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想喷一下澎湃新闻
作为冬奥运动员来上海滑个雪都要狠狠报道一下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海本地新闻平台,在上海各处人心惶惶希望获得更多官方可靠的疫情信息的背景下,大概三点的时候打开它的抗疫频道,前二十条新闻全都在讲其他地方的疫情,以吉林山东为主,杭州香港为辅
自己老家都被偷了,还搁这风平浪静呢?
我理解,也不理解。
把疫情泄露归结到一个宾馆的管理不善,说明上海至今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在想维持自己不大规模封闭,不全员核酸的精准管控的虚幻形象。任何工作,失败从来不是失败在一两个细节上,根源从来都是思想上不重视,而其他的直接原因都是不重视的衍生。
上海自疫情以来,总喜欢利用自己强大的宣传能力打造人设,甚至于在别的城市出现疫情的时候主动拉踩,谎话说多了,把自己给骗了,真以为把一个奶茶店设为中风险就能控制住疫情了,之前是运气好能苟住,但是夜路走多了,哪能遇不到鬼?我就把话放在这,上海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立正挨打好好反思,他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到现在还有隔离酒店的问题……服了。
入境比较多的城市,都多学学广州,专门画个区域搞”隔离驿站“,不好吗?
我只是可怜上海的流调人员、医务工作者。他们高强度的工作了两年,又摊上了这么个大麻烦。
这次摘几个乌纱帽?责任落到哪一个层级?
这是可以说的吗?既然政府自己爆出来了,那就可以说了。上海爆发这么严重,是人祸。
起因是香港无症状感染者在华亭宾馆隔离(这宾馆离上海中央商区之一的徐家汇很近)。没想到华亭宾馆的空调设施太老,房间里的空气流通到酒店所有地方。
华亭宾馆的工作人员怎么会想到整个宾馆新冠扩散这么严重?不接触肯定没事啊,安全区的工作人员该干嘛干嘛,新冠就传播开了。
等到后来给隔离人员、工作人员做核酸时,发现华亭宾馆新冠阳性特别多。对宾馆做了环境核酸检测,才发现环境阳性严重,问题可能出在空气流通上。
3月6日,华亭宾馆全员穿隔离服紧急转移出去了。
这些信息上海政府3月6日已经报道过,只是你不会细想为什么隔离点工作人员会成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3,男,22岁,
无症状感染者24,女,26岁,
无症状感染者25,女,25岁,
无症状感染者26,女,28岁,
无症状感染者27,女,26岁,
无症状感染者28,女,29岁,
均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3月5日在例行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本地多多少少都知道华亭宾馆的事。
政府把这事公开了,也就能说了。
当然上面说的是隔离群里流传的版本,具体情况究竟如何,还得等政府披露详细的调查结果。
管理上,肯定严重失职。
3月15日更新:官方会展开调查:
我早说了,要封锁香港。
不是某一家隔离酒店,而是要系统性的摸底排查。要有一套人马,全市隔离酒店以及其他涉疫情场所全面排查,反复摸底,对照标准一条条过,定期复查。防疫常态化,“审计”也要常态化。家底不摸清,政策就是无源之水。精准防疫是站在钢丝上跳舞,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精准防疫是什么,是既要保证经济不停转,又要疫情不失控,两者都事关民生事关发展,既要又要,两全其美不容易,请上海当政者时刻谨慎,时刻警醒,端正态度,直面问题,克服困难,勇担责任,拿出办法,有效施策,在疫情面前,希望你们追求完美。
还是应该学广州建设统一的“健康驿站”,这些乱七八糟的酒店,管理水平、硬件设施都不可控,外面来的人都是在抽奖,酒店的工作人员也是每天在赌命,甚至还有本来好好的、在酒店隔离期间被传染的。
如果入境隔离政策要持续下去,弄这些乱七八糟的酒店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真是因为中央空调导致的疫情感染,那这个错误犯的真的是不应该
空调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悲剧,历史上就曾出现过
1976年,正值美国建国200周年,当美国人正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海洋中时,却发生了一桩怪事。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在费城举办第58届纪念活动中,约221人先后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腹泻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的症状,其中34人死亡,病死率高达15%[1]!
随后,美国疾控中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调查,但一直找不到这场聚集性疫情暴发的原因,人们一度陷入对未知的恐慌中。
第二年,科学家终于在病人的肺里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2],并确认它就是这次悲剧的始作俑者。
后来,科学家在这家宾馆的中央空调里面也发现了这种细菌,证实了大量繁殖的细菌正是通过中央空调送风播散的。
(从现场分离的样本中,专家观察到了新的细菌生长来源:美国疾控中心)
由于感染者主要是退伍军人,这种细菌从此被命名为“军团菌”,这个病就叫做“军团病”或“军团菌肺炎”。
此后,军团病曾多次在全球发生,近几年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过流行,中国也有散发的报道[1]。
“非典”期间,“空调传播SARS”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流传最广的莫过于香港京华国际酒店疫情事件[15]。这也是当年中国香港“非典”疫情暴发的一个主要源头。
2003年2月21日,广州64岁的肾内科医生刘剑伦和他妻子受邀前往香港参加亲戚的婚礼,当晚入住了香港京华国际酒店9楼911房。第二天早上,刘医生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去了附近的香港广华医院看病,被确诊感染了SARS。
后来他的同事在采访中提到,刘医生2月中旬就有低烧、咳嗽等肺炎症状,很可能在广州时就已感染,只是到香港后症状加重。
当时,很多外国来的客人也住在这家酒店,其中包括越南、加拿大、新加坡、英国、德国等地。其中一些人回国后,也被发现感染了SARS,并引起了这些地区不同程度的疫情暴发。
这些房客绝大多数曾和刘医生同住在酒店9楼,共有13个房间出现病例(某些房间有2人感染),总共16人被感染。
但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直接接触”过刘医生本人,是怎么被传染的呢?
当时很多人猜测,SARS会像军团菌一样“通过酒店的中央空调传播”。
但是,经过香港特区卫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并没有证据表明这次疫情的的罪魁祸首是中央空调[3]。
调查发现,在刘医生的客房和紧邻的3个客房前的地毯、门框上,靠近电梯厅的通风口(下图酒店楼层示意图里的红色区域)里,都检测出了SARS病毒核酸阳性,但在客房内却没有发现病毒。
注:*表示一个房间有2人感染;‡表示“零号病人”曾在这个房间逗留(来源:http://wwwnc.cdc.gov[5])
再加上客房里有暖气,相对于走廊有正气压——气流是从客房往走廊流动,这就保证了走廊里被污染的空气不会轻易跑进客房;而不同客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空气流通。
这说明,其他客人并不是在客房内被“中央空调播散的病毒”传染的,而是在9楼的公共区域。
更可能的情况是,刘医生在酒店里的呕吐物或呼吸道分泌物等污染了酒店的走廊、地毯和电梯厅。同住9楼的客人和来访人员经过时,吸入了空气中的带病毒飞沫,或是摸到了门框、按钮上的病毒而被感染,进而让SARS传播开来[4-5]。
虽然在酒店、写字楼这种一般公共场合,SARS病毒通过中央空调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在医院这种病人聚集、病毒浓度较高、经常有插管吸痰(易形成气溶胶)等操作的地方,风险就大得多了。
曾有人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收治SARS病人的ICU病房进行研究,发现空调过滤网和冷凝水存在SARS病毒,这说明,如果室内通风不良、防护不佳、空调进行不消毒处理,存在很大的隐患[6]。
根据当时对SARS病毒的研究,确定的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可能有粪口传播等,但也不排除飞沫核形成的气溶胶漂浮在空中,从而通过排风、 排污、空调等系统造成传播[7-10]。
说一千道一万,在高风险的地方,SARS仍有可能通过空调传播。所以当时,国家相继发布了《关于做好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11]、《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12]等措施,加强了对空调系统的管控。
在新冠疫情早期,武汉当地酒店行业自发支援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免费休息点时,曾专门强调要征集“没有中央空调”的酒店。
新冠病毒是SARS的近亲,这个“新对手”也会通过空调传播吗?
目前已经有不少案例和研究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新型冠状病毒是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比如在新冠患者的病房、或病毒浓度较高的地方。
据此推测,新型冠状病毒有极大可能通过空调系统传播,尤其在医院和发生过聚集性疫情的密闭场所。
在普通公共场所,空调传播没那么重要,还是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接触污染表面以及清理手部卫生)、减少聚集更重要一些。
但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我国自2020年2月中旬全国复工后,发布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13-14],进一步规范了空调的使用。
1、这些场所的空调应停用
在发现疑似、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场所,还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类型、供风范围等情况不清楚的场所,都应该停止使用空调。
2、家庭空调可放心使用
各家庭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但应该适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但如果家里有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最好在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相关将康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再重新启用。
3、普通公共场所,要分情况:
(1)带有回风(室内空气排出去后,经一定处理后又排回来)的空调系统,要关闭回风后使用。
如果能在关闭回风的同时开启全新风,是可以使用的,否则一般不建议开。不然里面的空气就像“一直在一个盆里洗手不换水”,会越来越脏。这种空调一般在车站、商场、机场、厂房等大空间场所多见,要引起注意。
(2)不带回风的空调系统可以直接使用
各个房间的的空气独立循环,不会相互影响,这种空调一般在写字楼、宾馆等小空间场所多见,可以直接使用。
最后记得,空调一定要开新风功能(如果有的话)。
至于加湿功能要不要关闭,目前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干燥环境下病毒更容易存活,所以空调加湿、让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可以一定程度控制流感等病毒的传播[16]。
使用空调前和使用期间,都要做好定期消毒清洁。
比如家里的空调,开启前要先把过滤网拆下来,刷掉灰尘、冲洗干净,然后用有效氯500毫克/升的消毒剂(84消毒液按1份消毒液加99份水稀释)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后再使用。
对于营业场所的空调,最好能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查维护。
人们总是这样,有 “大疫情”发生时,才开始重视空调卫生。
但实际上,不管是平时还是流感季,都要做好空调的清洁卫生和室内通风,才能让你少生病。
更重要是,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去聚集的公共场合,这些都是避免被传染的最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赵金辉.军团菌污染现况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卫生研究,2005,35(6):818-821
[2Joseph E. McDade, Ph.D., et al. Legionnaires' Disease — Isolation of a Bacterium and Demonstration of Its Role in Other Respiratory Disease.NEJM,1977,297:1197-1203
[3]https://www.who.int/csr/sars/press2003_04_01/en/
[4]WHO, et al. 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epidemiology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2003
[5]Braden CR, Dowell SF, Jernigan DB, et al. Progress in Global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Capacity 10 Years afte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19(6):864-869.
[6]徐潜,等.医院SARS重症监护病区空气传播途径的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12):1380-1382
[7]Tze-wai Wong, Chin-kei Lee, † Wilson Tam, et al. Cluster of SAR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exposed to single patient, Hong Kong.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 10(2):269-276
[8]Y. Li, X. Huang, I. T. S. Yu, et al. Role of air distribution in SARS transmission during the largest nosocomial outbreak in Hong Kong. Indoor Air, 2004, 15: 83–95
[9]Ignatius T.S. Yu, M.B., et al. Evidence of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NEJM, 2004, 350:1731-1739
[10]何耀,等.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措施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7):601-604
[11]http://www.mohurd.gov.cn/wjfb/200611/t20061101_158618.html
[12]http://www.mohurd.gov.cn/wjfb/200611/t20061101_158425.html
[13]http://www.gov.cn/xinwen/2020-02/13/content_5478015.htm
[14]http://www.gov.cn/xinwen/2020-02/02/content_5474001.htm
[15]危驿. 香港“非典”寻根. 财经,2003-05-29.
http:// finance.sina.com.cn/rol l/20030530/1748346946.shtml
[16]https://www.nytimes.com/2020/03/04/opinion/coronavirus-buildings.html
大概翻了翻回答,没看到想看的关键信息。上过疫情一线或者关注隔离点管理的应该都知道,隔离酒店并非没有标准,恰恰相反,隔离点的管理从来都是重中之重。
随便搜一下就能找到标准,里面写的清清楚楚,比如「三区两通道」(参照医院传染科设置),比如通风、下水、医疗污物等。至少在我所经历的疫情防控中,会有疾控的专家亲自到隔离酒店去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酒店或者存在管理感染风险的,提出限时整改。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隔离酒店都不是临时突发启用的,而是会提前选点,进行改造甚至新建,理论上讲,除非出现特别紧急的聚集性疫情需要的大量隔离密接、次密接人员,否则隔离酒店都应该验收后再启用。
我对传染防控并不专业,下面把「三区两通道」的内容贴一下:
传染科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所划分的特殊区域和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百度一下就会有相应的标准和新闻:
总之,隔离点感染不是第一次,但是管理逐渐趋于严格,这样致命的管理漏洞实在不应该出现。
小区行人通道门 年前由感应式改为按键,5000人小区一个门出 都按那个露天按键 投诉了没人管 说是小区每日消毒这个按键
如果网传情况属实的话,那这次的漏洞甚至都不能叫做是漏洞……
我之前就住在万体馆华亭宾馆旁边,虽然没进去过,但是大众点评随便一查,就能看到华亭宾馆照片里大大的中央空调。
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中央空调和给排水系统就造成感染的情况了,当时也是全网关注,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基本也可以算作防疫工作人员的常识了。
如果是每间房间拥有独立系统的中央空调,那确实可以开。但如果是多个房间并联的中央空调,那打开空调无疑就是人为加速病毒传播。
目前网上的说法,华亭宾馆疫情由中央空调引起。
也就是说,一家酒店在拿来做隔离酒店之前,连中央空调是什么结构都没有调查清楚,这么基础且重要的问题都能忽略,还敢拿来隔离香港来的高危人群,我实在是好奇到底有没有隔离酒店的选址标准和流程,或者说,这个标准和流程执行的怎么样?
最后,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把隔离酒店选址标准和流程公布出来,让大家看看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附上今天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几件事吧。
隔离点交叉感染,甚至导致疫情社区传播的案例并不少见,必须提高警惕。
2020年的成都疫情、2021年广州疫情、2021年莆田疫情都和隔离点相关。
所以,隔离点的选址和管理都应当谨慎。以下分别讨论两种思路:征用酒店和建立永久隔离点。
在很多情况下,时间非常紧张,必须靠临时找酒店来满足隔离需求,至少要保证以下几点:
防控规范要求隔离点应当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1]
如果楼上征用为隔离酒店,同一个建筑内(如门市)不允许其他餐馆、饭店等其他设施继续营业。
大多数酒店只有一个通道,但还是要分成三个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穿脱防护装备
包括清洁工、水电工等人员都应当闭环管理,避免感染后的社区传播
如果使用中央空调,则会产生气溶胶传播风险。
废弃物规范收集,按医疗垃圾处理。
尤其要注意,如果管理不当,被隔离人员喝过的饮料瓶可能被拾荒人员捡走。
已知猫可以感染新冠,隔离点垃圾如果存放不规范,不仅有被拾荒人员翻捡垃圾的风险,也有流浪猫翻捡垃圾感染或沾染,然后再传猫或传人的风险。
也需要预防窗户抛物造成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污水应当通过加药搅拌装置,使用次钠等消毒剂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
火神山建筑平面采用鱼骨状形式,在分区划分时考虑到医务人员要有自己的清洁工作区和对应的连续通道,目前平面布置上正中间的一条轴便是清洁区、通道和工作区,中轴两侧的布置都是病房单元,在清洁区与病房单元之间是半污染区,病房单元中的病房为污染区,即医护人员和病房接触的过渡段,医护人员的很多工作都在半污染区里来完成。[2]
病人的通道是在每个护理单元的外侧,因此病人通道与医护人员的通道是各自独立的,由此保证医护人员不被感染。
建议按此标准建设专用隔离点,以降低隔离点工作人员被感染的可能性。
珠三角可以考虑珠江口外的三角岛
岛上无居民,南边有房屋可以用于办公用房,岛的西北部因采石基本夷为平地,平整后可以建设隔离点。
在去年的西安疫情中,机场的疫情传播让人很费解。
长安大学送机人员、东莞旅客、巴基斯坦入境人员都使用了T3航站楼,分析可能的接触途径。
在流调中,15日本土确诊病例1有这样的一段轨迹:
12月4日14:00-17:00,与家人一行5人自驾车前往咸阳国际机场送外孙出国(西安-多伦多HU7975航班);期间活动轨迹涉及机场T3航站楼、航班值机区域、卫生间(值机区域附近最近的卫生间);17:00-19:20,自驾返回,在长安大学宾馆(舌上源)就餐,之后返回女儿家中,未再外出。
咸阳机场T3航站楼北侧区域供国际航班办理值机手续,最上方还有一个去T2航站楼的连廊。
尚不清楚东莞旅客是否有在T3出发层上过卫生间。
如果他们从T2航站楼过来、打车到机场但下车位置偏北、或者坐地铁来机场,则存在经过国际港澳台办票区域的可能性。
根据和PK854航班旅客的访谈,得到信息
1.航班12月4日15:07落地,落地后航班靠桥,靠桥位置在T3航站楼靠近T2的国际区域。
2.为了避免防疫检查期间的交叉感染,旅客在16点左右开始分批下机,每批40人。
前一批人员完成所有手续上大巴后,下一批人员开始下机,最后一批的下机时间为20:30左右。
3.下机后,旅客来到航站楼二层办理检验检疫和入境手续。这个区域内只有防疫人员和海关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防护很好。这个区域的门窗都是封闭的。
旅客先登记信息,接着核酸检测,然后过海关。
4.办完海关手续后,40人下楼,经过封闭通道到达楼内某门附近,有乘客使用了门内的厕所。
5.每批乘客40人在门内集合出门,出门处收到工作人员送来的行李,行李有酒精喷洒的味道,随后乘客登车前往隔离点灞桥区瑾程酒店(该酒店工作人员2人感染)。
6.本批入境人员中,有2人因入境时核酸检测阳性,12月5日送西安市八院隔离治疗。
4.存在卫生间传播的可能性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
巴基斯坦入境病例在航站楼一层使用过卫生间,该区域的楼上是国际港澳台区域的办理值机手续区域,不排除病毒气溶胶随着下水管道、通风管道进入出发区域卫生间的可能性。
如果恰好国内长安大学旅客,东莞旅客去过这个卫生间,则可能发生不接触感染。
巴基斯坦乘客在T3楼内的时间大概为16:00~21:00。
长安大学送机人员在楼内时间14:00~17:00,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段16:00~17:00。
东莞病例在楼内时间大概为20:00~21:47,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段20:00~21:00。
图片来自 @加百利
针对网友关心什么地方存在管理疏漏的问题?
上海回应:据了解,是中风险地区漕溪北路1200号(华亭宾馆)。
网友要是不关心的话,是不是就算了。
人在上海,整个小区已经封闭式管理10天。再过四天我倒是能出来了,但那时候还能去哪儿就成了问题,毕竟学校已经停课,全市文体场馆基本都关门了,过两天公司恐怕也无法幸免。
在华亭宾馆乌龙事件实锤之前,我都还以为这只是网络段子,简直匪夷所思。
我一直很认可上海公共卫生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也很认同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的政策,毕竟前几次本地疫情爆发,上海都很快挺过去了,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这次如果真的是因为中央空调这么无厘头的原因导致崩盘,我真的是恨到剑戟生牙关。
但是,再深入想一想,这真的只是一个不幸的偶然吗?我们的防疫系统到底还能在这种高强度压力下支撑多久?
毕竟我们对抗的是无孔不入的病毒,稍微有一点缝隙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而这条防线在时间和空间上拉得越是长,涉及的人越是多,出纰漏的概率自然就越大。表面上看,今天的上海,包括之前的南京、西安,问题似乎只是出在某人或者某单位不专业,或者说得严重一点:玩忽职守,可事实上,当防疫已经占用了如此多的社会资源和人力之后,真的能保证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在业务上和心态上都完全合格吗?
设计上再完美的系统,去执行的终归是人,人终归会疲惫,会侥幸,会麻木。
纵然大家对我国的防疫措施很有信心,但在理论上,它的能力真的没有上限吗?
不说了,我知道我的思想已经很危险,我去打思想钢印了。
首先为酒店鸣个不平,所谓酒店管理漏洞只是技术问题,并不是根本原因,不应过度苛责。
这次香港疫情爆发导致大陆防线被大面积击穿的严重问题,主要原因并不是出在技术层面上,而是出在对港过于宽松的疫情管制上,更是出在对港心态上。
就在春节前后,上海增加了沪港航班,每天从香港带来大批输入病例;正是由于需要隔离者的增加,防疫部门被迫征用刚刚装修完尚未正式开业的华亭宾馆。由此可见,沪港航班的'增加,直接造成了随后的疫情爆发。所以这个输入的根源不解决,隔离点早晚都要出问题。
所以说,上海疫情严峻,根源在于我们处理陆港的关系的心态上;应该说疫情为我们为敲响了一个及时的警钟。
香港和大陆联系密切,大陆对与香港的交流几乎并不设防;但具体到防疫问题,香港在管理制度、港人观念、政府力量等方面,都与大陆极为不同,尤其许多港人在防疫心态上,极度抵触甚至敌视大陆的抗疫措施。应该说,这种对双方巨大的差异的忽视,是导致香港疫情肆虐,并且击穿大陆防线的关键漏洞。
在最后,答主附上了2月28日上海输入型病例的页面截屏(图片太长,所有放在末尾),可以看出几乎都是从香港输入。坊间也传言本次上海的首例本土确诊者,是故意从香港绕道澳门,逃避14天隔离而进入上海的。
我们对香港的许多政策,都是以回归时的呵护心态为基础的,更像是一个老母亲在心疼失散多年的儿子:捧在手上暖在心里,不敢批评更不敢管教。
可惜,这种呵护很容易自我感动,却并非一个正确的治理方式。这方面的问题无需多说,前两年香港的黑暴风波足以说明问题之严重。
黑暴风波在政治层面给我们以警醒,随后中央对香港的政治管理逐渐正常化,对许多过度的自由与放权,加强了管束,稳定了局面,斩断了病根,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这是很好的。
这次疫情问题提醒我们,在具体管理上,我们对香港依然有过多的宽松,也需要对香港从严要求。切不可以溺爱心态,过度放纵。否则像这次的疫情危机,早晚还会卷土重来。
以下图片即为2月2日,也就是上海疫情爆发时,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输入型病例流调信息。
——————————————————————
选择隔离酒店是有要求的,至少在北京是这样。
做过某酒店抗震加固,这个酒店原本正常运营着,酒店老板想着可以作为疫情隔离酒店使用,这样疫情期间旱涝保收,结果不仅没做成隔离酒店,还被政府要求抗震加固,停业了好久。
酒店经营者向政府提出申请作为隔离酒店后,政府要求他想做隔离酒店,首先要保证结构安全,先做个结构检测鉴定,没问题再走下步手续。这酒店经营者也是倒霉催的,检测鉴定后,酒店抗震鉴定为du级,政府看到检测鉴定报告,要求他立即停止运营,先进行抗震加固,并把该项目列为排危项目,不抗震加固完不允许再营业,感觉这酒店老板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稍微解释下,房屋安全抗震鉴定后,对房屋评价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Au级,Bu级,Cu级和Du级,评为Au级代表房子各项指标非常好,结构安全和抗震没问题,越往下越差,到了Du级,就是最差等级了,要求房子立刻停止使用,先排危处理,当然有些客观上不容易立即停止使用的房子,政府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变通处理。只要业主开始启动加固工作了,就算开始排危了。例如开始启动设计工作、办理开工手续等,千万不能房子评为Du级了当做什么也没发生,继续偷偷运营,因为北京正规的检测鉴定报告是要上传建委的,这边报告一出来,建委那里就知道了,Du级房子不赶紧排危继续使用,等着建委来处罚吧。
另外需要解释下,有些房子评为Du级,是抗震不符合要求,正常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仅因为抗震不足评为Du级的房子,政府会给出合理的腾空时间,因此就会有这种规定,业主尽快启动相应的排危工作,不一定是开始施工,例如前面说到的开始正常组织设计、报批、报建等手续,在此期间房屋可以正常使用,也算是给出了一定的缓冲期间,而且这个缓冲时间还不短。因为启动设计有时要招标,设计工作需要时间,然后再图纸报审,这样就几个月过去了,然后启动施工招标,办理各种手续,又要几个月,如果业主是大国企,有着各种决策手续和流程,整个流程走完到需要清空房子准备施工,花费时间甚至可以长达2年以上。
以上仅仅是从结构安全上对隔离酒店的要求举例。隔离酒店在交通上的要求是做到空间上的“隔离”,例如水平和垂直通道,要做到不同类人员有不同的通道,不能交叉;还有更重要的空气系统,要求酒店的新风空调系统要满足各个房间空气不互相串,很多酒店就达不到这个要求。
因此要科学防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隔离酒店不是随便哪家都可以做的。
明明2月16号就歇业的华亭宾馆,说明有人为了让香港人入境攒政绩拿上海老百姓当冲头。搓那吗老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