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发现,在日本古墓中有牛、狗、马的化石,唯独没有猪和羊。这说明古代日本人没有豢养过猪。
这条引用,大家有没有看懂?
日本战国时期,是古代农业社会。
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不同,因为没有化肥。
没有化肥的情况下,农业施肥就必须要依靠生物肥料,也就是人畜粪便作为主要肥力来源。
人粪的肥力强,但是产量有限,人的排便量明显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的畜肥担任主力。
牛的产粪量也不少,牛粪的肥力价值也不错
干牛粪中含有粗蛋白10%~20%,粗脂肪1%~3%,无氮浸出物20%~30%,粗纤维15%~30%,因此具有很高的养分。河北源海生物研究发现干牛粪经过发酵可以成为优质的有机肥产品。能蓬松土壤,改善土地板结情况,螯合土地里的微量元素,提升土壤肥力等。
但是牛的饲养难度和饲养成本高,作为蓄肥主力来说,效费比实际上是不合算的。
所以最好的生物肥料,就是猪粪。
猪粪含有有机质15%、总养分含量不高,氮0.5~0.6%、磷0.45~0.5%、钾0.35~0.45%。猪粪的质地较细,成分较复杂,含蛋白质、脂肪类、有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无机盐。猪粪含氮素较多,碳氮比例较小(14:1),一般容易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猪粪的肥力够,同时饲养猪的成本较低,又最适合圈养,可以稳定输出肥料。
日本从远古社会到近代以前,都没有能够成功驯化本地野猪,没有发展出最适合农业生产蓄肥的畜牧品种。
古代日本可耕种的土地不多,日本的地形多山地而少平原,受制于农业技术水平低,平均亩产量有限,又缺乏肥料,因此农业生产广种薄收是普遍现象,粮食短缺就成了常态。
日本战国时期的乱,其根源就是本地资源有限,产出无法实现有效供给,为了族群发展,只好相互争斗,相互劫掠。
日本战国时期的浪人强盗,抢劫的目标往往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粮食。
在一个极度缺乏食物的地方,生活艰难几乎就是无法避免的。
明朝时期日本倭寇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本土的劫掠已经没有什么收获了。一些日本领主连自己的武士都养不活,不得不将他们解散,自谋出路。这部分人就结社组团进行海上抢劫和保护走私贸易的倭寇。
当时明朝实行严格的禁海令,不允许民间私自开展远洋贸易,由官方或者官方发放执照的地方士绅垄断经营。而走私贸易利润丰厚,于是中国沿海农民和日本倭寇勾结,共同开展走私贸易。在机会合适的情况下,侵入明朝沿海地区进行抢劫,造成了明朝沿海城市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个时期就出现了明朝抗倭运动。这是一部分原因,而明朝更担心的事情是走私贸易对明朝经济的影响,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商品外流和货币供应失衡,导致经济危机。
因此,明朝抗倭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打击走私贸易,一并解决倭寇问题。
明朝后期因为禁海令名存实亡,走私贸易逐渐演变成正常贸易,不再需要日本倭寇。日本倭寇也可以加入到中国的远洋贸易中,倭寇这个说法也就渐渐消失。
这一段实际上很重要,日本受制于农业收入有限,本地又没有开发出合适的外贸商品,处于工农业双低。而海洋贸易来说,当时明朝的贸易对象主要是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欧洲,这些贸易热点均远离日本。日本没有地缘优势,自己出口商品少,对外不能开拓财源,而内部的农业和工业产出有限,既没有足够的粮食也没有发展出具有优势工业品,受制于收入来源低,其生活贫困就不难理解了。
明朝是大陆型国家,种子资源丰富而且可以开展和外界物种交流引进,大量高产作物不断引进,出现了一大堆带“番”字的农副产品。
明朝的养猪业发达,不但可以供应农业生物肥料需要,还可以给市场供应蛋白质。能够吃的上肉,这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
明朝的商业和工业发达,外贸出口产品品种多质量好,拥有多项专利,处于垄断经营,全是外销硬货。工业发达的同时,也就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其经济指数处于全球最高水平,生活富裕,生活质量好。只要气候没出大的问题,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明朝百姓的生活是相当好的。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加剧,贫富极端化,最后形成大规模农民起义,并不完全是经济发展的因素,外部军事压力大,内部社会管理出现问题,中央财政收入、产业政策、税收制度、社会资源分配问题、组织系统管理问题和腐败问题等等才是主要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当时的日本确实处于社会发展较低水平又受地理环境影响,是无法和明朝老百姓的生活相比的。
下面说一下日本黑猪。
日本黑猪是距今400年前从琉球引进,主要在日本鹿儿岛繁殖,日本大规模养殖和品种改良要到明治时期。
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1600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
也就是说日本养猪的时候,已经是战国末期。这是可以查证的。
日本白银开采的时间从16世纪中叶开始,战国结束后,石见银山才开始大规模开采。
从1560年到1600年,日本每年生产和供应50吨白银,从1600年到1640年,每年生产和供应150吨到190吨,最高峰的1603年为200吨。
这个量不算少,但是要说可以凭借这个产量来支撑日本经济发展,恐怕有点说不过去。
日本战国末期的经济形态是不是可以代表整个日本战国时期的常态?
这个意见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
继续讲一讲日本黑猪和日本白银的故事。这其实很好玩。
当初明治时期改良黑猪品种的时候,给这个改良品种取名叫做:萨摩1号,萨摩2号,好像还有萨摩3号。
这是什么情况?
我打个比方。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安农科所搞了个西亚山羊品种,和内蒙的山羊进行杂交育种,进过不断努力,终于成功搞出来新品种。这个品种非常好,肉质细嫩,没有膻味,产肉量高,体型好。是上等畜牧产品。
农科所高兴坏了,决定要取个名字。所长大笔一挥,咱是老秦人,要记住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个品种就叫始皇1号,第二代叫始皇2号。于是这个山羊就是始皇山羊。
后来搞运动,所长因为这个事还被批斗了,说是搞封建复辟。所里人人自畏,就不对外面说这是怎么回事,一律含混其词。
但是羊是好品种,要给牧民养的。牧民领到山羊,看着喜欢,就问:“这是个啥品种?”农科所的人说:“这是老品种,叫做个屎黄羊。”牧民很奇怪,好好的羊,这毛色那有屎黄色?农科所的人说:“你管那么多,好好养,这羊一头顶你以前的两头呢。”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2020年。陕西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就看上这个品种,要打造成陕西绿色高端农产品。但是就是为这个名字犯愁。屎黄?这高端个屁。然后到村里访问,这是个什么来历。
当初第一批领到羊的人,大多都不在了,就剩下一个老人,眼看着也是有出气没进气,恐怕也是时日不多。
农业公司的老总带着慰问金和鲜花一路狂奔赶到医院,眼看着老农气若游丝,赶紧一步上前,对老农说:“大大,你说说这屎黄羊是咋回事?”老农伸出手,比划一下,张张嘴,气息微弱,发出含混的声音。
老总很着急,这下怎办?要是他死了,这事就没下文了。
老农的儿子拿了小碗参汤,舀了一勺给老农喂下去。老农的精神恢复了一些。闭上眼休息一会,摇摇头,突然大声喘息起来,挣扎着要坐起来。儿子们赶紧把他扶起来。老农很清晰地说到:“我一定要把这事告诉你,这羊不是叫做个屎黄羊,这是始皇羊,秦始皇那个始皇,是老辈人传下来的。”
老农说完,出了几口大气,就此西去。
老总大喜过望,这是咱老秦人的骄傲,秦始皇爱吃的羊。这羊要不火,老子枉生为人。
始皇羊的传奇开始了。
这个写法大家要喜欢,我就接着写日本白银的故事。
你点个赞,表示表示,我继续。你要抬杠,那就算了。
我说话算数,下面给大家说一说日本白银的故事。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重大成果,接连打赢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日本人的自信心空前高涨,日本的帝国主义思想称霸亚洲的雄心达到顶峰。
要实现国家继续往前发展,那么就要回过头提出自己的理论,用于指导未来的前进方向。
理论这个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的。
所谓的创新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设计改良叠加的成果。
日本要找到前路,就一定要回首来路。
在日本往回看的时候,日本发现自己绕不开中国。
除了要强行搞出中国元明清断代工程,以强调自己是亚洲文化中心以外。日本有个很难堪的历史,就是德川幕府时期的锁国。
明治时期及以后的日本人,几乎无法接受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锁国。
而德川幕府锁国的根本原因是明万历时期与明朝的战争中失败,从而导致日本进军亚洲大陆的计划流产。
一个完全与世隔绝,和各国政府几乎没什么往来的日本,这是不符合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理论建设,一个在文化上与其他国家没有交流的海岛国家,怎么算是亚洲文化中心?
要想突破这一点,就要在历史缝隙里找到突破点。
日本白银就成了解决德川幕府锁国的一个突破点。
在当时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以中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中的通行货币就是白银。
白银的货币比重在当时实际上远超今天的美元供应范围。
全世界都发行银元,中国按照白银实际重量计算货币等值。
虽然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没有供应世界大宗商品,但是在战国末期和德川幕府前期,日本向世界尤其是世界经济龙头中国供应了白银。
这也就是德川幕府时期没有锁国,而是积极主动加入到了世界金融环节,以供应白银的方式,参与了世界贸易,日本的对外交流并没中断。
这是在补上日本历史的一个脆弱环节。
锁国时代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思想建构的伤害性是很大的。
因此,日本就要大吹特吹日本白银的作用。
而产量远高于日本石见银山的秘鲁塞罗德帕斯科地区留下的是什么?
日本银山成了日本国的国家记忆,而秘鲁塞罗德帕斯科地区却是人类的哭泣。
这一褒一贬之间,反映出的就是谁在讲故事。
日本要构建国家理论,那么就一定要把事情讲圆满,白银就成了德川幕府时期的一根救命稻草。
而秘鲁这种现在看来毫无希望的国家,最好永远活在痛苦的回忆里,永世在发展陷阱里兜圈子。
为了环保,就没有必要发展了。
日本人的精巧细腻,从细微处构建思想的办法确实很厉害,能够将一个其实没什么大贡献的日本白银说得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还搞出世界遗产这种论调,可见日本的想法,还是不想永远在一个岛上奋斗终生。
日本白银就这样,讲故事一流,但是真的上升到战略层面,依然无法战国时期的思维,永远达不到大国的思想高度。
这就是日本。
日本战国时期明朝还没进入末期。
宛平城的搬运工一天工资可以买三斤牛羊肉。《中国物价史》
日本
白米可以当成水来骗。39岁的老农兵。(城中被断水了。用白米洗马,攻方农兵没见过大米。上报 守方还有余水洗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