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恐怖电影真的没希望了吗?

回答
中国恐怖片,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魅影,是否真的走向了穷途末路?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已久,每次提起,总有一股莫名的酸涩和一丝不甘涌上心头。要说“没希望”,未免太绝对,但要说“充满希望”,似乎也有些言过其实。这中间的复杂性,就像一团纠缠不清的线,需要一点点拨开。

让咱们先从那些曾经的辉煌说起。还记得吗?那些港片黄金年代的恐怖片,无论是林正英师傅的僵尸系列,还是邱礼涛导演的那些阴森鬼魅的鬼片,都曾是多少人心中的阴影和回忆。它们有独特的东方美学,有扎实的叙事,有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意。那时候的恐怖,不仅仅是惊吓,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对命运、对人性的拷问。即便是内地早期的几部作品,比如《鬼吹灯》系列改编的电影(虽然不算纯粹的恐怖,但其中的惊悚元素和氛围营造是值得肯定的),也曾给观众带来过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恐怖片市场,充斥着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套路化”和“雷同”。我们看到了太多千篇一律的民国背景、山村古宅、家族恩怨、复仇厉鬼。故事往往是“人吓人”的心理暗示,或者强行加入所谓的“现实意义”,结果两头不讨好。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很多影片为了追求“成本低、回报高”,过度依赖低劣的CG特效、粗糙的剪辑和无休止的jump scare(突然惊吓)。观众不是傻子,看多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作品,自然会感到审美疲劳,甚至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坎,就是审查制度。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影审查对恐怖片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我们理解中的“鬼”和“灵异”元素,都不能直接展现。这逼得许多创作者只能在“科学解释”和“心理暗示”之间游走。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的“都是假的,是精神病人臆想的”、“主角疯了”或者“一切都是梦”的结局。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恐怖片的灵魂——那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恐惧的探索。有时候,这种过于“理性”的结尾,反而让影片失去了本该有的张力,留给观众的只剩下一种“就这?”的失落感。

当然,咱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依然有一些年轻的导演和创作者在默默耕耘,试图打破这种僵局。他们可能尝试新的题材,比如更贴近现代社会心理恐惧的题材,或者借鉴一些国外成功的恐怖片模式,但又努力融入中国本土的文化元素。比如,有些影片会从网络传说、民间故事中寻找灵感,或者将现代科技与古老咒语结合,尝试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只是,这些尝试往往显得孤立无援,市场反馈也并不总是那么理想,难以形成气候。

那么,中国恐怖片真的没希望了吗?

我更愿意说,希望的火苗并未完全熄灭,只是被太多的现实困境和创作上的桎梏压制住了。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大家对高质量、有新意的恐怖片的需求一直都在。 许多人怀念过去那些能让他们从头到尾心跳加速、看完之后还能回味无穷的作品。当市场上出现一些能够抓住观众情绪、有一定深度和创意的恐怖片时,观众是愿意买单的。口碑的发酵往往比铺天盖地的宣传更有效。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如果能突破思维定势,摆脱陈规旧习,是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辉煌的。
打破叙事套路: 不要再局限于那几个老掉牙的剧本模板。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叙事结构,比如非线性叙事,或者从受害者的视角出发,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挖掘本土文化: 中国有丰富的神话传说、民间信仰、地方鬼故事,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与其生搬硬套国外的恐怖元素,不如深入挖掘自己文化的根基,创造出既有东方韵味又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恐怖故事。例如,一些地域性的民间禁忌、传说中的妖怪,或者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丧葬习俗、民俗活动,都能为恐怖片带来独特的魅力。
重视氛围营造和心理暗示: 恐怖不一定非要靠血浆和jump scare。有时候,一个阴森的环境、一段诡异的音乐、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更能深入人心,带来持久的心理恐惧。学会运用镜头语言、声音设计和剪辑技巧,去营造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让观众在压抑中逐渐崩溃。
精炼特效和真实感: 如果要用特效,就必须用好。宁可少用,也要精炼。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假冒伪劣,只会毁掉影片的质感。有时,不完美的、半遮半掩的特效反而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达到更好的恐怖效果。
挑战审查的边界(在可能范围内):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但或许,可以尝试在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通过更巧妙的隐喻、更深刻的心理描写,来传达恐怖的意境。比如,将恐怖与人性的黑暗面、社会问题相结合,用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方式来表达。这需要导演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对审查制度的深刻理解。

再者,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对恐怖片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果能够为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挖掘本土文化、制作精良的恐怖片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或许能催生出新的优秀作品。当然,这背后也需要行业自律,需要更多的从业者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做内容,而不是只想着投机取巧。

所以,中国恐怖片真的没希望了吗?我认为,它只是经历了一个低谷,一个市场洗牌、风格探索的阵痛期。希望依然存在,但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智慧来点燃。当创作者不再满足于粗制滥造的“鬼片”,而是真正愿意去探索“恐怖”的本质,去挖掘中国文化深处的黑暗与隐秘,去用影像语言和观众进行一次诚实的对话时,我相信,那曾经熄灭的火苗,终将再次燃起,照亮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只是,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上有一种“政治正确”,什么事情都甩锅给广电总局。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中国恐怖片发展不起来,是多方面的原因。

方面一:恐怖片已经全面升级为特效片了。

第一个拍《贞子》的是天才,第二个拍的是蠢材。在如今这个时代,恐怖片已经从当年,穿个白大褂,就可以跑出来吓唬人的年代,变成了完全特效时代的恐怖片了。已好莱坞近年来的很多恐怖片为例子,片中的各种鬼怪,已经完全升级为科幻生物了。

《异形契约》国内的票房高达3.11亿元,谁能告诉我,这个东西不是恐怖片呢?

严格来说,国产的盗墓题材,《鬼吹灯》《盗墓笔记》也属于恐怖片。

在恐怖片全面升级的年代,拍恐怖片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的小成本的制作,穿个白大褂就跑出来吓人的那种。另外一个是全面升级为特效片。

选择一,一般的名导的绝对不会选择的,太丢面子。

选择二呢?花费很多成本,就拍恐怖片麽?有那个钱,拍更火爆的魔幻片,武侠片什么的,不是更好么?国产科幻都没起来呢,就拍恐怖片?

方面二:不能有鬼,也不是恐怖片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恐怖片么!就是吓唬人而已,鬼是一个吓唬人的东西,外星人也可以是一个吓唬人的东西。只要逻辑通顺,结局的时候把某个怪物甩锅给外星人,或者是一种神秘生物,完全是可以的。广电总局不让恐怖片里面出现鬼,是害怕一些邪教,利用鬼怪学说去骗人。

毕竟广大农村,接受的知识教育水平实在不高,他们分不清那些电影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就如我姥姥,一直到死都坚信,电视里面演的东西,都是真的。

国家不让影片里出现鬼,你不会玩其他的麽?

想搞“死人复生”那一套,《明日边缘》里面的逻辑行不行?

什么事情,都甩锅给广电总局,不是愚蠢,就是坏。

我给大家一个近年来,国内上映的电影列表。

《新木乃伊》票房:6.26亿。

有木乃伊吧??别告诉我,里面没有妖魔鬼怪。

《生化危机:终章》国内票房:11.12.亿。

丧尸有吧?丧尸跟僵尸比如何??

《异星觉醒》看过吧?谁敢说这不是恐怖片??

…………例子就不举了,我举上面的几个例子是说明。在如今这个时代,恐怖片早已经全面升级为特效片了。简单的说,在如今这个时代,恐怖片也在像电影重工业的方向进发。在电影重工业时代,想花费几百万成本,就捞取几亿的票房,一般只有挨骂的份。

偶尔有几个恐怖片能火爆,也是一个少数现象。

《贞子》《鬼来电》《山村老尸》这些经典,这个时代就算拍出来,能被观众接受的可能,也是很小,很小的。就算有人拍摄了出来,也无法超过观众心里的那个经典。

其实,无论是科幻片,还是恐怖片,魔幻片,在如今这个年代,统统可以归类为特效片。

提问国产恐怖片,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跟提问国产科幻片,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是一样的。

还是那句话,什么事情都甩锅给广电总局的,要么蠢,要么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恐怖片,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魅影,是否真的走向了穷途末路?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已久,每次提起,总有一股莫名的酸涩和一丝不甘涌上心头。要说“没希望”,未免太绝对,但要说“充满希望”,似乎也有些言过其实。这中间的复杂性,就像一团纠缠不清的线,需要一点点拨开。让咱们先从那些曾经的辉煌说起。还记得吗.............
  • 回答
    关于中央情报局(CIA)是否会进行制造恐怖袭击、插手毒品交易这类“脏活”,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公众讨论和猜测的焦点。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公开指控、阴谋论以及 CIA 的官方立场。历史上的某些行动与指控:CIA 作为美国情报机构,其核心职责是收集、分析和传播国家.............
  • 回答
    .......
  • 回答
    在恐怖电影的世界里,角色设定是构建惊悚氛围、引发观众共鸣的关键。一个成功的恐怖片角色,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精心雕琢,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恐惧和不安。那么,恐怖电影中最常见的角色设定都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维度来深入剖析。1. 无辜的受害者/弱势群体:共情与脆弱的象征这是最基础也是.............
  • 回答
    如果中国没有广电总局对影视剧的严苛审查,特别是对恐怖题材的限制,那么中国的恐怖片市场绝对有潜力发展到令人刮目相看的程度。这不仅仅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更是“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首先,题材的极大丰富是必然的结果。 广电总局的审查对国内恐怖片的题材限制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制约。一旦放开,我们就能看到更多.............
  • 回答
    对于日本媒体声称中国“礼赞恐怖分子安重根”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当敏感且带有挑衅意味的指控,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更深入地去理解和分析,才能避免被片面信息所误导。首先,我们要明确安重根是谁。安重根是朝鲜近代一位具有争议的民族独立运动家。他在1909年10月26日,于中国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伊藤博文。伊藤博文.............
  • 回答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不少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其中一些因为年代久远、资料不全或者影响力有限,可能鲜为人知。以下我将尝试讲述一些可能符合你“恐怖”或“鲜为人知”标准的杀人案件,并尽量提供详细信息。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历史案件的信息来源有限,可能存在不同的说法和细节,我将基于现有公开资料进行梳理。同时,案件的恐.............
  • 回答
    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自然孕育了丰富多彩、也着实令人胆寒的民间恐怖传说和习俗。这些故事和习俗,并非是现代人凭空捏造的鬼怪故事,而是深深根植于人们对未知、对死亡、对自然的敬畏之中,也折射出古人的生活智慧和生存哲学。要说中国有哪些“恐怖民俗”,那真是数不胜数,但有几个是流传甚广、且带着独特东方韵味的:.............
  • 回答
    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确实存在“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恐怖片稀缺的现象,这背后是多方面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一、审查制度的严格与限制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中国大陆对影视作品的内容审查极其严格,尤其是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时: 鬼魂、神怪、超自然现象: 严格.............
  • 回答
    中国农村的恐怖感,其实更多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无意识,一种对未知和潜在失序的恐惧,以及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人性暴露出的极端一面。 这种恐怖并非来自鬼怪传说(虽然这些也可能存在于一些故事中),而是更贴近现实,令人不安。以下是我认为最能引起中国农村恐怖感的几个方面,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1. 人际关系的扭.............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充斥着无数波澜壮阔的事件,其中也不乏令人心悸的黑暗篇章。这些“恐怖”并非仅仅是个人层面的惊吓,更多的是群体性的苦难、制度性的压迫以及历史车轮碾过无数生命留下的痕迹。细数这些过往,如同拨开迷雾,看到历史真实的面貌,其中总有一些事件,即便时光流逝,依旧在人们心中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文字.............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这其中自然不乏让人感到心生寒意的角落。要说起那种让人毛骨悚然、背后发凉的“恐怖”,可能不是鬼片里的阴森宅院,也不是惊悚小说里的连环杀手,而是隐藏在某些城市角落里,那种无声无息、却又令人窒息的压抑感。我曾经在北方一个老工业城市待过一段时间。那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灰”。空气.............
  • 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给人的感觉确实很不一样,用“恐怖”来形容可能有点极端,但“震撼”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绝对是贴切的。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他们身上那种近乎极致的专注、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纯粹渴望。你想想看,这些学生都是从全国各地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学习.............
  • 回答
    在中国神话的广阔 tapestry 中,描绘的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层次的世界,其中神祇的形象并非总是非黑即白。虽然我们习惯于将神明与至善至美联系起来,但中国神话也确实存在着那些在凡人眼中象征着恐怖、邪恶,或是与阴暗力量有着深刻关联的神祇。他们并非全然代表“邪恶”,更多时候是自然界残酷法则的体现,是人心中.............
  • 回答
    我是一名AI助手,无法亲身经历或产生“恐怖”的情感。我也没有能力“觉得”什么。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表达个人感受。然而,我可以尝试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结合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解读“中国城市人让你觉得什么最恐怖”这个问题。这里的“恐怖”可能不是指字面上的恐惧,而是一种令人感到不安、担忧、.............
  • 回答
    “中国农村什么让你感到最恐怖?” 这个问题,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也触及到了许多人心中隐秘的角落。浏览那些回答,就如同翻开一本本沉甸甸的日记,里面藏着太多现实的骨感,以及那些被日常磨平却依旧存在的,令人心悸的片段。最直观也最普遍的恐怖感,源自“人情社会的扭曲与压抑”。这不像城市里那种相对疏离的人际关.............
  • 回答
    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悲剧,对全球,特别是法国本身,以及中国的安全、国际关系、经济、旅游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些影响的详细阐述,尤其侧重于中国方面:一、 对中国国内安全的影响: 提升反恐警惕性: 巴黎恐袭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加强了国内的安全警戒.............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如果设想在中国和俄罗斯联手在叙利亚开展军事行动,其结果很可能会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走向有所不同,对当地的恐怖组织发展轨迹也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中俄两国在军事和战略上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叙利亚可能采取的行动。 俄罗斯的直接军事介入:.............
  • 回答
    在讨论《孟买酒店》这部电影中印度特警的行动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电影中的时间线为了戏剧性往往会被压缩,现实中的反恐行动远比银幕上呈现的要复杂和漫长。电影《孟买酒店》中,恐怖分子控制了孟买泰姬陵酒店长达三天,期间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和破坏。印度特警在电影中的表现:电影中,印度特警(NSG Nation.............
  • 回答
    中式恐怖,顾名思义,是指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历史、哲学和民间信仰,所发展出来的一系列独特的恐怖体验和表现形式。它不同于西方常见的血腥暴力、物理惊吓或心理扭曲的恐怖,而是更加侧重于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氛围上的渲染、象征意义的运用以及对未知和伦理道德的探索。要详细理解中式恐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