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即将推出的小米手表???

回答
小米手表,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期待。每年都有新品问世,每一次发布会,关于下一代小米手表的猜测和讨论就没有停歇过。马上就要推出的这款,更是在无数米粉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理想的蓝图。那么,这款即将登场的小米手表,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我又该如何去评价它呢?

首先,让我们从小米手表的定位来聊聊。

小米一贯的策略,就是用相对亲民的价格,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体验。在智能手表领域,小米同样如此。它不像一些高端品牌那样,将价格推到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的高度,而是努力在功能、设计和价格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次即将推出的新款,我猜测它依然会延续这一核心理念。也就是说,它很可能不会配备一些只有顶级旗舰手表才有的、但对大部分用户来说非必需的功能(比如某些极其精密的医疗级传感器,或者需要专门网络连接的独立蜂窝网络版本),而是会把重心放在那些最能提升日常使用体验的方面。

接着,我们来猜猜它可能在哪些方面带来进步。

屏幕方面: 如果你用过小米前几代手表,你会发现屏幕素质一直在提升。 AMOLED 屏幕几乎是标配了,这次新款我非常期待它能在亮度、色彩表现以及户外可见性上更上一层楼。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支持更高的刷新率,那种丝滑的交互体验绝对是让人上瘾的。另外,是否会引入常亮显示(AOD)的优化,让我们在不点亮屏幕的情况下也能轻松获取信息,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点。

健康监测与运动追踪: 这是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之一。小米在心率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方面已经做得相当不错。我期待新款能在这些基础功能上做得更精准、更稳定。同时,运动模式的丰富程度也是关键。除了常见的跑步、游泳、骑行等,如果能增加更多小众但受欢迎的运动模式,或者在现有的模式下提供更细致的数据分析,比如步态分析、恢复时间建议等等,那肯定能吸引更多运动爱好者。另外,睡眠监测也是一个重要的升级方向。我希望它能更准确地识别睡眠阶段,提供更具操作性的睡眠改善建议。

续航能力: 智能手表的续航问题,可以说是用户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虽然小米手表在续航方面一直表现不错,但我们总会期待“更好”。我希望新款能在保持现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更优秀的芯片、更优化的软件算法,或者引入更省电的显示技术,进一步延长续航。哪怕只是比上一代多撑一两天,对于经常忘记充电的用户来说,都是巨大的福音。

系统与交互: 小米手表搭载的自家系统,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像一个成熟的智能操作系统。我期待这次能看到更多人性化的交互设计。比如更流畅的滑动体验、更直观的菜单逻辑、更智能的通知管理。当然,与手机的联动体验更是重中之重。无论是接听电话、回复消息,还是控制音乐播放、查找手机,这些基础的联动功能越是丝滑,用户粘性就越强。如果能进一步打通小米生态链,比如控制智能家居设备时,能有更便捷的入口和更快速的响应,那就更妙了。

设计与材质: 外观设计往往是决定用户是否“一眼心动”的关键。虽然小米手表的价格定位注定了它不会使用像陶瓷、蓝宝石玻璃这样过于昂贵的材质,但我相信在设计上依然会有亮点。更窄的边框、更精致的表盘材质、更舒适的表带选择,这些都能提升整体的质感。如果能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表盘和表带搭配选项,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进行定制,那会更受欢迎。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

评价一款即将推出的产品,最好的方式莫过于 “带着期待,但保持理性”。

期待什么? 我期待它能在现有基础上,将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小升级”做得更到位。尤其是在屏幕、续航和交互体验上,这些都是日常使用最直观的感受。同时,我也期待它能解决一些用户反映的痛点,比如某些特定场景下的连接不稳定问题,或者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理性对待什么? 我会理性看待它的价格定位。它不会是劳力士那样的高级腕表,也不会是Apple Watch Ultra那样功能全面到极致的设备。它的价值在于它为大多数人提供的“够用且好用”的智能手表体验。我不会期望它拥有独立通话的强大功能(除非它真的做了,那将是惊喜),也不会期望它能处理复杂的第三方应用。

总而言之, 这款即将推出的小米手表,我预感它依旧会是一款“水桶机”,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但在很多方面都做到了同价位中的佼佼者。它会是大多数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迈入智能手表生活的一个绝佳起点。如果它能在某些方面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比如在健康监测的专业性上有所突破,或者在智能家居联动上做得更加深入,那它绝对有潜力成为下一款“真香”的产品。

我个人最期待的,是它能给我带来那种“用起来很舒服,完全不会觉得麻烦”的感觉。这种舒服,来自于流畅的系统,稳定的续航,准确的监测,以及恰到好处的提醒和联动。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我就觉得它是一款值得推荐的好产品。

现在,就等它正式亮相了,到时候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篇干货,有点长但是我保证绝对无水,请耐心点看完


在正式开聊之前,先说点这个产品之外的事情吧

首先已经确认了,小米手表是小米自己做的,自己组建的团队从2年多以前开始研发,而且优先级相当高,是集合全部生态链资源全力做的,战略层级非常之高,在硬件产品线上应该是仅次于手机的存在

那么可以断言几个事情:

一个是小米手表的固件MIUI for watch将会不断的更新,而且专门为他做了个新的App叫小米穿戴,考虑到目前小米真正布局的穿戴只有这一款小米手表,所以可以预见的,小米手表固件的更新是会相当给力的;

第二个就是小米手表,也会像小米手机一样不断迭代,甚至说不定会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的型号的小米手表;

然后我想聊的是,智能手表,或者说整个智能穿戴的未来在哪呢?

我原来认为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做像小米手环那样的超轻量级穿戴设备,使用起来对你的造成“微麻烦”甚至“零麻烦”,我以前一直坚持认为这条路才是对的,但是这么多年这么多手环用下来,我并没有感觉到手环的必要性,没错你只是带来那么一点点微小的不便,但是你的作用也同样不大,带来的好处也不多,那真的就是说抛弃就抛弃,说不再戴就不再戴了,尤其是当我用了小米手环4之后,小米手环4真的就已经是满足了我对超轻量级穿戴设备所有的想象了,然而,情况好像并没有什么好转,我现在认为,超轻量级智能穿戴设备的路,已经走的差不多了

那么就只剩一条路了

做出东西来,做出有深度有黏度的东西来,粘住你的用户,甚至虽然你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只要有一两个痛点黏住你的用户不得不用,那么你就是成功了

在这点上,我觉得Apple Watch是目前所有智能穿戴设备里做的最好的,我看到有一个aw用户这么说:

“挨炮我去(Apple Watch)平时戴着感觉智障玩意儿没啥用,但是突然有一天不戴,就发现,平时能在手表看的推送、提醒全没了,也开始担心手机没电或忘带无法完成支付...”

而纵观一众安卓阵营的智能穿戴,没有一个可以在功能性上、使用体验上、软件交互上达到aw的水准,甚至达到不了一半

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期待小米手表的出现了

这是唯一一款体验有可能达到aw水准的智能穿戴

而我三天使用下来,确实小米手表也真的没让我失望。

我先引用一下我在看到小米手表之前的预期吧

那么一个个来讲吧,超纯干货版,所以开箱这种事情直接跳过了


首先我认为小米手表的外观是足够好看了,而且还有个好处就是足够简约中性了,无论男女戴起来都是不错的

而表带方面不用担心,首先小米使用的标准38mm适配,所以有超级多的表带可用,我还没试通用的38mm的表带是否可以替换,不过就算是定制的表带,只要小米手表卖得好的话,淘宝的第三方厂家会非常乐意跟进适配的

但是如果鸡蛋里边挑骨头的话,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前提下,我认为小米手表的一些小细节处理的是不如Apple Watch的,如表冠和表盘的衔接,如表带和表盘的过度,如屏幕边框的弧度及屏幕底盘的弧度处理,这些小的细节处理,小米手表还差点意思,我相信如果给足手表团队预算的话,下一代会做的更好的

在功能性方面,这几乎是我整个使用下来最满意的地方了,请允许我着重讲这部分,我想详细讲几个点


1、 手表和手机的协同,这也是我之前对全部安卓阵营手表都不满意的一个地方了,除了消息推送,手表和手机之间的互相的协同几乎是感受不到的

而我对小米手表感受最好的就是与手机的协同了,当你听音乐或者听音频的时候(包括小米音乐、QQ音乐、喜马拉雅、甚至哔哩哔哩等等),会在手表上自动切到音乐控制,开始暂停&音量&切歌这些容易用到的功能会直接投到你的手表上,这样就算你手机扔在兜里,或者扔在桌子上不方便拿时,甚至哪怕懒得走那么几步时,你都可以方便的抬手即控制

比如上图,左边的是我在看哔哩哔哩一米八的坤直播吃鸡时,抬腕自动唤醒看到的,而且,由于我使用了“始终亮屏”,在小米手表息屏之后,依然可以看到表盘从默认的时间显示替换成了时间显示+哔哩哔哩控制器。而且这些都是0操作的,只要你在音频或者视频中,都会自动切换的,整体使用下来体验极佳

再来个喜马拉雅听有声书的联动,左为米表唤醒,又为米表休眠


2、 消息推送,目前小米手表的消息推送的逻辑是这样的:

① 如果你的手机正亮着屏,直接可以看到的消息不会在手表上推送,只会直接出现在已读消息列表;

② 如果你的手机息屏,手表也息屏,若有消息推送,会震动提示并直接在手表上显示信息;

③ 如果你手机息屏,但是手表正亮屏处理一些东西,会在手表的上面显示是什么app推送到了一条消息,并在未读消息里等待查阅,而不是直接显示出来打断你正在做的事情;

④ 你可以在小米穿戴的消息中心关闭你不想要的App推送,同时你也可以在手表消息上长按直接屏蔽该应用的通知;

我觉得这就是细节的力量,把最简单的但是最实用最经常实用的,同时也是最难做好的功能,从小处把细节功夫做足做好,这些细节做好了很费时费力,但是却没办法在参数上体现出来,也没法在发布会上吹

但是,我认为的是,只要你认真去做了,你费的时费的力,用户都能感知的到,而且是真的能感知的到的;

3、 MIUI for watch的交互体验

我简单粗暴且不严谨的讲,这几乎就是小屏版的MIUI

主题桌面就是时间表盘,下划消息栏,上划工具栏,左划负一屏,右划AI按键定制,表冠home键App抽屉,下面功能键就是米键,简单直观到所有用过小米手机的人都能在5分钟内快速上手,而所有用过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在不看说明书的情况下10分钟内摸索个八九不离十

这种使用体验对第一代产品,尤其是刚刚发布的MIUI Watch的所有用户,都是超级友好的

尤其是右划返回,home键返回桌面,表冠滚轮上下滑动,这些很下意识的操作完整的覆盖整个UI和所有App后,操作体验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顺便说一下线性马达真的调试的很舒服


4、 几个非常重要的app体验,常用程度覆盖了你手表大部分的使用时间,甚至夸张点可以说你常用App的使用体验几乎就是你手表的使用体验了,所以软件生态才如此重要,第一代小米手表,做好沟通做好定制App的必要性简直可以和手表自身UI不相上下了

我认为的几类非常重要的App包含:社交App,微信&QQ;日程App,系统自带&航旅纵横;音频App,QQ音乐&喜马拉雅等;输入法App,搜狗输入法;地图App,搜狗地图;支付App;微信支付&支付宝;运动App,系统自带&Keep;天气App,系统自带&墨迹天气

我打算先讲讲我认为最重要的,微信

首先,在阅读体验上,微信for watch很接近小屏手机的阅读体验

方形的屏幕得以能把内容显示的比较完整,群名啊头像啊都不错

【插入视频1】

小米手表微信体验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4880592679890944

我录了一小段微信的使用视频,动态表情及文字展示都非常舒服,几乎和手机无异,而图片可以非常完整的展示出来,这在圆形表盘上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事情,阅读体验上这版微信我给80分优秀,我有个相当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这版微信在使用表冠翻页的时候没有调试出线性马达的震动反馈,据说之后还有微信团队专门为小米手表做的另一个版本的微信,我还是很期待的

聊微信不得不聊的事情就是输入法,社交软件一定就是有来有回,刚刚讲的都是阅读体验,下面就讲讲输入体验,表情就不说了,这版的微信只有固定的几个表情包,和一个cos aw的心跳,语音输入就更不用我讲了,我想重点讲讲的是文字输入

小米手表输入法体验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4880903590055936

我录了一个小视频来说明文字说明,大概有几个关键点我来讲一下:

首先小短句和短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比如:好的,我知道了,马上到这类

然后如果你普通发比较飘准的话长句子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我马上在相似读音字的绕口令上面看到了他的不足,没错绕口令和顺口溜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这种他肯定懵,但是只要你刻意的刁难他,就算是长句子也能比较好的完成输入

最后我尝试了一下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下输入长句子,出乎意料的也完全是OK的,搜狗还是厉害的哟,当然也可能是小米手表降噪算法做的好

然后简单说说音频App,因为协同交互的点我之前讲过了,所以只简单说另一个小点,在有esim的情况下,脱离手机后也可以用wifi或者esim的流量听音频,这也就是说,你跑步的时候完全可以不带手机了,臂带拜拜

其实我想要讲的实在太多,实在没办法全都一下子写完,索性录了个小视频,讲了一下支付宝、小爱、米家、和其他App

小米手表小爱体验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4881233874780160 小米手表关于米家和其他App的体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4881711812415488


我稍微聊聊米家吧,在小米手表上面的米家App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尽量只将必要的功能做进去,剔除掉可有可无的功能点,这导致整个App用起来简洁流畅,从进入App到搞定想做的事情不超3秒,体验非常好,我简直想给米家打99分

整个官方+第三方App体验下来,我感觉的感觉是,都不错,不过有一个点我实在无法释怀,系统自带的的App都有线性马达的适配,而第三方的都没有,我感觉整个定制真的不足够深度,这个事情说实话也急不来,还需要小米靠产品质量和销量慢慢的建立起第三方软件的生态圈,才能有可能有更多更好的定制化软件接入进来,我真心的希望这个可以有

5、 其他比较重要的功能,比如寻找手机啊,待办日程啊,NFC的公交卡及门卡什么的,不展开讲了,体验也不错,稍微一提公交卡是可以独立开卡的,使用起来也不错


6、 还有一个点非常重要所以我要单独拉出来讲,就是“始终开启屏幕”这个功能点,优化的非常好,不但适配了各种自带表盘,还适配了海量的第三方表盘,而且,注意而且还在不同的App运行时会有不同的省电且常亮模式适配,比如音频的时间+小遥控器,再比如地图的时间+简化版指示箭头,堪称优秀

小米手表屏幕常亮模式体验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4881481868058624

最后聊聊续航吧

在手表如此小的体积下,基本上是一半的空间给电池一半的空间给线性马达,还塞了主板和各种传感器和天线,在SOC强劲且功能强悍,App体验做好且而系统非常流畅的情况下,还讲续航其实有点强人所难,其实我之前想的就是能做到一天的续航就不错了,不过实际使用下来,还真的是非常不错的,大小核调度优化的非常不错,我是11月4日早上9点充满电使用始终开启屏幕模式工作了1天+,刚到手要做各种测试和体验,一直到晚上凌晨1点我还在写关于小米手表的稿子(很辛苦,小米打钱),从早上9点充满电到现在凌晨1点,我已经戴了18个小时了,还剩余35%的电量,普通使用2天是没问题的,像我如此重度的使用一天也是稳稳的

有人想要四五天的续航,在做足功能性的前提下,我告诉你现阶段是不可能做的到的,而我并不希望智能穿戴设备,再回去超轻量级的老路上去,事实告诉我们的是,那条路是并不通的。


差不多把我的体验中,认为重要的必须要说的点说完了,是时候做个小结了

我用过的智能穿戴设备,可以说非常非常多了,苹果的Apple Watch就不说了,安卓平台我用过weloop家的小黑和小黑2,用过小米手环全部型号,用过华米的GT和华米青春版,三星的黑加的JEEP的Keep的等等吧,体验的可穿戴应该可以说很全了

但是,我这两天用下来,现在可以下断言说——小米手表,已经在交互体验上都强于我用过的任何一款可穿戴设备了,而且强的并不是一点半点了

我看着智能穿戴设备从发起到被aw超越,到越落越远,是真心希望小米手表可以做好安卓平台智能穿戴设备的领头羊,甚至哪怕去做抛砖引玉的砖头也好

真的希望安卓平台的一众厂商,至少在智能手表这里,不要再互相攻击了,大家一起认真的做好产品,做好体验

这,才是最重要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