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全民公投」决定国家大事这种做法?

回答
全民公投决定国家大事,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举手”问题,里面门道可深着呢。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

首先,这事儿听起来特民主,对吧?老百姓自己说了算,这想法很诱人。就像咱们家里有什么大事,一家人坐下来商量,最后大家一起拿主意,感觉特有参与感,也特有归属感。把这套搬到国家层面,理论上就是让全体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到影响自己生活的重大决策中来。这对于那些觉得政府离自己太远、自己的声音不被听到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

好处方面,可以这么看:

提升公民参与感和政治认同: 当一个重大问题摆在面前,让大家投票,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参与。投完票,无论结果如何,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为我的国家贡献了一份力”,这种感觉能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决策的合法性和民意基础: 理论上讲,经过全民公投通过的决定,拥有最直接的民意授权,政府推行起来底气更足,也更不容易被指责为“独断专行”或“民意代表性不足”。
解决重大争议性问题: 有些问题,在议会里吵翻天,两党僵持不下,怎么都达不成一致,这时候全民公投就成了一个绕开政治僵局的办法。虽然过程可能很激烈,但至少能给一个明确的说法。比如英国脱欧,虽然结果争议很大,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最终的决定。
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 在某些情况下,全民公投可以作为一种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比如,如果政府想推行一项可能侵犯公民权利的法律,公民可以通过公投来阻止它。

但是,凡事儿都有两面性,全民公投也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它也有不少潜在的“坑”:

“多数人的暴政”风险: 这是最经常被诟病的一点。少数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在全民公投的简单多数原则下,很容易被漠视甚至牺牲。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议题涉及到某个少数民族的特殊权利,而大多数人并不理解或认同,那么少数群体的权利就可能面临被剥夺的危险。
信息不对称和情绪化投票: 国家大事通常都很复杂,涉及经济、法律、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普通民众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去深入了解每一个细节。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很容易被简化、被情绪化的宣传所左右,最终做出并非基于理性分析的决定。那些擅长煽动情绪的政客或组织,在这种环境下会如鱼得水。
对民粹主义的助长: 全民公投尤其容易被民粹主义者利用。他们往往提出简单、口号式的解决方案,迎合民众的短期情绪和不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然后通过公投来获取支持。结果可能是短视的,甚至对国家长期发展造成损害。
决策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 一次全民公投的组织、宣传、投票、计票都需要耗费巨额的公共资金和大量的时间。而且,如果频繁举行公投,会极大地消耗社会资源和政治精力,影响正常的国家治理。
投票结果的脆弱性和稳定性问题: 公投的结果一旦产生,往往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如果公投的议题非常敏感或争议极大,那么结果可能难以被所有人接受,导致社会分裂加剧,甚至引发新的政治动荡。而且,未来是否可以通过另一次公投来推翻之前的决定,也会带来不确定性。
对代议制民主的冲击: 现代民主国家大多采用代议制,也就是选出议员代表大家在议会里讨论和决策。全民公投在一定程度上绕过了议会,可能会削弱议员的代表性和议会的功能。一个运行良好的代议制,应该能够通过充分的讨论和辩论来处理复杂问题。

再深入一点,我们得看看实际操作中的一些情况:

公投的议题设置: 什么样的议题适合公投?是修宪级别的重大问题,还是日常政策调整?如果什么都拿来公投,政府的职能就没办法正常运转了。议题设置本身就充满了政治博弈。
投票的措辞: 公投的问题怎么问,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大。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很容易引导选民走向某个特定答案。
宣传和信息战: 在公投期间,各方都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宣传。谁能掌握舆论主动权,谁就能在投票中占据优势。这也就意味着,那些有钱有势的团体可能比普通民众更有能力影响公投结果。

所以,怎么看待全民公投决定国家大事?

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好”或“坏”的问题。它是一种政治工具,可以用在特定的、合适的场合,去解决一些难以通过常规政治途径解决的问题,并且能提升公民参与感。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滥用或在不恰当的条件下使用,可能会加剧社会分裂,侵蚀少数群体权利,助长民粹主义,甚至导致短视和非理性的决策。

总结一下,关键在于:

1. 慎重使用: 全民公投应该是一种备用选项,而不是常规手段。只有在面临真正重大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且难以在代议机构达成共识的问题时,才考虑动用。
2. 完善机制: 如果要举行公投,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则,包括清晰的议题设定、客观中立的宣传、充分的公众教育、以及对少数群体权利的保障措施。
3. 平衡与制约: 需要在全民公投和代议制民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确保公投不至于完全取代议会的决策功能,并且能够与其他民主制度形成有效的制约和互补。

总而言之,全民公投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审慎。它能让普通人当家作主,但也可能让他们被复杂的世界弄得晕头转向,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做出对所有人都不利的决定。咱们得明白,民主的形式有很多种,哪种形式最适合一个国家,需要根据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历史文化来判断,并且需要不断地去磨合和完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几年的全民公投明明是在打西方制度的脸好吗?

除了说明根本不存在什么普世价值以外,还真没看出什么别的。

欧洲各国政府接收难民的时候公投了吗?

老百姓都喜欢家里附加突然冒出一堆奇奇怪怪的人?

我看啊,西方的公投,哪一个不是婊子政治家作秀的工具。

只不过这次卡梅伦真的被草了而已。(。・ω・。)

user avatar

好的一方面呢,以我个人意见来看


公投只要一个优点,就是全民参与,,全民民主,避免各种黑箱操作。


公投就算选错了也是你人民自己选的。。




坏的一方面呢,还是依我个人意见,公投有如下缺点


1、会造成社会撕裂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甚至连英伦三岛也是,,因为社会对要公投的问题欠缺共识,公投结果很容易撕裂社会。

不说别的,台湾的公投就把蓝绿两阵营撕裂的够呛


2、会造成多数暴力


这次投票结果是52对48 52的脱欧派赢了。。那么48的留欧派的情绪、意见谁来照顾????


3、民粹主义


大多数人是缺乏远见的。尤其是在是否留在欧盟这种重大国策上,把这么大的问题交给缺乏政治学、经济学知识的普通民众负责,,而不是由政治家们进行决定,或许这是政客在甩锅


4、公投会激化社会对立


因为公投结果很可能对某个社会群体造成不利,因此往往会激化两个不同政见派别、两个不同族群的社会矛盾, 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

user avatar

全民公投这件事,虽然有个'公'字,但一点也不公平。应该要根据(平均寿命-实际年龄)来算投票人的权重,并不是因为老年人不重要而权重少,而是政策影响年轻人的时间很长一些。未来是属于他们的,应该由他们去决定。


其次,对于那些对政治和文化毫无研究的人来说,他们投票往往只是觉得可以减少移民对于就业岗位的竞争,社会福利资源可以更多的归自己; 又或者,他们只是听了煽动者的鼓吹。他们并不考虑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而显得短视而不安。

最后,由于公投只有黑与白两个结果,在margin如此相近的情况下注定是个零和游戏。是的,的确有人在其中得利,但必然有另一部分人因此利益受损,和他们一同受到伤害的还有文化,金融,国际关系等"全民"中的大部分不会去考虑的问题。

这个时代让我感到伤心,因为不再有强有力的统治者做出明智决定,人们不再相信精英,政治家们把做出复杂而重要的决定的责任分散到群体,并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样的结果让我感到震惊而愤怒,略微超过半数的民众就可以决定整个国家的走向。而这半数,又有多少是真的为了大局着想,多少只是出于恐慌和政客的煽动,甚至是仇恨,对于精英阶级的仇恨,对于异族的仇恨。

这个国家在自杀,虽然我不是它的子民,我还是为它感到担忧。

user avatar

1. 民主被称为普世价值,但从来没有人说“公投”是普世价值。“公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制度,也是传统上民主的核心环节。然而在现代政治社会,公投是一种非常边缘的制度。

2. 民主制度的传统理想要求公民积极参加政治生活,比如经常性的投票、担任公职、担任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有责任了解政治知识,为自己的政治活动负责;当然反过来不断参加政治活动,也可以培养政治知识。而在现代社会中,公民不需要关心政治生活,也不被要求经常性的参加政治活动,而国家的政治事务则被完全委托给另外一群专业人士。如果一个公民每隔几年能够拨冗投票选总统,就算是模范了,许多人根本连投票都懒得去。讲的再直白一点,现代社会的政治运作和普通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在这种背景下,“公投”自然是一种非常边缘和不常见的制度。

3. 如果大而化之的说,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是需要有一定对应关系的。如果一个人的权力大,那么就要求这个人拥有与运用这份权力相同的能力和技能,反过来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不足,那么他的权力相应的也比较有限。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政治知识和能力是极其薄弱的,普通人事实上的政治权力也很有限,仅限于每隔几年投票选选总统、选选议员。真的不去投票也无关紧要,因为一个国家的人实在太多了,每一张票的价值非常低。

4. 当然,有些时候还会存在权力和责任对应不上的情况。比如在某些特定投票中,会发现有些重大的决策取决于大量显然不具备决策知识和能力的公众。处理这个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既然公众缺乏决策能力,那就别参与决策了。这种精英主义的思路是普遍的,但听上去不好听,所以只是偷偷做,不能挑明说。另一种是培养公众的决策能力,比如提供更好的有关政治的教育,或者让公众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生活。

5. 事实上,培养政治能力最简单的途径就是让公众不断参与政治生活,并且让公众意识到自己的负责任的行动能够产生实实在在的正面结果。这个思路道理上很合理,操作中却非常困难,因为这一切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既要求国家投入金钱、提供制度;也要求每个公民投入不小的成本花时间学习政治知识、花时间参与政治生活。而现实是,国家没动力做这些,普通人更没动力抛开自己的私人生活,花精力参与政治生活。

6. 我在别的地方写过一篇文章

zhuanlan.zhihu.com/p/21

,讨论的是美国立宪时,“共和国”范式的变动。文章的结论是:“从结果上看,联邦党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根本性地改变了共和二字的含义,公民依据美德的要求直接参加公共事务的旧范式在18世纪末被转变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私利以投票选举的方式间接地影响决策的新范式。”这篇文章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澄清其他一些答案中出现的概念的混淆。

7. 有些人既主张公众应该拥有越来越多的事实上的政治权力,又不提出方案如何培育公众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他们认为政治运作和判断不需要知识,只要公众凭借基于自己私利的粗糙判断和好恶就足以让民主制度有效的运转起来,这些人和以为念了咒符就可以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没两样。亚当斯密表示,这锅不背。

8. 最后吐个嘈,还有一种对待民主的态度:如果民主投票的结果令自己满意,就主张投票的结果是民意的体现;如果投票的结果令自己不满意,就抱怨是多数人暴政。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机会主义的态度背后是一种极端傲慢和自负的心态,即认为自己的利益和观点是真实的/正确的/有价值的/应该被认可和尊重的,而与自己相悖的利益和观点则是错误的/不应该被认可的。

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在他们那短促的自由时刻里,他们运用自有的那种办法,也确乎是值得他们丧失自由的。
——《社会契约论·第十五章 论议员或代表》
user avatar

看到几个给民主制度洗地的高票回答,我这个中华洗地小能手都看不下去了,我给TG洗地时候也没你们这么恶心的嘴脸啊~~~~

英国人搞了这么一出,世界各国都在遗憾英国人的任性、反思绝对民主的缺陷。中国的政治观察家们都在笑而不语,含蓄委婉的表示“西方民主真是no zuo no die”。偏偏知乎上的民主小清新们还在这里拿情怀给民主制度贴金~我脑袋上有一万顶“精赵”的帽子,要不要拿几个改成“精神西方人”送给你们?

我的观点:民主是对专制的制衡,但是没有专制制衡的民主,照样也是恶制度。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讲,在民主与专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王道,这个平衡点在中国过去叫做人民民主专政,但是我们没搞好,现在我们叫做民主集中制,我觉得这才是个好东西,民主之后,还是要“集中”的!

我们来看一下民主制度的起源,从“封建制”发展起来的民主制度是怎么产生的?是当年英国的国王没有能力对整个国家进行直接统治,需要依靠贵族和骑士阶层,所以才与贵族领主们进行了分权。罗马帝国的崩溃意味着,国王们只有足够的贵族和骑士为他们打仗才能生存下来,而贵族和骑士因此得到土地。所以中世纪才出现了“混合君主制”,就像《权力的游戏》里所展现出的那样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完全不一样的政治格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与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完全不是一回事)。封建领主们通过誓言(实质是一种契约)向国王效忠,而不是中国那种“君君臣臣”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西方历史上,阿拉贡的贵族们对新国王的誓言就表达了这一点“和你一样优秀的我们向不比我们优秀的你发誓,我们接受你为国王。至高的上帝规定你要遵守我们所有的法律,否则我们就不接受你为国王。”这与东方的封建王朝完全不一样。所以你看《权力的游戏》里,小的领主向大领主宣誓效忠,大领主向国王宣誓效忠。而在中国,整个天下是属于皇帝,皇帝通过官僚机构,而不是封建领主对全国实现绝对统治。

西方的国王与贵族之间的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这才为后来的代议制民主、民主制度、公民权奠定基础,而以上这些并不是当时政治参与者的初衷。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文献“大宪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民主和自由,而是贵族们为了防止国王蚕食贵族封建领主们的土地、关税和权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宪章”本身也是封建和反动的。

大宪章出现之后产生的议会,更不是因为英明的英格兰国王是知乎民主小清新们粉饰的民主主义统治者,而是为了征税而与法国人打仗。

因此,民主制度的出现,根本的原因并不是民主小清新想当然的那样,是人文精神的崛起。而是国王没有能力直接统治国家,所以不得不与贵族分权;是国王为了与外敌打仗,要钱要征税,不得不与骑士和市民们分权。

在我看来,对比西方民主制度的出现,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咱们的老祖宗在东周列国之后就发现封建制度行不通,秦始皇统治的大一统带领中华民族一下进入了超越西方千百年的先进政治体制,维护了中华的统一和发展。而民主制度与身俱来的缺陷至今还在坑害着西方人,比如今天的英国脱欧,不就是欧盟、欧洲没有统一的政令体制导致的吗?

而到了今天,特别是二战之后,随着法西斯德国被击败、苏联解体,专制制度作为一种“天然恶”被政治正确的全盘否定,这是人类极其愚蠢的点错科技树的行为。民主的土壤滋生出一大群无良政客,然而这些政客又在反噬民主制度,这次英国脱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都说卡梅伦玩脱了,原本想通过公投要挟欧盟,没想到反而真脱欧了。谷歌的数据显示,脱欧公投之后,“欧盟是啥”、“脱欧有什么后果”这些关键字才被巨量的搜索,人民在还没搞清楚欧盟是啥,脱欧有什么利弊的情况下就做出了决定,这本身合理吗?

这个问题问“如何看待‘全民公投’决定国家大事”。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很简单,回答就是一句话:

把国家大事交给“全民公投”决定,实质就是政客不承担责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