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人长期感到饥饿感会怎么样?

回答
人长期感到饥饿感,就像身体在持续发出警报,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它会深刻地影响我们从生理到心理的方方面面,而且绝不是简单地“瘦了”这么回事。

首先,身体的生存机制会被激活。当大脑接收到持续的能量不足信号时,它会命令身体进入一种“节约模式”。这意味着你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减慢。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即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小事,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你体内的能量储备本就捉襟见肘,所以“越不动越累”的感觉会非常明显。这是一种身体在保护自己,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的本能反应。

接着,你会发现大脑的功能开始受损。我们的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很小一部分,但却是能量消耗的大户。长期缺乏能量,尤其是葡萄糖,会直接影响认知能力。记忆力会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新事物变得异常困难。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变得健忘,容易走神,甚至连简单的决策都变得犹豫不决。情绪也会变得很不稳定,焦虑、易怒、沮丧是常有的事。人际交往时,你可能因为情绪不稳定而与人发生不愉快,进一步加剧孤独感。

身体的各项机能也会受到影响。消化系统会开始出现紊乱。你的胃会感到持续的疼痛和不适,食欲可能时而剧增,时而又因为身体的极度虚弱而变得麻木。长期饥饿还会导致身体分解自身的蛋白质来获取能量,这会使得肌肉量迅速流失,让你看起来消瘦无力,皮肤也会变得干燥松弛,头发可能变得枯黄易断。免疫系统也会因此变得脆弱,更容易生病,而且康复起来也更加困难。身体甚至会优先消耗脂肪和肌肉,而非那些对生存至关重要的器官,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长期下去,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受到损害。

更糟糕的是,长期的饥饿感还会导致身体内部的化学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是常有的事情,这些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例如心律不齐、抽筋、骨骼健康问题等等。身体会处于一种慢性应激状态,持续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不仅会进一步消耗身体能量,还会对免疫系统和心理健康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心理层面,饥饿感会占据你绝大部分的思绪。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脑子里想的只有食物,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这种对食物的极度渴望和对身体虚弱的无力感,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你可能会对生活失去希望,感觉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简单来说,长期饥饿不仅仅是吃不饱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系统性崩溃过程。身体在竭力求生,但这种求生方式是以牺牲长期的健康和功能为代价的。从大脑到肌肉,从情绪到免疫力,一切都会被削弱。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残酷消耗,会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饥饿感”主要由外侧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与腹内侧下丘脑的饱食中枢调节,主要检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升高时摄食中枢调高食欲)、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时饱腹中枢降低食欲)、胃部已满的信号(降低食欲,不全满时往往有数十分钟的延迟)。在神经运行正常的情况下,“依靠机器摄入每日必需的营养”维持血糖,人体不会擅自分解脂肪去升高游离脂肪酸,基本上不会产生饥饿感。

在那之前,既然要用机器提供营养,你完全可以用电击或药物刺激当事人的饱食中枢,这会迅速消除饥饿感;还可以用磁脉冲或超声波压制当事人的摄食中枢,让饥饿感不会出现。

如果谈论“假想的疾病导致患者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感到饥饿”,这大抵会让患者变得易怒、注意力不易集中、吃得太多而变肥胖,患者的胃部会在不正常的激素调节下不受控地收缩,这可能会让年轻人觉得比较痛。肥胖可以被运动和药物控制,血糖调节紊乱可以被药物控制。

“吃东西的动作、尝到的味道、吞咽的感觉”对摄食产生的微弱抑制是短暂的,只能持续 20 到 40 分钟。“胃部已满”“肠道扩张”之类可以带来稍微持久的效果。这些也都可以被特定回路中的放电替代。

1951 年,阿南德和布罗贝克实验发现,两侧的外侧下丘脑都受损的实验动物停止吃东西,在有食物供应的情况下饿死自己。这是在说“饥饿感”可以被手术基本切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