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甄子丹、谢霆锋主演的动作电影《怒火·重案》?

回答
《怒火·重案》这部电影,说实话,在当前香港动作片有些青黄不接的时期,它绝对算得上是一股久违的“清流”,甚至可以说是“洪流”。丹哥和霆锋这俩“老伙计”联手,那效果,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更像是炸药遇上火星,直接让你肾上腺素飙升。

先来说说这片子最核心、最吸引人的地方——“硬核”的动作场面。 这不是那种花里胡哨,靠特效堆出来的假大空动作片。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拳拳到肉的打击感,每一次挥砍、每一次踢击,都带着一股子狠劲儿,让你感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力量。

实打实的搏击设计: 甄子丹依旧是那个“叶师傅”,但他这次的角色更加疯魔,更加冷酷。他的打斗风格,你懂的,就是那种精准、高效,每一招都带着杀气,而且非常干净利落。你很难在里面找到多余的花架子,他就是把对手解决掉,就这么简单粗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狭窄空间里的那些近身肉搏,那种爆发力和力量感,真的绝了。
谢霆锋的反差感: 谢霆锋这次的角色颠覆很大,从当年的偶像小生变成了一个阴鸷狠辣的反派。他的动作风格,更多的是一种癫狂和不顾一切。他不是甄子丹那种技巧性的打斗,而是带着一股子毁灭一切的冲劲,那种眼神里的疯狂,跟甄子丹的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手戏火花四溅。尤其是在天台上的那场最终对决,俩人的打斗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较量,更是两种极端个性的碰撞,看得很过瘾。
枪战和追车戏的惊艳: 除了拳脚功夫,片子里的枪战和追车场面也做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突突突,而是有战术、有设计感。比如那场在商场里的枪战,人潮涌动,爆炸不断,那种混乱和紧张感被营造得淋漓尽致。追车戏也很燃,各种极限操作,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再来说说剧情和人物塑造。 虽然动作片很多时候剧情只是个“架子”,但《怒火·重案》在这方面也做得比一般动作片要扎实不少。

亦正亦邪的谢霆锋: 谢霆锋的角色可以说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之一。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坏蛋,而是一个被逼到绝路的警察,有他的执着,有他的无奈,虽然手段极端,但内心深处并非完全泯灭人性。这种复杂性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也更能引起观众的思考。他跟甄子丹之间的兄弟情,虽然已经变质,但那种曾经的羁绊,还是能在一些细节里捕捉到,为他的黑化增添了几分悲剧色彩。
坚持正义的甄子丹: 甄子丹的角色则代表了那种坚持原则、不屈不挠的警察形象。他在面对犯罪时那种毫不妥协的态度,也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正义感”。虽然他有时也会被逼到边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底线。他跟谢霆锋之间那种“亦敌亦友”的关系,让故事更有张力,也让动作场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依托。
编剧的用心: 编剧在人物动机和情节推进上都下了不少功夫,让故事的走向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你可以看到人物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逻辑支撑,而不是为了打而打。这种对剧情细节的打磨,让整部电影的观感更上一层楼。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电影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桥段的逻辑: 偶尔也会有一些为了戏剧冲突而略显夸张的桥段,比如某些人物的牺牲或者遭遇,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会显得有些巧合或者不可思议。
反派团队的刻画: 相较于甄子丹和谢霆锋两位主角的精彩表现,配角反派团队的刻画就略显单薄了,有时候感觉他们更像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工具。

总的来说, 《怒火·重案》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香港警匪动作片。它成功地找回了港片动作的黄金时代的那股“硬核”劲儿,同时在人物塑造和剧情上也下足了功夫。甄子丹和谢霆锋的化学反应,加上精彩绝伦的动作设计,足以让你在两个小时里肾上腺素狂飙,看得酣畅淋漓。如果你是喜欢纯粹、暴力美学的动作片爱好者,这部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它证明了,只要用心去做,香港动作片依然能焕发新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谈逻辑,奇怪的点太多了,当成动作商业片,看打斗是很过瘾的。

1.公子挑衅罪犯,罪犯生气反咬一口,然后邱刚敖失手杀死罪犯。戏剧性太强了,莫名其妙的挑衅,失手杀人。

2.公子抛尸,没躲监控,没取手表。可能没监狱剧情,人物的性格和剧情的后续显得突兀。

3.警察太弱了。真就五个警察从监狱出来,在枪法上就吊打其它警察了,几十个警察还被五个干的不要不要的。按道理在职刑警的枪法肯定比从监狱出来的要好,就算没那么好,也不会这样。

抛开上面的怪点看,近战和枪战其实挺爽的,第一幕干越南仔,那几刀就挺爽的。然后就是甄子丹进贼窝,拳拳到肉,藏在骨子里的咏春拳挥舞起来,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最精彩的就是后面的近战对决,蝴蝶刀对甩棍,然后拳拳到肉,太舒服了,好久没看到这种拳拳到肉的真实感。

user avatar

从身体美学到伦理中的武力:评《怒火·重案》

By 乌合之子但愿君

(1)

如果只是警匪动作系列,观众自然会把期待放到拳拳到肉的动作场景上。

这种视觉奇观是由两方面空间组成的,一是来自肉体碰撞所造成的激烈对抗,一是在更为多变的空间里展开彼此的追逐。

对于前者而言,这是身体美学意义下的暴力所彰显的快感。身体美学有两种表达力量的方式,一是通过静止或精致的肉身呈现人对自身的和谐优美感的营造,二是通过急骤的对彼此身体的位移、变形或切块形成众神的黄昏时刻(Gotterdammerung time):“与健美的男性躯体以及与死亡的生动碰撞”。

对于后者而言,这是空间美学意义下的对空间内其他物象的碎片化过程而呈现。将完整的成规制的物象碎片化得越厉害,即将该空间的存在性破坏得彻底,就越能唤醒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对“无害的崇高感”的强烈共鸣。所谓无害的崇高感,即观众只在视觉平面空间上“看到”强烈的破坏性,其他感官的震颤体验皆是由视觉带来的联觉效果。

(2)

这在《怒火·重案》中体现得相当典范,陈木胜导演也将不同的空间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电影里,静态和谐身体自然呈现与动态剧烈的对抗交替出现。

电影开场就呈现出两幅典型画面,并形成鲜明张力:

一副是以邱刚敖为代表的众人在雨夜中疯狂殴打某人的场景。夜晚、雨水与昏暗的灯光共同形成极为压抑的情绪基调。在雨夜中,运镜视角切换极快,并在警官和警官之后(即未曾赶来的张崇邦)的双重视角里反复,从而建立起整个殴打空间的纵深感。

另一幅则是从床上醒来的张崇邦与其妻蓝可盈在家中相互照顾,其乐融融的场景。早晨与明媚的阳光营造出本片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温暖的空间。在家里,运镜几乎没有快速移动,而是以夫妻两人为圆心进行外围画圆的方式缓慢推进,过程中还叠加进部分过去做饭、拥抱、轻抚的镜头。

衔接起这两幅画面的则是在雨中不断向前奔跑的张崇邦,以及倒放镜头下不断倒退的他,最后随着一阵冷汗,噩梦惊醒。

(3)

接下来,静态空间不再承担温馨感,而是很快向冷峻的审美体验转向,一步步揭开警察系统中体制化痼疾所隐藏的诸多问题的面纱。更深层的说,这是程序正义是否能继续维系的问题。

张崇邦不得不参与的有着大亨要求圆融通达的酒席,看似平和换盏的堆积在脸上的笑,其实在不断蚕食着警察系统的法律独立性;

在法庭上,面对公诉人步步紧逼的设陷式提问,被绑架获救后的富商和警队长官拒绝担责的嘴脸,张崇邦无法回避自己目之所见的“真实”,最后直接导致邱刚敖等人身陷囹圄。

在口供室内,邱刚敖等人充分利用警队必须遵守的48小时规则,将张崇邦等人步步紧逼至绝境,时限一到便招摇出门。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动态空间最重要的就是带给观众极度的视觉刺激快感,并选用截然不同的动作场面降低观众可能产生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也在昭示着法庭上张崇邦所说的“必要程度之暴力”究竟应该到何种程度,这关涉到结果正义是否存在的问题,至少是朴素的结果正义是否能被认可的问题——即邱刚敖那句“你帮贼都不帮兄弟”

(4)

不断体制化下的系统必然不得不与朴素的大众情感相左,这或许是向着更合规的方向发展,也同时滋生着人浮于事和拒担责任的问题,更有可能带来系统性的无情。

虽然不管是邱刚敖还是张崇邦都面临着两难困境,面临着体制化的系统对个人人性的吞噬,但两人的下意识选择还是有所差异。邱刚敖在自戕前的最后一句“如果换一换,会不会有所不同”的疑问尽管是抛给观众的,想要引发类似电车难题或小丑难题式的人性拷问,但其实早已有答案。

邱刚敖所进行的违规行为,明显是过线的。他的兄弟们与其说是警察,不如说在那场殴打可乐的场景中表现得更像“匪”。在违反警队指引规定与违反上司命令,这二者不得不择一的困境中,邱刚敖选择了前者,这部分当然情有可原,但其使用手段之暴戾,早已埋下伏笔,即便是在可乐成功说出富商的藏身之地后,其伙伴依然没有停手的打算,还继续对可乐施加殴打,这才引发了更严重的后果。当然这当然不能减轻领导授意其滥用职权的罪责。

邱刚敖的恶,或曰怒火,在可见的可约束的情况下,确能成为维系和平的有机力量,也正如他的梦想“现在只能抓十个坏人。等升了职,抓一千个坏人,就天下太平了”。但在不可见之处,滋生出的嗔与执却是不断激化的,以简单的同态复仇的方式维系自认的正义,注定无法长久。

这里所说的无法长久,不仅是可能最后导致弑无可弑,或将别人也推向同态复仇的境地,形成恶性循环(这在本片里没有体现),还可能被激烈的复仇情绪所控制,变成行动的奴隶,最后成为无差别杀戮的恶者(这才是同态复仇所带来的最大严重后果)。

如果说开篇在王琨处的抢夺毒品和枪杀前同仁时尚且勉强有同态复仇的理由,中期为了揭露真相亲手杀了“公子”还有一丝丝追求过往正义的合理性,那么在最后一幕枪战戏里化身为怒火阿修罗的邱刚敖们则丧失了任何可以为之辩白的理由,他们为了逃生,不惜挟持周围无辜的幼童制造一起又一起的屠戮。

反观张崇邦所进行的违规行为,却是情有可原的:

他虽然想要在口供室击打邱刚敖,也只是更多将怒气发泄到监控设备中;在面对司徒空时,他可以一枪毙掉了事,但他不断想办法保全其性命,甚至不惜向飞虎队开(空)枪。这种行为不仅是接到投诉那么简单,而是上升到被剥夺职位的嫌疑。

张崇邦是有被黑化的可能,他的不通圆融与体制化格格不入,在出警的过程中频繁受到投诉,也有过度使用暴力的可能,但他依然能想办法守住“不杀生”与“说真话”的底线,尽管在邱刚敖一次又一次的激化其心中可能的黑暗面的前提下。在面对黑帮头子鬼王时,他夜闯棚户区,尽管最后放跑了鬼王,但依然坚持的是“活捉”并带回警局审讯。

(5)

《怒火·重案》的母题确实是体制化与反体制化,但这只是从社会规训程度而言来看的。

如果从伦理学上看,张崇邦更接近一个康德主义者。张崇邦所坚持的信念,也更接近于康德所说的“绝对律令”的信念。

在康德看来,“如果把应当为了好的后果而撒谎”这一结果进行反推为过程,变成一条更加普遍的伦理规范,那么造成的后果或许才是更糟糕的。康德所举的“不对杀人者撒谎”的例子,恰如电影中张崇邦在法庭上所面临的的困境。

张崇邦进而示范了什么叫做义务论(denotology)者。义务论者的核心观点就是“不管结果多么的好,不管目的多么的高尚,手段不正义就不应该采用”。义务论者所须面对最好的例子就是刑讯逼供犯罪分子,如果犯罪分子拒绝开口,义务论者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刑讯逼供,最常见的理由就是,如果突破这个底线会让犯罪行为的惩戒者与罪犯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至少在伦理学层面上,张崇邦不会如邱刚敖那般滥用武力——而是将其限制到必要程度之武力中。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文戏方面,陈木胜一直围绕讨论的就是“必要程度之武力”。但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捉摸的词语,需要当事人准确的判断,权衡不同情况涉及的原则和义务的落差,只要时间足够长,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是警察所面临的的危机状况容不得不断的深思熟虑,必须要进行电光火石的判断做出选择——当然,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决定。张崇邦在面对督察聆讯时,斥责的正是“什么都不做”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警察确实只是一份工作,何必那么拼命呢——但驱动这些警察合法使用武力的,并不是工作流程,而是信念。

警队高层在伦理学层面上则是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作为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的一种具体形式,功利主义就是以行为所造成的结果的损益关系来判断其是否道德,而结果往往是复杂多变的。

功利主义的结果就意味着不惜一切代价救下富商是好的结果,那么滥用职权就变成了可默认的;同样,在事发之后迅速切割,拒绝承担责任是好的结果,那么之前的承诺违背就变成了可接受的;进而的,如果遵守规则无法带来“好”的结果,那么少做圆融就变得可以接受——当然如果遵守规则可以带来“好”的结果呢?

那么张崇邦因为一开始被穿小鞋没有出警,反而逃脱一条命,是否还应该感谢给他穿小鞋的长官呢?

这明显是荒谬的。这种无法预知行为后果的抉择,也是所有功利主义者必须面对的质疑。

(6)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陈木胜在电影结构上的设置,并非只是如同宣传所说的双雄对峙,而是义务论-功利主义-同态复仇的三角结构。正是这三角结构之间的相互冲突,才让仅仅承担视觉奇观的动作战斗场景变得更符合剧情推动的需要,而不只是为了打而打。

从师徒继承关系来看,似乎是由功利主义滋生的义务论者(张崇邦),义务论者的过于执拗,被功利主义者推波助澜,导致同态复仇者的诞生。

那么三角结构中有正确的一方吗?在电影中仿佛是张崇邦代表了最后的胜利,张崇邦在打败邱刚敖之后不再回头,阳光洒在他身上,但电影到此就结束了。

按照陈木胜导演作品中诸多人物形象相呼应的结构,他不会不知道电影开场唯一的温馨场景是重回家庭,那么这没有补完的部分是否可以用大团圆式的和谐结局来修复呢?

事实上是非常难的,张崇邦的警察身份在于邱刚敖的对战中已经从持久变为临时24小时,当时限到来之后,他是否会走上如当年邱刚敖一样的身陷囹圄的结局呢?恐怕大概率是这样的。

这也带给我们义务论者所面临最后的困境,什么时候通融是可行的?

回到影片一开始的酒席,尽管被打的警察都“原谅”了打人的公子哥,但至少张崇邦会认为这种通融是不可行的。

那么在张崇邦使用了“必要程度之武力”虽然违规但并无过激的情况下,高级督察以“身体不适”为由的通融是可行的吗?

张崇邦在出警过程中不符合规范,收到大量投诉,直属上司为助其继续任职请吃饭的通融是可行的吗?

那么张崇邦需要可行的通融,继续当警察吗?

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我想,这也是陈木胜导演留给观众的更深远的询问吧。

user avatar

大学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陈木胜用一部同样包含“怒火”二字的电影奠定了自己的风格。

对,就是这部《冲锋队之怒火街头》。

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可以看到一些后面的要素,比如警队的某些迂腐,正直警官被打压排挤,等等等等。

万万没想到,陈木胜导演的最后一步作品也是以“怒火”结束。

谢霆锋和甄子丹加入我都没有奇怪,但我从来没有想到谢霆锋居然是这样:


很可以,这幅造型实在太棒了!

我还记得十七年前的《新警察故事》,谢霆锋明明是这样。

距离《特警新人类》才过去五年左右。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谢霆锋19岁起就开始跟陈木胜拍电影了,想起来两人合作那么多年,阿峰也从一个小年轻成了中年人……

横向对比一个演员的成长也很有趣。

不过甄子丹确实老了,想起来他在新龙门客栈,黄飞鸿里的反派……

唉,岁月不饶人啊,一同逝去的还有我们的青春。

本作里的客串演员们也很有亮点。

首先是开头领便当的姚sir。

不过很少有观众记得,吕良伟还拍过85版本的雪山飞狐,导演是王天林,对,就是王晶他爸。

那部电视剧里刚好陈木胜参与了导演工作,缘分啊。

然后是断水流大师兄。

剧照找不到了,本作里化身比较能打的一个小boss,被阿峰手下灭口了。

我是万万没想到,非凡哥也出现了。

实在找不到图了,任达华左手边就是。

真怕冒出一句“吃屎吧,梁非凡!”

其他客串的演员们各位自行寻找,只要是港剧爱好者总能找到会心一笑的人。

哦对了,谭耀文胖了一大圈,啧啧啧啧……

本作逻辑方面不够完美,但看的爽就行了,尤其是那个贱兮兮的大富豪被一枪boom了真爽!

看多了太多和稀泥的圣母情节,本作里两个自私小人都完蛋了简直不能太过瘾。

谢谢陈木胜导演给我们的礼物,这钱花的值!

如今在ai换脸,流量当道的年代,很少有人会研究故事角色,思考如何做到拳拳到肉。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人继续把这些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呢。

当然,本作也不是没有缺憾。

为什么于荣光老师没有出现?

喂,当年怒火街头他可是反派“教授”!


一出来就唱京剧,干脆下次改名叫“博士”好不好?

在《新警察故事》里面也有出现。

最后把枪给了陈sir。

另外,新警察故事和九月风暴共享同一个片尾曲,相信是于老师和成龙大哥一定关系很好。

影评差不多结束了,谢谢各位的付出!

以上图片都来自于网络,请各位高抬贵手。

user avatar

电影很不错。是原汁原味的香港警匪片。电影中出现了许多老戏骨。大家可能一时三刻叫不出名字,但是绝对会觉得脸熟。

先来分析一波人物。

首先是甄子丹饰演的张崇邦。这种角色对于甄子丹来说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警队里面最能打的,破案率最高的,同时也是收到投诉最多的。为人刚正不阿,不会徇私枉法,对付犯人有手段,但是有底线,不会踩过界。

他在《杀破狼》和《导火线》中叫做马军,在《肥龙过江》里叫做朱福龙,在《怒火重案》里叫做张崇邦。

或许是因为和以前的角色重叠的太多了,给人的感觉反而是新意不足。至少在我看来,甄子丹这一次演的张崇邦比《杀破狼》和《导火线》中马军还是要逊色一点的。

总体来说是良好,及格以上优秀未满。

谢霆锋则刚好相反。她饰演的邱刚敖角色,丰满立体,文戏,武戏都很出彩,完全不逊色于甄子丹,甚至还要略胜一筹。可以说是他出演的最好的角色了。

以前他出演《男儿本色》,我对谢霆锋饰演的陈晋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反倒是吴京出演的天养生却让人眼前一亮。《龙虎门》原著中,王小虎原本是男主角,但是在电影中却硬生生的变成了男二,风头完全被甄子丹饰演的王小龙盖了过去。

总体来说是非常优秀的。

接下来说一下,老戏骨出演的配角。正派,反派各有两位。

先说正派,吕良伟饰演的姚sir和谭耀文饰演的阿宝。

姚sir这个角色,出场的时间不算太多,但是吕良伟演绎的还是不错的。虽然处事比较圆滑,但是面对黑恶势力也是誓不低头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吕良伟在《导火线》中饰演的渣哥太过深入人心了。这一次,看他饰演警察,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拧巴的感觉。

谭耀文饰演的上司阿宝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老是想着你好我好大家好。该怂的时候怂,该刚的时候刚。可惜属下能力强,完全不给他面子,上司就更加不给他面子。

断水流大师兄林国斌饰演的猛鬼身手凌厉矫健,只可惜,他与甄子丹之间的打戏在我看来有点点到为止。

给人的感觉就是,打到一半他就跑了,我原本以为他们两个会另觅一个场地,再打一场,结果跑到一半,他就被人给灭口了,实在是可惜。

相比较之下,释行宇和甄子丹在《导火线》之中的那场打斗,更加拳拳到肉,更加过瘾一点。虽然作为精英怪的释行宇一直被甄子丹吊打。

卢惠光饰演的黑社会老大也是同样的问题,原本以为他会和谢霆锋过两招,没想到谢霆锋上去三招两式,就把他给干掉了。

不得不感慨,岁月不饶人啊!以前他们两个演反派的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战力太强,把主角给打死了。

文戏方面还算紧凑,至少把一个故事讲圆了。虽然其中也有一点瑕疵,但总体来说也是瑕不掩瑜。

武戏方面,大结局的时候,谢霆锋的蝴蝶双刀对战甄子丹的警棍颇为惊艳。只可惜,对于看惯了甄子丹电影的观众来说,并没有特别特别出彩的地方。只能算是第三。

毕竟,论械斗的话,比不上甄子丹和吴京在《杀破狼》中的巷战。论拳脚搏击的话,也比不上《导火线》结尾的时候,甄子丹混合格斗对战邹兆龙的泰拳。

最后我不得不提一句。谢霆锋帅那是真帅,但是他的普通话也真的让我很别扭。如果能请个人配一下音润一下色就好了。

user avatar

很标准的老式港片,老到看了开头半小时,猫婶就把全部剧情给捋出来了。

老港片有一个缺点,就是为了推动剧情,强行让剧中人物失智,弱智的那种。

比如那个霍姓富商,很难理解他为什么站出来做证,还是暗戳戳指证五人团的那种。他是受害人,在箱子里关了几天,什么都不知道呀,做什么证?再怎么说五人团也是救了他的命,这是事实,即使五人团犯了法,给钱点贴补一下不过份吧?还能捞个好名声。几百亿的身家,这么搞救命恩人,不怕名声变臭吗?

还有最后抢银行那一段,是人都知道五人团是来报仇的,仇人死差不多了,就剩主角和富商,这时候应该保护富商,保护他们家银行对不对?为什么一个U盘就让其他全体警察失智了,还恶意攻击主角团队,甄子丹在电影里人缘也这么差吗?


总体片子质量及格,演员演技在线,看还是能看的,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港片的质量不是下降了,是没有提升,还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而我们的观影水平提高了。

user avatar

昨天在优酷看的,之前会员半价,现在会员免费就看了。

能感觉想表达的本意,没有把正派反派脸谱化。但细节有点瑕疵。

毕竟都被可乐咬到腰了,怎么就没人往袭警拘捕方向辩解呢?要是再加个抢了警枪拘捕,就算罪不至死那几个警察也就是纪律处分不会坐牢吧?

如果想制造冲突,让谢霆锋有必须杀甄子丹的理由,完全可以是谢想把原因往这方面引甚至企图把枪掏出来派死者手里然后甄子丹阻止并坚持实话实说坚信他们不会被判刑入狱。

再然后就是阳痿男顺手表杀姘头导致败露。

顺手表可以理解,给姘头可以理解。就说防水,姘头洗澡还会把男表带手上吗?杀人抛尸的时候,就算惊慌失措,死者赤身裸体还特意把手表留下?

还不如被姘头偷走典当变现的时候被警察发现呢。

最后找卢惠光要安保烟雾弹的时候,正好他找别人干了多好啊,实际发生一来更逼真,二来还能牵制更多警力。调虎离山虚晃一枪总没假戏真做双管齐下更有效果吧?还非要把对方杀干净吸引火力和关注。

不知道是不是片长不够,跳楼的警队之耻到底是怎么导致的?监狱里他们都遭遇什么?完全可以描写一下他们被以前亲手抓进去的犯人欺负遍体鳞伤,昔日同僚还落井下石,为他们出狱报复增加更多动机。现在的刻画,包括谢霆锋杀阳痿男,自述杀未婚妻,完全就是想把根源落在他本身就是个变态偏执狂一样……

user avatar

这是陈导的绝唱

或许也是传统像样警匪动作片的绝唱

虽然如今的电影技术越来越棒,但是这种演员亲自上阵的拳拳到肉的动作片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但是,就像谢霆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认真演一部电影一样,这种动作片的下一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怒火·重案》这部电影,说实话,在当前香港动作片有些青黄不接的时期,它绝对算得上是一股久违的“清流”,甚至可以说是“洪流”。丹哥和霆锋这俩“老伙计”联手,那效果,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更像是炸药遇上火星,直接让你肾上腺素飙升。先来说说这片子最核心、最吸引人的地方——“硬核”的动作场面。 这不.............
  • 回答
    《甄嬛传》中的皇帝,也就是雍正皇帝,无疑是剧中一个极其复杂、极具分量的角色。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集帝王之权、个人情感、猜忌多疑、薄情寡义于一身的矛盾体。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帝王的威严与冷酷: 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 作为大清的皇帝,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整个后.............
  • 回答
    说起《甄嬛传》里的华妃,那可真是一个又爱又恨,又令人唏嘘的角色。她不像皇后那样心机深沉到骨子里,也不像安陵容那样压抑扭曲,华妃的存在,就是一股子明晃晃的骄傲,一股子不加掩饰的张扬,一柄出鞘的剑,直直地刺入后宫的平静。出身与恩宠: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华妃的出身是她最大的底气。作为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妹妹,.............
  • 回答
    安陵容,这个名字在《甄嬛传》的庞大宫斗史中,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复杂而令人唏嘘的角色。初登场时,她温顺如水,敏感脆弱,一句“容貌本是寻常,但能得圣心,也算是一种本事”道出了她卑微的出身和对爱情的渴望。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最无害、最想在深宫中寻得一席安宁的女子,最终会蜕变成那个手段狠辣、令人胆寒的安小.............
  • 回答
    要评价甄嬛“手撕皇后”的“假摔事件”,咱们得先捋清楚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它到底牛在哪儿。这可不是一块简单的摔倒,这是甄嬛在后宫这个名利场里,玩弄心计、步步为营的绝佳体现。事件背景:首先,这场“假摔”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时是皇太后寿宴,一众妃嫔都在场,气氛自然是微妙得很。甄嬛当时正得宠,但皇后那边.............
  • 回答
    《甄嬛传》里的余莺儿,这娘们儿,得好好说道说道。刚开始看,真觉得她就是个仗着有点姿色的狐媚子,仗着老爹在朝为官,横行霸道惯了。她那股子张扬劲儿,跟旁边的那些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嫔妃们一比,简直就像一团野火,熊熊燃烧,不把别人烧死,自己也得烧个半死。你想啊,她进宫那会儿,姿态就拿得高高的。别人还在想方.............
  • 回答
    田馥甄演唱的《当你》,无疑是华语乐坛翻唱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她赢得了“翻唱女王”的美誉。评价这首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从情感的细腻诠释,到唱功的技巧运用,再到整体的艺术感染力,都值得深入探讨。一、情感的深度与细腻诠释:《当你》这首歌本身就充满了初恋的青涩、甜蜜、羞涩与不安,以及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复.............
  • 回答
    田馥甄的《演员》是一首极具个人风格和情感深度的歌曲,在她的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歌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音乐性、歌词意境、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它在田馥甄音乐生涯中的意义。一、 音乐性:精致、内敛且富有层次《演员》在音乐编排上展现了田馥甄团队一贯的精致与内敛。 器乐配置: 歌.............
  • 回答
    田馥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一次心碎的极致演绎田馥甄(Hebe)演唱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无疑是她众多优秀翻唱作品中,最为人称道、也最能体现她独特音乐魅力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原唱为新加坡歌手蔡健雅,但田馥甄的翻唱,赋予了这首歌曲全新的生命,甚至可以说,许多歌迷是通过田馥甄的版本才真正认识并.............
  • 回答
    田馥甄翻唱万能青年旅店的《十万嬉皮》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跨界合作,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总的来说,这次翻唱是一次 有诚意、有技巧,但争议与亮点并存 的尝试。要评价这次翻唱,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 一、 田馥甄作为歌手的特点与《十万嬉皮》的契合度田馥甄的音乐风格和演唱特点: 细腻的.............
  • 回答
    文昭甄皇后,名宓,字子建(后人多称其为甄宓),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文帝曹丕的皇后,也是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她容貌出众,才华横溢,一生跌宕起伏,既有辉煌的时刻,也有悲剧的结局,因此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笔下反复咏叹的对象。她的美貌与才情关于甄宓的美貌,史书记载不多,但民间传说和后世文学作品极尽描摹。据说她姿容.............
  • 回答
    谈到《甄嬛传》,绕不开一个响亮的名字——陈建斌,以及他塑造的那个复杂而令人难忘的雍正皇帝。要评价他在这部剧里的演技,我觉得不能简单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需要深入剖析他如何将一个帝王演得立体、有层次,甚至带点让人心疼的无奈。首先,陈建斌演出了“帝王的威仪”和“人心的孤独”。他身上的那股子成熟、稳.............
  • 回答
    王者荣耀甄姬新皮肤“女儿国国王”:一次充满诚意,但也并非尽善尽美的国风演绎当《王者荣耀》宣布甄姬将迎来一款以86版《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为灵感的全新皮肤时,玩家社群中无疑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国民级IP的联动,这无疑是一次备受瞩目的合作,而甄姬本人,也因为其技能机制与水的关联,与女儿国国王的.............
  • 回答
    妈,我明白您觉得甄嬛“不守妇道”,我其实也想跟您聊聊这个话题。毕竟,《甄嬛传》这部剧嘛,它讲的毕竟是清朝宫廷里的生活,那个时候的规矩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可能会觉得有些地方不符合我们的想法。您觉得甄嬛“不守妇道”,可能主要是因为她后来在宫里经历了很多事情,然后她的一些做法,比如.............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