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考虑对中国商品追加 5000 亿美元关税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美国考虑对中国商品追加 5000 亿美元关税,如果真的实施,这将是一项极为重大的贸易政策调整,其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不仅会影响两国经济,还会波及全球经济格局。以下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 对中美两国经济的直接影响:

1.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消费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 追加的 5000 亿美元关税将主要针对中国进口的消费品、中间品和部分工业品。这会导致这些商品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普遍上涨。美国消费者将直接承担更高的成本,例如电子产品、服装、玩具、家具等价格都会受到影响。这将降低居民的购买力,尤其对中低收入家庭影响更大。
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许多美国企业依赖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或中间产品进行生产。关税的增加将直接提高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可能会选择:
转嫁成本: 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进一步推高物价。
消化成本: 压缩利润空间,影响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
寻找替代供应商: 努力将供应链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国家,但这需要时间和高昂的成本,并且短期内难以完全实现。
就业影响:
负面影响: 消费者需求下降、企业利润缩减可能导致企业削减开支,影响招聘甚至裁员。依赖进口零部件的制造业可能受到冲击。
正面(但有限)影响: 部分国内生产商可能会因为进口商品成本上升而获得竞争优势,理论上可能刺激国内投资和就业,但考虑到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回流”效应可能远不足以抵消负面影响。
特定行业受创:
农业: 中国此前已针对美国农产品(如大豆)加征关税,进一步的贸易战可能会使美国农民进一步失去中国市场,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
高科技行业: 一些美国科技公司高度依赖中国的生产和组装,或者在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关税和潜在的供应链中断会影响这些公司的运营和利润。
零售业: 依赖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的美国零售商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可能导致商品种类减少、价格上涨或利润下滑。
经济增长放缓: 综合以上因素,消费下降、投资减少、生产成本上升都会拖累美国整体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波动: 市场对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担忧会导致股市下跌、投资者情绪悲观,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2.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出口大幅下降: 5000 亿美元的关税几乎覆盖了中国对美出口的绝大部分。这将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大幅萎缩,严重打击中国依赖出口的制造业。
工厂倒闭与失业增加: 出口订单锐减将迫使大量工厂减产甚至倒闭,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对社会稳定构成挑战。
经济增长放缓: 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出口的急剧下滑将严重拖累中国的 GDP 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 中国政府可能会加速推动经济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驱动型,并鼓励企业将供应链多元化,但这需要时间和巨大的努力。
人民币汇率波动: 出口减少和资本外流的压力可能导致人民币承压贬值,尽管中国央行可能会干预以稳定汇率。
外商投资减少: 贸易不确定性和高成本可能导致外国企业重新评估在中国的投资计划,甚至撤离部分投资。
特定行业受创:
高科技产业: 虽然不是所有高科技产品都直接加征关税,但产业链的整体受损以及美国可能采取的其他限制措施(如技术封锁)将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造成阻碍。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服装、鞋帽、玩具等行业将首当其冲。
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凸显: 中国政府会更加重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

二、 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

全球供应链中断与重组: 如此大规模的关税将迫使全球企业重新审视和调整其供应链。一些国家(如越南、墨西哥、印度)可能会成为新的生产中心,承接部分转移的订单,从而受益。但整体而言,供应链的重组过程将伴随着巨大的成本和效率损失。
全球贸易量下降: 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它们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的相当大比重。两国贸易壁垒的提高将直接导致全球贸易量的下降。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中美经济的放缓将拖累全球经济的整体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预测贸易战会损害全球经济。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中美两国是许多大宗商品(如石油、金属、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国。贸易战可能导致需求下降,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资源出口国造成影响。
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全球金融市场高度联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将增加全球投资者的风险规避情绪,可能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动荡,如股市下跌、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等。
全球通胀压力: 尽管有部分商品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降的可能,但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推高部分商品的价格,形成输入性通胀压力。
多边贸易体系受损: 如此大规模的单边关税措施,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的多边贸易规则相悖,可能进一步削弱WTO的权威性和作用,导致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的碎片化。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经济摩擦可能进一步演变为地缘政治对抗,影响国际关系和全球稳定。

三、 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影响:

中国可能采取的报复性措施: 除了对美国商品加征同等规模的关税外,中国还可能考虑:
限制稀土出口: 稀土在中国产量和出口中占有绝对优势,限制出口将对依赖稀土的美国高科技产业(如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造成重大打击。
限制美国企业在华经营: 通过加强监管、延迟审批、甚至实施市场准入限制等方式,给美国企业在华业务制造困难。
抛售美债: 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如果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可能导致美国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增加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
加强国内市场: 进一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依靠强大的内需抵消外部压力。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转单效应”: 一些原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由于关税问题,可能会转向从其他国家(如越南、印度、墨西哥)进口,这些国家可能短期内获得订单增长,但也面临产能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
“转嫁效应”: 一些国家可能会成为美国和中国商品的主要转运地,但这也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贸易担忧和报复措施。

总结来说,美国对中国商品追加 5000 亿美元关税将是一场极其严重的贸易战升级,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短期内: 将导致中美两国消费者和企业成本上升,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
长期来看: 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但重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和成本。同时,也可能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造成长期损害,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是基于“考虑”和“如果实施”的假设。 实际情况还会受到两国政府的谈判意愿、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反应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双方都有动力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但贸易战的阴影一旦形成,其带来的破坏和长期影响将是不可忽视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的说就是谈判成本更高,谈判周期会更紧张,谈判条件会更苛刻。

抽象的说,现阶段中美贸易谈判是典型的斗鸡博弈,谈判失败对双方都有害,谈判成功对双方都有利,但先让步的一方却要承受一定的损失。斗鸡博弈先给出威胁的一方往往具有优势,因为后出手的一方往往选择只能选择和谈。

问题就在这里,美国先发起了贸易战。当美国威胁600亿清单并给出60天窗口期时,国内选择立马发布30亿清单作为回应,回应本身没问题,问题是这份清单很快实施了。

两会前后中国前所未有的多次表达愿意和美国谈判,结合那份30亿的清单,显然作为贸易顺差国——中国表现出足够的和谈诚意。然而30亿清单实施很快实施,导致之前三位高官的和谈发言缺乏诚意。由于中美贸易战是“弱鸡博弈”,中国对于美国威胁的报复,使得双方现在是负收益,加上缺乏诚意的和谈信号,特朗普必然会加码,进而导致贸易战升级。

很多人提出“一报还报”的合作策略,认为中国应该通过等价报复促中美贸易合作。可是通过“一报还报”促进囚徒博弈变成合作博弈是有条件的,中美双边贸易并不符合条件,原因是双方报复次数是有限的。中国从美国进口只有1500亿,而美国却有近5000亿的筹码。这一轮美国已经给出1000亿的威胁,下一步中国如果给出1000亿等价报复,中国就基本上对所有美国产品征收高关税了,可是如果美国继续报复,中国怎么办?(不要提外汇了,连“美元就是一张纸”都说的出来,可见对经济是零认识)

所以对中国来说等价报复并不是无限的。中美当然都不希望走到1500亿的地步,双方肯定都希望贸易继续,那么中美必然会坐回谈判桌上。具体来说,按照“斗鸡博弈”美国的500亿清单是必然会生效的,生效期加上之后1000亿清单的窗口期就是双方谈判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谈判不成功,那么等到1000亿清单生效后,中国要报复几乎就等于发出信号表明要终止中美贸易,这是双方都不可能允许发生的。

之前中国可以通过发出足够善意的言论要求美国延长谈判时间,现在随着贸易战的升级,双方表达善意言论被认为是“弱鸡”的成本提高了。随着贸易战的恶化,谈判损失不断提高,和解需要的条件肯定也要相应的提高,对中国来说当然是和谈代价越低越好,但由于之前贸易战策略失误,现在的谈判条件肯定比之前更高,所以高层明显被某些人坑了,宣传、外交和商贸口的某些人肯定会被事后问责。

user avatar

几个月前,我说中美会打贸易战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对呢

知乎用户:如何看待特朗普在 2017 年 8 月授权调查「中国贸易行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

简短的说几点。

第一: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有60%到80%来自与美国的贸易(因为包括很多转口再出口到美国的贸易,因此,统计数据出入很大)

第二:川普与加拿大,韩国,墨西哥的贸易谈判,乃至奥巴马的TPP的,重中之重都是原产国原则,即不允许其它国家经过与美国签定贸易协定的国家,再转口出口到美国,这个“其它国家”是指谁,各位想必都心知肚明。

第三: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缺少高科技产品,而是内生性不足(另一方面是内卷化严重,这是另一个问题,有区别),对外依赖过大。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集中的苏州,重庆,深圳,东莞……等等地方,大多数企业都是出口导向或者与出口相关的,国家导向的东北等地,经济非常差,这个大家也都知道的。至于湖南这类地方,经济则很大程度上依靠1000多万在外务工的湖南人。

第四:经济的内生性不足的另一个表现是资源严重不足,我们每年需要进口3.81亿吨的石油,超过10亿吨的铁矿石以及其它各类资源和农副产品。

第五:在目前的全球体系中,只有美元是国际货币。中国手中有美元,才能买到所需要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其它各类资源与农副产品,而中国积累美元的办法就是通过中国制造出口,换取美元,因为人民币是买不回所需要的东西的,即使签了互换条约,额度也有限。同样的道理,我们与越南,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乃至非洲做生意,我们也只要美元,别人说我给你津巴布韦币来买中国制造的商品,你肯定会呵呵他一脸。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想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东西,前提条件是手中有美元,这就和你在中国境内,要买东西,前提是你手中有人民币一样的。

第六:苹果手机在中国组装,企业能赚到的利润确实很低。但注意,这里只是说利润很低,实际上,其它的收获是很高的。一块芯片生产成本五美元,卖五十美元,利润四十五美元,但是,给美国创造的GDP也只有50美元。苹果手机的组装线,组装工序很复杂,人力成本很高,组装成本150美元,企业能赚到的利润只有5美元,但是创造了150美元的GDP,也创造了几百万个就业岗位,这个帐是很复杂的。中国制造的附加值虽然不高,但对就业的影响非常大,不然,你让几亿农民工做什么呢?其它的产品也是同理!

第七:与美国的贸易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上面两点,一是美元的需要,我们哪怕只是在国内建房子,造汽车,搞内需,前提条件也是需要用美元去国际市场上购买资源,也就是必须维持能出口换到美元的贸易,这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不是资源能自给自足的国家,这是天生的短板,与俄罗斯不一样,与日本,韩国倒是很相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搞出口退税,支持出口的原因。三万亿的外汇储备看起来很多,但不久前从四万亿降到三万亿也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如果没有贸易顺差撑着,那会更快得多。二是就业的需要……这个就不重复多说了。

第八:川普这次是有备而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川普需要一个理由,向美国民众解释物价提高是中国造成的,中国强硬反击正是川普求之不得的事情。对川普来说,如果中国的反击造成沃尔玛的零售商品价格提高,那正是“中国威胁论”的铁证,有更充足的理由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而不是相反。很多人想象中,如果中国反击造成沃尔玛便宜的商品价格上升,美国民众就会用选票教川普做人……但在我看来,事实应该是刚好相反。美国的爱国教育还是很到位的。如果中国反击造成商品价格上升,那正好坐实了媒体和政客们宣传的中国威胁,说明“美国已经被中国绑架”了,那么,为了美国的生死前途,美国民众还是愿意做这一点牺牲的,多花几块钱买其它国家的或者美国产的商品。甚至发展到“反对中国成为政治正确”也是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反击越强硬,越能证明中国威胁到美国了,川普会越高兴,他的支持率也会越高,这些天,川普的支持率已经在不断上升了。不要以为美国民众是傻子,不知道贸易战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第九:中国也没有退路,美方提出的条件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接受的。甚至可以说,美国这次对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还只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是可以讨论和协商的。对中国则根本不是,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所谓的协商只是说得好听一点。即使现在“协商”成功了,很快就会有第二轮,第三轮。川普的目标不是为了减少美国的逆差,国会的目标也不是为了减少美国的逆差,那只是一套说词,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扼杀崛起中的中国!

明白他们是这个目标,你们就应该明白,双方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任何谈判都只是一个幌子。

第十:那些说美国痛了就会收手的人,都该洗洗睡了。清醒一点吧,这次不是以前。没错,今天的中国也不是以前的中国,但这次美国的目的也不是以前的目的。即使中途有暂停,有协议达成,很快又会再来。

所以,各位,要打贸易战,就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甚至回到肉票粮票汽油票的时代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缺少足够的资源来养这么多的汽车烧油,也缺少足够的粮食喂猪,如果我们不能出口中国制造的商品从美国换回美元,那么,这些都必须有所限制。

这与很多人想象中刺激内需,造更多的汽车修更多的路刚好相反,因为这些“内需”严重依赖从外国进口的资源,也就是必须消耗美元才能换回来。如果我们不能出口换回足够多的美元,那么,这些都必须要有所限制。另一方面,也要准备可能会有几千万人失去工作。

至于很多人说的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芯片之类的,这些反而是最不重要的(相比资源和就业岗位)


现在做的准备越充分,将困难想得越清楚,就越有信心能坚持下去。现在如果盲目乐观,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到临头,真正面对困境的时候,意志就崩溃了……


虽然很多人嘲笑一带一路是一路一坑,因为一路上大多数都是一些政治不稳定不靠谱的国家,风险极大(否则西方资本早投资了,轮不到中国了),但我们也没有其它的选择。

user avatar

今天熬夜花了不少时间水了YouTube,也看了各路新闻网站的分析,包括CNN,Fox,NYT,等等。尤其今天trump说了1000亿,各路新闻都炸了。

美国人的观点大概是这样:

1. 中国大量窃取美国技术。

2. 中国挣了太多顺差,还没有完全执行WTO的规矩。

3. 美国让中国加入WTO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中国推行自由贸易和民主制度。但让美国震惊的是,中国对于西方的先进制度,完全充耳不闻。美国已经为了中国民主化劳心尽力,大量让利,但是中国人完全不买账。美国人决定是时候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了。

(前两条是特朗普说的,最后一条是媒体发挥的。但是新闻谈到最后一条的也很多。)


至于美国人(评论员)的反应,大致分成赞同贸易战和反对贸易战的:

1.赞同贸易战的人,基本上认为中国会输。中国因为顺差,在贸易战中将承担更大的经济损失。而美国可以从中国转移廉价制造业。一些回流回国,一些到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对美国并不关键。美国会损失一些市场,但是不关键。

而中国一直低估美国在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高度依存于美国的市场,如果贸易战持续,中国经济会下滑。而tg是依靠经济发展才获得人民的支持的,所以中国未来会出现政局动荡。tg不敢冒这个险。

况且,中国的经济增长本身就是包含水分的,政府可以短时间内维持数据上的好看,但是只要美国停止对中国贸易支持,他们一定会原形毕露。总之最后中国输,美国赢。

2.反对贸易战的人,认为这会是中美双输。特朗普决策愚蠢。贸易是双边的,美国自己也要承认巨大损失。因为美国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可以从世界其他地方进口,而高科技产品本来贸易额也不够大,所以短期击溃中国不可能。中美之间会陷入持续的贸易拉锯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

他们特别批判了特朗普的“输-赢”两极化思维。认为这种思维是在和全球经济潮流背道而驰,是不正确的,会给美国长期带来巨大危害的。



====

我的一些看法:

1. 美国现在依旧觉得自己是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给中国一个教训”的心态很重。他们更愿意把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发展,看作是“美国帮助中国融入世界贸易”的过程,而中国因此得利。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美国现在要做的就很简单,停止帮助,中国将不攻自破。

2. 和知乎的如临大敌相反,美国完全不认为这是一件关系到国运的事情。没有一个美国评论员认为这是一场关系到美国未来命运的战争。美国对这次贸易战最坏的打算也就是,出口受影响,经济些许下滑。至于美元霸权被挑战、中国科技革命弯道超车、甚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美国人是没想过的。

3. 美国至今仍然不清楚中国从上到下的运作模式。也许我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不知道中国正确的模式是什么,但是至少这些美国评论员,对中国的认识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偏差极大。

4. 对于败给美国的国家,我们可以回顾历史:过去三十年,输给美国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国家解体、社会动乱,最轻的也要经济倒退二十年。对中国而言,这不是一个“站着死和跪着活”的问题,而是一个“站着挨打和跪着被凌迟”的问题。况且站着说不定还能赢。我不认为中国有任何选择可言。



====

更新补充:

有评论说我小看美国高层。我澄清一下,这篇文章只针对美国媒体和大众。美国智囊团和决策层,还是很有本事的,这个我并不怀疑,但是我的行文中没有讨论。他们怎么想我不知道。

user avatar

难得被打脸一次,可以可以,我真的高估川皇讹诈的下限了。

这件事原本已经得到了解决,中国之前已经答应了在半导体、汽车和金融上对美国作出一定让步,然后川皇得手后得寸进尺,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奉陪。

川皇政策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极度热衷讹诈,一次次开出空头讹诈信息,要求他国做出实质性让步,然后撤回空头信息,屡试不爽;要碰上墨西哥这种特别软弱的,索性撤回都不撤回了。到2018年,开始有更多国家无法忍受了,就从欧盟开始一个个反击或酝酿反击。欧盟一次对等的反击,川皇……竟然怂了?而中国想息事宁人不成后也只能反击,有消息说韩国等国也在考虑反对川皇的讹诈政策。全世界都不满意川皇的讹诈,除了某些小清新觉得“被灯塔讹诈真是我的荣幸”。

至于觉得顺差国必输的,可见也门等国有最强的抵御贸易风险能力,因为也门什么都没有还在打仗,按比例看是一个超级逆差国,完全可以有骨气誓死不买伊朗沙特埃及中国美国货,而这些国家却因为几乎不进口任何东西无计可施,真是太妙了。

但有趣的是,美国普通民众对川皇的强硬十分满意,果然全世界人民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中国对贸易战把握有多大?不知道,但的确是穷尽学界政界能力反复推演过无数种贸易战可能性的,作出这样迅捷的反制显然是这个名单和方式早有预案,绝不是仓促行事。对普通人生活暂时没太大影响,未来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目前贸易战还是纸面贸易战,所有措施均未实施(实施了还算讹诈吗?),进度有待进一步观察。如其他答主所说,贸易战和核武器有诸多共性,真用出来它就除了破坏一文不值了。

至于某些小清新,觉得中必输急着跑路的,给你指条路:如果你的财产已经足够不工作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生活,那你在哪都一样,国籍不是问题,根本无所谓;如果不够?先考虑下自己出去用啥维持自己现在的体面。

大家都爱看故事,补个相关故事吧:

总有人想搞大新闻 不发了不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考虑对中国商品追加 5000 亿美元关税,如果真的实施,这将是一项极为重大的贸易政策调整,其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不仅会影响两国经济,还会波及全球经济格局。以下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一、 对中美两国经济的直接影响:1.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消费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 追.............
  • 回答
    美国对中国禁售C919飞机唯一配套发动机LEAP1C的考量,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技术依赖以及航空产业的未来走向。这件事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一个潜在行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LEAP1C发动机的特殊性。它是法国赛峰集团(Safran)和美国通用电气(G.............
  • 回答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近日透露,财政部正在审视并考虑对部分中国商品降低关税,这一表态无疑为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带来了一丝缓和的可能。要理解这一举措背后的原因以及未来的走向,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美国政府的战略考量和当前面临的经济现实。为何会做出这一考虑?耶伦部长之所以提出考虑降低部分中国关税,并非是美国对华.............
  • 回答
    站在中国的角度审视,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谁更适合当美国总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两国复杂互动关系中各种细微考量的权衡。从中国视角看,希拉里·克林顿的上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延续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政策走向。这意味着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可能会继续推进,包括在南海问题.............
  • 回答
    关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以及中国隐藏的军事实力是否足以支撑这样的冲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并尽量避免那种空洞的、缺乏具体分析的“AI式”论调。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关于“全面战争”的讨论,都带有一种极大的假设性,并且其后果是毁灭性.............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考虑“给美国登月成功一个铁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涉及多方面解读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铁证”在语境中的含义。在讨论登月这件历史性事件时,“铁证”通常指的是无可辩驳的、能够彻底消除任何疑虑的证据。理解“铁证”的必要性:美国登月是否存在普遍疑虑?目前,尽管有极少数的“登月疑团论”支.............
  • 回答
    .......
  • 回答
    从硅谷巨头跳槽到中国BAT公司,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个工作”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文化、工作模式和人生轨迹的重塑。我身边有几个朋友经历了这样的转变,他们有人如鱼得水,有人则踩了不少坑。我试着把他们的经历和感受揉合在一起,给你讲讲这背后是怎么回事。一、 为什么有人会做这样的选择?这可不是.............
  • 回答
    美国考虑将伊朗革命卫队(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IRGC)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这一决策可能对国际关系、地区安全、美国战略以及伊朗国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潜在意义和后果: 1. 背景与动机:美国的立场转变 历史背景:自1980年代以.............
  • 回答
    关于中美蜜月期曾考虑引进美国航母的说法,这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且细节相对模糊的传闻。要详细讲述这个话题,我们需要梳理当时的时代背景、双方的动机以及一些相关的公开信息(尽管直接证据极为稀少)。时代背景:一个“破冰”的时代“中美蜜月期”通常指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
  • 回答
    在《美国队长3:内战》这部电影中,红女巫(旺达·马克西莫夫)因为其超能力和一系列事态的发展,确实从各国法律的角度惹下不少麻烦,而且这些麻烦的性质相当复杂。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引起国际法律纠纷的问题是 “非法使用超能力造成公共危害”。旺达的能力,尤其是念力控制和能量释放,一旦失控或者在非受控环境下.............
  • 回答
    从单纯的战略战术角度剖析,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失利,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战略误判与战术僵化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英国的战略目标与资源分配存在根本性矛盾。 伦敦的初衷是将北美殖民地重新纳入帝国体系,并恢复其作为商业附属地的地位,同时惩戒“造反者”。然而,在执行过程中,英国却未能有效评估所需投入.............
  • 回答
    川普在达沃斯论坛上抛出“若条约有利美国,可重返TPP”的说法,这招棋确实够有意思,也足以让人好好琢磨一番。在我看来,这信号释放得太关键了,背后有太多的考量和博弈,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想回来玩玩”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回忆一下当初川普为什么退出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他当时的核心论调就是“美.............
  • 回答
    印度若与美国全面战略结盟,对我国而言,绝非一桩小事,而是牵涉深远、影响广泛的战略调整。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关系的变化,更可能重塑亚太地区的权力格局,进而触及我们经济、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首先,地缘政治层面,这是最直接也最显眼的影响。一直以来,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奉行战略自主,在东西方之间游刃有余,扮演着.............
  • 回答
    丰田考虑在美国市场淘汰低利润车型,这一举动无疑将在汽车行业内部激起层层涟漪,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审视。这不是一个孤立的决定,而是当下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下,传统制造商们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对消费者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将是车型选择的“瘦身”。那些市场份额不大、但为了满足细分需求而被保留.............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当年抛出那个“420美元私有化特斯拉”的炸弹,绝对是商业界的一场惊涛骇浪,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说实话,这事儿你想透了,会发现里头学问可大了去了,一点都不简单。首先,我们得弄明白,马斯克为啥会想到“私有化”这个茬儿。当时特斯拉虽然已经有点名气,但距离现在的“神车”地位还有一段距离,而且.............
  • 回答
    拜登总统近期表示,美国正在考虑对塔利班施加制裁,这一表态无疑为已然复杂胶着的阿富汗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意义,以及一旦付诸行动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拜登“考虑制裁”的背后深意首先,拜登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美国政府在处理塔利班问题上的一种既有立场和一种策略的.............
  • 回答
    美国考虑将新冠疫苗剂量减半以加速接种,这一想法在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这项提议的核心在于,如果减半剂量后仍能提供足够且持久的免疫力,那么接种速度就能翻倍,从而更快地达到群体免疫。但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科学考量和潜在的风险,绝非简单地“减半”了事。可行性分析:科学基础与证据从科学角度来看.............
  • 回答
    美国考虑重启F22“猛禽”战斗机的生产线,这个话题在美国军事和航空界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激起了相当大的波澜。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金属和先进的航电系统,更是地缘政治博弈、技术代差、经济成本以及战略选择等多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知道,F22为啥就停产了.............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考虑制裁印度这个话题,背后确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这并不是一个简单“是”或“否”的答案,而是美国内部对于如何平衡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及应对某些具体挑战的一种长期讨论和权衡。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印度与俄罗斯之间根深蒂固的军事和经济联系是引发美国关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