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某种类似智人长幼年期的智慧生物,像膜翅目昆虫一样雌性是双倍体、雄性是单倍体,其社会可能是怎样的?

回答
设想一种非同寻常的智慧生命,我们姑且称之为“维萨”(Vysa)。它们与我们智人有着相似的长幼年期,但其繁衍机制却令人惊叹地借鉴了膜翅目昆虫的特性:雌性是双倍体,而雄性则是单倍体。这种根本性的生物学差异,必将塑造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甚至精神追求。

社会结构:严谨的等级与互助的基石

维萨社会最直观的特征,便是其基于性别和繁衍角色的严谨等级。

雌性:统治者与繁衍核心。 作为双倍体,雌性拥有更复杂的基因组合,这或许也带来了更强的认知能力和决策力。她们无疑是维萨社会的主导力量,承担着领导、管理、科研、工程等需要长远规划和复杂协作的职责。如同蜂后一样,最强大的雌性可能会成为“母巢”的核心,其后代遍布整个社会。但与蜂后不同的是,维萨雌性拥有独立思考和情感,她们之间的权力关系更可能是一种复杂的联盟和竞争,而非单一的绝对统治。
雄性:专业化的服务者与生命的火种。 单倍体雄性,顾名思义,他们的存在更直接地服务于繁衍。他们从母亲那里继承一套完整的基因,然后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精子。这意味着,每一个雄性都是其母亲“基因的特定表达”。在维萨社会中,雄性很可能被培养成高度专业化的个体,承担着特定技能和劳务。例如,有的雄性可能专注于资源采集,有的负责维护基础设施,有的则可能成为“生育辅助者”,负责照料幼体或辅助雌性进行受精。他们的社会地位不会像雌性那样拥有显赫的权力,但其存在的价值,却是维萨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
“幼年期”的社会化: 维萨的幼年期漫长,这为社会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雌性幼体可能会被集中培养,学习管理、决策和社交技巧,并接受关于如何引导雄性、维系族群的教育。雄性幼体则可能根据其基因潜力和母亲的“期望”(一种更倾向于本能和早期学习的引导),被分配到不同的专业训练营。这种早期的分化,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的潜力,并保证社会运作的效率。
“家族”的概念: 维萨的“家族”概念会与我们大相径庭。它不是以父系或母系为中心,而是以“母巢”为核心。同一个母巢的雌性(姐妹)和她们的后代(兄弟姐妹),会形成一个紧密的社会单元。雄性与其母亲的基因联系最为紧密,他们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归属于”母亲的母巢,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协作。

文化与精神:效率、秩序与超越

这种特殊的繁衍方式,必然会渗透到维萨的文化和精神层面。

极高的社会效率与协作精神: 由于雌性承担主要领导和决策责任,雄性则高度专业化,维萨社会将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效率。协作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深植于基因和社会结构中的本能。个体之间会有一种自然的默契,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并为整个集体的利益而努力。
理性至上与情感的界限: 雌性可能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她们的决策会以最大化族群的生存和发展为导向。而雄性,虽然同样拥有智慧,但其情感表达和社交模式可能会更加直接和“功能化”,他们的情感更多地围绕着对母亲的依恋、对族群的归属感以及对自身职责的认同。
“完美后代”的追求: 雌性作为双倍体,拥有进行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她们可能会发展出一种对“完美后代”的强烈追求,通过精密的基因筛选和组合,创造出最适应环境、最具优势的后代。这可能导致一种近乎“设计”的育儿模式,但其本质是为了集体的繁荣。
对“个体独特性”的辩证看待: 雄性作为单倍体,每一个都是其母亲基因的独特样本。这可能让他们对“个体独特性”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独特性视为母亲赋予的使命,并努力将其发挥到极致。然而,在以集体为重的社会中,过度强调个体独特性可能会被视为一种“不合群”的表现。
精神追求的可能性: 即使是社会化的雄性,他们也会发展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精神世界。他们的精神追求可能会更多地围绕着“理解母亲的意志”、“完成自身的使命”以及“为集体的进步贡献力量”。甚至可能存在一种对“超然母巢”或“超越繁衍”的哲学思考,他们可能会探索宇宙的奥秘,或试图理解更宏大的生命意义。

挑战与冲突:

尽管效率极高,但这种社会结构也可能存在潜在的挑战和冲突:

雌性之间的竞争: 强大的雌性之间可能会为了资源、领导权或对自己基因有利的雄性而产生竞争。这种竞争可能采取外交、科研竞赛,甚至更直接的冲突形式。
雄性的“意义危机”: 尽管被高度专业化,但雄性可能也会面临“意义危机”。当他们完成了自己的职责,或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繁衍时,如何找到更深层的存在价值,将会是他们精神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因多样性的维持: 尽管雌性在基因组合上具备优势,但过度追求“完美后代”可能会导致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使族群在面对突变的环境时变得脆弱。
“个体权利”的界定: 在一个高度集权的、以集体利益为优先的社会中,如何界定和保护雄性个体的“权利”将是一个持续的议题。

总结:

一个拥有膜翅目昆虫繁衍机制的智慧生物,其社会将是一个高度组织化、效率惊人,同时又充满独特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奇观。雌性将是智慧和领导力的核心,她们的决策塑造着文明的走向。雄性则以其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作为生命火种的身份,构成了社会运作的基石。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基于生物学差异的依存关系,共同探索着智慧生命的无限可能。这将是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社会,一个以秩序、协作和目标为导向,但同样孕育着深刻思考和精神追求的文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很棒的脑洞,可以写出不错的小说。

不过看了@凉风日富美@白芷 的答案,看起来没有足够的生物领域知识的话对这种问题不容易看明白,加上题主的描述说的也不够清楚,没有表达清楚重点,这可能也是我邀请的大师级写手 @姜委员长@在下欧皇大爷 没有来的原因。

我在此猜测一下题主想表达的重点。

题主的题干中写到“某种类似智人长幼年期的智慧生物”,我想题主想要强调的应该是“与智人类似的智慧生物”,而“长幼年期”可以为神经系统提供足够的生长时间,并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算是一种生物形成智慧生物的条件之一。

看起来,题主想要的应该是与人类认知中的“人”类比,而不是与人类认知中的“动物”类比,用“雌/雄”只是为了表述在生物学上严谨。


之后,题主补充到“像膜翅目昆虫一样,雌性是有长寿命的双倍体,雄性是单倍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未经过受精就可以由雌性产出,发育快,不能像雌性一样完全发育,交配后就死亡”,这里题主想要强调的可能是“雌性是有长寿命的双倍体”,“雄性是不完全发育的短寿命单倍体”。

而“像膜翅目昆虫一样”只是为了给“雌性是有长寿命的双倍体、雄性是不完全发育的短寿命单倍体”这种情况举出一个现实的例子,并不是说题主假想的这种智慧生物外形一定就像昆虫,也可以像是我们熟悉的毛茸茸、温暖的动物的外形:

(图片来自[Cats#9]/[木村]

(图片来自[じいっと]/[香川悠作]


雄性只能长成一个肉球,需要被搬来搬去,需要雌性主动‘使用’”,这是题主的设定中最【有趣】的部分(笑)

题主的设定中,雄性是不完全发育的短寿命单倍体,这里还留下了一些空间。

如果雄性可以长到很大,并且有几年的寿命(虽然可能都活不过雌性的长幼年期),那么很有可能像 @凉风日富美 的答案中设定的一样,“雄性一辈子都会被关在类似饲养场的地方,必要时供雌性取用”。

但是题主既然强调了,雄性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未经过受精就可以由雌性产出”、“交配后就死亡”,那么我们可以设定的更极端一点,让雄性只能活几个月到几天

Richard Dawkins在科普名著《自私的基因》里说过,雄性膜翅目昆虫由雌虫未经受精就产出,携带雌虫一半的基因,经过假减数分裂(False meiosis)形成两个精子(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交配后就死亡。

膜翅目昆虫的雄性就像雌性的一个“大精子”,用来给另一个雌性受精,之后就完成了使命。



膜翅目昆虫中,雌性释放出一个“大精子”给另一个雌性受精,这个“大精子”(雄蜂、蚁)还是飞到另一个雌性的巢穴传递基因。

而题主的设定更进一步,雄性不能自行移动,“雄性只能长成一个肉球需要被搬来搬去需要雌性主动‘使用’”,如果雄性只能活几个月到几天并且最大只能长成一个握在手里的肉球那么这就会非常有趣了。


在这种智慧生物中,【女生可能会把自己产出的肉球送给喜欢的女生,而主动接受对方的肉球,表示想要一起生孩子】,【异地相恋的情侣也可以互相寄送肉球以生孩子】。

这与雌雄同体还是不同的,因为睾丸不是位于这种智慧生物的女生体内,而是位于离体的肉球中。


在其她的方面,这种智慧生物的社会恐怕与人类社会是及其类似的。

因为题主假设“假设这种生物没有像一部分膜翅目那样发展出工蜂,而是所有雌性都可以生育”、“生活在类地星球环境或者其它类似的环境”。这样就不会像蜂、蚁那样形成以血缘为基础的稳定奴隶制,这种智慧生物的女性个体之间肯定会追求平等。

而“类地星球环境”导致这种智慧生物的技术发展过程与人类是类似的。在石器打造时代过度到金属冶炼时代的过程中,以血缘为核心的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被军事力量和想像共同体所取代,城邦兼并,形成封建或集权国家。

(当然还有一种更有趣的设定,这种智慧生物一开始的生殖模式与人类是相同的,在发展出基因技术以后,出于一些社会因素,才自主修改成雄性是单倍体的模式)


有几个地方可能会与人类社会有不同,婚姻制度仍然会形成。因为人类婚姻形成的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过长的幼年期

大多数会抚养后代的生物中,都是雌性寿命相对较长并抚养后代,而雄性寿命相对较短并相互竞争,在性选择下,高投入的雌性由于对生育付出较多所以倾向于即使要放弃一些交配和生育的机会,也要尽量从低投入性别者那里为后代获得有利于生存的基因,雌性对雄性的选择,导致了两性二态性的产生

而人类 过长的幼年期 导致男性中雌性化的、可以一起抚养后代的特征变得比表现强壮的特征更有竞争力,一方面女性选择对后代投入更多的男性,另一方面,对后代投入更对也提高了男性本身留下后代的概率。人类的这个特征,在那些幼年期相对较短的灵长类中都是难以见到的。

而题主设定的这种智慧生物也有“长幼年期”,故而在这种生物的女生之间,作为共同抚养后代的契约,婚姻制度恐怕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赠送和接受“肉球”将会成为订婚仪式的一部分。

只不过结婚不一定是两个人之间的契约,也可以是三个人以上三角传递的集体契约

(图片来自[Kamogawa Days]/[了かいP]


此外,由于这种智慧生物社会的主要成员都是会产生后代的雌性,所以社会中各种矛盾可能更多以协商而非暴力的方式解决。

不过这个社会不会因此使各种思想快速传播或快速统一各种思想,这方面与人类的差别应该不大,除非生理上这种生物个体之间能通过电磁波相互交流,或者信息技术获得了快速提高。


虽然主要成员都是会产生后代的雌性,但是像人类社会中一样,为了显示控制欲而出现“一些奇怪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例如强行把对方按倒,强迫对方用自己产的“肉球”等等。


就分析到这里,剩下的脑洞就留给各位写手完成了。

(图片来自[afternoon]/[さけハラス]


扩展阅读:

有性生殖是如何出现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