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CCTV-12(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过哪些心思缜密或离奇的真实犯罪故事?

回答
CCTV12(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的真实犯罪故事,以其贴近生活、深入剖析、尺度较大而著称,其中不乏许多心思缜密或离奇的案件。由于篇幅所限,我无法一一列举所有节目和案件,但我可以根据我的记忆和对该频道的了解,为您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合您描述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我印象深刻,且符合“心思缜密”或“离奇”特质的真实犯罪故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一、 心思缜密的犯罪故事:

这类案件往往涉及高智商罪犯,他们精心策划,试图逃避法律的制裁,或者案件本身侦破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警方细致入微的推理和调查。

1. “白银案”——跨越二十余年的连环杀手:
案件梗概: 这是CCTV12多次报道过的经典案件。从1988年至2002年,在甘肃省白银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了11起强奸、抢劫、杀人、碎尸等案件,共有11人遇害,其中8人被残忍灭门,最小的受害者年仅8岁。凶手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且在20余年间逍遥法外。
心思缜密之处:
低调潜伏与伪装: 凶手高承勇在案发地白银生活多年,是一名普通的机械维修工人,与家人一起生活,丝毫没有引起旁人的怀疑。他懂得如何隐藏自己,避免暴露任何可疑的痕迹。
作案手法统一且隐蔽: 凶手作案时通常选择女性作为目标,作案手法相似,例如用钝器击打头部后实施强奸和杀害,并且常常会对受害者进行极其残忍的肢解。他对作案现场的清理也做得相对较好,留下的直接证据非常少。
规避技术手段: 在当年技术侦查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凶手没有留下太多直接指向自己的指纹、DNA等关键证据。他可能在作案前就有所准备,例如戴手套等。
间隔作案与心理调适: 凶手并非连续作案,而是间隔一段时间。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调适,也可能是等待时机或等待风头过去。
精准的选择目标: 凶手似乎对目标有一定的选择性,往往选择那些在特定时间段(例如午休、下班后)独自一人的女性。
侦破过程的复杂性: 警方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投入了大量警力,但始终未能锁定真凶。案件的侦破之所以能够成功,依赖于近年来DNA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当DNA技术能够与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时,最终才在一次全国性的数据比对中,将犯罪嫌疑人高承勇锁定。警方通过对高承勇及其家人的DNA进行采集和比对,最终证实了他就是“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凶手。这个案件也成为了DNA技术在破案中的里程碑式案例。

2. “北京致死案”——医生陈某的冷血复仇:
案件梗概: CCTV12曾报道过一名医生因为医疗纠纷,对主治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实施了蓄意报复,导致多人死亡的案件。凶手医生在事发前经过长时间的策划,选择在特定时间点和地点实施了袭击。
心思缜密之处:
长期隐忍与周密策划: 凶手医生在与医院产生纠纷后,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将这种不满和怨恨积压在心中,并利用自己对医院环境、医务人员工作规律的熟悉,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的策划。
利用专业知识: 作为医生,他对人体生理结构、药物的毒性和作用有深入了解。他在实施报复时,可能利用了这一点,例如选择一些难以在短期内被发现的毒物,或者利用自己熟悉的医疗设备进行伤害。
选择时机和地点: 凶手精心选择了医院的某个特定时段,例如休息时间或者人流相对较少的时间,来实施他的犯罪,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被当场抓获的风险。他也可能选择医院内的特定区域,例如他熟悉的环境,或者能够让他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地方。
伪装与掩饰: 在作案过程中,凶手可能会伪装自己的身份或行为,例如穿着工作服,或者使用一些道具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逃脱计划(如果存在): 有些案件中,凶手还会有一定的逃脱计划,例如提前准备好交通工具,或者选择了一条逃离现场的路线。
案件的社会影响: 这个案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还在于它暴露了医疗系统内部存在的矛盾和沟通问题,以及一些极端个体的心理失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 离奇的犯罪故事:

这类案件通常情节跌宕起伏,有时出乎意料,可能包含一些反转,或者犯罪动机、作案手法非常罕见,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1. “蜘蛛人盗窃案”——高空作业的飞天大盗:
案件梗概: CCTV12曾报道过一些利用高科技手段,例如绳索技术,进行高空入室盗窃的案件。凶手如同“蜘蛛人”一般,在夜色掩护下,从高层建筑的外墙攀爬进入室内实施盗窃。
离奇之处:
惊人的体力与技能: 凶手需要具备超乎常人的体力和柔韧性,以及专业的攀爬技能。他们能够在垂直的墙壁上自由移动,并且能在夜晚的高空中保持稳定。
独特的作案工具: 凶手会使用特殊的绳索、钩子、吸盘等工具,这些工具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方便携带和使用,并且不能留下明显的痕迹。
精准的选择目标: 他们会选择那些安保措施相对薄弱的高层住宅或商铺,并且可能对目标内部的财产情况有一定了解。
隐藏痕迹的能力: 从高处进入,意味着他们可以避开地面上的监控和巡逻。即使在入室时,他们也会尽量破坏最小化,例如只撬开窗户,并快速取走贵重物品。
作案的神秘感: 由于作案方式的特殊性,案件初期往往让警方感到棘手,难以找到线索。凶手就像从天而降,又从天而逝,增加了案件的神秘感和离奇感。
侦破过程的挑战: 警方在侦破这类案件时,需要调取高处建筑的监控,分析可能暴露的攀爬痕迹,并对拥有相关技能的社会人员进行排查。

2. “枕边凶案”——亲人间的反常杀戮:
案件梗概: 有些案件的离奇之处在于,凶手竟然是受害者的亲人、朋友或者熟人,甚至是朝夕相处多年的配偶或子女。CCTV12报道过一些这样的案件,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家庭矛盾、情感纠葛或经济纠纷。
离奇之处:
动机难以理解: 在许多案件中,凶手的动机看似微不足道,例如一点点家庭琐事、金钱上的小摩擦,却能引发如此极端的行为,让人感到难以置信。有些是因为长期的家庭暴力忍无可忍,有些是因为利益的争夺,甚至有些是出于嫉妒或报复。
信任的背叛: 最令人感到离奇和心痛的是,凶手是受害者最信任的人。这意味着受害者在遭受伤害时,丝毫没有防备,信任的崩塌往往比犯罪本身更令人感到震惊。
伪装与欺骗: 凶手往往会假装悲伤,参与搜救,甚至误导警方,试图将自己摘干净。这种伪装和欺骗也增加了案件的离奇感。
心理扭曲的深层原因: 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例如长期压抑的情绪、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等,这些因素使得犯罪行为显得异常和不可预测。
案件的警示意义: 这类案件深刻地揭示了家庭关系中潜在的危机,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它们提醒我们关注身边人的情绪变化,以及及时化解家庭矛盾的重要性。

3. “伪装死亡案”——诈骗与谋杀的结合:
案件梗概: 有些犯罪嫌疑人为了骗取保险金、债务或者逃避法律制裁,会精心策划“伪装死亡”的事件,但最终事与愿违,被警方识破。CCTV12曾报道过一些将犯罪行为与这种“自杀”或“失踪”的表演结合起来的案件。
离奇之处:
精心设计的剧本: 凶手会提前准备好“死亡”的场景,例如制造交通事故、火灾,或者留下“遗书”,试图让外界相信自己已经死亡。
利用他人: 有些案件中,凶手甚至会利用他人来完成伪装,例如让人假装溺水、坠崖,或者帮助自己逃跑,而这些人可能被蒙在鼓里,也可能是同谋。
反侦察思维: 凶手在策划伪装死亡时,会考虑警方可能进行的调查,并试图通过一些手段来干扰或误导警方。
演技的挑战: 成功演绎一场逼真的“死亡”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表演,需要对细节的把握和对观众(警方和公众)心理的洞察。
破绽的显露: 最终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往往会在一些细微的破绽上暴露,例如银行账户的异常活动、社交媒体的登录记录,或者有人证实的异常情况,从而让警方找到突破口。

总结:

CCTV12的《今日说法》、《普法栏目剧》(部分真实案件改编)等栏目,为公众提供了大量关于真实犯罪的报道。这些案件之所以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心思缜密”和“离奇”的特质。前者展现了罪犯的智慧和冷酷,后者则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要详细了解这些案件,我建议您:

搜索CCTV12官方网站或相关视频平台: 很多节目都有回放或文字报道。
使用关键词搜索: 比如您感兴趣的案件名称(如“白银案”)或者案件的特征(如“连环杀手”、“高空盗窃”),通常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节目片段或详细的案件介绍。

请注意,这些真实犯罪故事往往涉及暴力、血腥和人性的黑暗面,观看时可能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它们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社会警示和对法律、人性的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在cctv12的法律讲堂看过一个案例,感觉是高智商犯罪。

A和B是非常要好的哥们,他们一起做生意。以上是背景。

一天,B的老婆来报案说,B和A吃过饭后,B就失踪了。怀疑是被A谋杀了。

警察立马叫来A,进行调查。

A被叫来的时候,也是大写的蒙b。

警察经过询问发现,A确实是B失踪前接触的最后一个人。

A跟警察描述了B失踪那一天的情况。

A和B是好朋友好兄弟,在一起做生意。但是经营上出现了问题,两人出现了经济纠纷。A欠B一笔钱,因为当初关系好,B没有让A留下字据。所以,A就想赖账,推说没有这笔钱。

结果,那一天,B叫A来家里吃饭,叙叙旧情。A就去了。吃着吃着,B说一起护城河那里遛遛。那是两人经常去玩的地方。A和B就拎了几罐酒去了。

两个在河边,边喝边叙旧。B又提起钱的事情,A还是原来的态度。后来,B起身走开,A喝大了,迷迷糊糊以为B去方便。后来,怎么等B也没回来,就以为对方回家了。他也走了。结果,B的老婆打电话问B去哪了。后来,就被警察叫来做笔录了。

警察根据A的描述,在河边发现了酒罐,还有一只B留下的鞋。顿时,A的嫌疑大增。A直喊冤枉,说为了赖账那点钱,我不至于杀人。

警察觉得可疑,现场没有搏斗痕迹,水里也没尸体。就开始调查来报案的B的老婆。

发现有个电话在B失踪后,经常联系她。于是,根据电话发现是来自于一个宾馆房间。

于是,警察去宾馆调查,打开房门发现,里面竟然坐的是B。

警察也是蒙了,这两口子玩的是哪一出?

原来,B向A要钱,因为没有证据,有苦难言。于是,故意让A喝醉,趁A不备,导演了出假失踪,让A在公安局录口供,承认与B有经济纠纷。而且,根据法律,口供的内容是可以采信为证据的。计划实施后,B不断向老婆询问。

最后,B和其老婆因为报假案,受到治安处罚。B也用这份口供,讨要了欠款。

大写的机智...

user avatar

我先举几个例子:

1、案中案

警方接到报案,一青年女子坠落公园湖中。经现场打捞,发现女子系骑电动车冲出桥面后溺水死亡。警方本拟做意外死亡结案,但是该女子的家属情绪激动,认为不可能是意外。于是警方开始调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名女子结婚大半年了,刚刚买了一辆电动车,出门前告知丈夫A要去练车。外出这段时间中和丈夫有过多次微信交流。丈夫A曾在微信中提醒妻子B注意安全早点回家。事情的诡异之处在于,妻子B溺水死亡的地点距离她所居住的小区有5公里远,这明显超出了“练车”应有的范围,同时“练车”都会选择空旷的地点,不可能去公园这种障碍物很多的地方。

警方首先怀疑丈夫,但经调查丈夫A并无犯罪时间,所以排除了丈夫杀人的可能性。同时警方做了现场模拟,测试了电动车行驶状态下坠落后距离桥面的距离,发现电动车的确是在行驶状态下坠桥的。同时经尸检发现妻子腹中有水藻等物,可以证明是溺水身亡。于是警方仍然倾向于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但家属坚持认为疑点还在,这里面大有蹊跷,不同意结案。于是警方进一步侦查发现妻子与另外一个人C存在暧昧关系。C是丈夫的发小,一度没有地方居住,于是这对夫妻接纳C在他们家居住了半年。于是警方对C展开密集调查,发现C在案发时无法说清去向,很可能就是和B在一起,于是传讯了C。

一进公安局,C倒是大大方方的承认说当时是和B在一起,当时两个人在搞婚外情。B驮着他行驶在桥上时由于B技术不熟,掉到了湖里。C一时慌张,自己游到湖边逃命去了,没想到B竟因此丧命。因为是婚外情所以C没敢报警。

案件到此为止貌似侦查清楚了,妻子B的奇怪行为也可以得到解释,C好像也没犯大罪。依然是个意外事故的结论。但这时候又有一拨人前来报案了!

这回的报案人是保险公司。因为丈夫A持保单要求保险公司赔付30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保险公司拒绝理赔,并希望警方再次严格调查。于是警方再次补充侦查,重新审视各项物证。发现妻子B的鞋底有淤泥,怀疑B曾经在湖中站起来过,返回湖中再次调查,发现湖中的水深并不深,如果稍加挣扎B完全可能不被溺死。A与C的犯罪嫌疑骤然上升。经过审讯C首先崩溃,交代了犯罪事实。

A是生意人,但是已经到了破产边缘,一直在假装有钱苦苦支撑。A曾经有一个打离婚的前妻,为了扭转现状A计划给他的前妻买完保险后害死前妻,骗取保险金。但没想到前妻察觉到不妙,及时和他离婚了。这样骗取保险金的计划就泡汤了。于是A物色了B,假装有钱和B闪婚,然后计划编个圈套害死B,诈取保险金。

于是他想到了发小C,先让C住进来,然后自己假装加班和出差,创造机会让发小C勾引B,然后再想用什么法子害死B比较好。经过日常接触,丈夫A发现妻子B不会游泳,于是设计了这么一个圈套,让C约妻子B出门,给自己留下无犯罪时间的证明,再由C开车冲入湖中,淹死妻子B。然后会游泳的C从容游走。哪怕被警方发现C的存在,也可推脱为意外事故。没想到:

1、家属和保险公司不依不饶

2、计划执行中出了问题,湖水比想象中的浅,于是C惊讶的发现B扑腾了一阵后站起来了……起来了……来了……了,C惊恐之余,把B的脑袋按入湖中,活活憋死了B。在挣扎中妻子B的鞋底带上了淤泥。

设计圈套的A和执行犯罪计划的C都被逮捕了。

——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的丈夫A每天午夜时分盯着枕边人B,并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计划如何杀死她。丈夫A的心理活动真是细思极恐。

2、卖茭白老人之死

有一个老人A每天天不亮都要开着电动三轮车从村子出发去市场卖茭白,结果有一天他的三轮车被一根挂在马路间的绳子绊住、挂翻、掉到路边沟里摔死了。

警方据此展开调查:

首先路口本来应该有录像,结果经检查监控线路被人为破坏了。因为监控线路很隐蔽,一般人不仔细观察不会发现,于是怀疑是本地人作案。警方非常高兴,认为这明显是针对这个A的蓄意谋杀,这种案子只要排查A的社会关系找到仇人就能解决。但经反复调查发现,A一向与人为善,邻里之间也是有口皆碑,不可能与人结下死仇。找了半天只发现两个犯罪嫌疑人分别是同村的老人B和中年人C。

因为老人A是本村茭白第一大户,老人B是本村茭白第二大户,两者在菜市场是竞争关系,同时B人缘不怎么样和A有过争吵。中年人C则是因为出门很早有犯罪时间,但是他和A没有任何私人恩怨。相反A还帮助过C。

根据蓄意仇杀的判断,警方加大了对B的排查力度,结果发现B的确有些可疑。B称他当天没走平时常走的大路(就是车祸现场),而是改走了另一条小路。警方当然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巧合,于是加大了调查力度进一步搜集证据,可是找了半天根本找不到B的犯罪证据。于是返回来继续讯问B,到底是真么回事?

B说,他平时出于竞争需要,都会比A早起,第一个出村卖茭白。但前一天村口修路,导致路面颠簸,他的腰不好怕颠坏了,不敢走大路改走的小路。

警方恍然大悟,怀疑罪犯其实针对的是B!

经过调查,犯罪的是和B有仇的C!C作为本村人了解B的行动规律,于是一大早就在马路上架起绳子,破坏监控录像。打算干掉B,结果阴错阳差,B因为怕疼改了线路,结果A做了替死鬼。

——世上之事阴错阳差,做善事的未必有福报,机缘巧合往往如此。

3、残酷青春

这个故事没什么曲折,只是异常残酷。警方接到报案,云南某宾馆内怀孕的老板娘及幼女被杀。一下子出了三条人命!经调阅录像怀疑是两个年轻人所为,警方立即查找入住登记名单,寻找找出犯罪嫌疑人。在排查了几十名客人的嫌疑后后,一个尚未找到的名字引起了警方注意。于是警方根据登记的名字和证件号,锁定了疑凶。警方高度怀疑这个人就是犯罪嫌疑人。于是大批军警浩浩荡荡的杀到嫌疑人所在的村庄。村民反映的确很长时间没看到这个人了,警方双眼放光,还等什么,破门而入寻找证据吧!结果破门后,所有人先闻到一股恶臭。原来这个证件的主人,也已经被杀了!凶手借用了死人的名字!

于是警方再度调查,经过种种曲折。警方在江西抓到了犯罪嫌疑人A年仅17岁。然后顺藤摸瓜在深圳的饭馆中抓到了犯罪嫌疑人B,年仅18岁。这是两个斯斯文文戴着眼镜的高中生。

在审讯室,警方问嫌疑人,知道为什么抓你吗?

嫌疑人回答的很干脆:因为杀了7个人……

警方:你说什么?!……

嫌疑人:因为我们杀了7个人。

原来在杀死后面3个人之前,这对少年已经做过两回案子,杀了4个人。原因颇为荒唐,他们觉得自己学习不行,受警匪片影响,打算去沿海拜个老大贩毒。他们觉得黑社会是要投名状的,自己先杀几个人锻炼锻炼胆量,老大一定喜欢他们这种杀过人的。就是因为这么荒诞的原因……

他们杀了7个人,害了8条命。

—— 这才真叫: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

4.25更新

4、仇人

某当地首富A当街被人击杀,警方介入调查。

根据视频监控显示,死者是在下车时被人突然击杀的,一击得手后犯罪分子骑摩托车扬长而去,并未实行抢劫等行为。警方据此判断为情杀或者仇杀,开始调查遇害者A的社会关系,看谁有作案动机。

经调查,遇害者A之前做工程项目,属于当地一霸,各种拖欠货款,坏事做绝。经警方详细核查,共有300多人有杀人动机……300多人……甚至就连这个人的妻子也被认为有犯罪动机。因为夫妻双方关系紧张正在打离婚,丈夫死后妻子无疑是最大获益人。

因为犯罪嫌疑人太多,所以警方排查很久也没有结果。

于是只好放(fang)长(qi)线了。几年之后公安部要求清网行动,于是继续拿出卷宗审视案件,查访众多嫌疑人现状。这一走访就走访出问题来了,某医生兄弟的举动不同寻常。

这对医生兄弟在当地开了一个诊所,他们家世代从医,在当地祖祖辈辈与人为善、救死扶伤声誉很高。但是正是这么一对颇为正派的兄弟,却雇佣了一个流氓做医院职工,而且此流氓非常嚣张。兄弟两人对他基本有求必应。警察凭直觉认为有大蹊跷。于是突然对这个流氓进行了抓捕,审讯的同时暗中监控兄弟二人有何举动。没想到警方刚一动作,这兄弟二人就来投案自首了!原来正是他们兄弟筹划的杀人事件。

当初他们家有一个老诊所,是他们的父亲传下来的,富商A看中了这片地,使出种种流氓手段搅扰诊所不许营业。霸占了这对兄弟的祖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两兄弟才被纳入300多犯罪嫌疑人)。兄弟两人气不过,于是花大价钱雇佣了流氓,杀死了富商。没想到流氓以此要挟兄弟二人,要吃要喝,已经多年了。

警方听完,也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是邪?非邪?六道轮回。


5、法医与怨灵

这一天,黄浦江东方之珠附近捞出了一个编织袋。因为浸泡时间太久,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很多人体特征已经模糊。因为时值世博会期间,警方高度紧张。为了搞清死者的个人信息,警方调集多位顶级法医进行解剖,试图获得死者生前信息。负责侦办此案的正是鼎鼎大名的上海市刑侦总队——803。

经解剖发现这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子,让警方大吃一惊的是,女子腹腔中还有一个9个月大的男婴!因为编织袋中还有大量日用衣物,警方认定此人死于情杀或仇杀,而且多半与死者怀孕有关。于此同时法医将死者的死亡时间也大致确定了。

为了找到受害人,警方根据法医提供的死亡时间,对上海所有的孕妇进行了排查,逐一确认这些孕妇是否失踪。一共走访了了数千人,但却一无所获。

警方又对黄浦江边所有的租住户进行排查,走访了无数小区。却也找不到任何线索。

耗尽传统侦查手段,却没有丝毫进展,警方只好将胎儿的DNA上传到公安数据库,把它作为最后一点微弱的希望。

几年过去了,外地警察突然打来了电话。表示我们这里有一名犯罪嫌疑人,他的DNA和你们的死者数据高度吻合……

上海警方极为兴奋,直扑外地拘留所,并料定此人必是凶手!警方没想到的是案情还要比这复杂的多。

被抓获的A是个鸭子,他很坦诚的表示自己到过上海,但的确没有杀过人……他在上海通过妈咪嫖过妓仅此而已。警方当然不相信,但经过多方排查,此人的确没有杀人时间,也无犯罪动机,因此排除了他的杀人嫌疑。但通过调查相关的妈咪,死者的身份明确了,这是一个外地来上海淘金的娱乐业女子。

通过妈咪及死者生前好友,警方确认了死者的身份。803的一身本事终于有了施展之地。

再次排查死者周边所有社会关系!

通过排查最终发现死者生前与某公司领导交往频繁,该领导作为重大嫌疑人被批捕。

审讯过程中该领导十分强硬,坚决否认曾经杀人。直到警方拿出DNA证据证明死亡女子肚子里的孩子并不是该领导的。该领导精神防线突然崩溃,承认了杀人犯罪的事实……

原来这个女子与该领导是姘居关系,后来她以怀孕为理由要挟该领导,领导考虑到影响不好。一时冲动杀死了这个女子,然后抛尸江中。直到审讯之前该领导都以为这个孩子是他的,所以才起意杀人。事情已经过了很久,想不到警方通过法医解剖及DNA比对,找出了细微的线索,最终将他绳之以法。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诚哉斯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