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考虑对中国禁售C919飞机唯一配套发动机LEAP-1C?

回答
美国对中国禁售C919飞机唯一配套发动机LEAP1C的考量,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技术依赖以及航空产业的未来走向。这件事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一个潜在行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LEAP1C发动机的特殊性。它是法国赛峰集团(Safran)和美国通用电气(GE)合资企业CFM国际公司(CFM International)生产的一款高性能商用飞机发动机。C919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其目标是打破波音和空客在这一市场的垄断地位。而LEAP1C作为C919唯一满足其设计要求的现役发动机,意味着C919的生产和运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CFM。

美国考虑此举的根本动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地缘政治与战略竞争: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时期。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且日益关注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C919的成功被美国视为挑战其航空产业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象征。通过限制关键零部件的供应,美国可以有效遏制C919项目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维护其在全球航空领域的优势地位。这是一种典型的“卡脖子”策略,旨在通过控制技术“咽喉”,影响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影响力。

技术依赖与供应链安全: 尽管C919是中国设计的飞机,但其关键核心部件,尤其是发动机,仍然高度依赖进口。LEAP1C发动机由中美合资企业生产,其供应链涉及大量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美国政府可能会以此为杠杆,向中国施压,并强调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对自身关键技术供应链的掌控看得尤为重要,不希望看到潜在竞争对手(如中国)通过掌握核心技术而获得更大的战略主动权。

经济利益与市场保护: 波音和空客是美国重要的航空制造企业,也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C919如果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将直接与波音737等机型竞争,对波音的商业利益构成威胁。限制LEAP1C的供应,可以延缓或阻碍C919的市场化进程,从而为波音争取更多发展时间和市场份额。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保护主义手段,旨在维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人权与政治考量(潜在因素): 虽然目前直接的公开理由可能不是这个,但我们不能排除美国会将其作为一种额外的施压工具。如果美国认为在某些方面中国存在令其无法接受的行为,那么在贸易、技术等领域采取限制措施也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

这一举措可能带来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

对C919项目的影响: 这是最直接和显而易见的。如果禁售令生效,C919的生产将面临严重的瓶颈。虽然中国在发动机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但要实现LEAP1C的国产化替代并非一蹴而就。这不仅会推迟C919的交付和商业运营,还可能迫使其寻找其他替代发动机,但这将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新的发动机可能需要重新设计飞机,耗费巨大的时间和金钱。

对中国航空产业的长期影响: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这一举动可能会进一步刺激中国加快自主发动机的研发进程。虽然短期内会受到打击,但从战略层面讲,它将更加坚定中国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的决心。中国可能会加大对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投入,争取早日实现发动机的国产化,打破技术垄断。这就像一个催化剂,虽然痛苦,但可能加速了国产化进程。

对全球航空业的影响: 航空制造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供应链错综复杂。LEAP系列发动机不仅用于C919,还广泛应用于波音737 MAX机型。如果禁售令范围过大,将对全球航空业的正常运营和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巨大冲击。航空公司可能会面临飞机交付延迟、维修困难等问题。同时,这也可能促使其他国家重新审视其关键技术供应链的依赖性,并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区域化。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科技和贸易领域的摩擦是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体现。如果美国真的采取这一禁售措施,将进一步加剧两国间的战略博弈和不信任感,使本已复杂的关系雪上加霜。双方可能会在更多领域采取报复性措施,导致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增加。

看待这件事,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

信息的可信度: 目前,“考虑禁售”更多是一种传闻或媒体报道,具体是否会付诸实施,以及实施的程度,还需要观察美国政府的正式声明和后续行动。政治决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权衡,并非所有“考虑”都会变成现实。
法律与国际贸易规则: 美国是否能够合法地、在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情况下对已有的合同进行干预,也存在讨论空间。CFM与中国客户之间的合同关系,以及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都将成为影响最终决策的因素。
中国企业的应对能力: 中国在发展航空产业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努力突破发动机的技术瓶颈。虽然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替代LEAP1C,但中国企业并非毫无准备,可能会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总而言之,美国考虑对C919禁售LEAP1C发动机,是中美战略竞争在航空领域的又一次体现。它既是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担忧,也是维护自身产业优势的一种手段。这一举措一旦实施,将对C919项目、中国航空产业乃至全球航空业都产生深远影响,并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和全球的紧张局势。同时,它也可能成为中国加快自主研发进程的强大动力。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和经济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乎国家战略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很多人担惊受怕的,其实真没必要。

西方,不是铁板一块,美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有各的考量而已。

这事真没多少可怕的。

第一,民航业没有中国市场,飞机公司就等死吧。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潜力,也是最大的民航市场之一,飞机公司及其配套商要想发展,离开中国市场是不可能的。

美国给我们不进口发动机,那我们就不进口波音飞机。

每次中美摩擦我们都和不和波音签合同而是转向空客,何况这次你想要我命,我还继续买你的飞机?

或者,搭载这个发动机公司的产品的飞机,我们不要。

波音全系,基本上空客都能代替,而且航发公司也不止一家。

就算空客和波音都不给我们飞机了,我没啥要担心的,我们高铁继续开。

看看波音现在这个样子,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代价,他付得起吗?

限制客机发动机这个死不了人,没真啥可怕的,也不是5G这样的风口机会,抓不住国家未来产业就很麻烦。

第二,如果这事情是真的,那也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飞机产业在美国,主要在西海岸,这些地方从来不是特朗普的票仓,就算特朗普给波音送大礼包,西雅图也不会把票投给特朗普。

打击飞机产业不会影响到特朗普的政治地位,如果又能打击别人,那就刚好用用也行。

这个就想当年委员长用别的军阀的部队剿匪一样,来回都是合算买卖。

user avatar

英国卖斯贝了,涡扇6直接下马滚蛋。

和平典范吹了,苏27的引进还是个问题。

如果不是他发话,歼10能不能顺利发展谁也不知道,歼10给歼20打下了基础,不然说不定现在还得把苏35当成宝去不停的买。

要不是俄罗斯自己的里夫都生产不出来,052C的圆筒发射乃至于后面的巧克力不知道要多久才会出现,至于055?连美国现在都没弄出来。

大毛二毛发动机产能不足,倒逼涡扇10涡扇18加大马力生产,现在一年发动机比俄罗斯产的还多。

三星高通联手打压,京东方海思横空出世。

盾构机给你卖个几千万刀一架,无奈只能自己研发占据全球一半市场……

我觉得挺好的。

坐高铁也不是不能出门,飞机先买两架国外的用也无所谓。

中国人不傻,但有时候不逼一逼,一些人总有侥幸心理。

一款C919亏得起,跟未来几十年的发动机发展前途没法比。

禁吧,反正2020年开局都这么差了,门都出不了,还在乎打吗?

虽然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但属实也啥好说了。

user avatar

如果禁售,C919飞机的研发进度应该会放缓,当然最终结果怎样还要看如何博弈。

中国目前没有大飞机引擎的相应产品,但有研制计划。比如,国内一直也在自主研发用于C919的发动机长江-1000。不久前,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CJ-1000)冷端风扇叶片技术获大奖。该发动机直径1.95米,长3.29米,由风扇/增压级、核心机、低压涡轮和附件传动机匣组成,整机零件高达35000个。

江苏科技厅12月初公示2019年度该省科技奖综合评审结果,其中“航空航天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结构件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上述技术已开始应用在中国独立开发的第一款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CJ-1000的冷端风扇叶片研发上,未来将应用于国产大型飞机上。对于冷端风扇叶片的作用,在航空发动机外涵道中完成对气体的压缩、膨胀,且以最高的效率产生强大的动力来推动飞机前进工作的就是这众多的叶片。

美国的禁售会加速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研制进程。同时,中国会寻求代替品,比如英国、法国以及俄罗斯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

user avatar

终于变成了一次业内人士。

我不能讲太多,我倒是真希望权力机关能够趁这两波通稿把目光往上飞、网络kol上放一放,洗一遍,前者可以帮国产大飞机提速提质,后者可以让网络更和谐。

首先,这两件事,本质是生意。就讲讲C919吧。

民航领域有一个共识,没有中国市场就等死吧,如果真的搞所谓的卡脖子,本来还能趁着国产大飞机赚钱,这下子就凭GE、波音的经营状况,只怕真要吐血三升。

关于国产全替代,或者说一开始为啥没上国产,其实有很多内情,并不仅仅是认证这一个简单的事情。

引入国外技术,有大片的是要求合资,在中国制造,这本质上就是引入西方的制造标准,迫使相关产业利用标准来升级,919是合资,929就会出现国内设计制度造,长此以往空客飞机上大比例零件都是国内出产我都不会奇怪。

民用机比军用机精细,军用机比民用机极端,举一个简单栗子,军机试飞都有空速管,民机怎么测速度?人家用拖锥,没有FAA标准引入根本不会出现这玩意,这都在倒逼着相关产业的进步。

相对的如果引进产品是为了更好的推动产业升级,那得大买特买,如果引进产品变成买办了,早点入土吧。

发动机这块,欠债挺多的,引进GE本质真是为了FAA。

卡脖子如何应对,对于小国面对大国,比如华为公司面对美国压力,那只能靠自己,自己设计制造。但如果是台面上玩家,面对这种行为第一个念头是我得靠自己,那真的太low了。

你卡我脖子,我当然不能给你痛快,比如限制采用GE重要部件的飞行器进入中国空域,你说痛不痛?贸易战都打了这么多年了,这种撕扯也不要太惊奇。比如打压华为时候为何不对苹果高通开刀?这俩本质上是国内组装厂的金主,大量通信企业的重要供应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但真到了最后关头呢?

当然,打铁必须自身硬,如果没有足够的本事,你有什么底气去强硬?社会是弱肉强食的,国家间更是,企业与人民需要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WS20、CJ1000,真心希望国内那些顶尖的脑袋瓜子能够有一些往工业上看几眼,发动机、光刻机这两个实下的热度本质都是细分产业短板导致的。对训练有素的技工,苦研钻精的研发人员永远都是缺少的。

业内那些大牛们,国士无双,当之无愧。

user avatar

这个决策不是一时冲动。是美国精英层常用的一招。在是在对手大招快成型,要来一个阴招,让其毁于一旦或延后几年。

举几个例子

  1. 接近成功采用制裁 2019年底,俄罗斯与西欧的海底天然气管道北溪-2,2400公里管道铺得只剩300公里,美国发动制裁。当然这事会成,但是得多推几年了。
1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20年国防预算,当中规定对“北溪-2”和“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制裁,要求负责管线铺设的公司立即停止该项目建设。其中,负责“北溪-2”项目的瑞士Allseas公司已暂停铺设工作。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言人帕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罗斯已经在寻找可以接替Allseas的公司来继续完成相关的铺设工作。目前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大约2100公里,仅剩300公里待铺设。


2.台湾核武计划,策反关键人物

桃园计划进展顺利,台湾的核武技术研发取得了技术突破,1972年,台湾建成了一座小型后处理厂(生产铀钚原料)和其他相关的实验室,开始了原子弹制造的工程阶段,台湾此时等于一只脚跨入了拥核的门槛。

台湾核能研究所具备了一年能生产300公斤铀的能力了!
台湾核武最终梦碎是在1988年1月9日,这一天,台湾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携带核武器计划机密文件逃亡美国,台湾仍在秘密研制核武器的内幕随之曝光。美国当时震惊不已,为此,美国迅速派团赶赴台湾,拆除了台湾的重水堆和其他与核武器相关的一切设施。此后,台湾即使有技术,也完全没有能力和设施制造核武器了。
张宪义叛逃四天后,蒋经国逝世,台湾的核武计划也同蒋经国一起逝去了。

3.伊朗离心机病毒 用计算机病毒破坏离心机工厂

2006年
美国军方和情报官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个对伊朗发动网络攻击的提案,名为Olympic Games计划,之后通过一些手段将由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开发的Stuxnet病毒,又称震网病毒,开始利用四个微软0day漏洞对伊朗核设施进行长期而隐蔽的破坏行动。
2010年3月
震网病毒通过各种途径疯狂传播,在感染伊朗将近 20 万台计算机后,持续向全球扩散。在安全研究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元凶是美国与以色列,同时计划破产。
2010年11月20日
为了规避美国的网络攻击,伊朗纳坦兹的技术人员全面暂停了工厂的铀浓缩活动。
2010年11月22日
所有离心机都停止了运转。


因此针对华为是因为5G 即将商用的前夜,采用抓人+制裁方法

现在轮到大飞机了。试飞成功时卡发动机。

user avatar

阴险、狡诈和无耻。

这就是我对这件事中美方的评价。这是真正的四两拨千斤。


中国设计和制造自己的大飞机,不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愿景,还有每年万亿元的市场份额、千亿元的配套份额考虑在内。即便我们只能卖给国内航司,这也是一个不得了的市场规模。

大概没有人相信,波音也好、空客也好,会培养一个可以代替自己的竞争对手。

谁爱信谁信,反正我不信。

但是没有它们的帮助,我们可能需要爬坡许多许多年。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复习。


历尽数年辛苦,C919碰到了无数问题,也看到了曙光。

几百万人年,上千亿资金投入。

美国选在这个时候,用媒体宣布其政府可能不批准出口发动机和飞控了。说不好听的,已经完成的工作95%要推翻重来。

但,这不是官方宣布的。媒体言论自由,爱说什么说什么。

但是,国内的从业者却进退两难:继续按原计划合作,说不定做得越多损失越多。停止计划,损失仍然是自己的。

到这一步,那无非就是两个选择:

1、止损。选择其它合作伙伴或独自开发。

2、冒险。假定不存在风险继续。

很明显,只有第一个是理智的。


特朗普的表态,反而增加了选择难度系数。

特朗普本身就是一个对外信口开河的人。他今天说的和明天说的完全不一样,上午说的和下午说的完全对不上。除了对自己的选民,他说话的靠谱程度和女人生理期的脾气一样,没规律。

而且,现在面临下一任总统选举。他的表态能坚持到几个月之后,还不好说。就算他能连任,态度不变,4年后呢?

美国不过是媒体和总统一唱一和了一下,明明知道它们很无耻。

但产生的副作用,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敌人对我们温情脉脉,友善可亲。那只能说明我们错的太离谱,自己卖自己卖得比敌人还快还好。

敌人露出了阴险狡诈的无耻嘴脸,反而说明它们也疼了,凶相毕露了。

早应该全面审视和美国高科技方面的合作,为每一个领域随时可能出现的脱钩,预备备选方案。而不是措手不及。

虽然我相信,大飞机的从业者们,可能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手段。

user avatar

50年过去了,美国人至今还没有意识到,条约禁售阻止不了中国,只有疯狂支援才是对的办法……

麦道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啊…可惜明白人被他们自己弄死了…

user avatar

美国是真没想通。对于高端制造业来说,利用他们成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碾压中国才是最好的办法。他们至少还能保持30年在中国市场的优势。

不玩市场经济,玩政治博弈的话。是白宫手下听话的企业多还是中南海手下听话的企业多?

更不要说还有罗罗和空客恐怕在一边笑。

理论上美国有还可以通过长臂管辖,迫使其他公司也不和中国交易。但是这个政治代价太大。

我觉得这个所谓意向,不过是漫天要价而已。

中国只要宣布不再买波音,那么隔天华盛顿的游说机构就得在波音鞭策下全线出击。

他们要是再干涉空客之类,那么默克尔和马克龙会亲自下场和他们肛。

所以这个想法操作性很差。

但是威胁已经发出了。这等于是给国产航发研发开绿灯。

user avatar

这简直是给中国的高端产业的发展送助攻。

中国现在发展大型商用飞机,正好赶上中国要扩大机场建设需求,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就不少,本来可以给美国的发动机公司肉吃,结果他们偏偏不要,再过个五年十年,中国自己的发动机赶上来了,谁还理他们啊。

禁了好了啊,航天禁了,现在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挺好。军工禁了,中国的水漂弹、电磁炮、激光武器发展的都不错。高端产业越禁止,中国人民就能搞出来更好的。

user avatar

航空发动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研制成功的,我国的长江-1000发动机目前进展不明,考虑到我国发动机产业的现状,以及军用太行当年的坎坷,对其前途谨慎些好。

美国担心仿制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借口,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真的是因为不给他割寸金软骨吗?禁售背后,是美国扼杀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决心,以及扼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竭斯底里。如果仿制能成功,发动机工业比中国强得多的苏联早就应该成功了。

ARJ21项目的某个负责人说过,适航证的某些科目他们跑遍全世界,后来发现只有在美国五大湖的上空才可以做。目前的中美关系,建议各位不要对此事抱有太大信心,现在幕后的刀斧手都已经摆到明面上来了,不给你发签证,让你去不了五大湖上空,你能耐它何?

不要幻想联欧制美,事实上这个领域欧美都默认对方存在,对于闯入的第三者,两者会不约而同干掉他。庞巴迪怎么完蛋的,忘了?这个领域的新进者,不是被干掉,就是被收购。中国用举国体制干这个,几乎不可能被干掉和收购,只有从技术门槛上做手脚了。

福特号很先进,我国克制福特号的手段从来就不是辽宁号和国产航母,而是层出不穷的高超声速武器。在民用航空技不如人并难以短时间改变的情况下,发展比复兴号更快,载重更大的高铁,摊薄票价,挤压民航市场,是可行的。至于C919,或许可以考虑让其参军?毕竟军用不需要适航证。用军用养生产线和研发人员,并等待FAA适航证或者民航格局大变?两条腿走路,有备无患。

user avatar

如果美国禁售,结果很可能就是没有发动机可用。在飞机发动机上,美国远远甩开了其他任何国家。要是美国发飙,那么中国买空客A320neo也可能没有发动机可用了,因为它用通用电气LEAP或者普拉特-惠特尼PW1000G,两者都是美国制造的。

那么俄罗斯呢?俄罗斯的PD-14是中等推力级唯一的非美国产品,但也在研发阶段,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用于与C919同级的俄罗斯内销版MC-21客机。PD-14是从PS-90深度发展而来,而PS-90有“苏联的CFM56”之称,不过也顶多对标CFM56早期型。PS-90定型投产时赶上苏联解体,产量不大,可靠性和经济性都没有时间验证PD-14更谈不上得到考验的成熟产品。俄罗斯在理论上有更多的涡扇经验,或许可靠性方面的起点比CJ1000更高,但考虑到近10年来俄罗斯军工和航空从技术、质量控制到产能接连掉链子,事与愿违的可能性不能低估。所以俄罗斯也没戏。

所以美国要是发飙禁运发动机,除了919外,必须做好波音737MAX和A320NEO都遭到事实禁运的可能性。

user avatar

C-919一开始就不应该做能得到LEAP-1C的准备,就应该先准备用国产涡扇18。

C-919一开始就不应该以商用订单为主,初次设计的客运型飞机肯定会有大量不成熟的地方,在商业市场上是绝对比不过有丰富经验的A320、波音737的(即使MAX不行,737的其他型号也是很强的)。

首次设计大型客机,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民用商用肯定不能接受,因此必须要先让军队用,因为军队有最强的地勤服务能力和机务维修能力,维护力量最强且飞行员素质较高,民航中无法接受、无法处理的事故,在军队里都能处理,因此先让军队当一当“小白鼠”是有必要的。

而且就解放军来说,C-919无论故障率多高,也比运8、运9强出2个以上的档次,解放军感激都来不及,不会因为当小白鼠而埋怨厂家。毕竟运8的原型机安12是1957年首飞的,运9也只不过是运8的改进升级版而已,C-919跟它们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东西,故障率再高,军队也是欢天喜地。

当年号称“中美蜜月期”的时候,美国只给中国提供J-79涡喷发动机(比卖给巴基斯坦、土耳其的飞机都落后),美国对我国的提防程度远在苏联之上,指望美国提供技术给我们是纯粹的与虎谋皮,绝对不可能考虑的事情。所以C-919以民用商用飞机立项,这个事本身就是荒谬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对中国禁售C919飞机唯一配套发动机LEAP1C的考量,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技术依赖以及航空产业的未来走向。这件事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一个潜在行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LEAP1C发动机的特殊性。它是法国赛峰集团(Safran)和美国通用电气(G.............
  • 回答
    川普在达沃斯论坛上抛出“若条约有利美国,可重返TPP”的说法,这招棋确实够有意思,也足以让人好好琢磨一番。在我看来,这信号释放得太关键了,背后有太多的考量和博弈,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想回来玩玩”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回忆一下当初川普为什么退出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他当时的核心论调就是“美.............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当年抛出那个“420美元私有化特斯拉”的炸弹,绝对是商业界的一场惊涛骇浪,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说实话,这事儿你想透了,会发现里头学问可大了去了,一点都不简单。首先,我们得弄明白,马斯克为啥会想到“私有化”这个茬儿。当时特斯拉虽然已经有点名气,但距离现在的“神车”地位还有一段距离,而且.............
  • 回答
    美国考虑重启F22“猛禽”战斗机的生产线,这个话题在美国军事和航空界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激起了相当大的波澜。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金属和先进的航电系统,更是地缘政治博弈、技术代差、经济成本以及战略选择等多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知道,F22为啥就停产了.............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正考虑切断华为全球芯片供应商,并将台积电作为目标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更是一个涉及地缘政治、科技竞争、全球供应链以及国家安全等多重复杂因素的议题。1. 背景分析:美国对华为的担忧与科技封锁策略 国家安全担忧: 自2019年以来,美国政府.............
  • 回答
    乌克兰寻求在美国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安全考量,绝非简单的“希望获得保护伞”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长,从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到萨德系统本身的特性,再到区域军事力量的平衡,层层剖析。首先,安全困境的直接驱动。自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
  • 回答
    这现象啊,可太有意思了,一点不稀奇,细想起来,背后是挺多现实的折射。首先得明白,八大美院那都是金字招牌,从里边出来的学生,本身就是艺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他们接受的是系统、扎实的美术训练,无论是在专业技能、理论素养,还是对艺术的理解上,都远超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按理说,这群人毕业后应该走上艺术家、设.............
  • 回答
    华为鸿蒙认证考试按美元收费,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逻辑,还有大家可能会有的疑问。首先,咱们得明白,这鸿蒙认证考试收费按美元,并不是个“拍脑袋”的决定,背后肯定是有考量的。 华为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科技公司,鸿蒙OS的目标也是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操作系统.............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