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都不新鲜,但凡任何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领导者,都不可能跟“名声赫赫”的前代老臣兼容。除非是诸葛亮碰上刘阿斗,不然最终都是不欢而散的结局。
具体事例很多
吴夫差了断伍子胥
秦武王继位驱张仪
赵悼王遗矢弃廉颇
燕惠王骑劫代乐毅
杨广杀老臣,李治诛无忌
张辅诺诺不敢言
引咎辞职铁血俾
……虽说王力宏只是一个形象代言,却基本代表了之前二十年娃哈哈的对外战略,虽然我说不清这种战略是什么,但可以肯定是,宗女士绝对是要在这方面大刀阔斧改弦更张的。解约王力宏搞不好仅仅是对外释放的一个信号,为后面娃哈哈内部的改革打响第一枪。
经评论提示,可能是四十多块钱。
因为我对“八”这个数字有印象,可要是每瓶两块,一箱二十四瓶,那应该是九十多。
所以一瓶一块,四十八块倒很有可能。
这更加说明我穷了很多年,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更更加说明了,我真的是很多年都不喝娃哈哈的。
————————原答案的分割——————
我不喝娃哈哈,因为王力宏。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这是个有味道的故事,这是个尘封多年我不愿意提起的故事。
大学期间的死党喜欢王力宏,不,应该用痴迷。
那是2001年初,娃哈哈做全国推广,王力宏作为代言人开巡回歌迷会。活动中有一项是,收集娃哈哈矿泉水的标签——就是塑料瓶上能撕下来的那个,收集最多的前三名可以接机。
死党想去!要去!必须去!她召集所有认识的人给她攒标签。
我也买了两箱,一块钱一瓶,四十八,这是我能帮她的极限了
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理解四十八买两箱水的概念,这么说吧,家长给我们月生活费不超过五百,三餐食堂,每天可以控制在十块以内。
饺子一份两块,一荤一素三两饭,四块。
开水五分钱一壶,晾凉就能喝,一块一瓶的水,太奢侈了。
哪像现在,喝水只喝贵的。
接着讲。
活动时间大概一个多月,到截止日期的那天,死党带着三百多个标签去了。然后哭着回来了。
别说前三名,前三十名都没有她。
第一名是个女孩,收集了一千八百个标签,据说她父亲是单位办公室的,单位开会时买水,全买的娃哈哈,把标签全撕了给她攒着。
那年头不像现在,现在的孩子,花上万、十几万、几十万追星的大有人在,那时大家都很穷,大部分人月工资都到不了一千,用俩月工资追星,那是疯了。
只有父亲在单位办公室的人能干这事。
死党特别绝望,哭的很惨,后来我看杨丽娟的时候总想起她当时的样子,我觉得追星的都是杨丽娟。
我不理解,无法理解。
但她是我死党,我要支持她。
活动截止时间是晚上八点。我说,一次从高速下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大院,里头都是废品,咱们可以去那找找。
钱我没有,可我能想别的招。哎呦,写到这才发现,很早之前我就净出损招啊。一直觉得是我当了律师之后才练就的本领!其实不是,我本质就坏!
接着说。
死党并不想用这招,但她也没钱,我们不可能真的拿三四千去买水。我们只能一起坐车去那个大院,还真找到了,但那里没多少矿泉水瓶子。
那是个废品集中站,很多家收集废品的都在里面,他们把废品分类,再发到其他地方。
矿泉水瓶统一送到一个郊县的村子,那里全村都是做塑料再生制品的。
我们又赶到长途车站,坐上去附近县城的小巴车,大概一小时,在那个村口下了车。
之后的事,多年以来我都不愿意回忆。
半人多高的塑料瓶的池子,三米多高的塑料瓶山,我都淌了,我都爬了。
那都是无数垃圾里分出来的塑料瓶啊,瓶身又脏又黏,臭气熏天。
那是垃圾的臭味,那是无数天发酵的垃圾的臭味!
我们把撕下来的标签叠在一起,一百个一沓,收集了两千多个。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喝过娃哈哈。
怎么可能再喝呢,我忘不了把它们从垃圾山里一个个扒拉出来的画面。
太恶心了。
时间紧急,收集够了,我们赶紧坐回去的小巴车。来不及清洗,死党直接把这一大袋臭烘烘的标签交上去了。
我没跟她一起去,我回去洗澡了,这是我平生最脏最臭的时刻。
脱下的衣服都不想要了。
事后她跟我说,工作人员看见她那一大袋标签,表情凝重,说,放那吧。
没接,也没点,你说多少是多少。
几天后,她被安排接机了,还跟王力宏单独相处了一小会。她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给了他。
她见到了王力宏,觉得一切都值了。
我帮她见了王力宏,也觉得值了。
我说,你等着,我以后当律师,王力宏离婚的时候我去打官司,再给你机会见他。
她说,好。
——————————————————
鉴于有人批评我为某水品牌的托,更该了一下。
这事我添了点细节放故事大赛了,想看的可以移步。
还有就是,那个答案的首评就是死党本人呦。
王力宏塌了!!特地来补充。这种劣迹艺人,解约是应该的。朋友们都调侃大小姐说不定知道这人迟早塌房,早早做准备。哈哈哈
——————————原回答————————————
我说个其他的。
我爸是娃哈哈经销商,从00年开始做。
开头几年娃哈哈处于上升阶段,对经销商还不错。这几年,年年被娃哈哈公司的保证金逼死。下一年的保证金不打,去年货款的货也不会发货。天天公司经理催交钱,货款保证金什么的,不断催促打款,但是货不会及时供给。供给过后,库存积压什么的公司根本不管,任由你经销商自己解决,反正不管公司的事,压榨我们这些末端物流行业。
尤其是前几年宗馥莉留学后回国,开始用她老爸的钱创业。收购了很多家国外企业,诸如饼干等零食企业,红酒,洋酒(白兰地,威士忌)等酒庄,甚至还有奶粉,叫爱迪生。然而这些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就滞销了,她神奇的操作就是把这些积压货品强行搭给经销商。货款中的一部分必须用来购买这些产品。我们那个小地方,这些洋玩意儿根本不好卖,我吃过那些饼干,个人觉得一言难尽,我还不如吃旺旺大米饼。所以这些货品,我爸只能到处送人,我们家现在都有很多这些洋酒。。
其实我个人对娃哈哈饱含感情,娃哈哈陪伴了我爸的创业路,也在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小时候喜欢在我爸库房玩儿,自己搬那些饮料箱子盖城堡,每次最新的产品出来了我都要第一时间去喝喝。
但是最近几年,娃哈哈越来越凉薄。把经销商个个逼的很艰难,这几年实体行业不好做,企业是一棵大树,经销商是向外蔓延的枝丫。然而娃哈哈为了保持树干的资本积累,就层层压榨我们这些大树的枝丫,城堡的基石。在这几年,越来越感到娃哈哈的重利轻义,挺寒心的。
还有今年说的给经销商奖励,本来说的送价值5999的钻石项链,结果拿到手是两条1999的。项链事小,只是这种行为就让人觉得烦。
我爸也说,慢慢就不做娃哈哈了,辛辛苦苦一年,保证金都搞不齐,这生意做起有什么意思,这头白头发,一大半都是为了这保证金长的。所以也在慢慢转型,投入到其他行业。
总之,她这次又大放厥词我也不奇怪,毕竟以前在经销商大会的时候,大小姐就十分的颐指气使。
续-------------------
说到保证金制度,有朋友在问保证金制度是什么。这个也就是经销商每年必须根据一定的销售额比例给公司一次性打款,公司以银行的利息支付利息,但是每一次提货必须先支付清货款。
这对公司来说,对收拢资本来说效果很好。但是对经销商来说,欠账太大!欠账太大!欠账太大!!!每年欠账占销售额大部分比例,而且又不能不卖给欠账的商家,不卖就货品积压,保证金也收集不齐。。而且保证金年年涨,一个县城经销商要交纳百万保证金。。所以经销商难啊(╥╯﹏╰╥)ง
而且这次这件事争论的重点就在于她的情商,她的为人处世。解约就解约吧,实属正常,商业合同解约,于法于理都很常见。关于代言费,我爸说是每一瓶水都给王力宏抽成,但不知道他说对没。但是作为娃哈哈未来的掌舵者,嘴巴能不能不那么毒,说话漂亮点,给大家都留有余地多好啊,更何况王力宏还是陪伴公司20来年的人了,说话善良点不那么天下唯我独尊的姿态,那不是好很多吗。但凡新官上任总想搞点事情,这点可以理解,但是不代表就要把上任旧班子进行贬低。给足旧班子面子,自己也才会有面子。
至于娃哈哈走不走的远,这个不好说,但是目前这波操作让我很是担心啊。我其实还是很想娃哈哈越来越好的,一来是因为个人感情在,二来娃哈哈是民族企业。所以宗大姐你能不能长点心!
再续----------------------------------
我们经销商越来越难,主要还是整个市场大环境使然,不全是公司的神操作。公司每一个关节的人,我们都在希望它越来越好。我小时候知道娃哈哈是民族企业的时候,我是崇敬的。我相信我爸也对宗总有这感激,敬佩,欣赏之情。
我衷心的希望它能越来越好,毕竟陪伴了我们快20年了。而且我爸为了娃哈哈拒绝了很多其他品牌我们山区的代理商,其中不乏统一,汇源,可口可乐这样的饮料品牌。也可见我们的感情深厚了。
是不是民族企业这个点,网上查了下,有点麻烦,什么国有持股,性质特点啥的....我以为的就是单纯的没有国外资本流入的企业,娃哈哈就是股份都是国人的嘛 。whatever,就这样吧
平平无奇古天乐,年老色衰王力宏!
改:平平无奇古天乐,你是唯一王力宏!
宗小姐很好的示范了正常二代们是什么脑子——名校毕业、精英人设都遮盖不住地纨绔范,禁不住让人想起当年爱放豪言的王公子。
企业年轻化战略也好,自我革新更替也罢,换代言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聪明点的公关上下点功夫,感谢王力宏二十年的不离不弃,送对方一个体面的告别,既完成了自身年轻化战略,又讨好了对方粉丝,收获一票路人缘。普通的做法就是不声不响的换了,然后大张旗鼓的宣传新人,对旧人只字不提,也不会翻出什么水花。最差劲的就是眼下这种,莫名其妙的踩一脚,恶心了粉丝,败坏了路人缘,却什么实际的利益都没获得。
结合宗小姐当年要把企业搬去国外的豪言,以及宗庆后一副要让其接班的架势,对娃哈哈未来的发展颇不看好。
作为中国饮料行业的双巨头之一,娃哈哈无疑有辉煌的过往。
90年代的中国,适逢饮料市场群雄逐鹿的年代,面对可口可乐的大举入侵,和健力宝,旭日升冰茶等本土巨头的激烈竞争,宗庆后体现了一个传统浙商的智慧,在很早就确立了领先地位。
Bilibili上有个珂频道,里面有很多80年代的老广告,在彩电尚未普及的年代,宗庆后就意识到快消品营销的巨大作用,那个颇有鬼畜迷幻恐怖色彩动画片,落款还是饮料厂,浓浓的国营时代特征,是他最早在此领域的尝试,比起十几年后农夫山泉有点甜的电视广告,不知道早了多少步。而差不多同一时期,娃哈哈纯净水的slogan正是彼时刚刚出道的王力宏的“我的眼里只有你”,那时的宗馥莉还只是一个中学生。
而作为快销品的另一驾马车,宗庆后同样重视渠道的作用。
二战时期,可口可乐依靠的是堪称绑定军方后勤的强大的渠道供应系统,让美国大兵在诺曼底登陆深入敌后的欧洲第二战场,无论是法国乡间泥泞的旷野,还是柏林瓦砾遍地的废墟旁,都能看到可口可乐的玻璃瓶。
而宗庆后面对可口可乐的强大渠道优势,采取的是针锋相对的策略,只要有可口可乐存在的地方,必须要有娃哈哈的存在,如果非常可乐的单品无法阈值匹敌,就尽量用多品种策略压缩对手的空间,虽然非常可乐逐渐凉了,但是这种渠道的渗透,在后来一直保持着优势。
那时的宗庆后,不仅要忙碌于生产车间,还要上山下乡,深入乡里,亲自监督娃哈哈渠道的地推工作,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卖部店主打交道,和四五线城市宿舍区的杂货店大妈打交道。一点点地谈让利,一点点地谈货位的摆放和雪糕柜上王力宏宣传画的粘贴。这种接地气,是宗馥莉这一代从小顶尖学校,接受洋派精英教育的年轻一代无法复制的。
回到娃哈哈的大本营,宗庆后同样要面临极为复杂的人事关系,随着娃哈哈的体量扩张,摊子大了,总有些人和事不好处理。宗庆后是一个传统的乡绅式的企业家,很多时候他不能任性,他对别人说:有些时候,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强调铁腕管理,要开除一个员工,但我不能。这里面事情太复杂,我是国营厂长出来的,不是资本家,我和员工之间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更多是一个家长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人情味在里面。
很多人说,宗庆后和王力宏续约多年,是因为后者还有剩余价值,其实不如说是两人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里面。
然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少有转型成阿里巴巴这样的现代企业的,大部分都是家族式的传承——当第一代创始人老去的时候,他们的子女自然地接过班,但是能不能接好,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实际上,一个剧变的行业,接班难度可以说非常之大,马云和马化腾的天赋,本身就是一种中彩票概率,他们的子女如果拥有同样的旷世之才,就好比中了一注大乐透特奖之后,又中了一注双色球特等奖,几乎不可能,因此高科技企业大多不能世袭,与其说是一种无私,不如说是一种不得已。
而像地产、食品、零售等传统行业,相对来说行业的变化没有那么剧烈,但是接班的难度同样不低。这就给了像王思聪、宗馥莉、张康阳这样的顶级富二代以接班的机会。
但问题是,如果不是特殊的历史机缘,顶尖的泉贵后代几乎不可能“体察民情”,有一次像“爸爸去哪儿”那样的暑期夏令营,已然算是不错的刻意安排了。
实际上,绝大部分企业家,不是教育家,他们也都是普通的父母,自己一路上苦过来的,不会让下一代再受苦,于是从小给子女提供的都是最为优质的资源供应,这个过程,如果是培养一个和欧美上流社会打交道的公子名媛,确实不错,但是对于接班来说,却是有害的。
矛盾在于,即便他们的父母深知这一点,也不可能真的这样去做,偶尔的几次安排只是隔岸观火,和当年父辈的身临其境毕竟大有不同。
他父亲已经算比较注意这方面的,曾经让他暑假去厂里打工,但又能怎么样呢?他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在厂里虽然和那些差不多年纪的工人谈笑风生,但是和他父亲当年的筚路蓝缕相比,终究不是一回事,一个是不知道明天的太阳在哪里,一个是混完这个暑假,继续回到花花世界中逍遥自在,通过这种忆苦思甜来完成新老一代的精神内核传递,可以说是收效甚微。
知乎上很多富人思维的局限性在于:过度强调了家庭氛围的传承,而忽略了其中不能传递的部分。
而宗馥莉一脚踢开王力宏的事迹,不过是以上现象一个注脚罢了。这种行为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策略,而是宗馥莉压根没有继承宗庆后的精神内核。
对于一个为自己家核心产品代言二十年的,在娱乐圈有如此江湖地位的殿堂级明星用如此刻薄的语言,并非是一时的失言,某种程度上,这种和王思聪如出一辙的口无遮拦,是一种从小生在优渥环境中的的任性表达罢了,一句“太老了”就可以将王力宏一脚踢开,那么也可以推断,计划经济下的”老家长式”的画风也不可能得到继承。
几百亿的资产,海外私立高中,西化的价值观锻造,见惯了上流社会的风光,不会对什么人抱有崇拜,也难有父辈那种人情的顾虑和考量。
商业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象牙塔里哈佛商学院案例熏陶之后的入手实践,而不是父辈们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做大之后的如履薄冰和敬畏。直接经历永远无法通过间接经验替代,场景积累的不同造成了两代人的决策差异,只是前景如何,也未可知。
做生意的思路跟经营家庭不一样。
经营家庭,只要家里的电饭锅还能用,就不会主动会去换掉。但是做生意不行,做生意的广告就是工具,撬动利润的工具,对这个工具的要求自然越高越好。
比如王力宏的代言费是100万一年,但是只为公司赚了400万,而有个人现在的代言费是1000万,但是它能帮公司赚到4000万一年,你说你假如是公司的老板,你会换吗?
当然换,而且换的会很勤快。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公司产品不行了,或者公司倒闭了,付不起钱了,然后被解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