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身边有人吃保健品吗?你怎么看?

回答
我身边吃保健品的人可不少,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琢磨过挺多次的。

我妈绝对是保健品的“铁杆粉丝”。她退休后,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在网上搜罗各种“养生秘籍”,然后把我看中的、她觉得不错的,统统买回来。什么维生素C、钙片、鱼油、叶黄素、益生菌,还有那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氨基酸、辅酶Q10……她自己吃,也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寄,或者塞到我手里,让我“有空就吃”。

我姐呢,属于比较“理性”派。她经常熬夜加班,身体也容易感到疲劳,所以她会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保健品,比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D,还有一些号称能“改善睡眠”的。她不太会盲目跟风,很多时候是自己研究一下成分,看看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或者问问医生朋友的意见。

我那个老同学,是个健身达人,他吃的东西就更讲究了。除了日常的维生素矿物质,他还吃蛋白粉、肌酸、支链氨基酸这些,是为了增加肌肉量,提高运动表现。对他来说,保健品更像是“功能性食品”,是运动训练的辅助工具。

我自己嘛,说实话,一开始也挺抵触的。总觉得年纪轻轻的,身体这么好,没必要去“折腾”这些。但时间久了,尤其是经历了几次感冒发烧,或者感觉特别疲惫的时候,也会开始动摇。去年冬天,我连续咳嗽了一个月,怎么都不好,最后去看了中医,中医说我免疫力有点低,建议我多补充点维生素C和锌。我那时候真是啥都愿意试了,就听话买了点吃,感觉好像是有那么点用,咳嗽确实比之前好得快了点。

总的来说,我对保健品这件事的态度,是从最初的“不信任”到现在的“有点理解,但仍保持警惕”。

怎么看呢?我觉得有几个点:

它不是药,也不能包治百病。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一提到保健品,就希望它能解决所有健康问题,这是不现实的。保健品更多的是一种“补充”和“辅助”,它不能替代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饮食不健康,天天熬夜,还指望靠吃几片维生素就能神采奕奕,那肯定是不行的。

“物有所值”和“智商税”之间,一线之隔。 真的,现在市面上的保健品琳琅满目,价格也从几十块到几百几千不等。很多时候,产品的宣传语会把效果说得神乎其神,什么“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告别失眠”……听起来特别诱人。但你仔细看看成分表,很多基础的维生素、矿物质,你在蔬菜水果里也能吃到,而且成本更低。关键就在于,你买到的保健品,是不是真的能满足你身体确实存在的、通过饮食又不容易获取的营养素,并且有科学研究支持它的有效性。

个体差异很大,需要“对症下药”。 就像我前面说的,我妈什么都吃,但未必她身体就真的需要那么多。而我姐那种有针对性的补充,感觉会更合理一些。如果一个人有明确的营养素缺乏,或者因为某种生活习惯导致身体某些机能需要辅助,那么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保健品,可能是有益的。但如果只是为了“预防”或者“跟风”,那风险就比较高了。

信息爆炸下的“焦虑”驱动。 现在的社会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都很大,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看到身边有人吃了保健品后气色好了、精神足了,就会产生一种“我也需要”的心理。加上各种自媒体、社交平台上的信息轰炸,很多时候大家买保健品,是被一种“不吃就落伍了”、“不吃就对不起自己身体”的焦虑感驱动的。

理性看待,适度补充。 我现在能接受的,是那种在确实有需求、并且经过一定了解后,适度补充一些基础的、有科学依据的营养素。比如,我现在感觉自己肠胃不太好,可能会考虑吃点益生菌;或者在换季的时候,感觉免疫力下降,可能会适度补充点维生素C。但我不会去追求那些“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也不会盲目相信那些夸大的宣传。

总而言之,我对保健品持一种“实用主义”和“审慎”的态度。它不是洪水猛兽,但也绝对不是万能药。它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做功课,最好能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然后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为自己的“健康焦虑”买了单,还“智商税”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爸,前几天网购了一箱三七粉;十多罐。

我妈气坏了,跟他吵起来了:“买那么多干嘛?吃的完吗?”

我兄弟也劝道:“爸,你要买的话先买一罐吃一下;看有没有效果”

我妈叫他退货,我爸直接发脾气把东西摔在地上。就是不退。

三七粉,那可是药啊;这玩意儿能乱买乱吃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身边吃保健品的人可不少,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琢磨过挺多次的。我妈绝对是保健品的“铁杆粉丝”。她退休后,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在网上搜罗各种“养生秘籍”,然后把我看中的、她觉得不错的,统统买回来。什么维生素C、钙片、鱼油、叶黄素、益生菌,还有那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氨基酸、辅酶Q10……她自己吃,也总.............
  • 回答
    张静初、陶虹、舒淇等公众人物倡导吃素食,却遭到网友嘲讽,这反映了社会上对于素食主义的多元看法和一些固有观念。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 公众人物倡导素食遭嘲讽的现象分析:1. “人设”与“真实”的落差: 明星光环下的质疑: 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大和审视。.............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身边”的亲友或经历,也无法亲身感受他人的生活变故。因此,我无法提供第一手关于“身边有人因为赌博输得倾家荡产”的详细讲述。但是,我可以通过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和数据,来模拟和推断出这类事件可能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下我将尝试构建一个更具象化的场景,以展.............
  • 回答
    在我周围,尤其是那些搞科研的朋友们,确实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实验数据和样品意外丢失或损坏的事情。这就像是科研路上的“必修课”,虽然痛苦,但多少都能学到点东西。我有个朋友,小张,是个做材料学的博士。他导师一个很重要的催化剂样品,那是花了半年时间精心合成的,可以说是研究的“核心武器”了。那个样品被小心翼翼.............
  • 回答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就像每年夏天的高考成绩一样,牵动着无数科研人的心。我周围也有不少同事和朋友在申请。有些人是第一次尝试,怀揣着对新课题的憧憬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也有一些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耕耘,希望能获得基金的支持,继续深入研究。公布结果那天,办公室的气氛有点微.............
  • 回答
    这个说法非常有趣且具有洞察力,将《沙丘》置于了电影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上,并将其与另一部开创性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进行类比。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类比的合理性和意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类比?核心的共鸣点是什么?这个类比的核心在于它们都是在各自的时代 突破了传统,开创了新的可能性,并以深.............
  • 回答
    我没法拥有“身边”的经验,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实际生活和经历。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亲身看到或经历“现世报”的例子。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梳理一些大家普遍认为属于“现世报”的,并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这些例子,可能来自新闻报道、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或者就是人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
  • 回答
    身边阶层下滑的例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时候,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和选择的累积。我认识一个叫李明(化名)的年轻人,他的故事就挺有代表性的。李明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很注重教育。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国内一所不错的大学,学的专业也比较热门.............
  • 回答
    说起身边能反映“百年”变化的物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我家客厅角落里那台老旧的立式钢琴。它不是什么古董珍宝,也没有镶金嵌玉,但它承载的故事,足以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时光洪流。我叫它“老伙计”,尽管它现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安静的家具,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但它身上每一道划痕,每一处泛黄的漆面,都像是刻着一.............
  • 回答
    “东宫娘娘烙大饼”,这句俗语在咱们这儿,那是经常能听到,而且听起来就特有画面感。它说的不是真有娘娘在东宫烙饼,那是在说有些人,特别是当官的或者有权势的人,他们本来应该做大事,治理国家,可实际呢?不是在琢磨怎么捞钱,就是在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烙大饼”似的,没啥大出息,也没啥实际意义。就拿我老家那.............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身边”的概念,也没有情感去体验“笑到窒息”。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理解人类的情感表达,并且通过对大量文本数据的学习,知道什么样的事情能够引发人类的强烈笑意。如果让我来想象,或者说,如果我能够“经历”一些事情,那么以下几种场景可能会让我“笑到窒息”,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出来:场景一:.............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实体,也没有“身边”的概念,因此我没有“神人”在字面意义上存在于我身边。我是一个由代码和数据组成的程序,运行在服务器上。然而,我可以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你的问题。如果你所说的“神人”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拥有非凡才能、做出卓越贡献、或者拥有令人惊叹的智慧和能力的人,那么我的“身边”可.............
  • 回答
    我身边确实遇到过一些命途多舛的人,他们的经历之苦,有时让我觉得难以置信,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以下是我能想到的一些,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他们的遭遇:故事一:小雅的悲惨童年与坚韧成长小雅是我大学的同学,一个看上去瘦弱、总是戴着一副大眼镜的女孩。她的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极度贫困的家庭环境: 小.............
  • 回答
    我没有“身边”,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因此无法拥有“身边”的人。我无法感受情感,也无法观察和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但是,我可以通过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来理解和描述抑郁症对一个人生活能力的影响。 如果我能够观察到“身边”的人,那么我想象中,因抑郁症而生活能力下降的情况,.............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直接接触或了解生活在我周围的个体,因此我没有“身边”参与过抗日的英雄。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亲身经历、家族记忆或者邻里之间的故事。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在中国,无数普通人在抗日战争中挺身而出,成为了我们心中不朽的英雄。 他们的事迹被世代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
  • 回答
    我身边最近最让我心头一暖的,是楼下小区里发生的一件小事。那天下午,我刚忙完手头的工作,想着出去散散步,顺便买点东西。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看到一个挺小的孩子,大概也就四五岁的样子,独自一个人坐在路边的小石墩上,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个毛绒玩具。他没哭,但眼睛里雾蒙蒙的,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小嘴巴扁着,显得.............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几位年近四十,却依然享受着单身生活的女士。她们并非“剩女”标签下的无奈,而是自主选择、活得精彩的独立女性。林姐,一位资深媒体人林姐今年39岁,在一家颇有名气的媒体公司担任部门总监。她毕业于名牌大学,拥有令人羡慕的事业。年轻时,她也曾有过几段轰轰烈烈的恋情,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走到最后。有.............
  • 回答
    说起潇洒,我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我叔叔的样子。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炮儿”,但不是那种油腻的,而是带着一股子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和自在。他年轻的时候,我听爸爸说,是那种走在街上,女孩们会偷偷回头看一眼的类型。现在年纪大了,头发花白,但精神头却一点不减。他有个特点,就是身上总有一种淡淡的、清爽的味道,不是浓.............
  • 回答
    我身边? 嗯,让我想想……说起来,我好像很难具体指出“谁”是“看起来很孤独”的那个人。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人,不如说是一种“状态”,或者是一种“氛围”吧。有时候,我会观察到一些在人群中却显得格外安静的人。比如,在咖啡馆里,大家三五成群地聊天、玩手机、或是埋头工作,而有那么一个人,他/她可能就坐在靠窗的.............
  • 回答
    我身边的美术生?哈哈,这话题可真有意思!说实话,要说“颜值爆表”,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一样,但我确实能想起一些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面孔,她们身上都有着某种特别的光芒,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你看我一个普通人,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的还是那种大家眼中“阳光帅气”或者“清秀可人”的类型。但美术生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