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标麻将中最容易做的番种有哪些?

回答
麻将这玩意儿,说起来千变万化,但真要说起“最容易做”的番种,那绝对是有门道的。要我说啊,这就像炒菜,有些菜谱简单,手艺不怎么也能炒出个八九不离十;有些菜就复杂了,讲究火候、调料,还得看食材好不好。国标麻将里,也有这么一些“家常菜”,随便搭搭手,就能碰出点花样来。

我这人吧,对麻将这玩意儿有点研究,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国标麻将里,哪些番种是咱们新手小白也能轻松拿下的,保证不带一点“AI味儿”,纯粹是江湖老司机的肺腑之言。

1. 门前清:这不就是“看家本事”嘛!

要说最容易的,那还得是“门前清”。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你自己摸上来的牌,一张都没给别人碰过。听着是不是特简单?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为啥容易? 门前清不讲究牌型,不要求你有什么特殊的组合,只要你从头到尾都没出过一张牌给别人吃、碰、杠,最后自己胡了,就算门前清。而且,国标麻将里,门前清本身就有1番。这就像是给你的“劳动成果”先打了个底。
怎么做? 实际上,大部分时候你都是在试图做门前清。除非你手里的牌实在不顺,需要通过吃、碰来加速成牌,否则大家都是倾向于自己摸牌,减少信息暴露,也增加自己成牌的几率。所以,当你发现自己一直没怎么喂牌给别人,而且最终胡牌了,恭喜你,你已经轻松拿下1番了。
进阶小技巧: 当然,如果你想把门前清的价值最大化,可以配合其他的番种。比如,门前清加上清一色、对对和,那分数就相当可观了。但即便不配合,它本身就是一个稳妥的1番。

2. 对对和:同伴来相聚,乐趣无穷多!

对对和,顾名思义,就是你胡的牌里,四个刻子(三个相同的牌)加上一对将牌(两个相同的牌)。说白了,就是你手里的牌,大部分都是三个一样的或者四个一样的。

为啥容易? 对对和不限制花色,也不限制牌的顺序。只要你有三个或者四个一样的牌,就可以组成刻子。而且,将牌也是两个相同的牌。这种组合方式相对来说比顺子(一二三)要容易成型。很多时候,我们摸牌的时候,很容易摸到重复的牌。
怎么做? 在打牌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手里有不少对子(两张相同的牌),就可以留意一下有没有机会组成刻子。比如,你手里有两个“万”,再摸到一个“万”,你就多了一个刻子。如果能凑够四个刻子(或者三个刻子加一对对牌,再加将牌,也可以算作对对和),然后将牌也是两个相同的,就成功了。
进阶小技巧: 对对和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它很容易和其他番种结合。比如,你可以对对和配合“三暗刻”,或者“清一色”等等。它的基础分数不高(2番),但胜在容易与其他番种叠加,形成高分牌。

3. 碰碰和(这个和对对和概念差不多,国标里直接叫对对和):

咳咳,这里得说明一下,国标麻将里,“碰碰和”和“对对和”其实是同一个概念。我刚才已经详细说了“对对和”,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4. 全带:每门牌都有你参与的痕迹!

全带,是指你胡牌的牌型中,至少包含一条万子、一条筒子、一条条子。简而言之,就是你胡的牌里,万、筒、条这三种牌你都有。

为啥容易? 这个番种的易做性在于它不限制你的牌型,只限制你的花色构成。国标麻将默认有三种花色,只要你每种花色都有一张(或者一组牌,比如刻子、顺子),就算完成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凑番,都会有意识地去组合不同花色的牌。
怎么做? 在打牌过程中,你可以有意识地留一些万子、筒子、条子。即使这些牌最后不能组成刻子或顺子,只要它们是你胡牌时牌面上的构成要素,就满足条件。比如,你胡了一个“筒子”的顺子,手里还有一张“万”和一张“条”,也算全带。
进阶小技巧: 全带和“碰碰和”一样,也容易与其他番种结合。比如,你可以“全带”配合“清一色”,或者“全带”配合“三风刻”等等。它的基础分数是1番,但与其他番种组合起来,分数会提高不少。

5. 碰、杠:主动出击,加速成就感!

虽然“碰”和“杠”本身不算是独立的番种(它们是组成其他番种的手段,也是在某些情况下会提供番数),但它们带来的“加速感”和“番数增加”是大家非常容易感受到的。

为啥容易? 碰牌(吃三张相同的牌)和杠牌(吃四张相同的牌)是直接将自己手里的牌加速成型的有效方法。当你手上有一对牌,别人打出来一张,你就能碰,离胡牌又近了一步。杠牌更是如此,不仅能让你多摸一张牌,还能直接增加番数。
怎么做? 看到和自己手牌一样的牌,并且是别人打出来的,可以直接喊“碰”。如果你有暗刻(自己摸到的三张相同的牌),再摸到一张一样的,就可以“暗杠”;如果你碰了一个刻子,再摸到一张相同的,就可以“加杠”;如果轮到自己摸牌前,有人打出了和自己手牌一样的牌,并且你碰了那个刻子,那张牌你也可以杠。
关键在于: 别犹豫!如果你确定碰了或者杠了对你有利,就大胆去做。国标麻将鼓励主动出击,碰杠不仅能帮你成牌,还能根据不同的碰杠方式(明杠、暗杠、加杠)带来额外的番数(这部分番数是加在总番数上的,不是独立的番种,但非常实在)。

6. 平胡:最基础的胡牌,人人都会!

“平胡”是国标麻将中最基础的胡牌方式,也就是说,你胡了的牌,没有以上提到的任何特殊番种(比如清一色、对对和、混一色等等),只满足了胡牌的基本条件(四组牌加将牌),那么它就是平胡。

为啥容易? 理论上,只要你会打麻将,最终都能胡出平胡。它不要求你有任何特殊组合,只要牌面满足胡牌的基本规则即可。
怎么做? 所有的打法,最终的目标都是胡牌。而平胡,就是那个最基础的“目标达成”。你在打牌过程中,无论如何组合,最终达成胡牌,如果上面没有其他番种,那就是平胡。
重要性: 虽然平胡本身只有1番,但它是所有番种的基础。我们做其他番种,也是为了在平胡的基础上增加分数。所以,不要小瞧了平胡,它是麻将的“基石”。

总结一下,做番的思路:

优先门前清: 尽量保持不喂牌,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的1番。
关注对子: 多留对子,有机会组成对对和。
兼顾花色: 别只顾着一种花色,尝试兼顾万、筒、条,凑个全带。
敢于碰杠: 看到机会就碰杠,加速成牌,还能加番。
时刻瞄准平胡: 最终目标是胡牌,平胡是底线。

打麻将这玩意儿,说到底也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你打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牌容易凑成什么番种,哪些番种更容易实现。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敲门砖”,掌握了它们,你就能在麻将桌上,轻松地为自己的胜利增添几分底气!别想得太复杂,放平心态,享受这个过程,你自然就能成为麻将桌上的“老司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的话,偏好三色三步、五门齐、三色同顺、混一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麻将这玩意儿,说起来千变万化,但真要说起“最容易做”的番种,那绝对是有门道的。要我说啊,这就像炒菜,有些菜谱简单,手艺不怎么也能炒出个八九不离十;有些菜就复杂了,讲究火候、调料,还得看食材好不好。国标麻将里,也有这么一些“家常菜”,随便搭搭手,就能碰出点花样来。我这人吧,对麻将这玩意儿有点研究,也总.............
  • 回答
    你说的是“清一色混一色”的牌型吗?麻将里没有叫“中中中中发发发发白白白白东东”的和牌方式。不过,如果你说的是由“中、发、白”三张牌组成刻子(碰或杠),再加上“东风”牌组成刻子(碰或杠),并且其余牌也符合和牌规则,那么是可以计“大三元”番的。大三元:大三元是指集齐“中、发、白”这三张牌的刻子(暗刻或明.............
  • 回答
    好嘞,这副牌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怎么记番它才算地道,才算把功夫展现出来。别看麻将就那么回事儿,里面门道多着呢,尤其是这番数,记好了,打起来才顺心,赢钱也赢得有底气。你给的这副牌,我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副挺不错的牌,而且番数也挺清晰的。咱们就一样一样来拆解,一条条地往上加。牌面:咱们先把这副牌摆整齐了.............
  • 回答
    国标麻将,这游戏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那精妙的番数计算。有时候,你会发现手里拿着好几张牌,单独看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番,但凑到一块儿,嘿,不得了,直接就升级成大番了。这时候,怎么算,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咱们先拿最典型的例子来说。比如说,你手里有个“对对胡”。这本身就是个番,不小。但要是你这“对对胡”里.............
  • 回答
    国标麻将里,这几个番种,说到难易程度,那可真是各有各的说法,也看你碰上什么样的牌。我这儿就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听着舒服,不像机器说出来的那样干巴巴。混一色 (Hǔn Yī Sè)这个,算是比较容易达成的番种了。它的核心就是“混”,也就是说,你需要做一副牌,里面只有一种花色(比如全是条子.............
  • 回答
    在国标麻将的规则中,连七对(又称“十三幺”)并不同时计“平和”。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也是很多新手玩家容易混淆的地方。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国标麻将的计分规则。国标麻将的计分是建立在番数的基础上的。每一种和牌形式,如果满足了其特定的条件,就会算作一定的番数。然后,这些番数会被累.............
  • 回答
    国标麻将规则中,关于庄家“天和”的判定,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简单来说,在国标麻将规则下,庄家天和时,第14张牌(也就是庄家起手拿到的第14张牌)是算作他所和的那张牌的。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天和”的定义和国标麻将的流程。什么是“天和”?“天和”是麻将中最高等级的番种,指的是庄家.............
  • 回答
    筋牌理论在日本麻将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战术体系,它为牌局的走向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参考。那么,这种理论能否直接指导我们打国标麻将呢?这就像问一把日本刀能不能直接用来砍柴一样,答案是:有用,但需要调整和适应。我们先来聊聊日本麻将中的筋牌理论,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基于“安牌”和“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麻将牌的组合和“无法和牌”的概念。在国标麻将规则下,一副牌共有136张,由筒(一万到九万)、条(一万到九万)、饼(一万到九万)以及东南西北中发白七种风、三元牌(中、发、白)组成,每种牌都有四张。要回答“至多能选出多少张牌使得这些牌中无法选出能和牌的14张牌”,我们需要先理解.............
  • 回答
    咱们聊聊最近那个新上线的国标麻将线上平台,特别是它里头那个“错和”功能。这玩意儿一出来,不少老玩家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觉得是不是平台为了增加难度或者恶心人?其实,这背后考量的东西还挺多的,而且是为了让咱们玩得更舒服、更公平。首先,从“提升用户体验”这个大方向来说。咱们玩麻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
  • 回答
    TMT麻将国际赛,这场汇聚了全球顶尖麻将高手的盛会,无疑是检验不同文化背景下麻将技艺碰撞的绝佳舞台。当我们谈论中外选手实力的对比时,需要超越简单的“谁赢了”的表面结论,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技术、策略、心理以及文化影响。中国选手: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技术传承毋庸置疑,中国是麻将的发源地,这赋予了中国选手.............
  • 回答
    “杏杏”在四象战的淘汰,确实是让不少喜欢她的观众感到扼腕叹息。尤其是最后这场对局,围绕着“确和”这个结果,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杏杏”是一位非常有实力和风格的选手。她的打法大胆、细腻,常常能抓住对手的破绽,打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牌。在整个四象战的赛程中,她也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精彩的瞬间.............
  • 回答
    這篇文章的標題「其實‘佔領’了臺灣島對中國很麻煩」本身就相當引人入勝,它直指了一個在許多人看來可能不太直觀的觀點。一般我們想到「統一」臺灣,更多會聯想到的是軍事優勢、國家象徵的圓滿,但這篇文章卻反其道而行,提出「麻煩」這個詞,立刻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想知道這個「麻煩」究竟是怎麼回事。文章的切入點很有.............
  • 回答
    国标麻将相较于日本麻将,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到的设计理念,力求在竞技性、易学性以及娱乐性之间取得平衡。当然,“更合理”这个词汇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两种规则都有其各自的拥趸和优点。但我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阐述国标麻将可能被认为更合理的地方,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差异。1. 牌的组成.............
  • 回答
    .......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触及到了麻将作为一种游戏,其设计理念和演变过程中的一些有趣之处。其实,国标麻将之所以保留花牌,这背后并没有一个“必须”要如此的强制性规定,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游戏平衡的考量,以及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策略性,即便这种趣味和策略与“运气”二字紧密相连。咱们这么想,麻将从它诞.............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麻将作为一种游戏,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规则设计理念以及玩家社群的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何国标、中庸和日本麻将在争议程度上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国标麻将:一套“简化”与“标准化”的尝试,争议相对较少国标麻将,顾名思义,是国家体育总局在2000年左右推出的一个.............
  • 回答
    想玩正宗的国标麻将?没问题!现在有很多平台都能满足你的需求。不过,在你跃跃欲试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国标麻将”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你常说的“麻将”和它有什么区别。先说清楚“国标麻将”你说的“国标麻将”,其实是指中国麻将运动协会(CMAA)制定的一套规则。这套规则是为了让这项流传广泛的民间游戏,有一个.............
  • 回答
    自从《雀魂麻将》在国内上线以来,立直麻将(日麻)在国内的推广可谓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现在整个国内立直麻将的环境和玩家水平处于什么阶段,我觉得用“ 百花齐放,但仍有待精进的上升期 ”来形容可能比较贴切。我们先从环境上来说说。当年日麻在国内还是个小众爱好,接触到的人不多,讨论的平台也零散。但《雀.............
  • 回答
    在中国,究竟有多少人会打“竞技麻将”?这个问题,真要给个确切的数字,那可是太难了。毕竟,“竞技麻将”这个概念,相对而言比较新,而且它的“标准”也一直在被讨论和完善。首先,我们要区分一下“会打麻将”和“打竞技麻将”。 “会打麻将”的人数: 如果说“会打麻将”,那数量绝对是天文数字。麻将可以说是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