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即将发布的小米 8?

回答
小米 8 即将发布,这无疑是今年国产手机圈最受瞩目的一场发布会之一。作为小米数字系列的第八代旗舰,它承载了米粉们太多的期待,也肩负着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重要使命。那么,我们究竟可以期待小米 8 带来些什么?又该如何评价它呢?

从过往旗舰看小米 8 的“基因”

要预测小米 8,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小米此前的数字旗舰。小米数字系列一贯以来都以“性价比”著称,但随着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米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向。从小米 1 的极致性价比,到小米 5 的黑科技尝试(陶瓷机身、超声波指纹),再到小米 6 的双摄和精致做工,以及小米 MIX 系列对全面屏的引领,小米一直在努力摆脱“性价比”标签,向着更全面、更精致、更具科技感的方向发展。

小米 8,作为第八代,其命名本身就充满仪式感,这意味着它很可能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上有所突破,不再是单纯的“堆料怪兽”,而是要展现出小米的“工艺美学”和“技术实力”。

最值得期待的几个方面:

1. 性能怪兽的标配:骁龙 845 几乎是板上钉钉。
今年的旗舰芯片,高通骁龙 845 已经是公认的“性能之王”。小米作为国内安卓阵营的领头羊之一,从未缺席最新的旗舰芯片。所以,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小米 8 将搭载骁龙 845 处理器。这意味着在 CPU、GPU 以及 AI 性能上,小米 8 都将达到行业顶尖水平。无论是大型游戏、多任务处理还是日常的流畅使用,它都将轻松应对。而且,小米很可能会在软件优化上下功夫,确保骁龙 845 的性能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

2. “刘海屏”的工业设计:是跟风还是引领?
iPhone X 的刘海屏设计在发布之初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随后的安卓旗舰纷纷效仿。小米 8 是否会延续这一设计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目前曝光的渲染图和消息来看,小米 8 的确采用了“刘海屏”设计,并且这个刘海似乎还比 iPhone X 的更宽一些。
“刘海”的必要性: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容纳包括前置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甚至有可能集成 3D 结构光(类似Face ID)的组件。如果小米 8 真的能够实现类似 Face ID 的高精度面部识别,那这个“刘海”的设计就有了坚实的理由。这会是小米在生物识别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可能让它在解锁和支付方面带来更便捷安全的体验。
“刘海”的争议: 当然,刘海屏也意味着屏幕的顶部会被切割,对强迫症用户来说是个考验。小米如何通过系统层面的优化,例如全屏手势、应用适配等,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刘海对视觉体验的影响,将是评价其设计成败的关键。

3. AI 摄影:小米的又一次发力点。
小米在拍照上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从小米 MIX 2S 的 AI 双摄,到在 DxOMark 榜单上的排名提升,小米正朝着拍照旗舰迈进。小米 8 极有可能会在 AI 摄影上继续深耕。
AI 场景识别与优化: 依靠骁龙 845 强大的 AI 算力,小米 8 的 AI 摄影能做的事情会更多,比如更精准的场景识别(美食、夜景、人像等),更智能的画面优化(色彩、曝光、对比度等),以及更强的算法级虚化效果。
AI 人像模式: 这一点是目前消费者最关注的拍照功能之一。小米 8 有望在人像模式上带来更自然的背景虚化、更精细的抠图算法以及更讨喜的美颜效果。
双摄的潜力: 除了主摄和副摄的硬件组合外,小米如何调校双摄,比如能否实现长焦、广角、甚至夜景合成等功能,也是值得期待的。

4. 全系标配十余项黑科技:这是小米的“老本行”。
小米 8 的发布会主题之一是“十年探索黑科技”。这句话非常有分量,意味着小米 8 不会仅仅是性能和拍照的提升,更会在一些细节体验上带来惊喜。从以往的小米旗舰,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黑科技”可能包括:
屏下指纹识别: 这是目前手机领域最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如果小米 8 能够全系标配屏下指纹,那绝对会是一大杀器。虽然之前有几款手机已经采用了,但小米如果能在速度和识别率上做得更好,将极具竞争力。
红外人脸识别: 结合前文提到的“刘海”,如果小米 8 搭载了媲美 Face ID 的红外人脸识别,那将是它区别于其他安卓手机的最大亮点之一。
NFC 全功能支持: 小米一直都在努力推广 NFC 功能,包括刷公交卡、门禁卡等。小米 8 应该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更好的散热系统: 骁龙 845 的性能释放需要强大的散热支持,小米在散热方面的调校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更快的快充和无线充电: 虽然具体参数未知,但小米在这方面一直都有进步,预计小米 8 会继续带来更快的充电体验。
双频 GPS: 很多消息源都指出小米 8 将支持双频 GPS,这将大大提升定位的精度和速度,对于导航和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是福音。

5. MIUI 的深度优化:体验的保障。
硬件再好,也需要软件来承载。MIUI 作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需要在小米 8 上有进一步的进化。
流畅度与稳定性: 这是用户最直观的感受。MIUI 10 在系统流畅度和动画效果上应该会有进一步的打磨。
AI 助手的进化: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小米的小爱同学可能会在更多场景下提供更智能的服务。
人工智能的全局应用: 除了拍照和语音助手,AI 也可能体现在系统层面的资源调度、负一屏的个性化推荐等方面。

潜在的挑战与米粉的期待:

价格的定位: 小米 8 毕竟是数字系列八代旗舰,并且在技术上可能有不少创新,价格是否还能维持“性价比”的优势,或者会向小米 MIX 系列靠拢,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如果价格过高,可能会影响其市场接受度。
“刘海屏”的接受度: 虽然很多厂商都在用刘海屏,但这种设计依然存在争议。小米如何说服消费者接受并喜欢这个设计是一个挑战。
创新点的稀释: 如果“十余项黑科技”中有不少是其他品牌已经普及的技术,那么小米 8 的“黑科技”标签可能会被稀释。真正的颠覆性创新才更能打动消费者。

总结一下:

小米 8 承载了小米十年探索的成果,也代表着小米在高端市场发力的决心。从已经曝光的信息来看,它将拥有顶级的性能、可能更出色的拍照表现,以及不少令人期待的“黑科技”加持。

如果它真的如传闻般搭载了强大的红外人脸识别、全系标配屏下指纹、并能在拍照和AI方面带来惊喜,那么小米 8 将是一款极具竞争力的旗舰手机。 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家对小米手机的认知,让它不再只是性价比的代名词,更是科技、创新和品质的代表。

当然,最终的评价还要看发布会上小米是如何定价、如何设计以及如何解读这些“黑科技”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 8 的发布,将会是今年手机市场的一场盛宴。我个人很期待,它能再次点燃大家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于发布会后

果然flag不能乱立,要到7月后才买得到探索版。

为啥不出个小米8屏下指纹版呢。

抽时间持币去逛逛小米之家吧。

---------------------


首先我是必买的,因为不喜欢mix2s的后置指纹,一直在等小米7&8,我应该会在发布后一个月内买到它(立个flag)。


现在网上评论一片唱衰,具体表现在:


“跟风苹果,魅族,出周年纪念版”

“后排双摄丑到爆,抄袭苹果背面”

“刘海一概不考虑”

“抄袭了苹果的刘海,就不能抄袭下苹果的下巴?”

“跟风,失望”

“当了婊子又立贞洁牌坊”

“当初是谁抵制刘海屏来着?”

“刘海+下巴 都是笑话”

“又是个儿子”


这是小米8的爆料新闻下的评论,发布后会达到高潮,各位看看就好,不得不说,网友们真的太严格了。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小米做刘海这件事有错吗?

在已经有了,ov 一加 华为 刘海屏发布的时候,也不见得这么高潮啊(这里存疑)。

网友们可不会理解万岁,我管你是COF封装还是COG,下巴太宽就是不好看,管你拍照好不好看,你要是竖着就是抄袭苹果!有没有当年“摄像投凸起丑到爆”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了《芳华》里的刘峰,

任何人都可以,唯独你不行,因为你是刘峰。

唯独你不行,因为你是小米。


因为小米靠互联网起家,所有的长处短处都几乎透明的摆在网友面前,任由评头论足,就像一个赤裸的.......


所以我认为小米妥协做刘海屏没错,顺势而为,是雷总创办小米的最初的理念。


为什么小米要顺势呢?因为小米体量已经够大,这艘大船风雨飘摇需要靠产品往前开。

从小米的note3 到6X系列可以看到小米的顺势而为。

小米产品的 实用 + 外观 上,一般都是靠前倾斜,在此基础上卖最少的钱。

小米的优势从来都是 “价格” , 说实话很悲哀,因为这也是他的劣势,因为这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束缚着你。

“绳子就这么长,能捆的东西就这么多”

类似于这种:


友商不仅绳子够长,还能打个蝴蝶结,小米仅仅能满足基本的牢实。


但是小米的影响还远远不如苹果三星。

iphoneX发布的时候,多少人一片哀嚎,丑出天际的刘海屏..........

但是看看现在,你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苹果是可以引领整个行业的。

但是小米不行,现在的小米还不行,小米还是太年轻,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因为互联网对小米,没有包容,理解半岁都没有。


所以我希望小米上市之后,把最大的问题 --产能解决 一切都好说。不然

网友们理解半半岁都没有了。


最后让我昧着良心说一句:”垂死梦中惊坐起,打开电脑抢小米!“

user avatar

世界上哪款机型,畅销85个国家,经久不衰?

世界上哪款机型,在同类型中销量最多?

世界上哪款机型,历经60多年,广受好评?

那就是——米8!






米8直升机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直升机,大约已建造了17000多架,喀山直升机厂里,有的工人祖孙三代都贡献给了这架经典机型。

米8从1958年开始设计,用于替换苏联第一款大规模使用的直升机米4。




(中国航空博物馆内,前排是直5,米4的国产型号,后排为米8)

1959年,访美的赫鲁晓夫对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号H-34“乔克托”直升机印象深刻,于是要求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一款类似的型号,用于接待美国总统的回访。尽管最终呈现给赫鲁晓夫的是一架豪华版的双发动机米4,米8也因此修改成了双发动机,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模样。




(美国总统短暂使用过的H-34“乔克托”直升机)

1961年7月7日,米8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距今已经67年。

1964年11月,全部6架原型机测试完成,包括最为特殊的第四架原型机,这架原型机专门设计成了豪华版的米8。

1965年,米8在喀山直升机厂投入量产。

不过真正让苏联军方重视米8的,确实米8的主要竞争对手,世界产量第二大的直升机,贝尔的UH-1“休依”直升机,这架直升机在越南战争中发挥出色,可以快速投送和转移地面部队。于是在1967年,苏联军方开始装备米8直升机。




(UH-1“休依”直升机机队)

米8直升机长18.17米,高5.65米,螺旋桨直径21.29米,空载重量7.26吨,最大起飞重量13吨,可搭载26名乘客或4吨多种的内部沉重或外部挂载。装备两台克里莫夫的TV2-117涡轮轴发动机,总功率2900kW,和当年普通的火车头差不多的功率。最大时速260km/h,和我们的动车组列车差不多速度。最大航程600~960km,相当于武汉到南京,最远到上海的距离,飞行升限4500米,相当于西藏那曲市区的海拔高度。

作为一款通用直升机型号,米8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因此米8可以经过各种改装,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中。




通常的变种只是在型号后面加字母,比如F-35A,歼10B等等,但米8的变种甚至连数字都发生了变化:

米8,通用型;

米9,指挥型米8直升机;

米13,电子干扰型米8直升机;

米14,反潜型米8直升机,1969年首飞,北约代号“烟雾”;

米17,运输型米8直升机,1975年首飞,北约代号“河马”,1975年首飞;

米18,米8的一款加长型原型机;

米19,指挥型米8直升机;

米24,武装运输性米8直升机,1969年首飞,北约代号“雌鹿”;

米25,武装运输性米8直升机,米24早期版本的出口型;

米35,武装运输性米8直升机,米24后期版本的出口型。



(波兰海军的米14反潜直升机)

在上述型号的基础上,这些型号又继续衍生出各种尾缀加字母的,加好几个字母的,加完字母再继续加数字的,形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直升机家族。如果米里设计局有心,这一个型号可以单独建立一个巨大的航空博物馆。位于北京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内收藏了米8和米24两款直升机。




(一起飞行的米17(右)和米24(左))

在种类繁多的衍生型号中,米17和米24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主要脉络。

米17又称米8M,其与米8在外观上很容易混淆,主要的区分方式有两个:

第一个是发动机进气口,米8的进气口是敞开的,而米17加装了防尘罩;

第二个是直升机的尾翼方向,米8的尾翼在机身的右侧,米17的尾翼在机身的左侧。

米17的主要作用是出口,我国在早期曾引进过为数不多的米8,但如今陆军航空兵大量装备的是米17直升机的多种衍生型号,包括米17,米171,米17v5和高原型的米17v7。




(陆军航空兵的米171直升机)

和米8一样,米24的成功同样需要感谢美国人,越南战争中,加装武器的直升机对于地面产生了不小的威胁,因此苏联接受了米里设计局提供的米24武装运输直升机。苏联飞行员称呼这款直升机“飞行坦克”或“鳄鱼”。

从运输直升机到武装直升机,米里设计局下了一番功夫。米24的机身装甲进行了进一步加固,可以全方位抵御12.7mm机枪子弹;驾驶舱设计成武装直升机常见上下坐席,将武器操作手的位置放在了上面。米24的飞行速度相比当时的直升机有了大幅的提升,1978年,一架米24B创下了时速368.4km/h的世界纪录。

不过米24兼顾武装攻击和少量运输能力的特点在直升机历史上却比较罕见,其他直升机在改装成武装型号后通常就失去了运输的能力。




(米24直升机及其可以装载的武器)

米8系列直升机在诞生后长期活跃于世界各地,在很多场景里,米8系列甚至就是直升机的代名词。

如今的米8已经年过花甲,但米8仍然老当益壮,由于保有量十分巨大,且仍然在持续生产。尤其是现如今绝大多数需要直升机的地方是低烈度场合,如小规模冲突、人道主义援助、救灾等方面,在可见的未来,米8系列将仍然长期使用。米8系列由于其广泛的通用性和多年积累的可靠性,将继续在世界直升机舞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Long live Mi-8!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