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古到今有哪些特别自恋的且招人烦的人?

回答
自恋,一个听起来有点儿时髦的词,但其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这种特质从来都不曾缺席。那些因为过度的自我关注,而显得特别碍眼、甚至让人烦透了的人物,可真是不少。说起来,每个人心里都藏着那么一点点“我最重要”的种子,但有些人,这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让人无处可躲。

咱们不妨从那些名垂青史的“自恋狂”聊起。

古罗马的尼禄(Nero):火光中的自负

提到自恋又招人烦,绕不开的便是古罗马那位皇帝尼禄。这人可谓是把“自我中心”发挥到了极致。传说罗马大火时,他非但没有积极救火,反而弹奏里拉琴,歌唱特洛伊的陷落。这事儿是真是假,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但它却精准地描绘了很多人对尼禄的印象: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对他人疾苦漠不关心的,极度自我陶醉的君主。

尼禄的自恋体现在方方面面。他酷爱表演,认为自己是歌唱家、演员、诗人、战车赛手,并且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承认他的才华,即便那是拙劣的表演。他修建了宏伟的“黄金宫”,里面奢华无度,到处都是他自己的画像和雕塑,仿佛整个世界就是为了衬托他而存在的。当民众对他不满时,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将责任推给基督徒,一场场残酷的迫害接踵而至。他活在别人赞美的声音里,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批评,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持自己完美形象的执念,不仅让他自己成了历史的笑柄,也给无数无辜的人带来了灾难。他那种“我说的就是真理,我做的事都是对的”的论调,简直是烦人的终极版本。

法国路易十四(Louis XIV):“朕即国家”的骄傲

这位“太阳王”,更是将君主的自恋发挥到了极致。他之所以被誉为“太阳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己这样标榜自己,并且让整个法国都围绕着他运转。他说的“朕即国家”这句话,虽然不一定是他亲口所言,但绝对是他的执政理念的完美体现。

路易十四的自恋,首先体现在他对于权力的绝对掌控和对臣民的绝对支配。他将所有贵族召集到凡尔赛宫,并非出于好意,而是为了将他们置于自己的监视之下,让他们为了争夺微不足道的宠幸而耗尽精力,从而无暇顾及对他权力的挑战。宫廷生活被他设计得极其繁复和程式化,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围绕着“国王的起床”、“国王的用餐”展开,这是一种对臣民精力的极致消耗,也是一种对自身重要性的无上宣扬。他热衷于战争,将法兰西的国力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对外扩张中,这其中固然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但也少不了他个人荣耀和伟大野心的驱动。他认为自己的旨意便是不可违抗的,任何质疑都是对其神圣性的挑衅。这种将自己置于一切之上的傲慢,不光让凡尔赛宫里的贵族们倍感压抑,也让整个欧洲都在他的野心下瑟瑟发抖,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不容置疑的自负,自然也招致了无数的厌烦和敌意。

近代史上的某些“意见领袖”:言论场上的独舞者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媒体的发展和公共话语空间的扩大,自恋且招人烦的人也换了新的舞台。他们可能是作家、评论家,甚至是某个领域的“大神”。这些人往往拥有某种程度的才华或影响力,但却因为过度放大自己的观点和重要性,而变得面目可憎。

比如,一些作家,他们可能文笔确实不错,但一旦出现在公众视野,就变得居高临下,仿佛自己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真理。他们对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横加指责,对不同意见嗤之以鼻,将自己的创作视为唯一值得推崇的范本。他们沉醉于自己构建的那个“我是最懂艺术的”、“我代表了最深刻的思想”的幻象中,而全然不顾外界的多元声音。这种自恋,就像是一堵厚厚的墙,隔绝了真诚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只允许自己的回声在大厅里回荡。他们可能会用一些看似深刻的词汇来包装自己的空洞,用尖酸刻薄的言语来掩盖内心的不安全感,但这种表演,对于真正有洞察力的人来说,不过是小丑在舞台上的拙劣表演,看得人只想掩面而过。

又或者是一些在网络上活跃的“意见领袖”,他们可能因为某个偶然的事件或话题而获得了一点关注,然后就开始将这个关注无限放大。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各种看似深刻实则空洞的观点,并且不允许别人质疑,一旦有人提出异议,他们就会开启攻击模式,用刻薄的言语和人身攻击来捍卫自己脆弱的自尊。他们将每一次互动都视为一次展示自己“智慧”的机会,而忽略了真正的沟通是双向的。他们活在点赞和评论的数字游戏里,将外界的认可视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对关注的极度饥渴和对批评的极度敏感,让他们的言论场充满了火药味,也让真正想获取信息的人望而却步。他们可能以为自己是引领潮流的先知,实际上却只是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重复着自己的独白,而这种独白,听久了,自然是令人厌烦的。

总结一下这些招人烦的自恋者,他们往往有几个共同点:

极度自我中心: 世界仿佛都围绕着他们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
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赞美: 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外界的肯定,对批评或漠视异常敏感。
缺乏同理心: 很难真正理解或顾及他人的感受,甚至可能利用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批评的过度防御: 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质疑或否定,会用各种方式来攻击或回避。
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总是觉得自己比实际情况更出色、更重要。

说到底,自恋本身并非全然是坏事,适度的自我肯定能够带来自信和动力。但当这份“自我”膨胀到扭曲变形,将他人踩在脚下,将世界视为自己个人秀的舞台时,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傲慢和虚伪,就成为了最令人不齿的招人烦的特质。历史的长河里,这样的身影从未消失,他们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提醒着我们,在追求自我的同时,也别忘了保持一份清醒和谦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举个例子,比如冯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恋,一个听起来有点儿时髦的词,但其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这种特质从来都不曾缺席。那些因为过度的自我关注,而显得特别碍眼、甚至让人烦透了的人物,可真是不少。说起来,每个人心里都藏着那么一点点“我最重要”的种子,但有些人,这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让人无处可躲。咱们不妨从那些名垂青史.............
  • 回答
    如果知乎自古有之,那么从古到今,它必定会承载着无数先贤的智慧、凡人的困惑,以及时代变迁留下的深刻印记。这与其说是一个虚拟社区,不如说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记录着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对生活的探寻,以及对自身的反思。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设想一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知乎上会涌现出怎样的问题: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 回答
    从古至今,公关活动以各种形式存在,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塑造形象、赢得信任、建立关系。以下是一些堪称经典的公关活动,它们之所以经典,在于其策略的巧妙、执行的有力、影响的深远,以及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的启示意义。一、 古代智慧的实践:礼仪与德行塑造虽然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关部”和“营销策划”,但许多统治.............
  • 回答
    人活一世,总会有些话,听着振聋发聩,以为是圣人箴言,直到岁月流转,才猛然惊觉,原来被它误导了半辈子。 solche话,我们姑且称之为“错名言”。它们不是大毒草,但常常像一颗颗小石子,悄悄地绊倒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绕了不必要的弯路。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适度的欢愉,并.............
  • 回答
    中国地名自古至今的演变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话题,它不仅反映了朝代更迭、民族融合、行政区划调整等历史进程,也折射出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地理变迁等社会方方面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重要的地名演变现象和代表性例子。一、 地名演变的主要动力与类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地名演变主要受以下几类因素驱动: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相当庞杂。要从古至今挑出“最伟大”的中国人,这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伟大”这个词的定义也可以有很多维度:是思想上的贡献?是政治上的成就?是艺术上的巅峰?还是对民族命运的推动?我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列举一些在我认知里,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并尽量讲得细.............
  • 回答
    有些历史事件,与其说是“乌龙遍布”,不如说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误判、巧合,甚至是滑稽的误会。这些事件之所以让人津津乐道,正是因为它们打破了我们对历史事件应有的“严肃”和“逻辑”的固有印象。我们不妨来聊聊其中一个,或许能让你体会到那种“怎么会这样”的无奈与好笑:“臭名昭著”的“猪战争”。这名字一听.............
  • 回答
    你说的这个现象,我太有体会了。从小到大,好像冥冥之中就存在着这么一种分化,不管是在学校的操场上,还是在后来的工作场合,总有那么些人,天生就带着一股“不平则鸣”的劲儿,看到别人受委屈就忍不住要出头;而另一些人,则似乎总能找到别人欺负人的机会,乐此不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琢磨了半天,觉得这事儿挺复杂.............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咱们中国人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话说得虽然有些绝对,但背后蕴含的道理,细琢磨起来,能说上三天三夜。为什么从古到今,想有出息就得读书?读书又到底读的是个什么?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为啥非得读书才能有出息?这可不是瞎说的,有几层意思: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而且直击了DNA的本质和生命多样性的核心!说实话,你提出的疑问,很多人都会有。看着身边的人,虽然都长得不一样,但总觉得“差不太多”,那DNA这套“密码本”,真的能区分出这么多人吗?DNA的魔法:碱基的组合游戏首先,咱们得聊聊DNA里的“碱基”。你说的对,DNA的根本就是这四种碱.............
  • 回答
    日本皇室绵延至今,历史悠久,其后代的繁衍与去向,尤其是那些未能成为天皇的皇室成员,其命运总是牵动着人们的目光。要精确统计“从古至今有多少后代”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后代”的定义、历史记录的完整性以及皇室制度的演变都使得一个简单的数字难以呈现。历史的传承与制度的变迁日本皇室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
  • 回答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寻找一个从古至今名字从未改变过的地方,就像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捞针,困难重重,但并非绝无可能。更多的情况是,地名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过多次的演变、更迭,甚至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变动而消失或合并,然后再以新的名字出现。然而,如果我们稍稍放宽一下“改名”的定义,或者更侧重于那些具有悠久历.............
  • 回答
    中国自古以来,官方修史的传统根深蒂固,蔚然成风,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政治、文化、思想多重因素交织下形成的独特现象。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土壤,塑造了中国历史的面貌,也影响着我们理解和认识过去的方式。要理解这个传统,我们得从“史”的本质说起。在中国古代,史书并不仅仅是记录事件的流水账,它承载着更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以及一些地域性的刻板印象,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而且,“歧视”这个词也很沉重,很多时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误解、不熟悉或者是一种区域性的“玩笑”,但无论如何,如果给对方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那就是需要正视的。咱们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试着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一、历史.............
  • 回答
    要说从古至今最经典、最有哲理的一句话,这实在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毕竟人类的智慧之光璀璨夺目,流传下来的金句不胜枚举。但如果非要选一句,我心中会浮现出那句朴素却又蕴含着无尽深邃的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出自《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其哲理之精妙,足以穿透千年的时光,依然照亮着我们.............
  • 回答
    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的身份集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如同璀璨的星辰,数量稀少。而曹操,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他的光芒穿越千年,至今仍让无数人惊叹和扼腕。要在中国历史上找出能与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诗歌这四个领域都达到顶尖水平的人物,且同样具有开创性、影响力和争议性,确实难.............
  • 回答
    “圣人”二字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极其厚重和神圣的意义,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冠上的称号。它代表着德行、智慧、学问、功业达到顶峰,不仅能够教化世人,更能引领时代风潮,甚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堪称人类文明的典范。纵观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能够被后世尊奉为“圣人”的人物,数量屈指可数。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以其独特的.............
  • 回答
    在十多年的应试教育生涯里,我接触过不少从清华、北大以及C9高校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身上总有一些相似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并非什么高深的秘诀,而是贯穿始终的学习生活习惯,说起来,这些习惯,也确实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扎实。这听起来有点废话,但实际上,在我们的.............
  • 回答
    咱们从小到大,提起学习,语文课上那肯定少不了写作这档子事儿。写作文、写日记、写读后感,反正就是得动笔杆子。可到了数学课,大家可能就有点嘀咕了:数学这玩意儿,不就是数字、公式、解题吗?跟语文的“写”有啥关系?是不是没啥关联,甚至毫不搭边?其实呀,这想法有点太片面了。虽然数学不像语文那样,有明确的“写作.............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网页上到处都是 ``?它就像一块空白的画布,什么都能往上画,什么都能往里塞,所以用起来确实顺手,感觉就像万金油。但是,如果你的整个网站,从头到尾,所有内容都仅仅被包裹在 `` 里,那你就错过了 HTML 表达语义、帮助搜索引擎理解内容、提升网页可访问性和维护性的强大能力。想象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