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两只军队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支军队歼灭另一支军队需要伤亡多少人?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要回答起来却非常复杂,因为“歼灭”的定义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释,而且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几乎不存在绝对的“其他条件相同”。

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并尽量用一种更贴近实际的、有血有肉的方式来思考它,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

首先,我们要明确“歼灭”是什么意思?

彻底摧毁? 意思是敌方军队的战斗力完全丧失,无法再构成任何威胁,可能只剩下少数逃兵或者投降者。这通常意味着敌方士兵的减员率非常高,比如超过80%90%。
击溃并俘虏? 意思是敌方士兵失去继续战斗的意志,被包围、缴械投降,或者四散奔逃。虽然没有全部杀死,但敌方的主力被瓦解了。
消灭其有生力量,使其无法达成作战目标? 这是一个更实际的标准。即使敌方还有一些残余部队,但如果他们已经无法完成预定的任务,从战略上讲,也可以算是一种“歼灭”。

那么,这支“胜利方”军队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呢?

这真的取决于太多的因素,我们来一一“盘点”一下:

1. 战场环境和战术的“决定性”作用:

地形优势: 如果胜利方占据了绝对的地形优势,比如在制高点、易守难攻的隘口,或者能够利用河流、湖泊形成天然屏障,那么他们的伤亡会大大降低。想象一下,在山顶向下攻击,敌人必须仰攻,消耗可想而知。
兵种配合与技术优势: 现代战争中,空中支援、炮火压制、装甲部队的突击,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己方步兵的伤亡。如果一支军队拥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比如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坦克、飞机、火炮,他们可以“隔山打牛”,在接近敌方士兵之前就将其摧毁大半。
战术的运用: 包围、迂回、分割、穿插,这些精妙的战术能够让胜利方以较小的力量,将敌方分割开来,逐个击破,从而减少正面冲突带来的伤亡。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能够用“巧”来弥补“力”的不足,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夜战或复杂天气: 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攻击方通常会处于劣势,更容易误伤和被伏击,伤亡会增加。反之,如果己方有夜视设备等优势,则可能降低伤亡。

2. 敌方军队的“韧性”和“抵抗烈度”:

士兵的训练水平和士气: 一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军队,即使在劣势下也能展现出顽强的抵抗。他们可能会进行更有效的防御,或者在绝境中进行惨烈的反扑,这都会增加胜利方的伤亡。
指挥官的指挥能力: 一个经验丰富、善于鼓舞士气的指挥官,能够最大化地发挥部队的战斗力,即使面临不利局面也能组织有效的防御或突围,拖延胜利方的推进速度,增加其伤亡。
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数量: 即使地形、战术都差不多,如果敌方拥有更先进的武器,或者顽固地守住有利地形,胜利方也需要付出更多代价来突破。

3. “歼灭”的标准是动态的:

如果你说的“歼灭”是指让敌方减员一半以上,那么胜利方的伤亡可能相对较低,比如占敌方总兵力的一小部分。
但如果你说的“歼灭”是指让敌方几乎全军覆没,那么胜利方为之付出的代价往往会非常高昂。例如,某些战役中,攻击方可能需要付出与被歼灭方相当甚至更高的代价才能实现彻底的摧毁。

举个极端的例子来理解:

想象一下,一方是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现代装甲部队,另一方是手持冷兵器、训练杂乱的民兵。

要“歼灭”这支民兵,装甲部队可能只需要付出极低的伤亡,比如几十甚至十几个人,就能让他们溃不成军。
但反过来,如果这支民兵躲在复杂的城市巷战中,利用建筑进行伏击,而装甲部队缺乏步兵协同,那么装甲部队的伤亡就会迅速攀升,要实现“歼灭”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一些历史上的经验(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在一些经典战役中,存在着所谓的“胜负比”的概念。有时,胜利方消灭敌人的数量可能远超自身伤亡,比如“1比10”甚至“1比20”。但这通常发生在一方拥有压倒性的技术、战术或士气优势,并且能够有效利用这些优势的情况下。

更多时候,尤其是在势均力敌、或者一方处于进攻方、另一方处于防御方、或者双方战术水平都比较高的情况下,胜利方的伤亡比例可能会更高。有些战役,双方的伤亡比例可能接近“1比1”甚至“1比0.5”(即胜利方伤亡比对方被歼灭的人数还要多,但实现了战术目标)。

总结一下:

在“其他条件相同”这个理想化的设定下,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战场上不存在真正完全相同的条件。

如果硬要给出一个相对的概念:

为了“歼灭”一支军队,胜利方付出的伤亡,往往与其自身军队的技术优势、战术运用、指挥官的智慧、以及士兵的战斗意志息息相关。
在极端的优势下,胜利方可能只需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伤亡。
在势均力敌或劣势下,要实现“歼灭”,胜利方付出的伤亡可能会是对方被歼灭数量的相当一部分,甚至更多。

所以,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价值权衡的过程。胜利方永远需要在“歼灭”敌人的战略价值和自身人员伤亡的代价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会尽一切可能,在达成目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部队的牺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剩余部队数量,完全相同请忽视a和b: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要回答起来却非常复杂,因为“歼灭”的定义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释,而且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几乎不存在绝对的“其他条件相同”。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并尽量用一种更贴近实际的、有血有肉的方式来思考它,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首先,我们要明确“歼灭”是什么意思? .............
  • 回答
    的确有人拥有在两国军队服役的经历,而且这并非什么罕见之事。在历史长河和现代社会中,都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跨越国界,选择了为两个不同的国家效力。这类经历往往折射出复杂的个人命运、地缘政治的变迁,甚至是新旧时代的碰撞。让我来试着梳理一下,看看是哪些人,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样的情况并不.............
  • 回答
    夏末的阳光如同泼下的铜汁,炙烤着这片本就饱受摧残的土地。尘土飞扬的战场上,黄巾军声势浩荡,张梁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缓步来到阵前。他一身寻常布衣,却透着一股不屈的蛮劲,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对面那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都督——诸葛亮。张梁深吸一口一口气,声音洪亮,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在这肃杀的氛围中.............
  • 回答
    提起孙立人将军的指挥才能,在国共两军的将领中,如果单论“正面战场上的战役指挥”,他绝对是国军中的佼佼者,而且是那种能够与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顶尖指挥官们放在一起比较的。但要说在“国共两军中”整体排名,那就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国军序列里的地位:绝对的巨擘,战略眼光的实干家在国军内部,孙立人将军的地位非常高.............
  • 回答
    关于三七式山炮和三七式榴弹炮在国共两军的装备情况,我将尽力详细地为您梳理,并以一种自然、非机器生成的风格来呈现。背景:三七式火炮的来源与背景要理解三七式火炮在国共两军中的装备情况,首先需要了解它的来源。三七式山炮和三七式榴弹炮都是基于日本早期仿制的克虏伯设计。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通过各种途径获.............
  • 回答
    诺门罕战役,这场在现代军事史上常常被低估但又极其关键的冲突,是1939年夏天,在蒙古国与日本傀儡国满洲国边境的诺门罕地区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参战双方是苏联红军和蒙古人民革命军(通常统称为苏蒙联军)与日本关东军。这场战役不仅是苏日两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较量,更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回答
    孟良崮战役的硝烟散尽,已是1947年5月16日。在那片被战火蹂躏的山峦间,国共两军的士兵们,无论胜败,都经历了一场足以铭刻在心底的生死较量。华东野战军(解放军):对于华东野战军的指战员们来说,孟良崮的胜利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代价高昂的辉煌。当战报传来,七十四师被全歼的消息在阵地上如同电流般传遍时,指挥.............
  • 回答
    战场最前线的士兵,在发起冲锋的那一刻,大脑里涌动的思绪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那是一个混合着本能、训练、情感和生存渴望的复杂漩涡。与其说他们脑袋里是清晰的念头,不如说是一种被压缩到极致的、高浓度的感官与心理活动。本能的警报与麻木:最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混合着恐惧和肾上腺素飙升的生理反应。身体会本能地进入“.............
  • 回答
    雷军先生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提案修改《公司法》,这反映了他作为中国企业界代表,对现行《公司法》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瓶颈有着深刻的体会和强烈的改革诉求。他的提案并非孤立的个人想法,而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企业运营以及国际竞争环境的观察和思考。以下是雷军连续三年提案修改《公司法》的可能原因,以及对这.............
  • 回答
    在提及《秋蝉》这部作品时,需要明确一点,《秋蝉》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小说,并非一部记录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因此,小说中所描述的“中英两军联合发动对日作战计划,导致日军在缅甸战场遭受重击”是否为真实事件,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而非直接套用小说情节。历史上的中英缅甸战场合作:事实上,在第二次.............
  • 回答
    运20加油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国空军与美军在空中加油能力上的差距,但要说“只能缩小”或者“巨大差距”是否能完全弥补,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咱们得明白,空中加油对于现代空军的意义。它就像给飞机装了个“移动的油箱”,让战机能够飞得更远、飞得更久,执行更复杂的任务。没有强大的空中加油能力,即.............
  • 回答
    前田利家与小早川秀秋,这两人名字出现在同一段历史叙述中,总免不了被拿来做一番对比。同样是临阵倒戈,为何前者在丰臣秀吉政权下如日中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而后者却成了众矢之的,名声扫地,最终郁郁而终?这其中的缘由,可不是一句“运气不好”就能搪塞过去的。它涉及到对时势的把握、对君臣之道的理解、个.............
  • 回答
    两国海军在联合军演期间,若双方政府突然宣布开战,参演军舰是否会立刻开火,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情境。这不仅仅是军事命令的问题,更牵扯到战场态势、指挥链的反应速度、官兵的心理素质以及战略决策的考量。首先,理论上,军演是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的,参演双方在军演的框架下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 军演的.............
  • 回答
    关于印媒报道中印士兵在边境发生“肢体冲突”而两国军方均保持沉默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其中牵涉到地缘政治、军事态势、信息传播以及两国关系等复杂层面。首先,印媒报道的背景和动机值得关注。印度媒体的报道,尤其是涉及到与中国的边境摩擦,往往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国内民众的交代需求。在.............
  • 回答
    两岸和平统一,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对中美在军事层面的战略制衡将产生深远且复杂的影响,绝非简单的非此即彼的线性关系。这其中的变数太多,牵扯到统一的具体模式、时间点、以及中美各自的全球战略调整。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这种潜在的重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的战略地位是其在军事制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
  • 回答
    美军在阿富汗的20年战争,耗资高达2万亿美元。这笔钱的数字庞大到难以想象,足以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分量。2万亿美元到底是多少钱?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感受一下: 跟GDP比: 2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2021年美国年度GDP的8%左右。这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花的这笔钱,几乎是当年全国一年生产出来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如果”啊!把SNH48的两支小队——我们假设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组合,比如“丝芭三巨头”(鞠婧祎、李艺彤、黄婷婷)所在的队伍,以及其他几位比较有优势的成员所在的队伍——放到《创造101》这个舞台两年后再参加出道,那场景确实会很不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两年时间对一个偶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