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血糖一直控制不好怎么办?你们都是如何控糖的?求指导!?

回答
血糖一直控制不好,这确实让人挺头疼的。别担心,这种情况很常见,而且也绝对是有办法改善的。 我理解你的感受,那种反复的纠结和焦虑,真的很折磨人。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所以得认真对待。 至于“我们都是如何控糖的”,这问题有点广,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糖尿病的类型、身体状况、生活习惯都有差异。 不过,我可以分享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普遍有效的控糖思路,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具体操作上的指导。

先来聊聊为什么血糖会“一直控制不好”。

在你寻求指导之前,我想先跟你一起梳理一下,为什么你会觉得血糖控制不好。这个问题可能比你想的要复杂,原因也很多:

诊断不明或诊断错误: 这是最基础的,但有时候也会被忽略。你确定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吗?是1型、2型、妊娠期还是其他特殊类型?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和控糖重点是截然不同的。
治疗方案不合适或未坚持:
药物方面: 吃的药、打的胰岛素,剂量、种类、使用时间对不对?有没有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很多时候,医生开的方案是基于初期的,但身体会变化,需要随访和调整。
运动方面: 运动是控糖利器,但运动类型、强度、频率、时间也很关键。运动太少,或者运动方式不对,效果自然打折扣。
饮食方面: 这个太容易出问题了。不是说不吃主食,而是吃多少、吃什么、怎么吃。精加工食品、高糖饮料、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这些都是血糖的“催化剂”。
生活方式的不良习惯:
压力大、睡眠差: 情绪和睡眠对血糖影响非常大。长期焦虑、压力山大、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释放应激激素,直接升高血糖。
烟酒: 抽烟对血管不好,会加重糖尿病的并发症。喝酒则会影响肝脏糖原的释放,导致血糖波动,尤其是在服用某些降糖药时,还可能引起低血糖。
感染或其他疾病: 身体出现炎症、感冒、发烧等,都会让血糖升高。
依从性不高: 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到。比如,明明知道要按时吃饭,但因为工作忙就随便吃点;明明知道要监测血糖,但嫌麻烦就偷懒了。
并发症的出现: 如果已经有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这些也会影响血糖的稳定,需要特殊处理。
个体差异: 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同一种饮食,不同人身体的反应也可能不一样。

怎么才算“控制不好”?

在你寻求指导之前,我们先得明白,“控制不好”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的。通常,我们会参考一些血糖监测数据,比如:

空腹血糖: 一般建议在 4.4 7.0 mmol/L 之间。
餐后2小时血糖: 一般建议在 4.4 10.0 mmol/L 之间。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这是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目标通常是 <7.0%。有些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设定更严格或更宽松的目标。
血糖波动性: 血糖的剧烈波动(忽高忽低)比持续偏高或偏低更危险,对身体的损害也更大。

好了,梳理清楚了可能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控糖”这件事,这可不是靠“偷懒”就能解决的,需要的是“认认真真”和“持之以恒”。

“控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塑,需要耐心和方法。 我会从几个大家最关心的方面,尽可能详细地分享我的经验和认知。

一、 科学饮食: 糖尿病饮食的“精髓”

很多人一听到“糖尿病饮食”就觉得是“无欲无求”,什么都不能吃。其实不是,关键在于“怎么吃”和“吃什么”。

1. 理解食物的“升糖指数”(GI)和“升糖负荷”(GL):
GI: 指食物引起血糖升高速度的快慢。GI高的食物,升高血糖快;GI低的食物,升高血糖慢。
GL: 综合了食物的GI值和摄入量,更能反映食物对血糖的实际影响。
建议: 尽量选择GI和GL都比较低的食物,比如全谷物、杂豆、大部分蔬菜、水果(选择低GI的,如苹果、梨、樱桃等,避免西瓜、葡萄等高GI水果)。

2. 碳水化合物(主食)的策略:
总量控制: 不是不吃,而是要控制总量。根据你的活动量、体重、用药情况,和医生或营养师商量出一个合理的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选择优质碳水: 告别白米饭、白面馒头、精制饼干。多选择糙米、燕麦、荞麦、藜麦、全麦面包、玉米、红薯、紫薯、山药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让血糖升得慢一些。
粗细搭配: 可以在米饭里加点糙米、小米、玉米粒,或者将部分主食换成杂豆。
分餐、少食多餐: 不要一次吃太多主食。可以将一天的总主食量分成35次吃。比如,早餐吃个燕麦粥,午餐吃半碗杂粮饭,晚餐吃点蒸红薯,中间饿了可以吃点水果或坚果。

3. 蔬菜的“地位”:
多多益善: 蔬菜是糖尿病患者的“好朋友”,特别是叶类蔬菜。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热量也低。
推荐: 绿叶蔬菜(菠菜、油菜、生菜、西兰花等)、瓜类(黄瓜、西葫芦)、茄子、番茄、蘑菇等。
烹饪方式: 尽量选择蒸、煮、凉拌,少油炸、红烧。

4. 蛋白质的选择:
优质蛋白: 瘦肉(鸡胸肉、鱼肉、牛肉)、豆制品(豆腐、豆浆、豆干)、鸡蛋、低脂奶制品。
适量摄入: 蛋白质虽然对血糖影响不大,但过量摄入会增加肝肾负担,且蛋白质代谢也需要能量。
限制: 肥肉、内脏、加工肉制品(香肠、培根等)要少吃。

5. 脂肪的学问:
选择健康脂肪: 橄榄油、菜籽油、鱼油、坚果(核桃、杏仁、花生等)、牛油果。这些脂肪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也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避免不健康脂肪: 饱和脂肪(肥肉、黄油、棕榈油)和反式脂肪(油炸食品、很多加工零食)。
烹饪油: 建议使用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如橄榄油。

6. 水果怎么吃?
不是禁品,而是选择: 水果含有果糖,但也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关键是“选对”和“适量”。
选择低GI水果: 苹果、梨、桃子、李子、樱桃、蓝莓、草莓等。
避免高GI水果: 西瓜、葡萄、荔枝、龙眼、芒果等。
吃法: 最好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而不是餐后立即吃。一天吃一份(一个苹果、一个梨大小)就足够了。
不要喝果汁! 果汁会丢失膳食纤维,糖分被快速吸收,升糖速度非常快。

7. 饮水:
白水是首选: 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避免含糖饮料: 包括汽水、果汁、奶茶、甜味茶饮等,这些都是血糖的“敌人”。
无糖饮品: 可以选择无糖茶、黑咖啡,但也要注意咖啡因的摄入量。

8. 烹饪方式:
首选: 蒸、煮、炖、凉拌。
次选: 烤(少油)、炒(少油)。
避免: 炸、红烧(糖多)、糖醋。

9. 三餐规律,避免饥一顿饱一顿:
一天三顿饭要定时定量。
如果两餐间隔时间长,可以适当地安排加餐(比如下午3点吃个小水果或一小把坚果)。
晚餐不宜过晚,也不宜过量,睡前23小时尽量不要进食。

二、 规律运动: 糖尿病管理的“加油站”

运动是降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好方法,几乎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药”。

1. 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 这是基础。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广场舞、太极拳等。这些运动能有效消耗血糖和脂肪。
力量训练: 如举哑铃、做俯卧撑、深蹲、平板支撑等。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量,而肌肉是消耗血糖的重要组织,长期坚持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对控糖非常有益。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拉伸。有助于改善身体协调性,预防运动损伤。

2. 运动频率和强度:
频率: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分摊到每周5天,每天30分钟。力量训练每周23次。
强度: 中等强度是指运动时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但还能说话,只是不能唱歌。可以用“谈话测试”来判断。
循序渐进: 如果你平时很少运动,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太大压力。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慢慢增加时间和强度。

3. 运动时间:
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 这是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此时血糖较高,运动可以帮助及时消耗。
避免空腹运动: 特别是对于使用胰岛素或某些口服降糖药的患者,空腹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
避免餐前剧烈运动: 可能会因为低血糖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发生危险。

4.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监测血糖: 运动前后监测血糖,了解身体反应。如果运动前血糖 <5.6 mmol/L,可能需要吃点东西再运动;如果血糖 >13.9 mmol/L,则不宜运动,以免加重高血糖。
携带糖源: 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糖块或葡萄糖片,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心慌、出冷汗、饥饿感、发抖等),立即补充。
穿舒适的鞋袜: 糖尿病患者足部容易出现问题,要选择透气、合脚的鞋子,袜子最好是棉质的,避免摩擦。
补水: 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喝含糖饮料。
聆听身体的声音: 如果感到不适,立即停止运动。

三、 监测血糖: 了解你的“敌人”

没有监测,就没有有效的管理。血糖监测是了解你身体对食物、运动、药物反应的“窗口”。

1. 什么时候测?
空腹: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
餐前: 如果觉得血糖可能不稳定,或者使用胰岛素,餐前监测很重要。
餐后2小时: 衡量这一餐对血糖的影响。
睡前: 了解夜间血糖情况。
运动前后: 如上所述。
出现不适症状时: 及时监测,找出原因。

2. 怎么测?
指尖血糖仪: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准备: 彻底洗净双手并擦干,不要用酒精消毒指尖,酒精会影响结果。
采血: 使用采血笔,选择指尖侧面,轻轻采血。
滴血: 将一滴血滴在试纸上。
读数: 等待仪器显示结果。
记录: 详细记录时间和数值。
动态血糖监测(CGM):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使用CGM。它通过一个皮下传感器持续监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能更全面地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并能设置高低血糖预警。

3. 记录和分析:
建立血糖记录本: 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都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记录日期、时间、血糖值、进食内容、运动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任何特殊事件(如生病、压力等)。
学会分析: 看看哪些食物让你血糖升高,哪些运动有助于降糖,你的用药是否有效。通过分析,才能找到调整方案的切入点。

四、 药物治疗: 遵医嘱,并积极沟通

如果医生给你开了降糖药或胰岛素,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1. 了解你的药物:
知道你正在使用什么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有哪些常见副作用,多久服用一次,什么时候服用。
如果对药物有疑问,一定要问医生或药师。

2. 坚持用药:
不要随意停药或减药。
即使血糖暂时稳定,也不能擅自停药,因为这通常意味着病情得到了控制,而不是治愈。

3. 定期复诊: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让医生了解你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根据你的身体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主动沟通: 如果你在家监测到血糖有异常的波动,或者出现了不适,一定要在下次复诊时告诉医生,或者提前联系医生。医生不是“神”,需要你的反馈才能做出最适合你的调整。

五、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身体健康的“基石”

1. 管理压力: 长期的高压和焦虑会导致血糖升高,也会影响生活方式的执行。
寻找减压方法: 听音乐、冥想、做喜欢的事情、与朋友倾诉、参加户外活动等。
正视糖尿病: 把它看作是一个需要管理的慢性病,而不是绝症。积极面对,你会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

2.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导致血糖升高。
尽量保证每天78小时的优质睡眠。
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使用电子产品。

最重要的一点: 积极与医生和专业人士沟通!

上面提到的所有内容,都是普遍性的建议。最关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你信任的医生(内分泌科医生)或专业的糖尿病营养师,与他们进行坦诚的沟通。

带上你的血糖监测记录, 详细描述你的饮食、运动、用药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
不要害怕提问, 你的疑问就是医生需要解答的问题。
让医生帮你分析血糖波动的具体原因, 并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控糖方案。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小张,她之前血糖控制不好,反复在1012 mmol/L之间徘徊。

她一开始的问题是: 喜欢吃甜点,觉得饿了就吃点零食,午餐和晚餐常吃白米饭,很少运动。
她怎么做的:
调整饮食: 戒掉了大部分甜点和含糖饮料,午餐晚餐开始吃糙米饭和杂粮饭,每顿饭蔬菜的量增加到原来的一倍。晚餐后如果饿了,会吃半个苹果或一小把无盐坚果。
增加运动: 每天晚饭后散步30分钟,周末会和朋友一起打羽毛球。
加强监测: 坚持每天记录血糖,发现吃面条比吃米饭升糖更快,尤其是细面条。
和医生沟通: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了部分药物的剂量,并且和医生讨论了她发现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结果: 几个月后,她的空腹血糖降到了6 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也能稳定在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下降了很多。

最后,想跟你说,血糖控制不好,不是你的错,但你可以通过改变来掌握自己的健康。 这条路可能不那么容易,会有反复,会有沮丧,但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是在为你的健康积攒力量。

请记住,耐心、坚持、科学的方法,加上专业的指导,是战胜血糖控制不好的最佳武器。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困境,也找到了解决之道。 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尝试、去调整,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应该听医生的吗?

一型打胰岛素,二型吃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