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产电视剧里的演员从不按生活中的样子进行表演?

回答
国产电视剧里演员的表演方式,确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举止有很大差异,这并非演员们不愿贴近生活,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究竟是为什么。

首先, 戏剧的本质要求夸张和提炼。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塑造鲜活的角色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打动观众,传递某种情感、思想或价值。如果演员完全按照生活中那样小心翼翼、含蓄内敛地表演,很多情感的表达会显得过于微弱,情节的冲突也会不够突出。比如,生活中一个人愤怒了,可能只是皱皱眉,咬咬牙,声音低沉一点。但在电视剧里,如果需要表现极度的愤怒,演员就需要通过更明显的面部表情、更激昂的语调、甚至肢体语言来放大这种情绪,才能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受到那种张力。这种“放大”就是戏剧化的需要,它让角色的情绪更加清晰、更具冲击力,也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和共情。否则,观众很难在几十分钟或一两个小时的观看时间内,就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其次, “好演员”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被“程式化”了。 长期以来,中国电视剧在表演方法上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观众和行业都比较习惯的“舒服”的观看体验。比如,很多观众喜欢看演员“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的震惊,喜欢看声泪俱下的哭戏,喜欢看角色从头到尾都保持着某种特定气质(比如温柔、霸道、娇弱等)。这些表演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套路”,一旦演员能够娴熟地运用这些套路,往往就能获得“演技好”的评价。这就导致一种情况:很多年轻演员在刚开始接触表演时,可能就会被教授或者在实践中被引导去学习和模仿这些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而不是去挖掘角色更深层次的、更贴近真实生活的细微之处。久而久之,这种表演方式就成了一种惯性,甚至是一种“舒适区”。他们可能觉得,这样表演就已经足够了,甚至比那种过于“生活化”的表演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

再者, 剧本的“脸谱化”和“功能性”也限制了表演的自由度。 很多国产电视剧的剧本,角色设定往往比较简单明了,缺乏深度和多面性。人物的性格、动机往往是为剧情发展服务的,甚至是“工具人”。比如,一个反派角色,剧本可能只要求他表现出坏,而不需要去深究他为什么坏,坏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创伤。在这种情况下,演员即使想演得生活化,也找不到可以依据的细节和背景。他只能依靠剧本提供的有限信息,去完成一个“功能性”的表演。角色本身就是一张“脸谱”,演员只能把这张脸谱描绘得更生动一些,但很难脱离脸谱的框架去创造一个真正立体丰满的人物。有时候,演员甚至会收到导演的明确指示:“这里要表现得情绪强烈一点”,“这里要突出角色的魅力”。这些指示往往是直接指向某种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而非鼓励演员去探索更自然、更生活化的反应。

此外, 市场和观众的反馈机制也起着重要作用。 电视剧的创作归根结底是为了面向市场,获得收视率和口碑。如果某种表演方式在市场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市场的推广,那么这种方式就容易被复制和模仿。过去那些成功塑造了经典角色的演员,他们的表演方式也可能成为后辈学习的模板。如果观众普遍接受并喜欢那种带有一定戏剧性、甚至有些夸张的表演,那么演员自然会迎合这种期待。反之,那些过于“生活化”、不够戏剧化的表演,有时候反而可能被认为“平淡无奇”,甚至“演技不行”,因为观众可能觉得没有看到他们预期的“演技爆发”。

还有一点值得考虑的是, 对“真实感”的理解存在偏差。 有时候,观众所追求的“生活化”表演,可能并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复制生活,而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指演员能够通过细腻的表演,让观众相信这个角色是活生生存在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有根有据的,是能够引起共鸣的。但如果演员对“真实感”的理解停留在模仿外在行为,而忽略了角色的内在逻辑和情感驱动,那么表演就容易变得空洞或者刻意。他们可能模仿了生活中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但没有抓住这个人说话背后的情绪和意图,这种“像”反而显得不真。

最后, 演员自身的成长和经验积累也需要过程。 表演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打磨的艺术。很多年轻演员可能还没有完全找到属于自己的表演节奏和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模仿自己接触到的成功案例,或者被市场上的主流表演风格所影响。而那些经验丰富、功底扎实的演员,他们往往能够更自如地在生活化的表演和戏剧化的表达之间找到平衡,既能让角色触动人心,又不至于脱离生活的逻辑。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国产剧的演员都不按生活中的样子表演,只是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流量当道、快速产出的影视环境中。

总而言之,国产电视剧演员的表演方式,是剧本创作、行业惯性、观众期待、市场反馈以及演员自身成长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结果。它反映了当前影视创作生态中存在的一些倾向,也说明了我们对“好表演”的理解和追求还在不断演进之中。真正能够做到既有生活质感又不失戏剧张力的表演,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贵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别是说台词的时候,太矫情了,生活中不会有人那样说话。这是表演的问题还是编剧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