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一个天平,
左边是防疫的代价,右边是放任的代价。
由于压在放任那边的300万条人命的筹码实在太重,所以只要不大规模消灭感染者,我认为都不过度。
当然沒有了。
支持共存和开放者普遍只对比开放造成的死亡和隔离造成的经济损失。
却从来没有统计过开放带来的经济损失。
我统计了一下各个国家在新冠防疫中的经济投入。
结论是:采取共存政策的防疫投入,大概是隔离政策的500倍左右,有些国家甚至会超过1000倍。
这个数据符合大部分疾病的预防、治疗费用比例。
比方说不会传染的高血压病,尽管可能需要终生服药,死亡率很低,但是对于高危人群的预防投入,每投入1元,可以减少治疗费用100元。
那么,戴个口罩,并且边境采取防疫措施,高危人群进行短暂核酸检疫的政策,性价比怎么可能比心脑血管这么激进的预防政策低呢?
很多癌症治不好的,中国总体死亡人数是新冠的一倍,造成的损失都高达2000亿元。
刚好有些数据。
重金抗疫!各级财政安排防疫投入超1100亿,中央财政提前下拨1030亿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了:中国2020年4月份,防疫总投入(包括纾困款)为1100亿人民币。
每年大概2000-3000亿。
每次千万人级别的核酸防疫,每人加上排队,大概需要30分钟,每人8元,假设每个月1次,顶多1-2个亿的投入。
接着,我们可以查一下中国失业人囗和灵活就业人囗增长,失业人口从七百万增加到一千万。
灵活就业很难统计,但2019年就有2亿灵活就业人囗。
这份报告指出,2020年比2019年灵活就业增长11%,就是说,最坏的情况,中国新增2500万失业人囗(事实上不可能)。
而美国失业人囗增加了多少呢?3600万人因新冠疫情而失业。放到中国就得一个亿人囗失业。
美国死亡80万人,换到中国死亡240万,这是癌症死亡人数的一半。
这足以证明,各国的福利和补助,救不来各国的经济。
那么,开放需要政府投多少钱呢?
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数据。
疫情让新加坡经济面临史上最严重衰退,2020年GDP预估萎缩5.8%
为了支持疫情中的家庭和企业,新加坡政府已投入约1000亿坡元(754.5亿美元)的纾困款。
新加坡光纾困就754.5亿美元。
中国人口是新加坡的280倍,计算汇率后,新加坡防疫投入是中国的一倍。
我们可以很容易产生结论:对于新加坡而言,开放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是隔离的500倍。
新加坡这么大的投入,结果经济如何?
疫情让新加坡经济面临史上最严重衰退,2020年GDP预估萎缩5.8%
新加坡这么差,欧美会不会好一点呢?
下面一连串数据,都足以证明开放的防疫成本在隔离的500倍左右,不会低于100倍。
法国疫情期间采取措施已花4500亿欧元,相当于GDP的20%-手机金融界
法国大概6千万人,2020年5月份的经济计划。
躺平的英国的防疫支出。
英国应对疫情支出将达1232亿英镑 超初期计划5.3倍_报告
英国大概六千万人,这也是五月份的。
最后,大家可以猜猜美国防疫支出了多少?
全球三分之一的总支出。
也是500倍左右。
日本的抗疫支出,如果计算日本的防疫成本,那就逆天了啊,因为日本才1.27亿人,防疫投入达到中国的1200倍。
因此,我们可以回答:本次疫情我们采取的措施没有过度。
开放成本是隔离的500倍左右。
大部分疾病都符合这个数值。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需要终生服药,预防仍然比治疗少100倍。
凭什么新冠不是这样?
然后,发了这么多钱,各国经济好起来了么?未见起色。美国CGI屡创新高。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从经济和医学角度来看,开放共存可以说是最为愚蠢,性价比最低,最为劳民伤财的选择了。
只是由于民主选举是盲目的,有些国家的领导人为了选票,将自身的政治利益,凌驾于科学决策之上。
又有些人被带节奏,误以为开放了,他就能过上好日子,他就不用出钱了一样。
甘蔗没有两头甜,你又觉得中国防疫措施过度,又想疫情被被控制住,这就难办了,要不你在世界上找个模板给我们参考参考?就好比一场战争,美国现在都死八十万了,全世界都死五百万了,你既希望中国打赢,又希望中国一个人都不死,还希望大家都能快快乐乐打完,这是什么神仙仗,来来来,你来指挥。
按照这位美国专家的说法,基本上可以反证——如果我们也像他国一样躺平,则至少要多死170万人。
这170万人可能是你,是我,是我们的家人、朋友。
看了这个问题下的大部分回答,我想起了一句话: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黑格尔
两年前,新冠肺炎肆虐武汉,而那时候网上的舆论几乎全都是声讨——
为什么那么晚才封城、为什么封控措施不到位,为什么自家小区里会出现一辆鄂A牌照的汽车;
为什么医疗资源不够用、为什么轻症不能及时住院只能在家隔离,为什么一家四口会因失救而先后去世?
基于武汉疫情的严重性,公众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容忍度空前提升,如果当时有人提出“本次疫情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否过度”,题主大概率会被怒怼;
严防严控效果显现后,互联网上(包括知乎)更是一片叫好之声,谁敢有异议谁就是“全民公敌”。不少自媒体由此推导出“灯塔倒塌”“公知破产”,评论区各种和谐。如果那个时候有人提出“措施是否过度”,一群高赞答主反手就是一篇大作文换来几千个赞。
中国有句古话叫“久病床前无孝子”,老头老太刚刚卧病在床的时候,子女们念着养育之恩,大概率会尽力奉养;但如果连续卧床好几年,子女们的态度十之八九会发生一些变化——照顾卧病的老人需要消耗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却看不到任何收益,甚至看不到前途。
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是老人在子女失去耐心之前病好或者干脆死去,但如果他偏偏不好也不死,该怎么办呢?
老人还是那个老人、防疫措施还是那些措施,但时间一长,心态就会变。
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鲁迅
我们有一万个理由推脱照顾卧病老人的责任,只要我们能选择性地忘记那些生而为人的情感;
我们也有一万个理由“反思”防疫措施的“过度”,只要我们选择性地忘记两年前疫情肆虐带来的严重后果。
首先,孕妇流产、心脏病救治不及时,这不是某地长期不落实防疫规章,某些医院集体推诿责任导致的吗?和防疫是否过度有什么关系?不会看看深圳卫健委的做法再说话吗?我们即使最严格的防疫,也没有说急重症不予收治,生活物资发放不到位是正确的,一个二个张冠李戴的有意思吗?
其次,不是很懂为什么叫唤过度,奥密克戎不是我们这里首先发病的,说白了国外已经告诉你这病威力怎么样了,你为什么瞪眼说瞎话呢?总有那种人,防御体系没问题的时候天天叫唤“防疫过度”,有了问题了抢物资他比谁都急。
自己有没有种,心里得有个数。两年前谁把口罩抢得价格起飞,谁连夜把某可能有效的中药抢断货了,谁心里没数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