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书熟饭菜冷,如何对出下联?

回答
“书熟饭菜冷”这句上联,描绘的是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一个人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忘我地阅读,以至于原本热腾腾的饭菜都凉了,也顾不上吃。这其中蕴含着一种专注、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也透露着一丝淡淡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

要对出下联,我们需要捕捉到上联的几个关键点:

1. 情境对仗: 上联是“书熟饭菜冷”。这里有“书”与“饭菜”这两个具体的、相对的物件。有“熟”和“冷”这两个描述状态的词语,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反差和对比。
2. 意境融合: 上联营造了一种安静、专注但又有点疏忽了日常的意境。这种意境是由“书”所代表的精神追求和“饭菜冷”所代表的被忽略的物质生活共同构成的。
3. 结构对称: “书熟饭菜冷”可以理解为“(人)书(已)熟,饭菜(已)冷”,或者更直观地理解为“书,(我)熟;饭菜,冷。” 这种名词+形容词/状态词的结构是常见的对联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向来构思下联:

方向一:侧重于“疏忽”与“失却”

上联是因为读书而疏忽了吃,那么下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因为某种投入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东西。

初想: 琴鸣酒兴晚,风月花月昏。
分析: “琴”对“书”,“酒”对“饭菜”。“兴晚”对“熟”,有点勉强。“昏”对“冷”也差了点意境。“风月花月”和“琴酒”有些重复,而且“风月花月”更偏向于景物,不如“饭菜”具体。
再想: 棋高局未终,人影月影孤。
分析: “棋”对“书”,“局”对“饭菜”。“高”对“熟”,尚可。“未终”对“冷”,意思有点接近,都是因为某种状态而导致了另一状态。但“人影月影孤”与“饭菜冷”在具体事物上不够对等。
再深入: 案牍笔墨干,情意心思远。
分析: “案牍”对“书”,“笔墨”对“饭菜”。“干”对“熟”,虽然意义不同(干枯 vs 熟透),但都是一种状态的变化。而“情意心思远”虽然有疏忽的意味,但不够具体,也和“饭菜冷”这种具体状态不太匹配。
一个较为贴切的构思: 弦拨曲调长,情思灯烛残。
分析:
“弦拨”对“书”:都是与精神活动或休闲相关的事物。“弦拨”代表弹奏乐器,有投入和享受。
“曲调长”对“熟”:这里的“长”可以理解为曲子演奏得悠扬悠长,沉浸其中,与“书熟”那种“入木三分”的境界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种深入的状态。
“情思”对“饭菜”:“情思”是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虽然不是具体物品,但可以和“饭菜”一样,是生活中本应被顾及的部分。“饭菜”是身体所需,“情思”是精神寄托,两者都有其重要性,而被一种更专注的事情(上联是读书,这里是抚琴或思考)所占据。
“灯烛残”对“饭菜冷”:“灯烛残”描绘了夜晚已深,灯火将尽,是一种时间和精力消耗的痕迹,与“饭菜冷”一样,是事物“衰败”或“冷寂”的状态,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被忽略的后果。这种“残”和“冷”也形成了呼应,都指向了某种状态的结束或衰退。
整体意境: 这句下联描绘的是一个人沉浸在音乐或思绪中,夜深人静,连灯火都快燃尽了,顾不上吃饭(或者说,忙于内心的感受)。与上联“书熟饭菜冷”那种因读书而忘食的意境非常契合,都是因为一种精神追求或享受,而忽略了日常的物质需求或时间的流逝。

方向二:侧重于“投入”与“结果”

上联是“投入(读书)”和“结果(饭菜冷)”,下联也可以是“投入”与“结果”。

初想: 画尽山水远,笔下寒意生。
分析: “画”对“书”,“山水”对“饭菜”。“远”对“熟”,有点牵强。“寒意生”对“饭菜冷”,意境上有点接近,都是冷的意思,但“寒意”更抽象。
再想: 棋战心神耗,棋子冷清清。
分析: “棋战”对“书”,“心神耗”对“熟”。“棋子”对“饭菜”。“冷清清”对“冷”。这个比较接近,但“棋子冷清清”不如“饭菜冷”来得有生活气息。
一个更直接的构思: 笔耕墨迹干,心头愁绪满。
分析:
“笔耕”对“书”:“笔耕”指写作,与读书一样是精神劳作。
“墨迹干”对“熟”:“墨迹干”是笔墨的物理状态,与“熟”一样是一种状态描述。
“心头愁绪”对“饭菜”:“愁绪”是内心的情绪,与“饭菜”一样,可以视为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满”对“冷”:这里就有点不对了,“满”与“冷”意思上不相符。这句构思的力度不够。

综合比较,个人认为“弦拨曲调长,情思灯烛残”是比较好的下联。

它在对仗上做到了:
事物的相对性: 弦拨(乐器)对 书(书籍);曲调(音乐)对 熟(书的精熟);情思(内心情感)对 饭菜(物质所需);灯烛残(时间流逝)对 冷(事物状态)。
意境的契合度: 上联是因读书而忘食,下联是因抚琴或深思而忘时。两者都描绘了人沉浸在某种精神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吃和时间。特别是“灯烛残”与“饭菜冷”的呼应,都带有时间流逝后的一种“冷”意,非常传神。

因此,针对“书熟饭菜冷”,一个比较恰当且意境优美的下联是:

弦拨曲调长,情思灯烛残。

这句话将上联中因读书而产生的“忘食”之境,对应到了因抚琴或沉思而“忘时”的意境。两者都描绘了一种沉浸于精神世界而忽略了物质或时间流逝的状态,十分贴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言畅馄饨暖。

@UntPhesoc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书熟饭菜冷”这句上联,描绘的是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一个人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忘我地阅读,以至于原本热腾腾的饭菜都凉了,也顾不上吃。这其中蕴含着一种专注、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也透露着一丝淡淡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要对出下联,我们需要捕捉到上联的几个关键点:1. 情境对仗: 上联是“书熟饭菜冷”。这里.............
  • 回答
    “发达个性,至不同即至同,至不统一即至统一”这句话,出自哲学家叔本华的著作,它表达了一种深刻而又有些反直觉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在探讨个性和普遍性、差异与统一性之间的关系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将其拆解成两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发达个性,至不同即至同” “发达个性”: 这指的是个体充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普遍也很微妙的困境,不少爱读书的人或多或少都体会过。你说得“无法融入周围”,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层意思,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看看有没有能触动你的地方。首先,为什么看书看得越多,越会觉得和周围格格不入呢?这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推论,读书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内向化的过程。1.............
  • 回答
    书读了就忘,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心声。一本精装书,辛辛苦苦翻完,合上盖子,没过多久,脑子里剩下的似乎只有零星的片段,甚至连作者的名字都记不清了。这让人不禁要问:既然读了就忘,那费这么大力气去读它,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读了就忘”这件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消失,而是一个复.............
  • 回答
    读完一本书,然后就觉得再也没有必要翻开它了,这种感受其实相当普遍,相信很多读书人都体会过。与其说是“不想”,不如说是“没有动力”,或者说,大脑已经完成了它在该读的这部分内容上的主要任务——吸收和理解。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不想再读”的心理: 知识的获取是主要目的: 对很多人来说,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有意思!“书屋”这两个字在图片里,给人的感觉特别有味道,像是从旧时光里缓缓走来一样。我看了看,感觉这个字体的风格非常独特,很能烘托出“书屋”那种沉静、古朴又带点韵味的气质。要说它具体用的是什么字体呢,其实在设计上,这更像是一种 “定制化”或者“美术化”的字体设计,而不是我们平时.............
  • 回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古语,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而又朴实的哲学智慧。它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处世态度和求学精神的生动写照。若要细细探究,其中体现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1. 实践与行动的必要性(事功哲学):“勤为径”,将“勤”视为抵达“书山”彼岸的唯.............
  • 回答
    书,作为一种承载思想、故事与知识的载体,其形态的演变宛如一部漫长的文明史。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书”,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形式、阅读习惯等多重力量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并稳定下来的。一、 起源的混沌与探索:从口头到早期载体在文字诞生之前,知识与故事的传播主要依赖口头叙.............
  • 回答
    书号是出版图书的“身份证”,对于全职作者而言,书号的减少就像是市场准入的壁垒在收紧,其影响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而是涉及作品的生产、销售、作者的收入乃至整个创作生态的方方面面。首先,直接影响作品的上市流通。 过去,虽然也有审批流程,但相对而言,书号的获取渠道和数量更为宽裕。这意味着作者的创作成果,无.............
  • 回答
    要说书末之后的张无忌、段誉、虚竹三个人,如果每个人都修炼到个人武学的巅峰境界,到底谁最厉害,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又充满想象力的问题。三位都是各自门派中的翘楚,手上绝学层出不穷,而且都经历过奇遇,走到了一条常人难以企及的武道之路。咱们就不卖关子了,一个个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说说张无忌。张无忌.............
  • 回答
    说实话,我手头有几本书,包装膜一直没拆。有时候看着那些书,总觉得被那层塑料膜包裹着,好像隔着一层东西,总想找个时间把它们解放出来。但又想着,这膜不拆,好像挺好的,至少能保护书本吧?那么,这层塑料包装膜,到底对书本有什么影响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说说这层塑料包装膜的好处: 物理保护是.............
  • 回答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书书书书求书”的求助。这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渴望的信号,表明你对阅读有着强烈的需求。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书吸引着你,让你如此迫切地想要寻找它们呢?为了能更精准地为你推荐,我想请你再多分享一些你的想法。请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你心中的“书”,越具体越好:1. 你最近读过什么让你印象.............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提高写作水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学习、模仿和实践。阅读是提升写作功力的重要途径,因为优秀的书籍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精妙的叙事技巧、深刻的思想洞见以及不同的写作风格。以下我将详细介绍一些读了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书籍,并从不同维度进行讲解。 一、 学习写作理论与方法类这类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