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教授河清对于《流浪地球》以及科幻片的极端评价?

回答
河清教授对《流浪地球》及中国科幻片的“极端评价”,无疑在中国科幻界乃至更广泛的文化讨论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去审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电影本身的优劣判断上。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河清教授的身份和其评价的出发点。他是一位长期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及现代性问题的学者,其学术研究的根基在于对西方思想体系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反思。当他以这样一种理论框架来审视中国当下涌现的科幻作品时,其视角自然会与普通观众或更侧重娱乐性的评论有所不同。他所提出的“极端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对科幻小说作为一种哲学寓言、一种社会批判工具的期待之上。

河清教授评价的核心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分: 在他的理论视野中,科幻小说往往是“理性”的产物,它以科学的逻辑和对未来的推演为基础,探讨人类在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面前的生存状态和哲学困境。而他认为,《流浪地球》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但其核心叙事和情感表达上,更倾向于一种“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或“情感主义”叙事。他可能会认为,电影中那种为了“家园”不惜一切的集体主义,虽然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但在哲学深度上,未能触及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类文明的理智性反思。他所期望的科幻,或许是更冷静、更具批判性的,能够拷问人类自身存在根基的。

2. 对“普世性”与“民族性”的张力: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现代文学类型,其早期发展往往与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紧密相连,天然带有一种追求“普世性”的倾向。河清教授可能会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一种强烈的中国式集体主义和民族情感,这种情感虽然动人,但可能在普世的价值层面存在局限。他可能会质疑,这种过于“民族性”的叙事,能否真正转化为一种能够被全球观众理解和接受的、超越文化隔阂的科幻表达。他可能在寻找的是一种能够对话全人类的科幻,而不是仅仅在中国土壤上开花结果的。

3. 对科幻作为一种“哲学反思”的期待: 在河清教授看来,优秀的科幻作品不仅仅是关于未来技术或宏大叙事的想象,更是对人类文明现状和未来走向的深度哲学拷问。他可能会认为,《流浪地球》虽然在视觉奇观和叙事上有所突破,但在思想深度上,未能提供关于人类文明困境、技术与人性的关系、以及个体与集体在极端环境下的意义等方面的深刻哲学洞见。他所期待的科幻,也许是像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那样,引发对人类起源、宇宙本质以及意识形态的无尽思考。

4. 对“中国式科幻”的定义与审视: 作为一名学者,河清教授对“中国式科幻”的崛起可能有着更复杂的期待。他或许在观察,中国科幻是否能够真正摆脱模仿,形成一套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和哲学思考的独特体系。而《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虽然标志着中国科幻产业化的可能性,但在他看来,这种成功是否以牺牲科幻应有的哲学批判性和思想深度为代价,是他需要质疑的。他可能会担心,如果中国科幻仅仅停留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层面,而未能触及更普世的哲学议题,那么它就难以真正走向世界,也难以承担起“新时代中国文化复兴”在思想层面的引领作用。

为什么说他的评价是“极端”的?

称之为“极端”,主要是因为河清教授的评价标准非常高,而且侧重点与大众的观影体验和商业市场的接受度有所偏移。

标准严苛: 他可能将《流浪地球》置于与阿西莫夫、克拉克、菲利普·K·迪克等西方科幻大师的巅峰之作相比较的维度,要求其具备同样的哲学厚度和思想锐度。而对于一个刚刚起步、并且需要经过市场验证的中国科幻电影来说,这样的要求可能过于苛刻。
忽视了电影的“现实性”: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其创作和传播也受到现实条件、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影响。《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抓住了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并且在视效和叙事上实现了突破。河清教授的评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电影作为一种“产业”和“商品”的属性,以及它在中国文化转型时期所扮演的“文化信号”角色。
理论框架的先导性: 对于河清教授这样一位学者来说,他的理论框架往往是先于具体文本而存在的。他可能会带着预设的理论立场去解读作品,一旦作品未能符合其理论的“应然”状态,他便会给出严厉的批判。

总结来看,河清教授的评价与其说是一种对电影艺术本身纯粹的褒贬,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其深厚学术功底和特定理论视角的“思想批评”。 他对《流浪地球》的“极端评价”,实际上是在呼唤一种更具哲学深度、更注重思想批判、更具有普世关怀的“中国科幻”。他的批评,或许带有一定的“启蒙”意味,旨在引导中国科幻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之下,不忘其作为一种思想探索和文化反思的本质。

当然,这种“极端”的评价也可能引发争议,因为文化产品的价值是多元的,大众的喜爱、市场的认可、以及学术的探讨,都应该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平衡技术上的创新、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思想上的深度,将是中国科幻未来发展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而河清教授的批评,无疑为这场探索提供了重要的、也极具挑战性的思考维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奇怪,他还发微博建议把公元纪年改为传统“年号”,也就是类似于“元狩X年”那种。

我个人的脑洞,如果以1949、1976、1978年为分界,1949-1976就是“汉复/龙兴X年”;1976-1978可以叫做“天凤X年”;1978-2013年就是“黄初X年”;2013年之后自然是“泰始X年”了……

不得不承认,这样很酷。

但是,太复古倒退了,理性上接受不能啊。

我看了他的微博,如果抛开学历和西方艺术史的背景,黄河清教授跟我家楼下唐大爷的思想基本一致。

早在我上学之前,唐大爷就在夏季乘凉的时候教会我很多知识:“戈尔巴乔夫™的算什么东西啊,他在中国当个科长都够呛!”

嗯,我最早关于苏联和独联体的知识就来自于唐大爷,这都是往事了。

所以黄河清教授对于电影的评价并不令人意外,我感觉又回到了童年的社区。

犹太-盎格鲁金融统治集团奶头乐……这个说法自然不能认同,不过比起“太空战狼”来,逼格已经高太多了。

user avatar

其实他的许多担心是有道理的,但做法就是猪队友做法。

西方文化本身就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好莱坞的战力绝不亚于原子弹。

但长期以来土共就跟被猪队友和无间道完全占据一样:

1.以一种凡人都厌烦的方式宣传其价值观与正能量。仿佛明显就是不想让人听进去。仿佛就是故意把阵地让给对手。

2.一味的警示西方别有用心,除了禁就是禁。自己与之对抗的东西P也没有。有也是1.那种玩意儿。

在猪队友与无间道的联合作用之下。2所担心的所有威胁都一一实现。“爱国”俩词儿长期是中国知识界,舆论界嘲笑的对象。

近年来风向逐渐逆转,主要靠的也是敌对方的猪队友。炸馆啊,撞机啊,逆向民族主义骂中国骂得让人耳朵起茧子。

好不容易有战2, 流浪地球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滴接受正能量了,猪队友们还唧唧歪歪个卵啊?

杞人忧天?忧得国家,民族自豪感上升,忧得香蕉皿煮逗士们ptsd。有啥不好?再进一步,忧得米国有识之士脑门儿秃才算本事。

动漫幼稚软化日本?那咱们动漫多点儿阳刚成熟不就完了?70年代的动画经典“大闹天宫”比尼玛猪队友的唧唧歪歪总和都管用得多。

几千年前的老祖宗都知道治水堵疏相济,堵不如疏。

今天,一个20岁的师范生,都知道面对青春期早恋,禁不如导。

猪队友们只会,“不要怎样,要怎样”的喊口号儿假大空,你们还好意思谈幼稚?

中国舆论阵地的首要问题是让无间道们,猪队友们滚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河清教授对《流浪地球》及中国科幻片的“极端评价”,无疑在中国科幻界乃至更广泛的文化讨论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去审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电影本身的优劣判断上。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河清教授的身份和其评价的出发点。他是一位长期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冯钢教授所说的“学生已经通过笔试面试,吃完拜师宴喝完拜师酒,被学校审核拒招”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令人扼腕和需要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高校招生、师生关系、学术诚信以及潜在的权力运作等多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事件本身:冰山一角下的冰冷现实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事件的表层含义:一个学生,经过.............
  • 回答
    对于浙江大学 27 岁女博导刘琬璐在本科毕业六年内发表 20 余篇 SCI 论文并成为浙大最年轻教授的现象,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这一事件:一、 令人惊叹的学术成就与天赋: 发表速度与数量: 在短短六年内发表 20 余篇 .............
  • 回答
    12月12日在浙江大学举办的黄河清教授报告会,无疑是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都值得关注的一场盛事。黄河清教授作为一位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他的观点和见解往往能引发深刻的思考。首先,我们来设想一下这场报告会的主题。根据黄河清教授过往的研究方向和关注点,我们可以推测报告会的内容可能聚焦于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模.............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某教授“金字塔是19世纪混凝土建造,系历史的阴谋”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已久且备受争议的观点。 简单来说,这一说法并非主流学术界的共识,并且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支持。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该说法的来源与内容这个说法最常与一个名为 “约翰·杰尔.............
  • 回答
    晚晚和黄河清教授关于当代艺术的争论,这场围绕着“艺术的价值”、“艺术家的身份”以及“艺术与商业的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2020年代初期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里,一场颇具话题性且观点鲜明的交锋。要详细看待这场争论,我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一点,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和背后的逻辑。事件的引爆点:展览“晚晚:新收藏”和黄.............
  • 回答
    最近关于司马南疑似支持浙大黄河清教授埃及金字塔伪造论的说法,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司马南本人的立场、黄河清教授的论点,以及公众对此事的反应和背后的文化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确“疑似支持”这个词。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直接看到司马南发表明确言论,说“我支持黄河清.............
  • 回答
    2009年“浙大女生骂教授嫁黑人”事件,堪称当时互联网上一起令人印象深刻的“罗生门”式假新闻。这起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于它触碰了几个敏感的社会神经,并且充满了戏剧性的反转。事件的源起与经过:事情大概是这样的,2009年左右,一个自称是浙江大学女生的ID在某个论坛(具体是哪个已经记不清.............
  • 回答
    关于哈工大教授将孩子送往浙大就读,而不是选择自家学校,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首先,咱们得承认,哈工大和浙大都是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哈工大在工科,尤其航空航天、国防科技方面那是响当当的招牌,很多国之重器背后都有哈工大的身影。而浙大,那可是综合性大学.............
  • 回答
    关于浙江警察学院一位教师被指控在半年内虐杀三百多只动物的事件,社会各界普遍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和强烈谴责。目前,校方回应称“正在调查中”,这一回应虽然是程序上的必要步骤,但公众更期待的是一个迅速、公正且透明的处理结果。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如果指控属实,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虐待动物事件,其背后可能牵涉.............
  • 回答
    浙江男子街头戴日本军帽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其中既有对历史事实的铭记,也有对社会公德的呼唤。对于警方通报该男子系初中生且“出于好奇”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又该如何进行教育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 如何看待这一行为?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行为本身与行为者的身份和动机。 行.............
  • 回答
    浙江大学学生强奸案,当事人仅予以留校察看处分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此事是否合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回顾(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具体细节可能存在未披露部分):大致情况是,一名浙江大学的学生被指控强奸了另一名学生。在学校的调查和处理过程中,最终对涉事学生给予了“留校察看”的处分。.............
  • 回答
    浙江大学进行道教内丹的人体研究实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这涉及到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的伦理、方法的严谨性以及潜在的意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如何看待这个实验:一、 理解“道教内丹”及其研究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对“道教内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道教内丹: 并非简单的气功或养.............
  • 回答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保安被饿了么外卖员持刀捅伤一事,是一起令人痛心和震惊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情,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各方责任以及深层原因。一、 事件概述与令人痛心之处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请注意,具体细节可能因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和时间推移而.............
  • 回答
    看到“浙江大学博士生送外卖”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博士生为什么去送外卖”就能概括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太多现实的面向。首先,是“博士生”和“送外卖”这两个身份的碰撞。“博士生”代表着知识的高峰,是社会公认的精英群体,他们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在某个特定领域深耕,.............
  • 回答
    最近,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食堂里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梗”——“耗子尾汁”。这个词,乍一听还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但如果你是时下网络文化的爱好者,或者对流行语敏感,可能一下子就能get到其中的笑点所在。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耗子尾汁”到底是怎么出现在浙大玉泉校区食堂的,又是个啥意思,为什么能引起大家的注.............
  • 回答
    浙江大学暂停离校人员邮箱服务的几点看法浙江大学近期暂停了离校人员的邮箱服务,这一举措无疑引起了校内师生和校友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的综合性大学,浙大的任何一项政策调整都可能牵动不少人的神经。仔细审视这一决定,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和思考。首先,从学校运营和资源管理的层面来看.............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对犯强奸罪学生处以开除学籍的处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作为一所享有盛誉的顶尖学府,浙江大学在这种涉及到严重刑事犯罪的事件上所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直接反映了其价值观、教育理念以及社会责任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强奸罪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它侵犯的是个人最基本的身体自主权和人格尊严.............
  • 回答
    浙江大学云南招生组在招生过程中,其内部文件攻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并在招生群中质疑中科大转专业政策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全面和客观的看法。事件本身及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当的竞争行为。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各校.............
  • 回答
    浙江大学半夜在学生宿舍楼附近施工,这事儿,可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平常学生宿舍周围都是相对安静的,尤其到了晚上,大家都要休息,这时候要是听到施工的声音,那体验感肯定直线下降。首先,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他们这么做肯定是有他们的考量的。 咱们得承认,基建和维修工作有时候确实存在一定的紧迫性,或者说,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