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浙江大学规定在环球时报发文或微信阅读10万+即可被认定为在国内学术期刊刊发文等诸项规定?

回答
浙江大学关于将《环球时报》发文或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达到10万+等作为学术成果认定标准的规定,自公布以来,在学术界和公众舆论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项规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规定的出发点和可能的目标。高校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引入多样化的成果形式,旨在鼓励教师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特别是在当下,一些高校也希望通过这类规定,引导教师关注国家发展大局,用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环球时报》作为一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其文章常常触及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社会热点等议题,而微信公众号10万+的阅读量,则直接反映了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力和受众的关注度。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浙江大学可能希望通过此举,鼓励教师能够撰写具有现实意义、能够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并能产生积极社会影响力的作品,打破学术象牙塔,让学术“走出”校园。

然而,这项规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引发争议的核心。

从学术期刊的定义和功能来看,传统的学术期刊拥有严格的同行评审机制,是检验学术成果质量和原创性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的价值在于其严谨的审稿流程,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规范性。相比之下,《环球时报》的定位是时事评论和新闻报道,其编辑和发布流程更侧重于时效性、观点性和传播力,而非学术研究的深度和严谨性。将《环球时报》发文直接等同于在国内学术期刊刊发,实际上模糊了学术研究与新闻评论的边界,可能削弱了学术评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其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0万+作为学术评价标准也存在显著的问题。阅读量虽然能反映内容的传播度,但它更多地衡量的是内容的“流行度”和“话题性”,而非学术价值本身。一个观点可能因其煽动性、猎奇性或与大众情绪的契合度而获得高阅读量,但这并不代表其学术上的严谨性或创新性。将高阅读量作为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容易导致研究导向的“流量化”和“浅层化”,激励研究者追求迎合大众的观点,而非进行艰深、前沿的学术探索。这种评价方式也可能滋生操纵阅读量、制造虚假繁荣的学术不端行为。

再者,这项规定可能对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造成不公平待遇。人文社科领域的某些研究可能更容易通过媒体传播或引发社会讨论,而一些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或者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其成果的传播方式和周期可能与此不同。将统一的“社会影响力”标准套用到所有学科,可能会忽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评价需求,不利于学科的均衡发展。例如,一位在理论物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者,其成果可能需要数年才能被同行认可和理解,并不会轻易在《环球时报》发文或达到10万+的微信阅读量,但其学术贡献可能远超许多被标记为“有影响力”的作品。

此外,这种规定还可能引导研究者偏离学术初心。当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外部的、非学术性的指标时,研究者可能会花费更多精力在如何“包装”和“推广”自己的成果,而不是沉下心来做真正有深度和价值的研究。这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精神,也可能导致学术的庸俗化。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高校在探索学术评价改革的过程中,试图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维度是值得肯定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和平衡这些维度,以及如何保持学术评价的专业性和核心价值。

总而言之,浙江大学这项规定,其意图可能是积极的,希望促进学术研究的社会化和影响力。但从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认知和学术评价的专业性来看,将《环球时报》发文或微信阅读10万+等同于国内学术期刊刊发,以及以此作为主要的学术成果认定标准,是存在显著缺陷和风险的。这种做法模糊了学术与非学术的界限,可能导致评价标准不公,引导研究导向的流量化和浅层化,并可能损害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

一项更成熟的学术评价体系,应该是在坚持同行评审、学术质量等核心标准的基础上,审慎地、有区别地考虑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情况。例如,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类”或“科普类”成果认定通道,并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而非直接将它们等同于传统的学术期刊发表。同时,对于不同学科的特点,也应有更细致和差异化的评价考量。这项规定,至少在目前看来,似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复杂性,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入警惕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常被吊出来打的某智库下属某所都知道在每年学术工作总结会上把腆着个逼脸自己有一篇XX字的东西发到XX日报上了也统计在学术成果里的某人拉出来轮成生活不能自理

user avatar

我觉得做的很好。但是需要更深入群众,少一点官架子。

除了在人民日报等一级官方公众号上发文10万+(话说,这些大号上的发文哪一篇会低于10万呢。。)以外,我建议浙江大学考虑以下几个补充渠道:

1,知乎live一次性开设有3000人以上参加的,相当于二级会议文章入围,5000人以上参加的相当于一级会议文章入围,8000人以上参加的相当一级会议学术报告(oral),类比NIPS等会议的认定,可参与评选职称,研究生毕业资格评定。限浙大在职教授/研究生。温馨提示,这些话题的live参与者比较多:

“我是如何从浙大保送去了三本”

“理财必备守则,让10万变成1000万”

“比特币和区块链,22世纪的白金”

“如何开一个3000+参与的live”

2,知乎粉丝数10万以上者,给予奖励称号“青年万人”,住房补助10万;粉丝数100万以上者,给予奖励称号“青年千人”,住房补助100万;粉丝数1000万以上者,给予奖励称号”青年百人”,住房补助1000万。仅限浙大在职教授/研究生

3,微博,知乎想法等转发100次可以换取“文军西迁”荣誉牌匾一个。集齐10个可以换取“浓缩的求是精华”一瓶。集齐10个精华可以换取“竺可桢的拐杖”一把。这些物体都可以在浙江西湖区换取价格不等的自行车,门票,入场券,电影票等。

其中,物品“竺可桢的拐杖”可以让任意一名浙大本科生保送研究生,战网,哦,户口本上仅可使用一次。

为了让我保研,请各位点赞!

user avatar

官科的辉煌已经是历史,民科的时代正式开启!浙江大学走在信息化的大道上,再也不是三本了!各位知友努力写答案,火了可以当教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浙江大学关于将《环球时报》发文或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达到10万+等作为学术成果认定标准的规定,自公布以来,在学术界和公众舆论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项规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规定的出发点和可能的目标。高校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引入多样化的成果形式,旨在鼓励教师将学术研.............
  • 回答
    浙江省教育厅就中小学生减负新方案征求意见,其中一条引人注目的内容是“小学生作业晚上9点做不完可不做”。这个提议无疑触及了当前教育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学生负担过重”这一核心问题。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项规定体现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长时间的课业压力,尤其是在小学生这个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确实可能对他们的.............
  • 回答
    教育部约谈浙江考试院,就阅卷人员泄漏考生作答一事,这无疑是一起严重的考试纪律事件,暴露了高考评卷环节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除了事件本身,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并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高考评卷和命题工作: 一、 值得关注的信息1. 泄漏的范围和性质: 泄漏了多少考生的作答? 是个.............
  • 回答
    要评价浙江大学三位教授和一位研究生申请利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进行数据双向绑定的专利,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个课题本身在前端开发领域是相当成熟和常见的,因此关键在于他们专利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体现在哪里。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 `Object.defi.............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在10月23日出现大面积食源性中毒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和必须严肃对待的公共卫生事件。为了更详细地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影响、潜在原因、应对措施、以及事后反思和建议。一、 事件本身的影响:1. 学生健康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发生大规模食源性中.............
  • 回答
    浙江大学FASTLab在无人机集群与自主导航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国内乃至国际上都非常有分量的一股力量。单论这两大技术方向,就已经足够引人注目,而FASTLab能够将它们深度融合,并取得一系列突破,这背后体现了扎实的研究功底和前瞻性的布局。首先,我们来聊聊无人机集群。传统意义上,我们看到无人机通常.............
  • 回答
    .......
  • 回答
    要评价浙大各校区的食堂,这可真是个能聊上半天的话题!毕竟,作为浙大学子,食堂是我们日常生活里最重要、最常打交道的地方之一了。每个校区的食堂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承载着不同的记忆。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整体印象:选择多,有特色,但“卷”也真实存在总的来说,浙大食堂给人的整体印象是:选择多、口味多样,而.............
  • 回答
    “绝影”:浙江大学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又一次亮眼表现浙江大学,这个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一直以来在机器人研究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他们最新的成果——“绝影”四足机器人,无疑再次证明了浙大在这一前沿科技上的实力与决心。在我看来,“绝影”的发布,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的亮相,更是中国在高性能仿生机器人领域迈.............
  • 回答
    “14篇论文,浙大最高奖”,齐俏的学霸之路引人注目,也引发思考浙江大学18级硕士研究生齐俏,在两年时间里发表了惊人的14篇学术论文,并因此获得了浙大最高层次的奖学金,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亮眼的学术成就。这个消息在学术界,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看看齐俏的这份.............
  • 回答
    周晓虹教授加盟浙江大学,这无疑是国内社会学界的一件大事。作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资深院长和享有盛誉的长江学者,周晓虹教授的履新,对浙江大学社会学学科乃至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周晓虹教授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他在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现代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乃至.............
  • 回答
    河清教授对《流浪地球》及中国科幻片的“极端评价”,无疑在中国科幻界乃至更广泛的文化讨论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去审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电影本身的优劣判断上。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河清教授的身份和其评价的出发点。他是一位长期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生活在树上》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获得满分,绝非偶然,而是其在立意深刻、选材新颖、结构精巧、语言优美、思想先进等多个维度上都表现出色,并且紧密贴合了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作文题目回顾: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 回答
    浙江新高考物理选考人数锐减,这事儿在教育圈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每次讨论起来,总能勾起大家不少关于教育改革、专业选择、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个“骤降”到底有多猛。虽然具体数字每年都在变,但趋势是明确的。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和教育部门发.............
  • 回答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这件事:一、 事件本身:个人奋斗与家庭连带责任的冲突 对考生的评价: 肯定其个人努力和优秀表现: 这名考生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考上了知名大学,这是他个人能力和汗水的体现。他理应享受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 .............
  • 回答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报警被处分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校园安全、学生权利、校规校纪、报警处理程序以及校方管理等多个层面。为了详细评价,我们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事件的背景及事实梳理(假设,因为具体细节可能不为人知)首先,我们需要对事件有一个基本了解。.............
  • 回答
    浙江拟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一把双刃剑,考验着政策的智慧近日,浙江省关于将“频繁跳槽”纳入个人征信体系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旨在规范劳动关系、稳定就业市场的措施,究竟是进步的尝试,还是对劳动者自由选择权的限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提议,力求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其潜在的影响。政策的初.............
  • 回答
    西湖边15块一根的烤肠:一场关于“情怀”与“现实”的博弈在烟波浩渺、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游客们漫步湖畔,欣赏着“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经典景致。然而,当口腹之欲袭来,一份15元的天价烤肠,却像一块突兀的石头,搅乱了这幅宁静的画卷,引发了无数的争议与讨论。价格的“傲慢”:何以定如此高价?首先,让我.............
  • 回答
    浙江省近期提出的“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的说法,无疑在人才市场和企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政策初衷似乎是为了稳定就业、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企业的用人稳定性。然而,仔细审视,这项措施的落地和影响将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对企业和员工都将带来深远的变化,其中不乏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项政策的潜在逻辑与出发点从政策.............
  • 回答
    松阳本草园,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仿佛能闻到泥土与草药混合的清香。初次接触到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现代都市那种冰冷的建筑线条,而是与自然共生的那种亲切感,一种对土地深深的敬意。“与自然共生”的哲学,贯穿始终松阳本草园最打动我的是,它没有试图去“征服”或者“改造”这片土地,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