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生产岀的东西都来自然界,为什么自然界却降解不了呢?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界之间一个深刻的矛盾,也是我们当前环境问题根源所在。简单地说,自然界之所以降解不了我们生产出来的大部分东西,主要是因为我们创造的东西在结构、成分和化学性质上,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界现有生物和化学过程的“设计”和“处理能力”。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自然界的降解机制是漫长演化形成的,有其“适用范围”

自然界并非一个被动的垃圾场,而是一个精妙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降解作用主要依赖于:

生物降解 (Biodegradation): 这是最主要的降解方式。无数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昆虫、蠕虫等,通过分泌酶来分解有机物。它们演化出能够识别、消化和利用特定分子结构的生物体。例如,枯草杆菌能分解淀粉,木耳能分解木材。这些生物的代谢途径是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塑造的,能够高效处理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
化学降解 (Chemical Degradation): 在特定条件下,一些物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例如,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一些有机物发生光解;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导致一些物质氧化生锈。

关键在于,这些降解机制是“就地取材”、“循序渐进”的。 自然界演化出的是能够处理“自然食材”的“厨师和厨房”。

2. 人类制造的物质超出了自然界的“菜单”和“工具箱”

我们人类,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

合成材料的出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塑料。塑料是由石油化工产品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非常长,结构异常稳定。自然界的微生物并没有演化出能够有效“咬断”和消化这些特定化学键的酶。 即使是一些所谓的“可降解塑料”,也往往需要特定的温度、湿度或微生物环境才能分解,而且过程非常缓慢。想象一下,自然界的“厨师”们习惯了处理天然的纤维素,突然面对一条由无数稳定化学键串联起来的“塑料项链”,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刀具”来切割,也无法将这些“特殊零件”重新组合。
化学结构的复杂化和稳定性: 除了塑料,还有许多化学合成品,比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某些农药、药品残余等。它们被设计成在特定应用中具有高稳定性和持久性,恰恰说明了它们不易被自然界分解。例如,某些全氟化合物(PFAS)的碳氟键是自然界中最强的化学键之一,几乎无法被生物或化学手段有效分解。
“错误”的共聚物或异构体: 有时候,我们制造出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的相似,但细微的差别(比如某个官能团的位置或立体构型)就足以让微生物的酶无法识别和作用,就像给一个设计精巧的锁配了形状完全不同的钥匙。
添加剂和复合材料: 现代产品往往不是单一的化学物质,而是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并添加各种化学助剂以提高性能。这些复杂的混合物,即使其中部分成分能被降解,其他部分也可能阻碍整个降解过程,或者产生新的有害物质。
过高的产量和集聚效应: 即使有些物质在理论上可以缓慢降解,但我们生产和消费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降解的速度。大量的废弃物集中在某些区域,形成了“污染热点”,超出了当地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而且,很多物质的降解产物本身也可能是有害的,或者会进一步阻碍后续的降解。

3. 自然界缺乏“针对性武器”

自然界是通过漫长演化获得应对各种物质的“武器库”,但这个武器库是“过去时”的。人类发明了太多“新玩意”,而自然界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发新武器”。就好比,你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电子产品,但却没有现成的工具和维修手册来修理它。

举个例子来说:

想象一下,自然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他的厨房里有各种天然食材(蔬菜、水果、肉类)和处理这些食材的工具(刀、锅、炉灶)。他知道如何将这些食材烹饪成美味佳肴,并将产生的厨余垃圾(如菜叶、骨头)通过堆肥等方式重新转化为土壤养分。

但突然之间,你递给他一个用特殊合金制成、结构精密、内部充满未知电子元件的“机器人”。这位厨师拿过这个“机器人”,发现他没有能够切割合金的工具,他的炉灶也无法融化金属,更不知道如何拆解和处理内部那些看不懂的电路板。就算放着,机器人也不会像蔬菜叶子一样腐烂变质,反而会因为材料的稳定性而长期存在。

总结起来,自然界降解不了我们生产出的东西,是因为:

我们创造的物质在分子结构上过于复杂、稳定,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酶的识别和分解能力。
我们制造的许多合成材料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的。
我们生产和丢弃的物质数量巨大,速度惊人,远远超过了自然界本身的“处理能力”和“学习时间”。
我们制造的物质中可能含有对自然降解过程有阻碍的成分,或者降解产物本身就是新的污染源。

这个问题并非自然界的“无能”,而是人类的创造力在某些方面“跑得太快”,暂时甩开了自然界的“跟跑”。因此,我们的责任在于,要不就发明能够被自然界轻易分解的物质(如真正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要不就主动回收和处理我们制造的废弃物,而不是指望自然界能像处理枯枝落叶一样神奇地解决所有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是“降解”这个概念也本来就是人赋予的呀。你要的是一个东西,埋在土里,碳原子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自然而然变成可分解的东西,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你人定义的呀。东西的确是自然界的,也没说自然界的东西都能自然发生这种变化呀。别的不说,石油、天然气,煤、铁还有所有的金融矿藏,他们埋在地下这么上亿年了,没见他们降解呀,不还是被你给挖出来,该是啥还是啥吗?

所以你有这个问题的前提就不对,从来就没人规定过只要是自然界的东西都能发生降解。你弄个金条,埋地里一千年,挖出来还是金子。从来就不是只要是自然界的东西就一定能降解,问题的前提就不成立。

你这么想,降解不了是因为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而分子结构的这个变化是人为帮助变化的。所以不能降解很正常呀。

user avatar

对人来说降解不了而已

资源也好垃圾也好,不都是人自己定义的么。各类资源经历了数亿年的积淀,今日为人所用,还要求用完了明日就要自行消散降解,玩儿呢

玻璃本是沙子

塑料本是石油

没人要求沙子石油要迅速降解吧,为什么你给定义为垃圾后就必须迅速降解呢

user avatar

谁说降解不了,有部纪录片《人类消失之后》,里面详细说了各种人类物品的消失时间,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塑料袋大概需要100-200年就可以降解,大概几十万年后,人类所制造的一切都会被自然抺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界之间一个深刻的矛盾,也是我们当前环境问题根源所在。简单地说,自然界之所以降解不了我们生产出来的大部分东西,主要是因为我们创造的东西在结构、成分和化学性质上,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界现有生物和化学过程的“设计”和“处理能力”。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您好!关于中国在人均生产、占有或消费量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的领域,确实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要详细阐述并避免AI痕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呈现这些数据和事实,让信息更加生动和有血有肉。一、 基础制造业的“巨无霸”: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的核心地位1. 钢材产量与消费: 产量上的绝对优势: 说到钢.............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但你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制造一种比现有工具好用十倍,而且成本低到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东西。这东西可能是能更有效率地耕种的犁,能更快地传递信息的信鸽专用粮,或者是一种更耐穿、更保暖的衣物。驱动你这样做,而且能让你不至于饿死的,通常有这么几个关键因.............
  • 回答
    如果地球从未进化出任何会飞的生物,那人类的飞行器发展之路,恐怕会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历史要曲折得多,也更加依赖于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让我们来设想一下,一条截然不同的飞行器进化史。首先,没有鸟类、昆虫或翼龙的启发,人类对“飞翔”这个概念的理解,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模仿自然,而是纯粹的数学和.............
  • 回答
    作为这艘承载人类最后希望的飞船的船长,我面临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严峻,也是极度复杂的。我们在茫茫宇宙中漂泊了无数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终于找到了这颗星球——它拥有适宜的大气、水资源、稳定的气候,以及孕育生命的潜力。然而,随之而来的发现,如同当头棒喝:这颗星球并非无人居住,而是拥有一个已然发展的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理解世界的核心方式,以及感官缺失如何影响我们对概念的构建。对于天生失明的人来说,他们是否能在脑中“看见”人类的样子,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看见”和“想象”。我们通常认为的“看见”,是一种通过视觉感官接收光线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引人入胜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如果地球上所有体重超过20公斤的生物都拥有人类的智商,这无疑将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文明大爆炸,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将远远超出我们目前的认知。让我们详细地描绘一下可能碰撞出的文明火花:一、 新的社会结构与权力格局 生物种群的崛起与整合: 首先,拥有人类智商的非人生.............
  • 回答
    声之差异:人类男女声音高低背后的进化故事与物种的寂静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与生俱来的声音印记,男性的低沉浑厚,女性的清亮悦耳,这构成了人类社会沟通中最直观的二重唱。但你是否曾想过,为何我们会有这样的声音差异?为何大多数其他生物似乎就没有如此鲜明的性别声音特征?这背后藏着一段漫长而精妙的进化史,以及物种多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假设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和我们相当(或者说“人类科技水平”)的外星文明,他们想要远距离探测地球,判断是否存在智慧生命,那么他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且在“多近”这个问题上,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探测能力、目标信号特征以及环境背景的综合阈值。为了讲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设想。如果真的有哪个国家或组织掌握了如此高级的生物兵器技术,并且能通过声波或次声波进行精确控制,那么人类面临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应对难度远超我们目前所能想象。这已经不是传统的军事对抗,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操纵和威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种生物兵器有多么可怕。可怕之处.............
  • 回答
    地球上的人类消失后,自然界会经历一场深刻的重塑。没有了人类的干预,那些曾经被我们压制或塑造的生命形式,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契机。而关于“下一位智人”的出现,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模仿游戏,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进程。首先,我们得明白,演化不是朝着某个预设方向前进的,它更像是无数次随机尝试与环境.............
  • 回答
    故事的主角,姑且称他为“林凡”,是个土生土长的90后。1990年,他的人生起点,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没有父辈的光环,就像一张白纸,也像一个初生的机器人,对世界充满了学习的渴望,也对未来充满了未知。他的“出生证明”只有那一纸身份证,证明他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存在过。他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选择了如今炙手.............
  • 回答
    在MBTI的十六种性格类型中,要说谁最能体现“向死而生”的生命精神,以及谁更可能成为英雄式人物,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面对困境时最深层的驱动力和可能性。“向死而生”的精神,我认为最贴切的描述会落在那些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脆弱,但又能在这种认知中汲取力量,反而更加珍视和投入生活,.............
  • 回答
    想要让大多数人实现“二休五”的理想工作模式,也就是每周只工作两天,休息五天,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望,而是对人类整体生产力、社会组织模式乃至价值观的深刻挑战。要达到这个程度,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而且这个飞跃需要贯穿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摆脱“时间就是金钱”的传统观念,进入一个“.............
  • 回答
    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2019年,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可以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提升幅度是惊人的,而且这种提升并非单一维度的线性增长,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跃升。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领域来细细道来。一、 工业制造的革命性飞跃:自动化、精细化与规模化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的工业基础依然是基于流水线生产,虽.............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深度,触及到了历史、考古、科学乃至哲学的一些核心问题。确实,从我们直观感受到的“人类近万年的生产总量”来看,留存至今的古物似乎少得可怜。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遗迹。首先,我们得明白,“古物”的定义本身就在发生变化,而且我们发现的“少”很大.............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今晚睡醒,地球上的所有植物,从最微小的浮游生物到最庞大的森林,都突然停止了生产氧气。这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个我们从未真正关心过的生命之源,突然之间就成了有限的资源。那么,我们现在空气中的氧气,足够支撑我们和地球上其他依赖氧气的生物用多久呢?首先,得明确一点,地球上的氧气.............
  • 回答
    关于赛亚人和人类为什么没有生殖隔离,以及悟空和琪琪是如何生下悟饭的,这在《龙珠》这个故事里,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作者的巧思和故事发展的需要。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生殖隔离。在现实世界的生物学中,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自然条件下无法相互繁殖,或者即使繁殖也无法产生可育后代.............
  • 回答
    关于“中国人生产出来的烤箱是不是被美国人买走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这样说可能更贴近实际情况,也更容易理解:1. 中国烤箱出口的巨大体量:首先,得承认一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烤箱自然也不例外。每年,中国都会有数量庞大的烤箱从生产线上下来,然后通过各种渠道销往世界各.............
  • 回答
    2020年2月1日,人民银行宣布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1.2万亿元的流动性,这绝对是个大动作。放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来看,这个举措的背后逻辑和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央行要这么做?核心是“稳”大家还记得2020年2月初是什么情况吗?没错,全国上下正处于新冠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