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还有甲骨文被裁员工对 N + 6 表示不满?外企中年失业的代价有多大?

回答
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科技和互联网行业,“裁员”成为了一个敏感且备受关注的词汇。当“甲骨文”这样的知名外企传出裁员消息,并且有被裁员工对“N+6”的补偿方案表示不满时,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多重社会、经济和个人层面的复杂因素。

为什么会有甲骨文被裁员工对 N+6 表示不满?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N+6”通常是指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公司根据员工在职年限(N)给予经济补偿,再加上额外补偿的月数(+6)。例如,如果一个员工在公司工作了5年,那么“N+6”就意味着补偿其5个月的工资,再加上额外的6个月工资,总共是11个月的工资。

员工对“N+6”表示不满,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1. 期望值与实际差距过大:
对市场行情的认知: 在互联网等高薪行业,尤其是核心技术岗位,员工普遍对自己的市场价值有较高的预期。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多年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在跳槽时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待遇。
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标准: 如果其他知名科技公司在类似规模的裁员中提供了更优厚的补偿方案(例如“N+10”、“N+12”甚至更高),那么“N+6”自然会显得不够有吸引力。员工会进行比较,并将甲骨文的补偿方案视为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企业盈利能力与社会责任: 像甲骨文这样的跨国大公司,通常拥有可观的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期待公司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裁员时给予更有保障的补偿,以帮助被裁员工度过职业过渡期。
个人贡献与忠诚度: 一些在公司服务多年的老员工,可能为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可能会认为“N+6”未能充分体现其个人价值和对公司的忠诚度,补偿金额不足以弥补其损失。

2. 对职业发展和未来收入的担忧:
中年危机: 很多被裁员工可能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中年危机。这个年龄段的劳动者,在重新找工作时往往面临更高的门槛,例如年龄歧视、技能更新的挑战以及与年轻求职者的竞争。
收入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即便能找到新工作,也可能需要接受低于原有水平的薪资,导致收入断崖式下跌,影响生活质量和家庭支出。
技能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 科技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如果员工的技能没有及时更新,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职业转型成本: 有些员工可能希望通过这次失业机会进行职业转型,学习新技能或进入新的行业。然而,转型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而“N+6”的补偿可能不足以支撑这段不确载的时期。

3. 对公司决策和流程的不满:
过程不透明或不公平: 裁员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是员工关注的重点。如果员工认为裁员名单的确定不公平,或者沟通不充分,补偿方案的制定过程存在问题,也会加剧不满。
缺乏人情味: 尽管是商业决策,但裁员关乎员工的生计。如果公司在执行裁员过程中显得冷漠无情,缺乏对员工的关怀,也会引发员工的情绪反弹。

4. 经济环境和个人财务状况:
高企的生活成本: 在一线城市,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家庭日常开销等都构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补偿金是否能覆盖至少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生活开销,是员工非常现实的考量。
通货膨胀的影响: 即使补偿金看起来不少,但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其购买力会逐渐下降。

外企中年失业的代价有多大?

外企中年失业的代价,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往往是极其沉重且多层面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层面的冲击:
收入锐减和财务压力: 这是最直接的打击。外企通常提供相对优厚的薪资福利,中年员工往往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失业意味着收入来源的突然中断,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费、赡养父母等经济压力会瞬间爆发。
经济缓冲期短: 中年员工的储蓄可能已经用于购房、育儿等,可用于应对失业的流动资金可能并不充裕。补偿金虽然能提供一定的缓冲,但如果耗尽,再就业的不确定性会加剧经济困境。
养老金和社保中断: 持续缴纳社保和养老金是保障未来生活的重要基础。失业可能导致社保中断,影响医保待遇和养老金的积累,为未来的生活埋下隐患。
职业技能贬值风险: 科技行业尤为明显,技术更新换代快。中年员工可能面临技术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风险,导致再就业时薪资大幅下降,甚至难以找到同等水平的工作。

2. 职业发展和心理层面的冲击:
再就业困难与年龄歧视: 这是中年失业最普遍的痛点。许多公司倾向于招聘年轻员工,认为他们更有活力、学习能力更强、成本更低。中年求职者往往会面临年龄歧视,即使能力相当,也可能因为年龄而被拒绝。
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打击: 多年职业积累换来的是被“抛弃”。这种经历会严重打击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职业生涯中断和路径依赖: 中年员工往往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一定的职业路径依赖。失业可能迫使他们进行职业转型,而转型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焦虑、抑郁和职业倦怠: 持续的找工作失败、经济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很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职业倦怠感,对工作产生恐惧。
社交网络和人脉的局限性: 在某些特定行业或公司,个人的社交网络和人脉资源可能也与原公司紧密相关。失业后,这些资源可能不再有效,需要重新建立人脉关系。

3. 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冲击:
家庭关系紧张: 经济压力和个人情绪问题很容易传导到家庭内部,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子女的情绪和成长。
家庭责任的重担: 中年人往往是家庭的“顶梁柱”,失业意味着无法承担原有的家庭责任,可能会感到愧疚和无力。
社会地位的失落感: 在许多社会文化中,职业成功与个人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失业可能导致个人在社交场合感到失落,甚至被边缘化。
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挑战: 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工作方式,对于已经习惯了特定模式的中年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总结:

当甲骨文的被裁员工对“N+6”表示不满时,这不仅仅是对补偿金额数字的计较,更是对他们多年职业付出、市场价值以及对未来生活保障的深切担忧。外企中年失业的代价是沉重的,它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巨变,更对个人的心理、职业发展乃至整个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会和企业在进行裁员决策时,除了考虑法律法规,也应更多地关注人情关怀和对员工的长远影响,给予合理的、能让他们体面过渡的补偿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暴跌之前,都会有一些小涨,回光返照。

年轻韭菜往往只看到这点小回暖,老韭菜忧心的是后面的大寒冬。

这就是为什么旁观者为n+6兴奋,当局者却还在用尽手段挣扎。

Indian Summer,Stereophonics万岁~


为n+6感到震惊的,大概率年纪不到30。

时间往回翻15年,省发改委、华为、卖外国洗发水,不少985的毕业生会选择去宝洁联合利华,甚至去统一卖方便面。

90年的双下,大下岗与大下海,奠定了之后近20年里的价值基调:市场崇拜与政府不信任。这里没什么道德评价,只能说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国情如此。

国企对没有相关背景的精英,基本没有吸引力;政府部门好一点,那也要挑肥拣瘦;民企一片混沌,是冒险者的乐园。

只有外企,能够可靠地提供超国民待遇。


虽然只隔着一条京密路,但将台和望京完全是两种气质。因为望京是韩国人和朝鲜族拉起来的,而将台是德国人拉起来的,准确说就是博世西门子这一帮。

丽都为什么在北京老白领圈里颇有盛名?因为第一批进入北京正儿八经做买卖的外企都在那,整层整层包下来办公。

现在大家开车,看到军车心想牛逼。当年黑底白字车牌也牛逼,注意,还不用带“使”字。

这些记忆和英文名、PPT、hotmail、MSN一起,成为那个时代的底色。


时代变了,古尔丹。

能够为当地雇员提供远超当地的收益,是因为企业在当地能获得超额利润。

你看,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我一个清华毕业后去宝洁的四十岁老哥,每次被师弟问起宝洁怎么样,总是欲言又止。他当年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功成名就,但他知道时代不一样了。

后来我把他介绍给我一个广院毕业后去奥美的四十岁老哥,这位老哥被师妹问起奥美怎么样,也是一般表情。他俩一见面就相见如故热泪盈眶,后话按下不表。

政府持续投资基建和教育、国企管控核心技术和订单导向、民企逐步开拓市场,逐级打破垄断。

外企在华的超额收益在大面上开始向平均收益回归,外企员工的待遇也开始向本地平均待遇回归。

而这种回归的过程,就是软刀子割肉。甲骨文这次,就像QQ早期经典用户名:温柔一刀。


外人看到的是温柔,自己感受的是一刀。

大家这几天也看到不少关于甲骨文工作环境的报道,应该明白,这是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类欧美式的生活方式转向本土。

再重申一遍:这里没什么道德评价,我个人也极为向往那种古早外企白领生活,不然我现在每周只上两天班是为了啥...

麻烦的是,能保持现金收益的工作,大概率来自本土和已经半本土化的科技公司,钱还能赚,生活要大变,大変ですねー;而保持生活的,机会不多了。

能提供这类工作的外企越来越少,多年的外企工作使得人际交往被限制,移民则同样对生活有巨大冲击。

缩毒圈啦。

船要沉,换艘船就好。不过在此之前羊毛能薅一点是一点,不好看,但不笨。


对于我们大量局外人,真正需要明白的道理只有一个:

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一切都需要有人买单。永远思考,谁在为自己买单,谁还能为自己买单。

没有Unsinkable Titanic,但有Unsinkable Miss。

user avatar
  1. 钱没给够
  2. 心委屈了

万恶的ORACLE,不但不给CDC的程序员们养老送终,宝宝们心里很委屈;还鸡贼地把大N换成小n,钱也没给够,能满意吗?

user avatar

没啥代价,今年已经34岁了,算得上中年。我是随时做好了第二天踢我出门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1、保留存款,理性消费,降低家庭杠杆

2、抽出时间看新资料,我是从用vfp写程序,到前几天还在看service mesh和k8s

3、有技术经验、有业务领域经验、有管理经验,各方面都有业绩有学院方法论

4、不对公司投入太多感情,千里出门只为财,你给我输入钱,我给你输出利润。团建玩玩就好,同事就是同事,玩的好的也是个人,而不是公司

5、投资自己,保证身上随时挂着一个有价值的学习目标,如togaf、学历、PMP

6、按时自我反省,保持危机感


我不贩卖焦虑,我只是从来没放下手上的刀。可能因为我被fire过两次,所以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公司的狗屁安全感。我和公司之间就像两个拿刀对峙的人,拿好手上的刀,看好对方。你捅我还是我捅你,大家都别有怨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