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对美国有哪些普遍的误解?

回答
在与很多美国朋友或通过各种渠道接触美国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人对美国存在着一些普遍的误解,这些误解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以及媒体传播的片面性。我尽量想把这些感受说得具体一些,尽量不像机器那样死板地列举,而是带着一些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分享。

首先,“美国人生活都非常富裕,并且人人都能轻松拥有大房子和跑车”。这一点是我觉得最常见的误解之一。很多中国人脑海里的美国人,可能就是美剧里那种住着豪宅、开着跑车、周末去滑雪度假的形象。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美国社会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尤其是在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普通工薪阶层要负担一套舒适的住房是相当困难的。很多美国人也需要努力工作,甚至身兼数职才能维持体面的生活。他们有车,但未必是豪车,很多是经济实用的普通品牌。电视里那种光鲜亮丽的生活,更多是少数人的写照,或者说是某种“美国梦”的理想化呈现,离绝大多数普通美国人的现实生活有差距。

其次,“美国是一个完全自由、不受约束的国家”。没错,美国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这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但“完全自由”这个词用在这里,我觉得不太准确。美国社会有着一套非常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从交通规则到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在美国闯红灯的罚款很高,酒驾的后果更是严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都会受到指责甚至处罚。而且,美国社会也有很多“看不见”的规则和习俗,比如排队意识,尊重个人空间等等。虽然不像一些国家那样事事管束,但说美国完全“不受约束”,那肯定是误解了。

再者,“美国人普遍都很开放、热情,容易接近”。这确实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很多人初到美国,会感受到当地人的友善和乐于助人。比如在路上问路,很多人都会很热心地提供帮助。但是,这种“开放”和“热情”,很多时候是礼貌性的社交行为,不一定代表他们把你当作非常亲密的朋友。美国人有很强的个人边界意识,即使和同事、邻居相处融洽,但要进入他们的私人生活圈子,还是需要时间和缘分。很多时候,他们和陌生人的热情,更多是一种文化习惯,一种避免尴尬的社交技巧,而不是说马上就能和你称兄道弟,分享所有秘密。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热情,就觉得和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期望落空。

还有一种误解是关于“美国人对中国非常了解,并且对中国持有非常负面的看法”。事实上,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情况有些了解,觉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停留在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只知道中国有长城、熊猫、功夫,或者更多的是从新闻报道中了解中国,而这些报道往往聚焦于政治、经济摩擦或者负面新闻,所以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会比较片面,甚至有些偏见。他们可能不知道中国文化有多么博大精深,也不知道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各种积极变化。这种误解也包括一些中国人认为美国人都是“中国通”,其实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非常有限。

最后,“在美国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美国梦是人人都能实现的”。虽然美国确实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机会,但“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这句话,还是过于理想化了。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个人努力,还有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社会关系、甚至一些机遇和运气。对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来说,实现“美国梦”的难度是不同的。比如,留学生在美国,除了要面对语言和文化差异,还要面对签证、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这和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人可能遇到的挑战是不一样的。所以,成功需要努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美国梦”的实现程度,也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些误解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两国文化差异本身就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问题。媒体的聚焦效应,以及大众传播的简化特性,很容易将复杂的事物标签化,从而产生一些片面的印象。在我看来,了解一个国家和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身去体验,多与当地人交流,带着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和思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一些固化的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建国有246年历史,而中国建国才72年。

当然,当代中国背后的中华文明有两三千年历史;不过,当代美国背后的西方文明也有两三千年历史。在殖民时代,北美各州基本上照搬了英国文化,无论是人口、语言、法律、风俗、宗教皆完全源自于英国。独立之后,美国又大量吸收欧洲的人才、文艺、科技,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基本上吸收了西欧文化的精华。因此,美国在文化和文明上完全是欧洲西方文明的延续,如果要在文明史的层面上看待美国,完全可以说它的文明有两三千年的历史,跟中国一样。

因此,不存在谁古老谁年轻的说法,因为建国史和文明史是两回事,把二者混淆起来以换取自我优越感,纯属自欺欺人。当代法国是1958年建国的,比当代中国还年轻,但法兰西文明是511年出现的,也有一千多年历史。当代印度是1947年建国的,但印度文明的出现远早于这个时间。

user avatar

致美国兵———焦国标

伊拉克战争的第二天,
战场卷来沙尘暴。
前线出现胶著状态,
你知道我有多么心焦!!
伊拉克的沙漠风搅天撼地,
你背负著小山一样的军包,
趔趔趄趄,顶著沙幕前行,
你知道我有多么心疼!
伊拉克沙漠盘亘无际,
沙梁上,你从镜头远处跋涉而来。
恶人和恶人的朋友诬你是入侵者,
对的,你的确是“入侵者”,
迷彩装的你,
是万古死寂荒漠里第一株先锋植物,
是万里无垠沙海里第一抹绿色希冀。
阿拉伯沙漠里,
骆驼就是轻舟。
阿拉伯文化里,
骆驼是最受爱戴的生灵。
如果这个古老民族还有救,
那就从心底把骆驼置换成,
伊拉克沙漠里行军跋涉的美国兵。
于今几乎所有国家的青年,
都不再蒙受跨国征伐之苦。
美国号称是孩子的天堂,
天堂里的孩子却在代全球的同龄人,
从军远行,自陷地狱,与战邪恶。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先生说:
“战斧”巡航导弹带不来民主。
我说这要看什么时代:
给法国带来民主的是攻克巴士底狱的炮火,
给英国带来民主的是英王查理的断头台,
给美国带来民主的是来克星屯的枪声,
时代在前进,伊拉克的民主,
只有靠“战斧”巡航导弹呼啸携来。
你的笨重的军靴,
跋涉在伊拉克沙漠的地平线,
那是人类文明的走向。
如果你倒下了,
人类将失去正义的脊梁。
如果你的国家跨掉了,
人类将回到中世纪的蛮荒。
丑陋的嘴脸在电视屏幕里评点战争,
实乃一帮号称专家的巫婆神汉胡批乱侃。
彻底的陈词滥调,全心全意的愚民,
是我逃不脱的声音聒噪。
我的心遥向伊拉克战场千百次呼喊:
“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美国兵,请允许我喊你一声“brother!”
如果招募志愿者,
请你第一时间通知我!
假如有来生,
当兵只当美国兵。
假如今生注定死于战火,
就作美国精确制导炸弹下的亡灵。

焦国标先生,1963年生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人大新闻学和古汉语学双料博士,杂文家,诗人。

一句话,他是中国文化精英阶层的一员,而且排名相当靠前。他的这首诗,代表的不是他个人的看法,而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一整个阶层,对美国的看法。至于是哪个阶层,嗯,知名不具吧。

而他的这首诗,完美显示了中国近四十年对美国最普遍也是最大的误解——美国是一个民主的,文明的,讲诚信的国家!

正如2021年3月19日,杨洁篪外长在中美部长级会议时所说:我们就是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user avatar

误解一、中美差距最大的是科技

虽然中美科技确实有差距,但是真正让美国脱颖而出的实际上是社会科学。我们小时候经常被教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包括高中的时候也经常认为学不会理科才会选择文科。实际上社会科学对一个国家发展的贡献绝对不比理工科少,并且社会科学的水平更考验积累,很难短时间进步。下图是上海交大排行榜(该榜单更看重学术)社会科学各学科大学排名前十。

法律

经济

教育

政治

社会学

工商管理

金融学

误解二、美国有主流文化,移民都要挤破脑的融入

这个误解很可能是去美国读高中的留学生回国之后宣传的。原因很简单,任何国家的高中生年龄段的人,都很讲究小团体,因此小孩们容易认为班级里那些“厉害的,人气高的”所代表的就是主流文化。实际上,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基于种族的“主流文化”。同样是黑人,奥巴马和hood里面的黑人天上地下。同样是白人,一个德州红脖子也不可能和一个加州liberal有任何共同点。同样是亚裔,老印和老中常常是死对头。

如果不看种族,很多人会认为“上流精英社会”的文化就是主流文化。问题是“主流”两个字的定义本来就是“上流精英”的反义词,把两者等同岂不贻笑大方?

误解三、美国福利顶呱呱,到处发钱

这个误解很可能是偷渡去美国打黑工的人回国之后宣传的。美国确实对最贫穷的人有一些防止你死翘翘的“福利”。比如难吃但是免费的食物,冬天一些临时的避难所不至于让你冻死,没钱医院也不会让你死翘翘,还是会治你。但是除此之外,美国真的没什么值得讲的福利可言。尤其是和西欧北欧这些国家相比,美国几乎可以称作穷人的地狱都不为过。

误解四、美国人超好心,各种爱心捐款

美国人捐款是不少。但是美国人的特点是:自己不吃大亏的话,可以顺手一做,自己如果吃亏,一般不会去做。具体到捐款,美国很多捐款是可以抵税的,你无论如何都要把钱上交,捐款还能给自己一个好名声,交税了连名声都捞不到,当然捐款更划算。没有任何国家的人可以为他人而活,美国人也不例外,这本来就是人性使然。

误解五、美国人超开放,见面就啪啪啪

这完全分人,不同人的观念差别非常大。不要忘了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美国的穆斯林和印度移民婚前啪啪啪很少。美国的传统清教徒和摩门教徒很多也是“守身如玉”。美国人都知道犹他州很无聊,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摩门教徒集中于此州。而这些人的对立面则是当年的嬉皮士。其实中国也是一样,有的大学生天天泡在学校外面的小旅馆,有的大学生则天天泡在图书馆,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事情,和国家关系没有那么大。

误解六、凡是西式民主,一定就是美国体制

这完全是键政局的无知引起的。即使是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政体变化也千差万别。试问键政局,英国的内阁是干什么的?英国的议会/最高法院和美国议会/最高法院权力一样吗?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实权哪个大?德国的军队首领是谁?社会党是什么主张?工党是什么主张?把一切都当成美国体制,简直是对其他国家最大的侮辱。

误解七、美国的民主来自于一人一票

首先美国的总统并不是普选的,而是选举团制度。典型的例子,2016年选举,希拉里的得票多于川黄,但是最后川黄当选。其次,简单来讲,美国政体运作最依赖的只有一个词:制衡。如果一味听从民众意见,则会沦为民粹主义。如果一味听从精英的意见,则会成为威权主义。一人一票是典型的民粹主义,本质上和网络暴民没什么区别。

误解八、美国人过五一劳动节/英国人过感恩节

美国有劳动节,只不过在九月六号。感恩节是美国特有的节日,西方其他国家并没有。

误解九、美国的Party就像中国聚餐,可劲吃

美国绝大部分的party目的只有一个:社交。基本上只提供一些饮品和小食,去party只不过是去社交的。实际上去这种party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

user avatar

我不清楚这些是不是误解,但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广大的地区都是农村,这些人可能一辈子没出过国,甚至没有离开过这个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小镇上生活,是一种乡村俱乐部似的熟人社会。

但由于整体富裕,哪怕是小镇,里面的购物中心可能也有LV、Prada,这些都习以为常。

还有对待子女的态度,虽然父母和子女比较独立,但美国人反对遗产税的声音一直很大,所以死后还是希望把钱留给子女。所以这点上,父母对子女贡献远大于付出,比如养老不靠子女,但死后给子女留钱,不干预子女是否结婚生娃等。

应该说美国人比较看重长远积累和发展,一代接一代,甚至很多子女跟父母一样的名字一样的姓,以及跟祖父祖母一样的名字。而且美国姓氏非常多,每个姓的人反而不多。因此听到一个牛逼的姓基本断定就是那个家族的。

另外,堕胎权是个敏感话题。宪法其实没有提及堕胎权,因此有人会说各州依照自己的情况制定。但事实上由于绝大多数的州都是偏传统的州,传统上是不给堕胎权,所以如果联邦不管,实际上就是默认了反对堕胎权。这个有点像胖虎和大雄打架,我保持中立,这实际上就是帮胖虎。

我个人认为,堕胎权本质上是性别对立斗争的一个方面。比如说男的泡妞,搞大了肚子,那十拿九稳了。但如果允许堕胎,女的堕了,男的就失去了筹码。如果怀孕对女的有利,女的可以选择不堕。所以堕胎权整体上对女的有利对男的不利。

男的想废除堕胎权,要找一些理由,就会扯上生命由上帝创造人无权堕胎。但写宗教教义的都是男的,本质上他们这么写也是为自己利益服务的。

金斯伯格被称为女权斗士,因为她把堕胎合法化了,阻止堕胎反而非法。最近她去世了又有一些逆转。

美国就是这样的,斗争中发展,发展中斗争,与人斗,其乐无穷。

user avatar

列举一组数据。

中国大陆的在职公务员是700多万,加4000多万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总数接近5000万。

全球各主要国家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英国是最高,9.1%;加拿大第二,8.3%;法国第三,8.2%;美国第四,7.7%;德国第五,5.3%;中国大陆,3.7%;日本最低,3.2%。

综上所述,和全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的公务员占人口比例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偏低的。与美国相比,美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是我们的两倍!

从加州火灾到德州雪灾,从佛州公寓倒塌事件到新冠疫情,美国官僚系统整体表现与嘉庆道光时期的满清官场如出一辙。

效率低下、推诿塞责、懒政不作为。

那么,美国官僚系统效率低下是因为公职人员人数太少导致的吗?

不是!

可能有人认为,以上仅仅只是灾难事件的表现,不足以全面体现一国行政系统的全貌。

但是,请不要忘记,灾难事件的表现是最考验行政系统运转效率的测试剂

毕竟平时行政系统办事快一点慢一点一般老百姓还能有较高的容忍度,而灾难事件效率低下付出代价就是无数鲜活的生命!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应急管理机制与体系建设还是师从美国。

美国是发明应急管理机制与体系建设的老祖宗,但是真遇到重大灾难事件,中国却将应急管理体系与预案执行得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管理层还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来源:新华社)

中国在各大灾难事件中的应急管理表现堪称全世界第一,就这样,我们管理层却认为我们应急管理体系还有不足,还不够“现代化”,也就是还有提高的空间与余地。

而美国虽然各级官僚机构都有各种计划完备的应急预案,但是真正遇到突发应急事件,这些漂亮的应急计划却束之高阁,根本没有人去执行。

这足以说明,美国官僚系统与清朝嘉庆道光时期一样都出现了系统性的大问题!

那么,美国有人反思自己官僚系统的问题了吗?

没有!

并且,美国精英阶层不但没有反思自己官僚机构的系统性问题,反而邀功诿过、粉饰太平!

2019年美国名校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智库经济学人发布了一个全球卫生安全指数。

在这个卫生安全指数里中国各项指数都偏低,总分仅48.2分,全球排名51位,“响应”排名47位,“规范”排名141位,有50个国家综合指数在中国之前。

而我们的大美利坚合众国排名第一,总分83.5,远远领先于排名第二的英国。



全球卫生安全指数



全球应对流行病方面准备最充分的国家排名(来源:2019年全球卫生安全指数)

新冠疫情之后,按道理,这样的排名指数应该被无情打脸,但是,更为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最近彭博社发布了一份全球抗疫韧性排名表,美国居然在所谓防疫韧性中依然排名第一



全球防疫韧性排名表(来源:彭博社)

这个排名表让我瞠目结舌!

一个确诊3000多万,死亡60万人的空前人道主义灾难事件,竟然被媒体吹嘘为抗疫韧性全球第一,这种指鹿为马的本事确实让我自愧不如。

媒体在文过饰非,国家首脑则是丧事当喜事办。

7月2日,拜登总统来到佛州公寓倒塌现场,对于现场拖拖拉拉表现低劣的救援行动不但视而不见,反而高度赞扬了救援人员所做的工作。

在连番表示感谢之余,拜登总统这样评价现场的救援行动——你们所做的工作令人难以置信!

在公寓倒塌现场,一边是救援人员慢吞吞的考古式救援,一边是无数美国人在现场附近献鲜花、点蜡烛,唱歌、拍照留念——

却无人参与救援。

救援队的商业意识很强,在公寓倒塌现场拉起了警戒线,想要进入倒塌现场摆鲜花、点蜡烛、拍照只要缴纳4美元即可,现场也出现了卖鲜花、卖蜡烛、出租音响设备的商家。

也就是说,只要有钱,就可以在这个公寓倒塌现场享受摆花、拍照、唱歌等一条龙服务!



(来源:环球网)

可怜公寓废墟里还有146个生死未卜的生命,却被外面的人当做了最好的消费对象!

这就是被公知誉为民主的象征、人权的灯塔的美国!

佛州公寓是一栋钢结构建筑。一般来说,钢结构建筑在崩塌前都有几个月甚至更长的崩溃预警征兆——比如墙体开裂,比较大块墙体剥落等等,也就是它会给管理者留下足够的处置时间。

按:中国欣佳酒店事故是因为违法违规建设、改建和加固施工导致建筑物坍,属于人为性破坏事故。

那么,在佛州公寓倒塌前这栋大楼的管理者在做什么呢?

2018年公寓业主委员会聘请了一个工程师对大楼进行勘察,勘察报告表明,这栋大楼急需维护,否则其结构性损害会越来越恶化。业主委员会据此进行估算,拿出一个需要900万美元的维修预算,摊到每个业主头上就是10万美元。

业主对如此高昂的维修费用提出抗议,业委会成员大批辞职,维修方案没有通过。2020年新的业委会重新作出了维修预算,这一次费用上涨到1500万美元。虽然依然有部分业主抵制,但是这一次业委会成功拿到了这笔费用。

业委会拿到这笔费用之后一直没有动工,2021年,大楼将进行法律规定的40年大维护,但是还没动工,大楼就轰然倒塌。

这个案例颇具现实象征意义。

如果我们把大楼比喻成美国;

业委会比喻成美国政府;

业主就是国会;

维修费比喻成税收;

那么,在美国这栋大楼倒塌之前其实也有很多征兆的,包括贫富分化加剧,族群矛盾尖锐,社会阶层割裂等等。

代表美国精英阶层的美国政府与国会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但是两党首先在税收(预算)上爆发激烈的冲突,最后美国政府(业委会)总算拿到这笔预算(税收),然后一到执行层面因为美国政府系统性懒政、效率低下迟迟无法实施(动工),最后眼睁睁看着美国如同大楼一样轰然倒塌。

日落长河,现在正是美利坚帝国的黄昏!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原创 | 地理决定美国命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