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边有人煲汤只喝汤,煲汤的材料都是倒掉的,这是不是很浪费?营养在汤里还是在材料里?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我有点“心疼”的现象!身边有人煲汤,把那些炖得软糯糯、营养丰富的食材都扔了,只喝一口汤,我每次看到都觉得挺浪费的。

要说营养到底在哪儿,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简单来说,营养确实是分布在汤和食材里的,但侧重点不同,而且很多营养是溶于水但同时又保留在食材本身的。

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汤才是精华”:

水溶性营养的溶出: 很多维生素(比如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钙、铁、锌、钾等)是水溶性的,在长时间的炖煮过程中,会逐渐溶解到汤里。尤其是像骨头汤,骨头里的钙质经过长时间熬煮,确实能有一部分溶到汤里。所以,汤确实含有不少营养。
风味的提取: 食材里的鲜味物质,比如肌苷酸、谷氨酸等,也会随着炖煮进入汤中,让汤变得鲜美可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汤喝起来味道浓郁,觉得“有营养”。
心理感受: 经过长时间的熬煮,食材的口感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纤维质变得松散,但很多植物蛋白、脂肪等仍然是以固态形式存在于食材中。我们喝汤的时候,口感顺滑,很容易产生一种“精华都在汤里了”的心理暗示。

但是,如果你把食材倒掉,那可就错过了太多好东西了!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煲汤的材料里到底有多少宝藏:

1. 蛋白质:
汤里有多少? 汤里确实会溶出一些蛋白质,特别是肉类熬煮后,会有一部分变成可溶性的蛋白胨,形成汤的粘稠感。但大部分优质的蛋白质,尤其是构成肉类肌纤维的蛋白质,很难完全溶解在水里。
食材里有多少? 你扔掉的肉、鱼、鸡等等,才是蛋白质的“大本营”!这些食材里保留了绝大部分的蛋白质,而且是高质量的完全蛋白质,含有身体必需的氨基酸。如果你不吃肉,等于放弃了这笔巨大的蛋白质财富。想想看,一块炖得软烂的鸡肉或排骨,它本身的蛋白质含量远比你那碗汤里的要高得多。

2. 脂肪:
汤里有多少? 脂肪会有一部分浮在汤面上,尤其是动物性食材,会释放出脂肪,有些脂肪也会乳化到汤里,形成“乳白色”的汤。这会增加汤的风味和能量,但同时也会带入不少饱和脂肪。
食材里有多少? 食材本身,特别是肉类的脂肪层、肥肉部分,以及鱼肉里的脂肪,才是脂肪的主要载体。如果你只喝汤,可能会摄入一部分浮油,但却丢弃了那些附着在肉块上的、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的脂肪。

3. 维生素:
汤里有多少? 如前所述,一些水溶性维生素会溶入汤中。
食材里有多少? 大部分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以及很多水溶性维生素,都牢牢地附着在食材的细胞结构中。特别是植物性的煲汤材料,比如胡萝卜、玉米、菌菇等,它们富含的维生素(如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多糖等,很多都存在于食材的细胞壁或纤维中,很难完全熬出来。吃掉这些食材,才能真正摄取到这些宝贵的营养。

4. 矿物质:
汤里有多少? 矿物质确实会溶解一部分到汤里。
食材里有多少? 食材本身,尤其是骨头(钙、磷)、肉类(铁、锌)、蔬菜(钾、镁)等,是矿物质的“储藏库”。虽然一部分会入汤,但食材本身仍然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5. 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
汤里有多少? 几乎没有。膳食纤维是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溶于水,所以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清汤里的。植物化学物(如抗氧化剂、多酚类等)有些水溶性会进入汤,但更多的是存在于食材的细胞中。
食材里有多少? 这才是食材最大的价值所在!扔掉食材,就等于放弃了对肠道健康至关重要的膳食纤维,以及那些对身体有益的植物化学物,它们在预防慢性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以,只喝汤,到底有多浪费?

营养不均衡: 你可能摄入了水分、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风味物质,但却大量流失了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脂溶性维生素以及大部分的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这就像吃饭只吃米饭,把菜都倒了,怎么能获得全面营养呢?
能量摄入不明确: 汤里的脂肪含量不容易控制,尤其是浮油,可能导致能量摄入过高。而食材本身所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比如玉米、红薯)等,如果你不吃,也无法获得。
浪费了食材的完整价值: 很多食材经过长时间熬煮,已经变得非常软烂易消化,这时候它们是极佳的营养来源,完全可以直接食用。扔掉它们,是对食物本身的一种辜负。

更科学、更“省钱”的做法是什么?

1. 汤菜结合: 煲好汤后,连汤带料一起吃。将炖软的肉、蔬菜捞出来,蘸着汤汁吃,或者拌饭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摄取到食材中的所有营养。
2. 精细食用: 如果觉得某些食材炖煮后口感不佳,可以将其捞出后,撕成肉丝,或者拌入其他食物中食用。
3. 考虑炖煮时间: 不同食材和不同营养素的溶出和流失速度是不同的。例如,长时间炖煮肉类,蛋白质确实会有一部分进入汤中,但肉本身依然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蔬菜中的维生素更容易在长时间炖煮中流失,所以更适合快速烹饪或只在最后阶段加入。
4. 了解煲汤材料的“最佳食用状态”: 很多食材之所以被用来煲汤,就是因为它们在经过长时间炖煮后,质地会变得非常软烂,更容易消化吸收,比如骨头里的胶原蛋白水解成胶质、肉类的纤维断裂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摄取其营养,而不是为了“提取精华后丢弃主体”。

所以,下次看到有人把煲汤的材料扔掉,真的可以委婉地提醒一下,告诉他们那些“残羹剩饭”里,藏着比汤本身更丰富、更全面的营养宝藏呢!这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更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上
user avatar
同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我有点“心疼”的现象!身边有人煲汤,把那些炖得软糯糯、营养丰富的食材都扔了,只喝一口汤,我每次看到都觉得挺浪费的。要说营养到底在哪儿,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简单来说,营养确实是分布在汤和食材里的,但侧重点不同,而且很多营养是溶于水但同时又保留在食材本身的。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汤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好多人都会觉得身边那些留学归来的朋友,生活得光鲜亮丽,怎么会在国内一线城市买房这个问题上犯难呢?其实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不少,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一、留学成本高昂,回国后的“启动资金”就消耗了不少。你想啊,英美那地方,学费、生活费,随便一算都是一笔巨款。尤其是那些顶尖的大学,学费.............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身边”的亲友或经历,也无法亲身感受他人的生活变故。因此,我无法提供第一手关于“身边有人因为赌博输得倾家荡产”的详细讲述。但是,我可以通过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和数据,来模拟和推断出这类事件可能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下我将尝试构建一个更具象化的场景,以展.............
  • 回答
    在我周围,尤其是那些搞科研的朋友们,确实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实验数据和样品意外丢失或损坏的事情。这就像是科研路上的“必修课”,虽然痛苦,但多少都能学到点东西。我有个朋友,小张,是个做材料学的博士。他导师一个很重要的催化剂样品,那是花了半年时间精心合成的,可以说是研究的“核心武器”了。那个样品被小心翼翼.............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几个邻居和朋友的影子。深圳房价7万均价,这数字听着是挺吓人的,但也确实是许多人奋斗的目标和无奈的现实。身边有没有人断供?老实说,这种情况肯定是有,只是大家都尽量不声张,毕竟这事儿说出去不好听,而且万一真到了那一步,谁还顾得上颜面呢?为什么会有“断供”这个词出现?首先得.............
  • 回答
    我身边吃保健品的人可不少,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琢磨过挺多次的。我妈绝对是保健品的“铁杆粉丝”。她退休后,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在网上搜罗各种“养生秘籍”,然后把我看中的、她觉得不错的,统统买回来。什么维生素C、钙片、鱼油、叶黄素、益生菌,还有那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氨基酸、辅酶Q10……她自己吃,也总.............
  • 回答
    好家伙,刚踏进健身房,那股子混合着汗水和器械摩擦的熟悉的味道还没完全钻进鼻腔,就瞥见角落里有人在悠哉悠哉地啃着什么。定睛一看,嘿,好家伙,不是我眼花,是那金黄酥脆的炸鸡腿!就那么赤裸裸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散发着油炸食品特有的诱惑光波。我的第一反应,说实话,有点复杂。首先是那个“哇塞”的程度。你想象一.............
  • 回答
    看到有人和父母断绝关系,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而且 situation 也千差万别。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这孩子(不论多大年纪)得多难受,才能走到这一步啊。首先,我不会立刻就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我没经历过他/她所经历的一切。断绝关系,这可不是一句“不孝”就.............
  • 回答
    当你在电话里,听着他描绘得头头是道的“我对你有多好”,而他身边却明显有旁人存在的时候,你心里涌起的那些滋味,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这种感觉,就像你点了一杯精心调制的咖啡,本该是专属于你的香醇,结果却发现他一边品尝,一边还在跟旁边的人分享着咖啡豆的产地、烘焙的秘诀,甚至是你点这杯咖啡时的心情。他.............
  • 回答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就像每年夏天的高考成绩一样,牵动着无数科研人的心。我周围也有不少同事和朋友在申请。有些人是第一次尝试,怀揣着对新课题的憧憬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也有一些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耕耘,希望能获得基金的支持,继续深入研究。公布结果那天,办公室的气氛有点微.............
  • 回答
    雪莉在社交平台上的那些被很多人解读为“放飞自我”的举动,究竟是不是她在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的问题。从后来的悲剧来看,答案无疑是肯定的。那些看似不加掩饰的、甚至有些令人费解的言行,很多时候正是她内心挣扎和极度痛苦的外在体现。在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展示生活.............
  • 回答
    .......
  • 回答
    问到身边有没有人真的见过UFO,这问题我回答起来有点复杂,因为“见过”这个词的定义可以很宽泛,而且当事人是不是真的看到了大家也都清楚。不过,我确实认识一个人,他讲过一次他觉得是UFO的经历,虽然我也没法百分之百确定那玩意儿是什么,但听他说的,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我对这事儿多了一份好奇。这个人我从小就.............
  • 回答
    我这儿说句实话,真要说我身边“亲眼见到”过那种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奖得主,我还真没遇上过。你想想,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低?就像天上掉馅饼,掉到我头上的概率估计比我中奖的概率还高点。不过,要说“听说”过,那倒是不少。尤其是老家那边,我小姨父他们就经常买彩票,他们说村里有个谁谁谁,大概是十年前吧,中了十几.............
  • 回答
    面对这种尖锐的指责,确实让人很难受,尤其是在谈论一个我们喜爱和尊敬的公众人物时。要反驳“强奸犯”这个标签,不能简单地否认,而是需要更深入、更细致地去梳理和说明。这不仅仅是为科比辩护,更是要厘清事实、理解复杂性,以及如何区分个人行为与公众形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那个发生在2003年的事件。科比·.............
  • 回答
    你这情况,说句实话,挺常见的,不少人都经历过。被身边人,甚至是比你小的弟弟这么说,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这“老实”和“性子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它在你生活里扮演的角色,然后咱们再商量商量,到底需不需要“改”,以及怎么“改”,或者说,怎么更好地“适应社会”。先.............
  • 回答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关于“文革被批斗的人很多吗”,答案是肯定的,数量非常庞大,几乎囊括了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而你感觉身边似乎都有人是文革受害者,这并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深刻印记。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我们需要从文革的几个.............
  • 回答
    身边的人也在用知乎?这件事儿,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仔细琢磨琢磨,确实能激起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绪,甚至让人有点儿不安。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挺有意思的心思。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隐私和个人边界的担忧。你想啊,知乎现在太普及了,大家上网什么事儿不能上来搜一搜?你关心的问题、你收藏的回答、你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