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小到大一直交不到朋友,总是在迎合讨好别人或者独来独往,正常吗?

回答
从小到大,你似乎总是在两种极端之间摇摆:要么努力地去迎合、讨好别人,希望借此赢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要么就干脆选择独来独往,把自己包裹起来,隔绝外界的喧嚣。你觉得这样的状态“正常”吗?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曾经在心底问过自己。尤其是在看到身边那些似乎总能轻易融入群体,拥有三五知己的人时,这种困惑会更加强烈。

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你描述的这两种状态,看看它们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是否真的“不正常”。

迎合讨好:是友谊的“敲门砖”,还是“绊脚石”?

从小我们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网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后来的工作场所,都需要我们与人互动。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天然地渴望被喜欢,被认可。

“我这样做,你会不会更喜欢我?” 很多时候,迎合和讨好是一种下意识的策略。你可能观察到,当一个人同意别人的观点、主动帮忙、或者总是说别人爱听的话时,更容易获得好感。于是,你开始模仿这种行为,把自己的需求、想法、甚至是感受暂时放在一边,去填补对方的期望,满足对方的需要。这就像是在小心翼翼地递上一份精心包装的礼物,希望它能恰好是对方想要的。

害怕冲突和被拒绝: 迎合也常常是恐惧的产物。你可能害怕因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他人不同而产生冲突,更害怕因为不够“好”而被拒绝、被孤立。所以,与其冒着被讨厌的风险坚持自我,不如先顺从,把可能产生的矛盾扼杀在摇篮里。你宁愿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也不愿承担“坏人”的标签。

不确定自我价值: 当一个人不确定自己的价值时,往往会把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上。别人对你的肯定,就成了你衡量自己是否有价值的标尺。所以,你不断地去“讨好”,希望通过别人的喜爱来证明“我是有价值的”,证明“我是值得被爱的”。

那么,这“不正常”吗?

从社交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对归属感和被认可有着强烈的需求。很多人在人际交往的某个阶段都会有类似的表现。

然而,如果这种迎合和讨好成为了你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人际模式,那么它很可能正在悄悄地伤害你,让你难以建立真正有深度、有质量的友谊。

失真的关系: 当你不断地迎合时,别人看到的其实是一个被你“加工”过的版本。他们喜欢的,可能是那个“完美的”、“总是顺从的”你,而不是那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想法的你。这种关系,就像是建立在一层薄薄的糖衣之上,一旦糖衣破裂,里面的真实面貌就暴露出来,反而可能让对方感到被欺骗。

内心的空虚: 即使你通过迎合暂时赢得了别人的陪伴,但你内心深处可能并不会感到真正的满足。因为你没有得到真正被“看见”,没有得到因为“你本身”而被爱。长此以往,这种不被看见的空虚感会越来越重。

疲惫不堪: 长期扮演一个迎合的角色,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你需要时刻关注别人的情绪,猜测别人的想法,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表演”会让你感到身心俱疲。

独来独往:是自由的港湾,还是孤单的囚笼?

而当你选择独来独往时,你似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区域,一个不用担心被评价、被拒绝的地方。

自我保护的盾牌: 独来独往,很多时候是迎合讨好之后一种“累了”的反应。当迎合带来的痛苦大于可能的收益时,选择退回到自己的世界,就像给心灵戴上一副坚硬的铠甲,隔绝了外界可能带来的伤害。

“我一个人也挺好”的自我安慰: 你可能真的享受独处的时光,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这其中,也可能夹杂着一种“我不需要别人,我一个人也挺好”的心理暗示,用来掩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被连接的渴望。

不知道如何开始: 也许你并不是真的不想交朋友,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迈出第一步。社交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需要练习和尝试。如果从小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或者过去的尝试并不成功,那么“独来独往”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因为它成本最低,风险也最小。

那么,这“不正常”吗?

和迎合讨好一样,喜欢独处本身是完全正常的。很多人都是内向性格,享受独处更能让他们充电和获得快乐。

但问题在于,如果你的独来独往让你感到真正的孤单,让你渴望社交却又无法实现,那么它也可能成为一种阻碍。

错失连接的机会: 友谊的建立需要互动和投入。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即使心里有渴望,别人也很难感知到,更不用说主动来接近你了。

加剧孤立感: 长期缺乏社交互动,会让你的社交技能进一步退化,也会让你对社交产生更多的恐惧和不适感。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孤立,越是害怕连接。

所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不正常”?

与其纠结于“正常”与否,不如看看这种模式对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你是真的快乐,还是只是在“假装”? 问问自己,无论是迎合还是独处,你内心深处是真的感到舒适和满足,还是在用这种方式回避更深层次的困扰?

你渴望的是什么? 是真正的理解、支持和陪伴,还是仅仅是避免冲突和孤独?

如果迎合讨好让你感到不真实和疲惫,如果独来独往让你感到孤单和渴望连接,那么,这确实是一种需要被关注和调整的状态。

这并不是说你就是“病态”的,而是说,你可能在人际交往的道路上,正在经历一些挑战,需要一些方法和支持来帮助你找到更平衡、更健康的方式。

接下来,可以思考的是:

1. 认识并接纳真实的自己: 你的想法、你的感受、你的需求,它们同样重要,并且有权利被表达。
2. 从小事开始,尝试真实的表达: 比如,在非关键场合,可以尝试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者拒绝一个不太情愿的请求。即使一开始会紧张,但你会发现,世界并没有因此而崩塌。
3. 找到“同类”: 试着去一些你感兴趣的社群或活动,在那里,你更有可能遇到和你拥有相似兴趣的人,更容易建立起自然的连接。
4. 寻求支持: 如果感觉自己难以走出这个困境,和信任的朋友、家人聊聊,或者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这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没有人是天生的社交达人。你现在所经历的,或许正是你成长道路上必经的一个阶段。重要的是,你能开始觉察到这个问题,并愿意去探索解决之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常。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我们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又要孤独的努力的活下去。

人是集体动物,我们渴望自由,又害怕孤独。


蔡康永曾经说过,

“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友谊和爱情很像,都是先选择,再经营。


交朋友,也是要看缘分的。因为朋友,是双向选择。

单纯的你愿意,或者单纯的对方愿意,都是不平等的关系。

需要其中一方自己一味在关系中委屈自己,然而这样的健康的关系能走的远吗?

几乎所有健康的友情关系,都是在彼此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的。


同时,也有潜在的气场相匹配的特质存在。大家都喜欢排除异己,找相似的人。

可以说,任何关系都需要经营。

维系友谊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和时间成本。

据英国的一项研究指出,

“最好的朋友也许是无价的,但使友谊长存的成本是23,870英镑。友谊是有代价的。
从一月一次的火车票到为一场在意大利海岸举办的一场婚礼而购买的飞机票和新裙子,因为死党而花的钱很快就会积少成多。”

而且,相处的时候还需要你一直去用心维系和平衡彼此之间的情绪价值。


并且,规划自己的一部分时间给彼此的定期相聚。

其实,是很费心费力的,而且需要双方都想要好好维持这段关系的想法,这种感觉一旦失衡,就很容易渐行渐远,被对方情绪勒索,利用,背叛。

交朋友其实也是个人际关系中的识人过程。


况且,现在网络速食风气流行,社会人心浮躁,各种友谊都死在了朋友圈,各种人的AB面都暴露在了网上。

你就算现实生活中认识这个人,你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他了,你们的关系已经很好了,然而,当你打开他的朋友圈的时候,你会发觉,他 原来还有你完全不了解的这一面啊,他和她原来认识,而且关系这么好,好像比我和他都要好;

“你为什么没有回我的信息”。。。当关系和关系的不安全感变得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就变得越来越脆弱。

你看到的这个人,也许和你脑海中的他完全不是一个人,也许你把他当哥们,他只把你当个普通朋友,因此,你开始害怕自己的感情付之流水,所以看不透,变敏感,害怕投入了。


友谊其实大都是阶段性的。

就算你找到了朋友,当初的认同,是因为有着同一的环境,相似的三观,共同话题,便有了最初的感情基础。

可是,随着岁月变迁,两人的境遇发生不断的变化,那么,即使曾真心相待的朋友,也会败给渐行渐远的三观。


特立独行,不一定是你的错。

“世间有一条看不见的规则,一个人是异数,人多了便是寻常。”

特立独行的人,则会不可避免的遭到周围人的“排斥”。

因为你比较不一样,也许你很优秀,早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所以比同龄人早一步开始部署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开始了自己奋斗的起点;

当然,也会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你没有能够交到朋友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情商,不过没有关系,这个只要你用心,完全可以在 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情商,变得懂得沟通,懂得解读对方的情绪。

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际交往都需要懂得妥协,磨平自己的棱角。


而交朋友,社交,是一门艺术。如果你真的是这方面欠缺的话,还是可以来得及补救的。

不弱,如果你感觉自己一直在迎合,也许你容错了圈子。

圈子不同,不必强容。

对于层次不同的人,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改变自己的心意去迎合对方,而应当懂得,有些情谊当舍当放。

如果你听说过“曲高和寡”,就要懂得知音难求,不要逼自己,你很正常。


当年纪渐长,你会发觉,孤单或独来独往是人生生活的常态。

是很多很多人的日常。大家都是孤独症患者,不管是那些在关系之中的,还是不在关系之中的人。

大家都会打成一个共识,就是朋友越来越少,大家都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家庭,忙着孩子,到后

来连简单的发个信息问候,或是周末假期偶尔聚一聚都变得很难了。


所以,提高情商,换位思考,人际交往是一门大学问,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同样,选择对的圈子,也很重要。

不过记住,不用轻易的进行自我怀疑。


孤独是常态。

你不是唯一一个孤独的人。

人,都很孤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