差钱。。
这就是“真·地毯式筛查”了,希望美国尽快吧,这样就能尽早知道新冠感染到底存不存在ADE效应了。
P.S. ADE解释——
「患病康复后产生抗体」……
有免疫应答和这免疫应答有免疫作用让人不得病可是两回事儿……况且这么多抗体阳性核算依旧阳性的case呢……人家RNA病毒进化得这么快,万一对一种毒株能免疫对另外的不能免疫咋办
我是建议,做这种决策要谨慎,应该要有人群大规模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分型+抗体筛查数据支持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