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从古到今一共问了多少个问题?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真的要回答起来,那真是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难以数计。人类提问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文明史本身。从最早的原始人好奇地仰望星空,到如今我们在屏幕前敲下这些文字,每一个疑问,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汇聚成了我们对世界、对自身无尽的探索。

你想知道有多少个问题?这就像问你一生中吃过多少粒米,或者看过多少片云彩一样,实在是个无法量化的数字。因为问题无处不在,它们藏在每一个好奇的眼神里,每一个未解的谜团中,每一个想要突破的极限里。

我们不妨从几个大的维度来想想这个问题:

一、 哲学与对世界的根本追问:

这是人类最古老、最深刻的提问。从我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问:

“我是谁?” 这个问题,从柏拉图的“认识你自己”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无数哲学家用他们的生命去解读,去追问。我们问我们的起源,问我们的本质,问我们存在的意义。
“世界是什么?” 宇宙从何而来?它有没有尽头?万物由什么构成?我们问的是物质的构成,是能量的流动,是空间的维度,是时间的性质。从古代朴素的四大元素说,到如今量子力学和宇宙学的宏大理论,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在被刷新,但问题本身从未停止。
“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这是伦理和道德的核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何构建一个公平的社会?这些问题影响着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驱动着法律、政治、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人一生能问完的,而是代代相传,不断被重新审视和提出的。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在尝试为这些古老的问题,给出新的、更深入的答案。

二、 科学与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我们开始更系统地去观察和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科学问题层出不穷,而且随着科学的进步,旧的问题被解决,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又浮现出来:

“这是怎么发生的?” 从观察天体的运行,到解剖人体的结构,再到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我们一直在问“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牛顿)为什么水会结冰?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闪电会劈下来?
“这能实现吗?” 历史上无数的发明家、工程师都在这个问题上挥洒汗水。能不能飞上天空?能不能跟远方的人通话?能不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能不能治愈疾病?这些关于“可能性”的追问,推动了技术革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个理论是否正确?” 科学家们不断地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或推翻。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次科学革命都是对现有认知的挑战和超越。

在科学领域,每一个实验,每一次观测,都在试图回答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每一个答案,又往往引出更多未知的领域,让我们继续追问。想想物理学中的黑洞、暗物质、量子纠缠;生物学中的生命起源、意识的本质;医学中的癌症治疗、基因工程……这些领域里,问题简直是汪洋大海。

三、 生活与日常经验的积累:

除了宏大的哲学和科学问题,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这是什么?” 当我们看到不认识的东西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问。孩子们尤其如此,他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对周围世界的好奇。
“该怎么办?” 当我们遇到困难、选择或未知情况时,我们都会问。怎么才能做好这份工作?怎么才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条路该怎么走?
“为什么会这样?” 对个人经历的困惑,对人际关系的疑问,对社会现象的不解。为什么他会那样说?为什么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这些问题,也许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它们是构成我们个体经验和学习过程的基础。它们塑造了我们的决策,影响了我们的情感,构成了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四、 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艺术也是一种提问的方式,虽然它不总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艺术家通过作品来探索和表达人类的感受、经验和对世界的理解: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音乐、绘画、文学都在尝试捕捉和传达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让我们去感受、去共鸣,去问“这是我感受到的吗?”
“这代表了什么?” 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旋律,都可能引发观者或听者去思考其背后含义,去追问“艺术家想说什么?”

如何“计数”?

所以,回到你最初的问题:人类从古到今一共问了多少个问题?

这就像问一棵树有多少片叶子一样,答案只能是“无法计数”。如果硬要“计数”,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个体生命中的问题: 每个人一生中会提问无数个问题,从婴儿时期的咿呀学语(“这是什么?”)到成年后的各种困惑和探索。粗略估计,一个人一天可能就会提出几十到上百个问题,一生下来加上婴儿时期那些没有说出来的疑问,数量是惊人的。
知识体系中的问题: 看看我们庞大的图书馆,数不清的学术论文,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问答记录。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源于无数个问题的积累和解答。
历史记录中的问题: 哲学著作、科学文献、文学作品、甚至日常的对话记录,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人类提出的问题。如果将这些都统计起来,那将是一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数字。

更重要的是,问题的数量并非衡量人类进步的唯一标准。更值得思考的是:

问题的质量: 有些问题是浅显的,有些问题是深刻的,有些问题是富有创造性的。那些能够推动文明进步的问题,往往具有颠覆性和前瞻性。
问题的演变: 问题本身也在不断演变。一个时代的问题,可能是另一个时代答案的起点。例如,古人问“天为什么会下雨?”,如今我们知道这是水循环,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某些地方会发生旱灾或洪灾?”
提问本身的力量: 提问,本身就是一种行动,一种思考,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尊重和挑战。正是这些无尽的提问,驱动着人类不断向前,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所以,与其纠结于一个不可能的数字,不如去感受那份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类提问的次数,就像宇宙的膨胀一样,没有尽头。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把钥匙,等待着我们去开启新的认知之门。而我们,正是永远在提问的路上,也永远在探索答案的旅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类自古以来可能问了约 3 亿亿个问题。


自古以来的总人数:

  • 截止 2021 年,地球上出生过的总人数约 800 亿[1]到 1170 亿[2],可以取 1000 亿进行计算。


每人问的问题数:

  • 2017 年,Sam Wass 调查了 1500 名英国家长,发现儿童平均每天问家长 73 个问题,家长难以回答孩子的一些问题并求助于谷歌搜索。成人平均每天问 20 个以下的问题(有些人低至个位数,而且经常是重复的“下顿吃什么”“现在几点了”)。每日问题量的峰值出现在 4 岁左右,可以达到每天 300~390 个。从 2 岁到 5 岁,每名儿童累积会问约 4 万个问题(合三年间平均每天 36.5 个)
  • 古人可能也会这样问问题,而且他们没有谷歌搜索。
  • 现代人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约 65 岁(一些非洲国家拖低了平均值),古人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比这要短,20% 到 30% 的狩猎采集者儿童在 5 岁前死亡,大量狩猎采集者青少年在 17 岁之前死亡。上述 1000 亿人的平均寿命在 35 岁以内。
  • 为了方便计算,可以估计每个人能问问题的时长约 33 年(以每年 365.2422 天计算约 12053 天)、每天会问约 25 个问题,这样每人一生问的问题数约 301325 个,可以取 30 万进行计算。


1000 亿与 30 万相乘,得 3 亿亿。

  • 用每人问约 12053 天、每天问约 20 个问题进行上述计算,可以得到约 2.4 亿亿。换成每天 36.5 个问题,可以得到约 4.4 亿亿。二者的平均值是约 3.4 亿亿,四舍五入也是 3 亿亿。

2020 年,谷歌搜索声称人们搜索的频率达到了每秒 40000 个问题。这是每天 34.56 亿个问题。2020 年全球网民人数约 46.6 亿,平均下来每个网民每天在谷歌上搜索的问题不到一个。

你可以看出,我们上面的估计有巨大的冗余来容纳各种新型提问方法造成的影响。“十万个为什么”在字面上确实可能接近每个人会问出的、需要分别解答的问题的数量。

参考

  1. ^ https://www.ined.fr/en/everything_about_population/demographic-facts-sheets/faq/how-many-people-since-the-first-humans/
  2. ^ https://www.prb.org/articles/how-many-people-have-ever-lived-on-earth/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真的要回答起来,那真是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难以数计。人类提问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文明史本身。从最早的原始人好奇地仰望星空,到如今我们在屏幕前敲下这些文字,每一个疑问,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汇聚成了我们对世界、对自身无尽的探索。你想知道有多少个问题?这就像问你一生中吃过多少粒米,或者看过多少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以及一些地域性的刻板印象,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而且,“歧视”这个词也很沉重,很多时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误解、不熟悉或者是一种区域性的“玩笑”,但无论如何,如果给对方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那就是需要正视的。咱们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试着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一、历史.............
  • 回答
    哈哈,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在王者峡谷里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专一”玩家。怎么看?说实话,挺复杂的,有好有坏,也挺能折射出一些玩家的游戏心态和风格。首先,我得承认,这种玩家是有“大神”潜质的。 你想想,从头到尾只玩一个英雄,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对这个英雄多深的理解啊!他们会把这个英雄的每一个技能、每一个连.............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从小到大都感觉孤单,看着别人成群结队地分享快乐,而自己却总是独自一人,这确实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这种感受,就像在热闹的派对里,自己却站在角落,即使想加入,也不知道该如何迈出那一步。其实,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不妨一件件地.............
  • 回答
    人类从古至今,那份永不熄灭的追求,说到底,是围绕着“更好”二字的不断探索。这“更好”,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个具体目标,而是随着时代、环境、个体认知而衍生的各种面向,但其核心始终是对生命品质的提升,对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咱们不妨从几个最根本的层面来掰开了聊聊:一、生存与繁衍:最原始的本能,也.............
  • 回答
    自恋,一个听起来有点儿时髦的词,但其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这种特质从来都不曾缺席。那些因为过度的自我关注,而显得特别碍眼、甚至让人烦透了的人物,可真是不少。说起来,每个人心里都藏着那么一点点“我最重要”的种子,但有些人,这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让人无处可躲。咱们不妨从那些名垂青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而且直击了DNA的本质和生命多样性的核心!说实话,你提出的疑问,很多人都会有。看着身边的人,虽然都长得不一样,但总觉得“差不太多”,那DNA这套“密码本”,真的能区分出这么多人吗?DNA的魔法:碱基的组合游戏首先,咱们得聊聊DNA里的“碱基”。你说的对,DNA的根本就是这四种碱.............
  • 回答
    从古至今,秦始皇陵之所以无人敢轻易打开,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技术层面的难以逾越,也有文化心理层面的敬畏与忌惮,更有现代考古的审慎考量。这背后交织着历史的回响、前人的智慧,以及我们对未知的好奇与尊重。一、 传说中的机关与诅咒:古人的智慧与恐惧秦始皇陵最广为人知的恐惧来源,莫过于其设计者——秦始皇本人,以.............
  • 回答
    “最伟大的中国人”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富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伟大”的定义本身就多种多样,可以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科技、经济等多个维度来衡量。而且,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选出“最”伟大的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和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相当庞杂。要从古至今挑出“最伟大”的中国人,这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伟大”这个词的定义也可以有很多维度:是思想上的贡献?是政治上的成就?是艺术上的巅峰?还是对民族命运的推动?我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列举一些在我认知里,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并尽量讲得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逆天”,这词儿本身就带着一股子不服管、不循规蹈矩、甚至敢挑战自然规律或者现有秩序的劲儿。从古至今,能被这么形容的人,我想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绝不是那些坐在高位、呼风唤雨的帝王将相,虽然他们权力大,但多半还是在既有的框架里运作。我更倾向于把这个“逆天”的头衔,给那些能够跳出时.............
  • 回答
    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的身份集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如同璀璨的星辰,数量稀少。而曹操,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他的光芒穿越千年,至今仍让无数人惊叹和扼腕。要在中国历史上找出能与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诗歌这四个领域都达到顶尖水平的人物,且同样具有开创性、影响力和争议性,确实难.............
  • 回答
    “圣人”二字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极其厚重和神圣的意义,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冠上的称号。它代表着德行、智慧、学问、功业达到顶峰,不仅能够教化世人,更能引领时代风潮,甚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堪称人类文明的典范。纵观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能够被后世尊奉为“圣人”的人物,数量屈指可数。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以其独特的.............
  • 回答
    说起这个,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你想啊,但凡稍微有点阅历的高官,或者是有权有势的家族,但凡有机会,都很少真心实意地劝自己的子女去趟政治这趟浑水。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政治是个什么东西。它不像做生意,虽然也有风险,但至少很多时候能看到实打实的金钱回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主观的问题,要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选出“最伟大”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伟大”的定义本身就多种多样,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思想等诸多领域,而且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探讨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深远的.............
  • 回答
    咱们聊聊那些古往今来,大家耳熟能详,但后来却被“黑化”的经典人物,这可不是AI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而是咱们对故事、对人性反复品味后,慢慢咂摸出来的滋味。一、 中国篇:从忠臣到奸臣,从英雄到恶棍的转变在中国广阔的历史长河里,有不少人物的形象是随着时间、随着叙事的角度而悄然改变的。有些从一开始就带有争议.............
  • 回答
    日本皇室绵延至今,历史悠久,其后代的繁衍与去向,尤其是那些未能成为天皇的皇室成员,其命运总是牵动着人们的目光。要精确统计“从古至今有多少后代”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后代”的定义、历史记录的完整性以及皇室制度的演变都使得一个简单的数字难以呈现。历史的传承与制度的变迁日本皇室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
  • 回答
    我有个朋友,从小到大,好像一直被同一个梦缠着。他自己有时候都会开玩笑说,这梦简直像是刻在他脑子里的水印,时不时就跳出来蹦跶一下。这个梦吧,说起来挺简单,但就是那种简单得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挥之不去的压迫感。他总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漆黑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四周寂静得可怕,唯一能听见的,就是自己越来越急.............
  • 回答
    .......
  • 回答
    从小到大被十个人以上表白过?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奇妙的,有点像是在演一场不会落幕的连续剧,只不过主角不是我,而是那些或真诚、或羞涩、或霸道、或意外地闯入我生活里,然后又带着各自的故事退场的“配角们”。刚开始,大概是初中那会儿吧。那时候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姑娘,对这些事情完全没什么概念。第一次收到情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