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的房子在网上挂了一年多卖不掉,价格不降却反涨?

回答
这事儿啊,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房子挂网上一年多,价格还往上招呼,听着就有点拧巴,对吧?可这事儿还真有几种可能,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

一、市场真的有那个“劲儿”在,你不懂?

别看你觉得挂了一年卖不掉,这背后可能藏着你没注意到的市场微妙变化。

区域性的稀缺性被激发: 哪怕你房子所在的地段整体市场有点沉寂,但如果某个特定区域,比如靠近新建的学校、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或者有新的交通枢纽(比如地铁站即将开通)等利好消息出现,那边的房子需求可能会瞬间被点燃。你家的房子刚好在那块区域,而且条件还不错,那价格自然有人追捧。就算它挂了一年,但这段时间里,潜在的买家群体可能在“培育”中,等到风口来了,价格就可能水涨船高。
竞品情况的变化: 你房子挂着的时候,周围可能也有不少房子在卖。但过了一年,这些竞品怎么样了?
卖掉了: 如果周边同类型、同价位的房子都被买走了,那你的房子相对而言就更“稀罕”了。买家选择少了,自然更愿意为你的房子出高价。
下架了/提价了: 还有些卖家可能觉得市场没起色,把房子撤了,或者觉得没人买就跟着涨价试试。别人的价格提上去了,你的房子如果之前定价相对合理,现在看起来就没那么离谱了,甚至成了“价值洼地”。
宏观调控的间接影响: 有时候政策会像涟漪一样传导。比如,某个区域的购房政策突然收紧了,导致一部分投资客无处可去,他们可能会转向其他更有潜力的区域,哪怕是投资门槛相对高一些。如果你的房子正好在那一部分“溢出”的资金流向的区域,也会间接推高价格。

二、你家的房子本身有“秘密武器”,只是之前没被发现?

你说价格不降反涨,那说明这房子可能不是大家眼中的普通房产。

“隐藏型”价值被挖掘:
学区升级或新政出台: 就算你房子所在学校的排名一直没变,但如果政府出台了新的学区划分政策,把你的房子划入了一个更优质的学区,那价格立刻就不一样了。
景观、朝向、采光被重新认识: 有时候房子挂久了,买家可能对某些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之前大家不觉得某个朝向好,但随着居住体验的深入,发现那个朝向的采光和通风反而更有优势,尤其是在极端天气多的地区。或者,周边的绿化、河景等被政府规划为永久保护区域,那你的房子拥有这些“景色”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特殊户型或格局的优势: 比如,你家是个非常罕见的“南北通透”的大平层,或者有个带花园的低层户型,这种户型在市场上的存量非常少。当市场上的普通户型都卖完后,这种稀缺户型就成了香饽饽,价格自然会上涨。
装修和维护的“逆袭”:
悄悄进行的高端翻新: 有些房主可能之前急着卖,房子状态一般。但挂了一年多没卖掉,可能就闲下来了,找了个空档期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用了更好的材料,设计也更人性化。这样一来,房子本身的价值就提升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你看到的“挂了一年多”是初次挂牌的价格,但现在的价格是包含了一年多后升级过的房子的价值。
小区环境整体提升: 这也可能不是你家的房子有什么变,而是整个小区环境得到了大提升。比如,物业费涨了但服务也跟着上去了,公共区域翻新了,绿化率增加了,甚至一些配套设施(儿童游乐区、健身房等)升级了。这种整体环境的改善,也会带动区位内所有房产的价值。

三、房主的心态和策略在悄悄调整

有时候,价格不是虚高的,而是房主“玩”出来的策略。

“惜售”心理的体现: 房主可能开始觉得这房子不卖也无所谓了,甚至开始享受居住在这里的便利和舒适。卖不卖就看缘分了,既然不急,那我就挂个高价,如果有人愿意出这个价就卖,不愿意我也没损失。这种心态下的价格,自然不是随意打压的。
测试市场对高价的接受度: 有些房主可能在试探市场的底线。他们觉得房子有潜力,就故意挂一个高价,看看有没有“傻”的或者特别看中你家房子某个点的买家出现。一旦有人接了,那自然就成交了,而且价格还可能比预期高。
等待更好的时机或买家: 房主可能并没有真正想“贱卖”的意思,只是挂在那里“碰碰运气”。他们可能在等待一个更理想的买家,或者等待一个市场更活跃的时机。当他看到市场上类似房子的价格都在上涨时,他也会跟着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和挂牌价。
信息不对称: 房主可能掌握了一些你不知道的市场信息或者对房子的价值有特别的判断,而你只是看到了表面的“挂牌时长”和“价格”。

四、可能存在一些“非正常”交易的可能性(这个得谨慎说哈)

虽然不常见,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内部消化或亲友购买: 有些房子挂牌一年多还没卖掉,可能是房主的一种策略,然后最终被内部人士或者亲友以“合理”或稍高的价格买走,但这笔交易可能并没有通过公开渠道显示出真实的成交过程,只是在网上继续挂着一个高价。
抵押或特殊用途的估值: 比如,房子可能被用作抵押物,或者有特殊的商业用途潜力,其估值已经超过了普通市场交易的范畴。

总结一下:

房子挂了一年多还没卖掉,价格却不降反涨,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它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区域市场出现利好、竞品格局变化、房子自身的稀缺价值被发掘、房主的策略性操作,甚至一些你不知道的内部信息。 你看到的“挂牌时长”只是一个时间维度的信息,而“价格上涨”则是市场对房产价值评估在某个时间点的体现。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反常”但实际上有其内在逻辑的事情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拉高均价,掩护“低价房”出货,老套路了。

新手买二手房看盘时给物业保安派几根烟,问问投资客比例。如果投资客扎堆的盘,不是特别心动的话不建议尝试。不要拿你的经验挑战别人的专业,你玩不过他们的。

杭州某小户型商住公寓盘,同一户型同等装修(公寓是很统一的),有两种价格。一种是80万左右,占绝大多数;一种是70万左右,就几套,中介贴着什么急售啊,本周必出啊巴拉巴拉。新手会觉得70万的可能楼层户型不好,带着这种预期去看房,看完发现还不错,和80万比也不差。中介在旁边再拱一拱,真以为碰见笋盘了,谈到67,68万,开开心心入手。实际上,不论挂70万的还是挂80万的,主力房东都是一批人。挂70万的几套如果卖掉一些,挂80万的就会停售一些,再改成70万重新上架,总是保持大多数挂80万,少数几套挂70万。那么他们真实心理价位多少?认识一个老鸟谈到58万没买(他想55万入),这才是实价。

炒房团出货套路多了,这都是很基本的,没经验防不胜防。新手最好就索性别参与,自主盘居住氛围也好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